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師奉命出擊擾敵的部隊是102團團長趙勇,這位爺最近不知道走的什麽大運,官運很是亨通,居然被調到了第一師擔任團長,說起來是平調,但是全軍上下都知道近衛師和第一師的軍官在級別上是高其他兄弟部隊半級的,所以趙勇實際上是升了副師長,已經跨入青年軍中高級軍官的行列,更何況相對於近衛師,第一師因為屬於出擊部隊,獲得晉升的可能就更大了,如此一來,趙勇的前途幾乎是不可限量的,,。
跟隨趙勇到102團上任的還有一個連長,名叫李衛東,護國戰爭時期,趙勇和李衛東還是一個連隊的戰友,當時趙勇因為在二次革命的時候臨陣怯敵被貶到李衛東所在的連隊擔任排長,而李衛東當時是連隊的文書,結果是他們所在的連隊在這次戰爭中成功的偷襲了馮國璋的司令部,不僅打亂了北洋軍的軍事部署,還活捉了北洋軍中將師長一枚,極大的動搖了馮國璋繼續戰鬥下去的決心,最終為全軍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李衛東作為幸存者,在戰後就被保送了武漢陸軍大學一期步兵指揮專業學習,去年畢業後分到湖南省軍區擔任軍區司令部作訓處的中尉參謀,原本想著自己的軍人生涯也就是在省軍區混個幾年,然後調到軍區獨立營當個軍事主管,最後三十多歲到某個縣國民武裝動員部當個部長就脫下軍裝去廠礦了,結果卻因為趙勇的關係,這位原本已經脫離野戰軍係統的家夥又一次在戰爭來臨的時候重新回到了野戰軍,和過去的戰友一起並肩作戰。
這一次趙勇給李衛東的任務和當年的任務一樣,率領自己的連隊出擊,盡可能的給日軍製造麻煩,盡可能的讓他們放慢進軍的速度,,。
不能不說軍隊政治宣傳工作的重要性,起碼在青年軍這裏,你看不到傳統中國軍隊那種視外敵如虎狼的惡習,日本在哪裏,日本人是什麽人,我們為什麽要和日本人作戰,曆史上日本人對我們做過什麽,一大堆答案立刻給了青年軍廣大官兵和小日本玩命的理由和勇氣,,。
一向看政工幹部不順眼的張自忠這次也給政工幹部來了一次正麵評價:“正是你們不辭辛苦的努力,勝利的女神才會如此眷顧我們。”
李衛東所在的部隊是102團第九連,這是最新的編製方法,按照青年軍最新的編組要求,青年軍不同於邊防軍係統,他們沒有旅這一級建製,由此團一級的規模就升格了,由原來的一團三營,變成了一團五營,每營下設五個連隊,這就是青年軍係**有的五五製,所以李衛東所帶領的第九連嚴格來說屬於102團2營,隻是二營營部並沒有隨同九連行動,而是跟著六連走的,李衛東這次算是獨立指揮了,因為青年軍的電台隻配屬到了團一級,所以心裏壓力也不小,畢竟全連一百八十多官兵的生命現在就放在自己身上了,要說一點都不緊張那是假的。
根據出發時的情報顯示,日本人還在青島了,所以102團得到的命令是盡量前推,然後尋找一切有利地形對日軍進行襲擾和殺傷,不過不是為了拖延日軍的前進速度,而是要激怒日軍,並使之整個行軍隊列出現脫節。
李衛東連隊並不是最積極的連隊,因為李衛東這種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對於戰爭的理解和那些狂熱的新人是不同的,他還清楚的記得自己的老連長和指導員是怎麽犧牲的,所以他要求所部官兵放慢速度,他要先看看其他兄弟部隊和日軍交手的情況再做決定。
但是世上的事情大多都是這樣,你越是不想怎樣,這事情他就偏偏要怎樣。
李衛東給自己連隊選擇的行軍線路還是比較保守的,從壽光到夏店,基本上不在主幹道上,而這一路也十分順利,可一直到膠萊河也沒遇見半個小日本,這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啊。
許多年以後,當戰爭愛好者揭開層層迷霧探索這場關係中日兩國國運之戰的真相時,他們恐怕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戰爭的指揮者很多時候的表現可能比豬還蠢。”
宇恒一成大將天生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盡管他已經是大將了,可這個大將的存在本身就是日本奇葩的軍國政治中最大的奇葩。
在原本的曆史上,宇恒一成是個平生未嚐一戰的人物,你別看他和曆史上相比提前了六年成為陸軍大將,那完全是因為某人不負責任的改變了曆史,曆史上的1919年中日可是睦鄰友好啊,因為王振宇這個穿越者引發的山東討伐才使得宇恒一成在好友田中義一的推薦下成為了山東派遣軍司令官,然後按照製度提前晉升了大將,曆史上的宇恒一成年輕時就挺聰明,和鈴木莊六一樣,宇垣從小學畢業後就在母校當代課老師,十四歲就通過了教員資格考試成為了正式教員,十六歲居然當上了小學校長,1894年的小學校長,怎麽著也比半野雞大學校長要酷的多吧,況且隻有16歲,但是不久,為了實現自己成為軍人的夢想到了東京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不過他上陸大卻比白川義則和鈴木晚了兩期,是1900年陸大第十四期畢業的,是所謂“軍刀組”之一,陸軍大學校畢業生的前六名由天皇賜予軍刀一把,因此這部分人被稱作“軍刀組”,飛黃騰達的特別快,在薩長兩藩鬥的你死我活的時代,他巧妙利用兩派的勢力青雲直上,成為了大正末年昭和初年陸軍的中心人物,但是在仕途上一帆風順的宇恒一成卻沒有參加過戰爭卻是日本陸軍中十分罕見的現象。
我們來對照一下日本的曆次對外戰爭,首先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或者叫日清戰爭,宇垣是岡山人,本來在軍隊的升遷是落到控製軍隊的長州人後邊的,但他遇到平生第一個貴人:岡市之助(後來的陸軍大臣),他畢業後以士官候補生被分配到姬路旅團,當時岡市之助是大尉,對他甚為賞識,後來中日開戰,宇垣以近衛聯隊中尉的資格,被派往廣島大本營,在營中每日目睹同營之人不斷奔赴戰地,自覺技癢,日望上官指派而不可得,乃鼓足勇氣麵見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川上好言安慰,說一定會派你去的,不要著急雲雲,結果都快議和了,還是沒他什麽事,他再次麵見川上,川上教訓他:東方戰事又不是這一次,潛心學習,下一次一定會輪到你的,戰後入陸軍大學校,岡市之助正好是教官,等他畢業,保送他去德國留學,在接下來的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川上操六果然沒有騙我們的宇恒同學,果然東方戰事不止這一次啊,吆西,興衝衝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宇恒一成立刻做好了大展拳腳的準備,結果卻是在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曆任元山後備諸隊指揮官,後備第1師團參謀,韓國駐紮軍參謀,第1軍參謀,準確的說,就是成為了後備軍,隻能眼巴巴的盼著前線的部隊死光光了才能輪上去的那種,宇恒一成縱橫沙場的夢想最終沒能實現,因為曆史上等到1931年他就因為三月事件(1931年3月後來的甲級戰犯橋本欣五郎和大川周明策劃過一次政變,要推宇垣做首相,後來雖然宇垣自己製止了這次政變,但是講不清楚到底參與到了什麽程度,)而被迫辭職,6月17日編入預備役,他十分遺憾的錯過了後來的侵華戰爭,自然也就沒資格成為戰犯並且一直活躍於戰後的日本政壇。
但是現在這些全變了,宇恒一成居然獲得了率部上戰場的機會,他來不及感謝天照大神就必須考慮該怎麽打的問題。
其實如果單單是軍事問題,宇恒一成反到不用煩了,他宇恒一成就算軍事素養再不合格也不會影響到日本皇軍的戰鬥力,因為和青年軍一樣,日軍的司令官隻需要決定戰役目標就可以了,接下來如何實現目標不需要他去費腦筋考慮,各級參謀機關會如同後世中國沿海的代工工廠一般,把這個目標分解到各個生產線上麵去,換句話來說,哪怕是換個豬來當司令,日軍的戰鬥力也不會受影響,有點後世國有壟斷企業的味道。
真正讓宇恒一成煩惱的是政治問題,後世軍史學家在這一點上一致認為,宇恒一成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太聰明,考慮的問題太多太細,算政治賬算的太多了,,。
所以等李衛東他們推進到膠萊河,小日本的軍隊還沒從青島開出來,他們的司令官閣下還在天人交戰了,,。
不過這也不怪宇恒一成本人,實在是東京方麵到現在還沒就戰爭的規模達成一致,原敬首相為首的一派雖然勉強同意出兵,但是他們堅持這次戰爭隻是一次懲戒行動,打亂支那統一和崛起的步伐即可,不要刺激敏感的英美列強,不要引發外交幹涉,而田中義一的誌向顯然不在此,等到日本真正出兵之後,田中義一開始鼓吹“世界征服理論”,按照他的意思,在山東的戰爭規模要擴大,不僅僅是在山東,在東南地區還要組織戰無不勝的皇軍去登陸,最終在一片混亂中,謀取滿洲這個帝國的生命線,,,於是宇恒一成接到了來自東京的兩個命令,一個是原敬首相親自下達的暫緩出兵命令,另一個則是田中發來的果斷出擊的命令,這根本就矛盾的命令讓宇恒一成一陣頭暈眼花,,。
跟隨趙勇到102團上任的還有一個連長,名叫李衛東,護國戰爭時期,趙勇和李衛東還是一個連隊的戰友,當時趙勇因為在二次革命的時候臨陣怯敵被貶到李衛東所在的連隊擔任排長,而李衛東當時是連隊的文書,結果是他們所在的連隊在這次戰爭中成功的偷襲了馮國璋的司令部,不僅打亂了北洋軍的軍事部署,還活捉了北洋軍中將師長一枚,極大的動搖了馮國璋繼續戰鬥下去的決心,最終為全軍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李衛東作為幸存者,在戰後就被保送了武漢陸軍大學一期步兵指揮專業學習,去年畢業後分到湖南省軍區擔任軍區司令部作訓處的中尉參謀,原本想著自己的軍人生涯也就是在省軍區混個幾年,然後調到軍區獨立營當個軍事主管,最後三十多歲到某個縣國民武裝動員部當個部長就脫下軍裝去廠礦了,結果卻因為趙勇的關係,這位原本已經脫離野戰軍係統的家夥又一次在戰爭來臨的時候重新回到了野戰軍,和過去的戰友一起並肩作戰。
這一次趙勇給李衛東的任務和當年的任務一樣,率領自己的連隊出擊,盡可能的給日軍製造麻煩,盡可能的讓他們放慢進軍的速度,,。
不能不說軍隊政治宣傳工作的重要性,起碼在青年軍這裏,你看不到傳統中國軍隊那種視外敵如虎狼的惡習,日本在哪裏,日本人是什麽人,我們為什麽要和日本人作戰,曆史上日本人對我們做過什麽,一大堆答案立刻給了青年軍廣大官兵和小日本玩命的理由和勇氣,,。
一向看政工幹部不順眼的張自忠這次也給政工幹部來了一次正麵評價:“正是你們不辭辛苦的努力,勝利的女神才會如此眷顧我們。”
李衛東所在的部隊是102團第九連,這是最新的編製方法,按照青年軍最新的編組要求,青年軍不同於邊防軍係統,他們沒有旅這一級建製,由此團一級的規模就升格了,由原來的一團三營,變成了一團五營,每營下設五個連隊,這就是青年軍係**有的五五製,所以李衛東所帶領的第九連嚴格來說屬於102團2營,隻是二營營部並沒有隨同九連行動,而是跟著六連走的,李衛東這次算是獨立指揮了,因為青年軍的電台隻配屬到了團一級,所以心裏壓力也不小,畢竟全連一百八十多官兵的生命現在就放在自己身上了,要說一點都不緊張那是假的。
根據出發時的情報顯示,日本人還在青島了,所以102團得到的命令是盡量前推,然後尋找一切有利地形對日軍進行襲擾和殺傷,不過不是為了拖延日軍的前進速度,而是要激怒日軍,並使之整個行軍隊列出現脫節。
李衛東連隊並不是最積極的連隊,因為李衛東這種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對於戰爭的理解和那些狂熱的新人是不同的,他還清楚的記得自己的老連長和指導員是怎麽犧牲的,所以他要求所部官兵放慢速度,他要先看看其他兄弟部隊和日軍交手的情況再做決定。
但是世上的事情大多都是這樣,你越是不想怎樣,這事情他就偏偏要怎樣。
李衛東給自己連隊選擇的行軍線路還是比較保守的,從壽光到夏店,基本上不在主幹道上,而這一路也十分順利,可一直到膠萊河也沒遇見半個小日本,這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啊。
許多年以後,當戰爭愛好者揭開層層迷霧探索這場關係中日兩國國運之戰的真相時,他們恐怕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戰爭的指揮者很多時候的表現可能比豬還蠢。”
宇恒一成大將天生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盡管他已經是大將了,可這個大將的存在本身就是日本奇葩的軍國政治中最大的奇葩。
在原本的曆史上,宇恒一成是個平生未嚐一戰的人物,你別看他和曆史上相比提前了六年成為陸軍大將,那完全是因為某人不負責任的改變了曆史,曆史上的1919年中日可是睦鄰友好啊,因為王振宇這個穿越者引發的山東討伐才使得宇恒一成在好友田中義一的推薦下成為了山東派遣軍司令官,然後按照製度提前晉升了大將,曆史上的宇恒一成年輕時就挺聰明,和鈴木莊六一樣,宇垣從小學畢業後就在母校當代課老師,十四歲就通過了教員資格考試成為了正式教員,十六歲居然當上了小學校長,1894年的小學校長,怎麽著也比半野雞大學校長要酷的多吧,況且隻有16歲,但是不久,為了實現自己成為軍人的夢想到了東京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不過他上陸大卻比白川義則和鈴木晚了兩期,是1900年陸大第十四期畢業的,是所謂“軍刀組”之一,陸軍大學校畢業生的前六名由天皇賜予軍刀一把,因此這部分人被稱作“軍刀組”,飛黃騰達的特別快,在薩長兩藩鬥的你死我活的時代,他巧妙利用兩派的勢力青雲直上,成為了大正末年昭和初年陸軍的中心人物,但是在仕途上一帆風順的宇恒一成卻沒有參加過戰爭卻是日本陸軍中十分罕見的現象。
我們來對照一下日本的曆次對外戰爭,首先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或者叫日清戰爭,宇垣是岡山人,本來在軍隊的升遷是落到控製軍隊的長州人後邊的,但他遇到平生第一個貴人:岡市之助(後來的陸軍大臣),他畢業後以士官候補生被分配到姬路旅團,當時岡市之助是大尉,對他甚為賞識,後來中日開戰,宇垣以近衛聯隊中尉的資格,被派往廣島大本營,在營中每日目睹同營之人不斷奔赴戰地,自覺技癢,日望上官指派而不可得,乃鼓足勇氣麵見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川上好言安慰,說一定會派你去的,不要著急雲雲,結果都快議和了,還是沒他什麽事,他再次麵見川上,川上教訓他:東方戰事又不是這一次,潛心學習,下一次一定會輪到你的,戰後入陸軍大學校,岡市之助正好是教官,等他畢業,保送他去德國留學,在接下來的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川上操六果然沒有騙我們的宇恒同學,果然東方戰事不止這一次啊,吆西,興衝衝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宇恒一成立刻做好了大展拳腳的準備,結果卻是在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曆任元山後備諸隊指揮官,後備第1師團參謀,韓國駐紮軍參謀,第1軍參謀,準確的說,就是成為了後備軍,隻能眼巴巴的盼著前線的部隊死光光了才能輪上去的那種,宇恒一成縱橫沙場的夢想最終沒能實現,因為曆史上等到1931年他就因為三月事件(1931年3月後來的甲級戰犯橋本欣五郎和大川周明策劃過一次政變,要推宇垣做首相,後來雖然宇垣自己製止了這次政變,但是講不清楚到底參與到了什麽程度,)而被迫辭職,6月17日編入預備役,他十分遺憾的錯過了後來的侵華戰爭,自然也就沒資格成為戰犯並且一直活躍於戰後的日本政壇。
但是現在這些全變了,宇恒一成居然獲得了率部上戰場的機會,他來不及感謝天照大神就必須考慮該怎麽打的問題。
其實如果單單是軍事問題,宇恒一成反到不用煩了,他宇恒一成就算軍事素養再不合格也不會影響到日本皇軍的戰鬥力,因為和青年軍一樣,日軍的司令官隻需要決定戰役目標就可以了,接下來如何實現目標不需要他去費腦筋考慮,各級參謀機關會如同後世中國沿海的代工工廠一般,把這個目標分解到各個生產線上麵去,換句話來說,哪怕是換個豬來當司令,日軍的戰鬥力也不會受影響,有點後世國有壟斷企業的味道。
真正讓宇恒一成煩惱的是政治問題,後世軍史學家在這一點上一致認為,宇恒一成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太聰明,考慮的問題太多太細,算政治賬算的太多了,,。
所以等李衛東他們推進到膠萊河,小日本的軍隊還沒從青島開出來,他們的司令官閣下還在天人交戰了,,。
不過這也不怪宇恒一成本人,實在是東京方麵到現在還沒就戰爭的規模達成一致,原敬首相為首的一派雖然勉強同意出兵,但是他們堅持這次戰爭隻是一次懲戒行動,打亂支那統一和崛起的步伐即可,不要刺激敏感的英美列強,不要引發外交幹涉,而田中義一的誌向顯然不在此,等到日本真正出兵之後,田中義一開始鼓吹“世界征服理論”,按照他的意思,在山東的戰爭規模要擴大,不僅僅是在山東,在東南地區還要組織戰無不勝的皇軍去登陸,最終在一片混亂中,謀取滿洲這個帝國的生命線,,,於是宇恒一成接到了來自東京的兩個命令,一個是原敬首相親自下達的暫緩出兵命令,另一個則是田中發來的果斷出擊的命令,這根本就矛盾的命令讓宇恒一成一陣頭暈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