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8月3日,結束了半個月的鳳凰行,收獲頗豐的王振宇回到了駐地洪江。


    負責在家主持日常事務的楊萬貴參謀長帶著一大票人出來迎接,王振宇並不喜歡這樣的大排場,說了楊萬貴幾句。這可把楊萬貴給委屈死了,自從宋顯福和郝兵被調去安保部隊任職後,楊萬貴變得非常小心謹慎,他可不想在整個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被王振宇疏遠。這次迎接他根本沒安排,是那些士紳聽說鎮守使回來了,自發來的。目的當然也不單純,鎮守使府的組建還沒開始,很多部門的官員也沒任命,大家都希望能為王振宇效力,從而在未來的政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盡管委屈的不行,但是楊萬貴還是老實的報告說:“大人,您嶽父葉祖文昨日到的洪江,帶著幾十個人一起來的,裏麵還有一些洋人。小的問過了,這裏麵有比國人,有德國人,還有盧國人,他們的食宿我都安排妥了。”


    嶽父來了,啊!看樣子這次招商的事情辦的有眉毛了,王振宇頓時來了精神,他突然客氣的對楊萬貴道:“老楊啊!以後別叫大人了,你跟別人不一樣,從最開始就在我身邊,當以兄弟相稱好了。”


    楊萬貴頓時感動的不行,王振宇則又交代宋浩民去請嶽父等人到自己的書房來。。。


    回到書房,王振宇看了看積壓了半個月的文件和請示,其中一部分不太重要的,楊萬貴和馬西成已經代自己批示處理了。這裏麵有:


    軍官學校建設的款項,涉及校區建設和師資人才招募計劃的;


    軍校學員的招募的計劃,萬耀煌的第一批招募計劃主要針對四川,湖南,湖北,廣西,雲南,貴州六省;


    各縣政府關於教育投入的匯報,大致上已經開始落實一縣一小學一中學的方案,府城設女中的方案,各縣議會均已經通過並撥款了,鎮守使府每年也將下撥二百萬元巨款,保證免費教育的開展;安江這邊籌建衛生學校的計劃等等。


    這些王振宇一目十行,粗略看了一下,就丟在一邊。順手又拿起一份材料,標題就深深的吸引了他,《靖州模範鎮建設報告》。報告的執筆人是靖州商鎮建設試點的負責人陳紹。


    王振宇接過朱次韓遞過來的茶,喝了一口,就認真的看了起來。


    這個模範商鎮就是靖州的墾山口,和水泥廠在一個地方。靠著政策扶持和資金,陳紹成功的在這個鎮上建設了一個初級小學(一到三年級),一個衛生所,一個治安派出所。同時從已經開始部分投產的水泥廠批了一些水泥,建造了一個相對規模較大的自由貿易市場,用於滿足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對於鎮上的商鋪也進行了統一規劃管理,同時組建了鎮商會。近期已經開始準備移交該鎮的管理權,給商會的會長。


    王振宇滿意的點點頭,他並沒打算把商鎮建設的多麽美麗繁榮,他要的隻是一個中轉點和輻射點,改變幾千年來令不下縣的現象。


    同時,通過商鎮加強自己對於地方的控製力,把村寨勢力納入管理的範圍,同時提高土匪的職業成本,當然最終還是要促進商路的繁榮。


    還沒來得及深思太多,宋浩民進來道:“將軍,葉翁他們來了。”


    王振宇點點頭。雖然當了鎮守使,但是王振宇並不希望別人尊稱他為大人,他已經公開命令身邊的人統一用將軍稱呼自己。反正目前整個湘西,除了田應詔,也就自己這麽一個將軍了。


    “文正啊!你也越來越厲害了,我這才走了不到一個月,你居然把吉首八縣也拿下來了。”葉祖文進門就開始誇自己女婿,顯然是說給身後的朋友聽的。


    王振宇看著幾個高矮不一的洋人走進來,也是有些好奇,到不是沒見過洋人,而是好奇自己的嶽父用了什麽辦法,居然能把這些洋人拐到湘西這麽一個窮鄉僻壤來。


    葉祖文到是不慌不忙,開始逐一給自己的女婿介紹跟隨自己進來的這些人。


    他首先指著一個個子偏小,看起來卻十分精明的洋人道:“這位是比利時國華比銀行的商務代表弗蘭基先生。”


    王振宇十分大方的和這位麵帶微笑的弗蘭基先生握手。


    葉祖文有指著一個身材高大,有些符合後世北歐人標準的洋人道:“這位是德意誌帝國禮和洋行漢口公司的經理漢斯先生。”


    最後一個中等身材的洋人年紀有些偏大,據說是盧森堡國駐漢口的領事兼阿爾貝德鋼鐵與設備公司的商務代辦菲利克斯。


    王振宇一陣眩暈,盧森堡不愧是袖珍國啊!一個人還可以多重身份的。


    至於其後的三個中國人,可就很有來頭了,這是王振宇結拜大哥劉鴻生推薦的三個據說很懂金融的專家。


    陳輝祖,字光甫,31歲,江蘇鎮江人,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商學院,1909年畢業後即回國。辦南洋勸業會初露才華,被江蘇巡撫程德全任為江蘇銀行總經理。由於自己的改革主張不能實現,毅然辭職。目前待業在家,不過王振宇卻知道這個人,畢竟是上海商業銀行的創始人,二三十年代和虞大老板一起領軍江浙財團的中國摩根。沒想到居然會放棄在上海優渥的生活跑到湘西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了,劉鴻生這個結拜大哥到底用了什麽手段。


    有了陳光甫這個大鱷頂在前麵。


    後麵的張嘉璈張公權和宋漢章的出現就沒什麽讓人驚訝的了,王振宇甚至有點懷疑,影響了民國政治走向的江浙財團的三個幹將跑到自己這裏來了,江浙財團還能發展成後世那樣的龐然大物嗎?


    這三位確實是真心來投效的,這個過程也沒有王振宇想的那麽複雜。最早葉祖文就有開銀行的打算,但是被王振宇否決了,王振宇的計劃是先辦航運公司。但是劉鴻生卻已經開始替葉祖文留心這方麵的人才了,別看眼前這三位在民國金融業界聲名顯赫,但是在清末民初都還不是什麽角色。有些名氣的陳光甫從程德全那裏辭職後一直是個無業遊民,蹲在家裏吃老本來的,所幸家底還算雄厚,一時吃不光;張公權和宋漢章還是大清帝國銀行的小職員,因為政權更替的緣故,曆史上欣賞他們的人還沒上位;三人均和劉鴻生相識,劉鴻生在接到葉祖文關於湘西大開發介紹的信件後,添油加醋的把湘西大開發的價值吹噓了一遍。而且擅自替自己的三弟許諾了三人有股份可拿,這個承諾最終讓三個雄心未泯的年輕銀行家,選擇放棄了競爭激烈的上海,下定了闖蕩湘西的決心。


    不過王振宇要知道這些需要等以後了,因為老丈人葉祖文已經在向王振宇解釋為什麽會有三個洋人出現在這裏。


    曆史已經走到了1912年的8月,南京留守府名下的軍隊基本上都裁撤完畢了,可袁世凱同學的善後大借款因為洋人獅子大開口,條件不斷加碼,依然沒能順利辦下來。在後世很多人看來就無法理解了,袁世凱不知道換個人借啊!為什麽非借這五家的不可呢?


    到不是袁世凱吃了回扣非找五國銀行團(美國已經退出)借錢不可,實在是五國銀行團夠無恥,夠不要臉。而他們無恥和不要臉的根源來自於本國駐華公使館的支持,這個支持是什麽呢?哈哈,就是你袁世凱同學如果不找五國銀行團貸款,那麽偶們就不承認你這個政府是中國之合法政府。可笑不,曆史就是這麽真實。要在後世看來,不承認就不承認了,誰稀罕你承認了。當時的國人還真的是很稀罕的,至少袁世凱是不得不稀罕的。因為這些該死的洋鬼子一天不承認你這個政府的合法性,那麽當時在中央(注意,不是中國)稅收占據大頭的兩項,鹽稅和海關稅你就一分錢都拿不到。


    為什麽呢?這是當年西太後非常勇敢的對八大列強宣戰的惡果,辛醜戰敗之後。這位號稱中國最了不起的領導核心喊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各國之歡心的口號。


    結果《辛醜條約》第一款就白紙黑字的寫著:清政府賠款各國(共11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2,238,150兩(九億八千二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這個擔保的實際操作,就是這些稅雖然還是你的,但是由洋大人代你收了。


    末了,到了財政結算日,你還了洋大人的錢,洋大人就放款子給你。。。


    現在好了,大清沒了。這一年七八千萬的稅款都壓在了洋大人的手裏,而且洋大人也公開的說了,我不賴賬,問題是,你們誰有這個資格來和我結這筆款子。


    這個資格也是要花錢買的,善後大借款名義上是袁世凱去借錢,實際呢?是洋人逼著袁世凱借錢,這就是真實的曆史,絕對無恥下流的空前絕後。


    在今天看來,這個善後大借款裏麵有個非常好笑的關係。


    第一,袁世凱拿不到稅款,所以沒錢。


    第二,洋人要求袁世凱接受不平等的條件向自己借錢。


    第三,袁世凱不願意借這個硬塞給自己的貸款,畢竟他不是小學畢業的工農幹部,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


    第四,洋人說你不借,我就不給你稅款。


    第五,袁世凱拿不到稅款,還是沒錢。


    曆史上善後大借款最後談成是在1913年,最後談成的結果放在任何一個時代看,都是十分的苛刻的:借款總額2500萬英鎊(25億銀元),年息5厘,期限47年;債券9折出售,八四實收,扣除6%的傭金,淨收入2100萬英鎊。借款指定用途,扣除償還到期的庚子賠款和各種外債、遣散各省軍隊、抵充政府行政費外,僅餘760萬英鎊,而到期歸還本息竟達6789萬英鎊。借款以中國鹽稅、海關稅及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四省所指定的中央政府稅項為擔保。


    同時還附帶了一堆特別條款:今後未經銀行團允許,不得向他國借債;由外國人參加鹽稅征收,在審計處設華、洋稽核員,凡關於借款款項之領款單須有華、洋稽核員會同審核,簽押後方可提款;中國政府在北京設立鹽務署,由中國總辦1員、洋人會辦1員主管;各產鹽區設稽核分所,設中國經理、洋人協理各一員,共同擔負征收存儲鹽務收入之責任:人員的任免,由華洋總辦、會辦會同定奪;鹽區之鹽納稅後,須經華洋經理、協理會同簽字後方可放行;鹽務進款存於指定銀行,非有總辦、會辦會同簽字的憑證不得提用。


    這樣的條件已經超出了正常的商業貸款範圍,完全就是一個新的不平等戰敗條約。


    其實袁世凱也不是傻子,他也不想當賣國賊。看到這些個條款,他心裏就發懵,於是他選擇偷偷找別家借錢,這其中就有華比銀行。


    據說,時任財政總長熊希齡拿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你老袁為什麽要拿稅款,不就是因為沒錢嗎?你要是有錢了,還急著要這稅款嗎?不急著要這稅款,你還在乎列強承不承認嗎?


    對啊!所以老袁立刻讓熊希齡去找華比銀行談借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民國當大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濤198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濤1985並收藏回到民國當大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