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交民巷,英國公使館,大英帝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先生現在正很沒紳士風度的在發脾氣。


    “這些該死的中國人都是一些不守信用的家夥!他們是在是一群小偷和強盜。”朱爾典公使先生在罵別人是小偷和強盜的時候大概忘記了,以日不落帝國自詡的大英帝國貌似才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小偷和強盜,不然這個日不落帝國是怎麽建立起來的?


    不過也不能怪朱爾典大發脾氣,一個禮拜前,由於中國遠征軍在凡爾登反擊戰中的優異表現,白廳方麵把提出讓中國出兵的朱爾典公使好好的褒獎了一遍,並且計劃盡快把駐華公使館升級為駐華大使館,把南京和武漢領事館升級為總領館。我們的朱爾典先生還沒來得急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外交成果,結果中國人進軍西藏的消息讓他惡心的一天都吃不下飯。朱爾典公使幾乎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去了北京政府提出抗議,結果負責接待他的外交總長陸宗輿十分無奈的告訴他,到目前為止那個宣布擁護北京政府的叛軍將領劉湘都沒有跟北京政府取得過任何聯係。用句股市的行話來說,人家現在很可能是在玩借殼上市的把戲。這下朱爾典就傻眼了,這件事情顯而易見就是武漢那位新興強人一手操縱的結果。而深陷歐戰泥潭的大英帝國顯然也沒有力量去控製住正在蓬勃發展的國民政府,更要命的是,在還能控製的北方地區,原本都屬於北洋的直係和皖係已經是下了開打的決心了,可惡的日本小矮子也一個勁的在這裏頭使壞。朱爾典公使心中泛起一陣無力感,這,這讓自己如何跟白廳交待啊?


    東交民巷這邊朱爾典在煩,鐵獅子胡同段祺瑞也好不到哪裏去,黎元洪注定是個短命的總統,就算帶著三個嫡係鄂軍師開進了北京,就算獲得了南方政府的支持,就算拿到了每年四百萬銀元的總統特別費,也依然無法和北洋係最新的老大段祺瑞相抗衡。


    所以兵變當日,黎元洪就躲進了荷蘭公使館,然後以總統名義通電全國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號召全國共討之。


    接下來自然是以曹錕為新老大的直係宣布響應黎元洪大總統的名義公開武力討段了,直皖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5月21日,正當中國歐洲遠征軍和德**隊進行殊死搏殺的時候,直係首領吳佩孚率所部第3師及王承斌、閻相文、肖耀南3個混成旅和馮玉祥的第11師從河南撤防,31日抵達鄭州。接著,吳佩孚和馮玉祥將部隊分駐在京漢鐵路沿線的駐馬店、許昌、鄭州、新鄉等地。曹錕也派兵監視德州兵工廠,並以德州作為直軍右翼的前哨陣地。6月15日,吳佩孚到保定,同江蘇、奉天等省代表一起,參加了曹錕召集的秘密軍事會議。7月8日,段祺瑞也在團河成立“定**”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以徐樹錚為參謀長,段芝貴任第1路司令和京師戒嚴總司令,曲同豐為第2路司令兼前敵司令,魏宗瀚為第3路司令,並以國務總理名義宣布了懲辦曹錕、吳佩孚等人的命令。同日,段從團河到北京,在將軍府召集全體閣員及軍政人員聯席會議,決定舉兵“討伐”曹、吳。與此同時,駐河南的吳佩孚部開始向北開進;曹錕的部隊由保定開赴高碑店。


    和曆史上第一次直皖戰爭相比,時間足足提前了五年,所以結果就不是遠在武漢的王振宇可以預料的了。


    王振宇看著自己辦公桌上的台曆,忍不住的搖搖頭歎息道:“對不起,曆史,你這潭水被我攪渾了。”


    個人的能力是不會有多少變化的,但是實力上的差距卻是明擺著的。首先是曹錕吳佩孚這邊的軍事力量,去年護國戰爭中第三師,第十一師這樣的嫡係部隊都損失慘重。隨後也沒能得到段祺瑞方麵哪怕一丁點的補充,不過這貌似正是曹吳下決心反段的一個根本因素,爾待我為外人,我則視汝為仇寇。不過這一點還不是交戰雙方最大的差距所在,因為直係軍隊得到了南方大筆的軍事援助,特別是在武器和資金方麵,不然以他們河南那點地盤無論如何也是不敢進攻獲得了西原借款實力變得空前強悍的段祺瑞的。


    而段祺瑞自去年7月拿到了日本人的貸款後,十分利索的就把日本人的貸款變成了參戰軍的裝備。十七萬參戰軍很快就被招募完畢,而且在日本教官的操練下迅速成軍。


    這也是為什麽盡管曹錕從去年就開始拿南方國民政府的援助了,卻依然遲遲不敢發動討段的原因。


    吳佩孚則沒那麽多顧慮,他考慮的更多是軍事問題,在他看來,現在是討段的最佳時機,一旦等到段祺瑞的新軍訓練完畢,戰鬥力形成。那麽到時候直係和惋惜的差距就會更加明顯,善於帶兵的吳子玉對於軍隊的本質可是一清二楚。一旦等皖係那些軍官成熟起來,自己再想玩什麽以少勝多那就是在扯蛋了,絕對的實力麵前的任何謀略都隻是泡影。


    所以無論曹錕有多少擔心,吳佩孚都義無反顧的堅持發動討段:“大哥,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錯過了這一次以小博大的機會,日後這中國必然再無你我兄弟立足之地了。”


    曹錕想了想也就幹了。。。


    段祺瑞這邊則發生了一些變化,第一個變化就是日本人支持的力度相對於曆史上加強了,由於王振宇這隻大蝴蝶的效應。日本政府在對華問題上達成了新的一致,那就是盡一切手段打擊已經完成統一的南支那政府,畢竟大日本帝國目前的政策走向注定了五年之後他們的鋼鐵產量也不過是二百萬噸左右,僅此一項,南支那就超過了整個日本(你也不看看你們大日本才多大),雖然軍國主義分子強調說帝國的武士就是用竹槍也能打敗支那軍隊。但是這些鬼話也就是用來糊弄一下老百姓就好了,而帝國決策層自然是不會相信自己編造的謊言。所以打擊南支那的三條方針製定後,整個日本的在華機構就全部被動員起來了。


    而三條方針中第一個被日本軍部和外交人員重點策動的就是武裝段祺瑞的北洋軍,然後挑起中國的內戰,這樣無論結果如何,南支那的國民政府就算不垮台,他們的工業計劃估計也要停滯下來了,這樣帝國的大陸計劃就會繼續順利的推行下去。


    至於王振宇會不會順勢統一全國,這一點日本方麵也有過擔心,所以不僅僅是段祺瑞,他們還加大了對沈陽張作霖的奉係的支持力度。東北兵工廠也提前登上了曆史舞台,日本軍部甚至還製定了一個計劃,就是必要的時候,讓關東軍穿上奉軍的軍裝和奉軍一起入關作戰。


    但是計劃的再完美,也趕不上變化的節奏,直皖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曹錕和吳子玉最初從四川逃到河南的時候,日本方麵也照例和他們進行了接觸,可是一來吳子玉是個死腦筋,從南到北,無論英法美日哪一家列強來拉攏他,他都一概不理。曆史上蘇聯也曾拉攏過吳佩孚,結果卻是吳佩孚下令鎮壓***和工人運動。因為在吳佩孚看來,凡是老外支持的,那必然是賣國,既然是賣國的,那就是跟他吳佩孚這個愛國賊(蘇聯定義)過不去了。吳子玉可不是王振宇,這可是個貨真價實的軍閥,他如果生氣了,那可就真的是要殺人的。


    二來則是曹錕和吳佩孚外加馮玉祥手上的軍隊在日本人看來都是些殘兵敗將不值一提,加之他們在北京的最大靠山馮國璋等**多已經倒台下野,所以帝國方麵最終對直係也就持不看好的態度,在他們的計劃中,這些人最終的結局無外乎是被段祺瑞收服而已。


    但是事情的運作最終跟日本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這支被日本人視為注定要消亡的軍隊居然公然挑戰大日本帝國正在大力扶持的段祺瑞政府,這真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麻煩。原本按照軍部的計劃,大約到了民國七年中的時候,差不多成軍的段祺瑞政府的軍隊大約三十萬人就可以南下攻打南京和武漢了。別看王振宇麾下也有幾十萬軍隊,雖然沒有足夠的情報提供數據支持,但是日本特高課的報告分析十分明確的指出,盡管在歐洲,南支那的軍隊贏得了足夠的國際聲譽,但南支那現在恰恰就處在最虛弱的時候,一來精銳遠征在外,內部必然空虛,二來實際控製的區域過寬,進行戰略防禦的時候根本無法形成兵力的集中使用,三來隻要帝國艦隊出現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王振宇的青年軍必然會分兵守備。


    這份報告的撰稿人似乎還是個中國通,特別在報告的最後麵還加了一句:“現在的中國差不多就是武王伐紂的時代了,段祺瑞就是武王,而南支那就是紂王,隻要一擊就必敗了。”


    日本人總是習慣於把事情想的太過美好,於是悲劇了,現在段祺瑞這個武王能否伐紂尚未可知,他自己就要先被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民國當大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濤198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濤1985並收藏回到民國當大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