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民族主義情緒隨著3月16日,張作霖下令收回中東鐵路達到了一個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崩潰,新的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但不久後被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所推翻,並在十月革命之後,於俄國境內成立了蘇維埃政府,而期間內並未有任何一方國家對蘇維埃政權表示認可,1918年3月6日,布爾什維克政府與德意誌帝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宣布退出一戰並和德意誌帝國停戰,此舉激怒了國內和國外各種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民族主義者們,俄羅斯因此條約而喪失了大片國土,蘇德停戰條約簽訂之後,英、法派軍隊占領前俄羅斯帝國的一些港口,1918年春,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支持的主要由原帝俄的捷克、奧匈帝國戰俘組成的捷克兵團三萬餘人嘩變,7月,控製了從貝加爾湖到烏拉爾山脈的西伯利亞鐵路,11月18日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政府被原帝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的政變推翻,高爾察克自稱“全俄的最高統帥”,1919年3月,高爾察克組織四十萬白俄軍隊越過烏拉爾山向伏爾加流域發動進攻,如此一來,留在遠東地區的就隻有白俄謝苗諾夫的軍隊了。
謝苗諾夫是俄國外貝加爾省人,1911年,謝苗諾夫畢業於奧倫堡軍事學校,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一名yesaul,1917年7月,謝苗諾夫擔任臨時政府在貝加爾湖地區的代表,負責招募哥薩克,十月革命以後,謝苗諾夫發動反對蘇聯的叛亂,戰敗後逃到中國,1918年4月6日,到中東鐵路沿線海拉爾、昂昂溪招募到義勇軍4個營,開赴滿洲裏,成立“外貝加爾地方臨時政府”,同年8月,他得到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幫助,攻占赤塔,將“外貝加爾地方臨時政府”遷到那裏,他用無情的統治,鞏固了在貝加爾湖地區的地位,在他統治該地區時,他被描繪成“草原強盜,攔截火車搶劫財物,不論是誰的貨物”西伯利亞自治臨時政府任命謝苗諾夫為一支總部設在赤塔的分遣部隊的司令,最初,高爾察克將軍拒絕承認謝苗諾夫的權威,但後來他被迫接受這一事實,任命謝苗諾夫為赤塔軍區總司令,1919年初,謝苗諾夫宣布自己成為外貝加爾哥薩克的阿塔曼,並得到日本幹涉軍的支持。
不過現在日本人運用了自己慣用的手法,支持張作霖的軍隊吳俊升部毫不客氣的接管了中東鐵路公司,驅趕俄國雇員,謝苗諾夫氣得當即要組織軍隊還擊,但是遭到了幹涉軍方麵的反對,更為重要的是,張作霖的軍隊怎麽看也不像是好惹的,於是中東路就這樣不明不白被張作霖收回來了,一時間在京津地區,張作霖被各種大報小報冠以愛國者的頭銜。
對於張作霖的行為,白俄方麵雖然無比憤怒,但是這個時候俄國內戰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刻,他們除了抗議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而英法對此深表擔憂,美國則沒有態度,日本這次也沒反對甚至還在暗中支持,這些小矮子在盤算著怎樣把這條鐵路的經營權弄到自己手裏來,這對於他們來說並非是什麽難事。
而張作霖幸福了,他現在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不但可以從中東路獲得足夠的收入(大批幹涉軍援俄物資都要走這條鐵路),而且還在政治上獲得了足夠的名望,此時此刻他內心深處統一全國的小火焰又開始忍不住的跳躍起來,,。
隨後的一個多月中,張作霖一方麵收下了國民政府支付的一千萬大洋的稅款(合約一億華元),另一方麵卻在國會造輿論,鼓搗著撤銷國民政府這個地方政府,完成全國統一。
曆史上奉係為了收複中東路被蘇聯紅軍打得滿地找牙,而在這個時空卻如此順利的收複也使得京津地區的愛國學生們對於巴黎和會的期望值進一步升高,可以說已經是高的不能再高了,王振宇看著全國地圖,深吸了一口氣道:“就由著你張作霖得意些日子吧。”
四月,巴黎和會進入到了關鍵時刻,北京中央政府外交總長陸征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公使魏宸組以及國民政府外交代表顧維鈞組成的中國代表團正式向和會提交了中方的七點要求:
一,廢除勢力範圍;二,撤退外國軍隊、巡警;三,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
四,撤銷領事裁判權;五,歸還租借地;六,歸還租界;
七,關稅自由權;
巴黎和會自始至終在帝國主義戰勝國的操縱下進行。
大國會議,凡和會一切重大問題均先由五大國會議討論決定,先有“十人會議”,由美國威爾遜和蘭辛、英國勞合?喬治和貝爾福、法國克裏孟梭和畢盛、意大利奧蘭多和桑尼諾、日本西園寺公望和牧野伸顯組成,“十人會議”為五大國“經常的正式會議”,和會期間共舉行60多次,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會議”縮減為“四人會議”,即英、法、美、意四國首腦就和會中有關歐洲問題私下協商(4月23日意首相奧蘭多離會,由英、法、美三國首腦以“三人會議”形式控製局麵)。
和平預備會議,即27國全體會議,和會期間僅開過6次,止於形式。
和平正式會議,協約國代表與各前敵國代表分別相會,一次是遞交和約最後草案,一次為簽署和約。
雖然中國歐洲遠征軍在歐洲打出了漂亮的戰果,雖然南方的國民政府已經開始了現代化的步伐,但是在列強的眼裏,中國依然是一個弱小的古國,而日本才是亞洲地區性強國。
英國對於日本這個小老弟還是很照顧的,不過戰後的英國已經拿不出什麽東西來安撫日本了,他們能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用中國去滿足日本,然後使得日本能夠為他們繼續牽製俄國,同時不要去打英法在南洋殖民地的主意。
和會最初答應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但是日本代表牧野伸顯提出了所謂的《二十一條》說,該員堅持認為按照這個條約,山東地區的利益應當歸屬大日本帝國,英法幾乎想都不想就把這個權益則轉交到日本。
顧維鈞立刻要求重提要求,把原定的七點要求改為八點:
一,廢除勢力範圍;二,撤退外國軍隊、巡警;三,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
四,撤銷領事裁判權;五,歸還租借地;六,歸還租界;
七,關稅自由權;八,廢除二十一條。
甚至為此他們還單獨求見了法國總理克裏孟梭尋求支持,因為該死的英國佬已經旗幟鮮明的站到了他們的日本盟友這一邊(英日同盟是英國控製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扼製俄國和美國的一個重要政策)。
但是和會依然於1919年4月29-30日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1919年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這裏麵就涉及到一個政治鬥爭的問題了,和曆史上不同,現在的皖係早早的就失敗了,如今的中央政府是奉係扶持的錢能訓政府在掌權,而原本屬於曆史上皖係勢力的新交通係除了曹汝霖投靠南方擔任武漢市市長,而陸宗輿,章宗祥則扛著新交通係的大旗投靠了張作霖,張作霖手底下還正好缺人,於是聯合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批和新交通係不合的政客則在一些已經南下的元老級人物支持下搞出了一個國民外交協會:1919年2月16日,由北京各界各團體聯合組成的國民外交協會在熊希齡宅開成立大會,推舉熊希齡、汪大燮、梁啟超、林長民、範源濂、湯化龍、嚴修、張謇、莊蘊寬十人為理事,21日,該會通電發表七點外交主張:“一、促進國際聯盟之實行;二、撤廢勢力範圍並訂定實行方法;三、廢棄一切不破土平等條約及以威迫利誘或秘密締結之條約、合同及其他國際文件;四、定期撤去領事裁判權;五、力爭關稅自由;六、取消庚子賠款餘額;七、收回租界地域,改為公共通商。”
巴黎和會交涉失敗的消息嚴格來說就是這個機構泄露出去的,這裏就不得不說張作霖做人失敗了,徐世昌這個大總統雖然是他扶持的,但是卻跟他不是一條心,對於巴黎和約,徐世昌也是抱有期望的,所以如果交涉失敗,徐世昌是不會也不能在上麵簽字的,可張作霖和日本人他也惹不起,於是他選擇暗中支持這個國民外交協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崩潰,新的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但不久後被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所推翻,並在十月革命之後,於俄國境內成立了蘇維埃政府,而期間內並未有任何一方國家對蘇維埃政權表示認可,1918年3月6日,布爾什維克政府與德意誌帝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宣布退出一戰並和德意誌帝國停戰,此舉激怒了國內和國外各種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民族主義者們,俄羅斯因此條約而喪失了大片國土,蘇德停戰條約簽訂之後,英、法派軍隊占領前俄羅斯帝國的一些港口,1918年春,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支持的主要由原帝俄的捷克、奧匈帝國戰俘組成的捷克兵團三萬餘人嘩變,7月,控製了從貝加爾湖到烏拉爾山脈的西伯利亞鐵路,11月18日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政府被原帝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的政變推翻,高爾察克自稱“全俄的最高統帥”,1919年3月,高爾察克組織四十萬白俄軍隊越過烏拉爾山向伏爾加流域發動進攻,如此一來,留在遠東地區的就隻有白俄謝苗諾夫的軍隊了。
謝苗諾夫是俄國外貝加爾省人,1911年,謝苗諾夫畢業於奧倫堡軍事學校,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一名yesaul,1917年7月,謝苗諾夫擔任臨時政府在貝加爾湖地區的代表,負責招募哥薩克,十月革命以後,謝苗諾夫發動反對蘇聯的叛亂,戰敗後逃到中國,1918年4月6日,到中東鐵路沿線海拉爾、昂昂溪招募到義勇軍4個營,開赴滿洲裏,成立“外貝加爾地方臨時政府”,同年8月,他得到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幫助,攻占赤塔,將“外貝加爾地方臨時政府”遷到那裏,他用無情的統治,鞏固了在貝加爾湖地區的地位,在他統治該地區時,他被描繪成“草原強盜,攔截火車搶劫財物,不論是誰的貨物”西伯利亞自治臨時政府任命謝苗諾夫為一支總部設在赤塔的分遣部隊的司令,最初,高爾察克將軍拒絕承認謝苗諾夫的權威,但後來他被迫接受這一事實,任命謝苗諾夫為赤塔軍區總司令,1919年初,謝苗諾夫宣布自己成為外貝加爾哥薩克的阿塔曼,並得到日本幹涉軍的支持。
不過現在日本人運用了自己慣用的手法,支持張作霖的軍隊吳俊升部毫不客氣的接管了中東鐵路公司,驅趕俄國雇員,謝苗諾夫氣得當即要組織軍隊還擊,但是遭到了幹涉軍方麵的反對,更為重要的是,張作霖的軍隊怎麽看也不像是好惹的,於是中東路就這樣不明不白被張作霖收回來了,一時間在京津地區,張作霖被各種大報小報冠以愛國者的頭銜。
對於張作霖的行為,白俄方麵雖然無比憤怒,但是這個時候俄國內戰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刻,他們除了抗議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而英法對此深表擔憂,美國則沒有態度,日本這次也沒反對甚至還在暗中支持,這些小矮子在盤算著怎樣把這條鐵路的經營權弄到自己手裏來,這對於他們來說並非是什麽難事。
而張作霖幸福了,他現在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不但可以從中東路獲得足夠的收入(大批幹涉軍援俄物資都要走這條鐵路),而且還在政治上獲得了足夠的名望,此時此刻他內心深處統一全國的小火焰又開始忍不住的跳躍起來,,。
隨後的一個多月中,張作霖一方麵收下了國民政府支付的一千萬大洋的稅款(合約一億華元),另一方麵卻在國會造輿論,鼓搗著撤銷國民政府這個地方政府,完成全國統一。
曆史上奉係為了收複中東路被蘇聯紅軍打得滿地找牙,而在這個時空卻如此順利的收複也使得京津地區的愛國學生們對於巴黎和會的期望值進一步升高,可以說已經是高的不能再高了,王振宇看著全國地圖,深吸了一口氣道:“就由著你張作霖得意些日子吧。”
四月,巴黎和會進入到了關鍵時刻,北京中央政府外交總長陸征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公使魏宸組以及國民政府外交代表顧維鈞組成的中國代表團正式向和會提交了中方的七點要求:
一,廢除勢力範圍;二,撤退外國軍隊、巡警;三,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
四,撤銷領事裁判權;五,歸還租借地;六,歸還租界;
七,關稅自由權;
巴黎和會自始至終在帝國主義戰勝國的操縱下進行。
大國會議,凡和會一切重大問題均先由五大國會議討論決定,先有“十人會議”,由美國威爾遜和蘭辛、英國勞合?喬治和貝爾福、法國克裏孟梭和畢盛、意大利奧蘭多和桑尼諾、日本西園寺公望和牧野伸顯組成,“十人會議”為五大國“經常的正式會議”,和會期間共舉行60多次,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會議”縮減為“四人會議”,即英、法、美、意四國首腦就和會中有關歐洲問題私下協商(4月23日意首相奧蘭多離會,由英、法、美三國首腦以“三人會議”形式控製局麵)。
和平預備會議,即27國全體會議,和會期間僅開過6次,止於形式。
和平正式會議,協約國代表與各前敵國代表分別相會,一次是遞交和約最後草案,一次為簽署和約。
雖然中國歐洲遠征軍在歐洲打出了漂亮的戰果,雖然南方的國民政府已經開始了現代化的步伐,但是在列強的眼裏,中國依然是一個弱小的古國,而日本才是亞洲地區性強國。
英國對於日本這個小老弟還是很照顧的,不過戰後的英國已經拿不出什麽東西來安撫日本了,他們能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用中國去滿足日本,然後使得日本能夠為他們繼續牽製俄國,同時不要去打英法在南洋殖民地的主意。
和會最初答應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但是日本代表牧野伸顯提出了所謂的《二十一條》說,該員堅持認為按照這個條約,山東地區的利益應當歸屬大日本帝國,英法幾乎想都不想就把這個權益則轉交到日本。
顧維鈞立刻要求重提要求,把原定的七點要求改為八點:
一,廢除勢力範圍;二,撤退外國軍隊、巡警;三,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
四,撤銷領事裁判權;五,歸還租借地;六,歸還租界;
七,關稅自由權;八,廢除二十一條。
甚至為此他們還單獨求見了法國總理克裏孟梭尋求支持,因為該死的英國佬已經旗幟鮮明的站到了他們的日本盟友這一邊(英日同盟是英國控製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扼製俄國和美國的一個重要政策)。
但是和會依然於1919年4月29-30日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1919年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這裏麵就涉及到一個政治鬥爭的問題了,和曆史上不同,現在的皖係早早的就失敗了,如今的中央政府是奉係扶持的錢能訓政府在掌權,而原本屬於曆史上皖係勢力的新交通係除了曹汝霖投靠南方擔任武漢市市長,而陸宗輿,章宗祥則扛著新交通係的大旗投靠了張作霖,張作霖手底下還正好缺人,於是聯合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批和新交通係不合的政客則在一些已經南下的元老級人物支持下搞出了一個國民外交協會:1919年2月16日,由北京各界各團體聯合組成的國民外交協會在熊希齡宅開成立大會,推舉熊希齡、汪大燮、梁啟超、林長民、範源濂、湯化龍、嚴修、張謇、莊蘊寬十人為理事,21日,該會通電發表七點外交主張:“一、促進國際聯盟之實行;二、撤廢勢力範圍並訂定實行方法;三、廢棄一切不破土平等條約及以威迫利誘或秘密締結之條約、合同及其他國際文件;四、定期撤去領事裁判權;五、力爭關稅自由;六、取消庚子賠款餘額;七、收回租界地域,改為公共通商。”
巴黎和會交涉失敗的消息嚴格來說就是這個機構泄露出去的,這裏就不得不說張作霖做人失敗了,徐世昌這個大總統雖然是他扶持的,但是卻跟他不是一條心,對於巴黎和約,徐世昌也是抱有期望的,所以如果交涉失敗,徐世昌是不會也不能在上麵簽字的,可張作霖和日本人他也惹不起,於是他選擇暗中支持這個國民外交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