國有企業的那些爛帳徐君然是很清楚的,隻是他沒想到,現在竟然還會出現因為要賬差點死人的情況。
“徐書記,您別生氣,別生氣,錢已經差不多要回來了。”聽到徐君然的罵聲,丁子達連忙對徐君然說道。
徐君然一愣神:“怎麽了?”他倒是很意外,沒想到這錢竟然這麽快要回來了。
丁子達連忙向徐君然匯報起來情況,原來他們趕到市裏麵之後,田胡也醒了酒,他知道了事件的經過以後,很有點害怕,反複要丁子達替他說情,叫徐書記甭跟他一般見識,千萬別整他。當時丁子達也是著急先處理陳德容的事情,就拍了胸脯打包票說徐書記沒有記恨你。
經過他們的了解,發現陳德容不過是一時虛脫,經過輸液,已經沒有了大礙,他們就交了醫院的費用,又把人接了出來。
陳德容為了要賬,沒了飯錢,已經賣了一次血。又到那個廠去蹲守,人家避而不見,沒有幾天賣血錢再一次花光了。他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可以再頂一氣,又去賣第二次血,針一拔就暈倒了,這個事情被丁子達好一頓批評,可是他也沒什麽好辦法可以把錢要回來,正準備離開市裏麵回縣城的時候,田胡卻想到了一個主意。
按照田胡的辦法,一行人找到市裏麵的有關部門和領導,陳述了事件的過程。人家還算不錯,專門派人責成欠債的企業還錢。那個企業不死佯活的,也確實饑荒。看到有上級領導出麵,特別是聽說差點死了討債人,嚇了一跳,當即湊錢。給了一萬多塊,並答應餘下兩萬多塊一年內還清,他們就回來了仙河大帝最新章節。
徐君然聽到這個消息也是無奈的搖搖頭,惡人自有惡人磨,這田胡雖說混蛋了一點,不過卻也有幾分歪本事。
“愛民富民工程”會議以後,組織、宣傳、紀檢、統戰、鄉鎮企業、煙草、畜牧、財稅等部門都在這個總的會議統領下,相繼召開了戰線上的會議。縣裏的規矩常常是,哪個部門的會議請得動縣委書記、縣長。或者哪個會議縣委書記、縣長願意參加,哪個會議就受到重視,哪個會議的規格就高,各鄉鎮的書記、鄉鎮長就得相對應地參加。若是鄉鎮一、二把手不參加的會議,等參加會議的副職回去再給鄉鎮黨委書記匯報時。要麽沒工夫聽,要麽跑冒滴漏,所剩無幾了。
這些東西,徐君然上輩子也是當上了一把手才知道,盡管上邊部門的會議內容都是說得雷動風響,其實下邊有下邊的具體情況,差不多都是當成耳旁風的。這也難怪。要是把縣裏的每次會議內容都當成一回事兒,忙死也幹不出什麽名堂。所以,書記隻能按照自己的節拍辦事,對口的工作由副職們各行其是。整體工作他們當然還得圍繞書記這個軸心轉。
徐君然到長青鄉走馬上任的時間也不短了,雖然已經把下麵的村鎮都跑了一遍,但對於很多單位村裏和企業的情況還有遠遠沒有吃準,更不要說吃透。究竟幹什麽、怎麽幹。徐君然心裏麵雖然有了初步的腹稿,但是他覺得。自己還是應該跟下麵的人溝通一下比較好。
離開縣城回到鄉裏麵之後,徐君然特意把幾個老同誌都給叫了過來,看著範樹林等人,徐君然直截了當的表示道:“幾位老領導,我呢,初到咱們鄉工作,時間不長,對於鄉裏麵的很多情況都不了解,今天請大家來,主要是想聽聽大家夥兒的意見。”
幾個老幹部互相看了看,心裏麵暗暗點頭,他們也明白現在的情況,就像徐君然剛才所說的那樣,他們幾個老同誌,或者找不到徐君然,或者找到徐君然之後發現書記正忙著,根本沒有機會跟新書記好好聊聊。
範樹林咳嗽了一下,看著徐君然說道:“書記,我看不如這樣吧,我們幾個老家夥,給您寫個建議書,把我們覺得有用的建議,都給您過過目,您看怎麽樣?”
徐君然心中眉頭皺了皺,卻沒說什麽,反倒是點頭答應道:“那好,就這麽辦。”
等徐君然看到了幾個老幹部交上來的書麵建議書之後,差點沒氣笑了,上麵列舉了初中建設、街道規劃、道路整修等一些想法,足見其愛黨愛鄉愛人民的赤子之心。但是偏偏徐君然在官場幹的日子太久了,如果是初出茅廬的小家夥肯定會被這些東西給糊弄過去,可徐君然看的這一號“條陳”性質的東西太多了,都已經有點麻木了。所以,徐君然發現,就像自己所猜測的那樣,看了這些所謂的建議,根本對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自己完全感覺不到有什麽深刻的印象和啟發。
後來,徐君然又陸續找到葛大壯和黃海等人進行溝通,可效果依舊不是很好,大家都拿不出什麽好主意來,“一切都聽書記的指揮!”這句話成了班子同誌們的口頭禪。鄉鎮幹部的副職們之所以習慣聽命於一把手,就是明知道自己的意見並不見得有用,大家沒有必要操心,因此犯不著在大政方針上動腦筋。
縣裏要搞“愛民富民工程”,鄉鎮就要搞“富鄉(鎮)富民工程”。真正做到富鎮富民,談何容易!
不說別的,財政早已切塊到鄉鎮,幹部、教師的工資都是由鄉鎮自籌。不說別的吧,整個長青鄉那麽幾台破吉普車都被人當做是身份的象征,可見究竟貧困到了一個什麽地步,所謂富民的口號在徐君然看來都是務虛的,隻有富鄉才是第一要務。說一千道一萬,一切都是為了錢,沒有錢,什麽都是扯淡!所以,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當家後,才知道過日子說不得空話,唱不得高調。
“徐書記,這關於錢的事情,您看看是不是想想辦法啊?”站在徐君然的背後,黃海一動不動的低聲對前麵的年輕書記問道。不知道為什麽,每一次當自己麵對徐書記背影的時候,黃海總是覺得,麵前的這個男子,並不是二十出頭,而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狐狸!
“徐書記,您別生氣,別生氣,錢已經差不多要回來了。”聽到徐君然的罵聲,丁子達連忙對徐君然說道。
徐君然一愣神:“怎麽了?”他倒是很意外,沒想到這錢竟然這麽快要回來了。
丁子達連忙向徐君然匯報起來情況,原來他們趕到市裏麵之後,田胡也醒了酒,他知道了事件的經過以後,很有點害怕,反複要丁子達替他說情,叫徐書記甭跟他一般見識,千萬別整他。當時丁子達也是著急先處理陳德容的事情,就拍了胸脯打包票說徐書記沒有記恨你。
經過他們的了解,發現陳德容不過是一時虛脫,經過輸液,已經沒有了大礙,他們就交了醫院的費用,又把人接了出來。
陳德容為了要賬,沒了飯錢,已經賣了一次血。又到那個廠去蹲守,人家避而不見,沒有幾天賣血錢再一次花光了。他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可以再頂一氣,又去賣第二次血,針一拔就暈倒了,這個事情被丁子達好一頓批評,可是他也沒什麽好辦法可以把錢要回來,正準備離開市裏麵回縣城的時候,田胡卻想到了一個主意。
按照田胡的辦法,一行人找到市裏麵的有關部門和領導,陳述了事件的過程。人家還算不錯,專門派人責成欠債的企業還錢。那個企業不死佯活的,也確實饑荒。看到有上級領導出麵,特別是聽說差點死了討債人,嚇了一跳,當即湊錢。給了一萬多塊,並答應餘下兩萬多塊一年內還清,他們就回來了仙河大帝最新章節。
徐君然聽到這個消息也是無奈的搖搖頭,惡人自有惡人磨,這田胡雖說混蛋了一點,不過卻也有幾分歪本事。
“愛民富民工程”會議以後,組織、宣傳、紀檢、統戰、鄉鎮企業、煙草、畜牧、財稅等部門都在這個總的會議統領下,相繼召開了戰線上的會議。縣裏的規矩常常是,哪個部門的會議請得動縣委書記、縣長。或者哪個會議縣委書記、縣長願意參加,哪個會議就受到重視,哪個會議的規格就高,各鄉鎮的書記、鄉鎮長就得相對應地參加。若是鄉鎮一、二把手不參加的會議,等參加會議的副職回去再給鄉鎮黨委書記匯報時。要麽沒工夫聽,要麽跑冒滴漏,所剩無幾了。
這些東西,徐君然上輩子也是當上了一把手才知道,盡管上邊部門的會議內容都是說得雷動風響,其實下邊有下邊的具體情況,差不多都是當成耳旁風的。這也難怪。要是把縣裏的每次會議內容都當成一回事兒,忙死也幹不出什麽名堂。所以,書記隻能按照自己的節拍辦事,對口的工作由副職們各行其是。整體工作他們當然還得圍繞書記這個軸心轉。
徐君然到長青鄉走馬上任的時間也不短了,雖然已經把下麵的村鎮都跑了一遍,但對於很多單位村裏和企業的情況還有遠遠沒有吃準,更不要說吃透。究竟幹什麽、怎麽幹。徐君然心裏麵雖然有了初步的腹稿,但是他覺得。自己還是應該跟下麵的人溝通一下比較好。
離開縣城回到鄉裏麵之後,徐君然特意把幾個老同誌都給叫了過來,看著範樹林等人,徐君然直截了當的表示道:“幾位老領導,我呢,初到咱們鄉工作,時間不長,對於鄉裏麵的很多情況都不了解,今天請大家來,主要是想聽聽大家夥兒的意見。”
幾個老幹部互相看了看,心裏麵暗暗點頭,他們也明白現在的情況,就像徐君然剛才所說的那樣,他們幾個老同誌,或者找不到徐君然,或者找到徐君然之後發現書記正忙著,根本沒有機會跟新書記好好聊聊。
範樹林咳嗽了一下,看著徐君然說道:“書記,我看不如這樣吧,我們幾個老家夥,給您寫個建議書,把我們覺得有用的建議,都給您過過目,您看怎麽樣?”
徐君然心中眉頭皺了皺,卻沒說什麽,反倒是點頭答應道:“那好,就這麽辦。”
等徐君然看到了幾個老幹部交上來的書麵建議書之後,差點沒氣笑了,上麵列舉了初中建設、街道規劃、道路整修等一些想法,足見其愛黨愛鄉愛人民的赤子之心。但是偏偏徐君然在官場幹的日子太久了,如果是初出茅廬的小家夥肯定會被這些東西給糊弄過去,可徐君然看的這一號“條陳”性質的東西太多了,都已經有點麻木了。所以,徐君然發現,就像自己所猜測的那樣,看了這些所謂的建議,根本對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自己完全感覺不到有什麽深刻的印象和啟發。
後來,徐君然又陸續找到葛大壯和黃海等人進行溝通,可效果依舊不是很好,大家都拿不出什麽好主意來,“一切都聽書記的指揮!”這句話成了班子同誌們的口頭禪。鄉鎮幹部的副職們之所以習慣聽命於一把手,就是明知道自己的意見並不見得有用,大家沒有必要操心,因此犯不著在大政方針上動腦筋。
縣裏要搞“愛民富民工程”,鄉鎮就要搞“富鄉(鎮)富民工程”。真正做到富鎮富民,談何容易!
不說別的,財政早已切塊到鄉鎮,幹部、教師的工資都是由鄉鎮自籌。不說別的吧,整個長青鄉那麽幾台破吉普車都被人當做是身份的象征,可見究竟貧困到了一個什麽地步,所謂富民的口號在徐君然看來都是務虛的,隻有富鄉才是第一要務。說一千道一萬,一切都是為了錢,沒有錢,什麽都是扯淡!所以,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當家後,才知道過日子說不得空話,唱不得高調。
“徐書記,這關於錢的事情,您看看是不是想想辦法啊?”站在徐君然的背後,黃海一動不動的低聲對前麵的年輕書記問道。不知道為什麽,每一次當自己麵對徐書記背影的時候,黃海總是覺得,麵前的這個男子,並不是二十出頭,而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