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沒有想到,在休假過半的時候會和關振華的父親關世山見麵,更沒有想到,如果不是這次見麵,他乃至整個華夏飛機製造工業都會遺憾終生。
在關振華家中的後院,小花園中的小涼亭裏,李路坐在椅子上臉色凝重,而坐在他前麵抽著煙的關世山麵無表情。不遠處的客廳裏,關振華有些焦急地透過後門向他們張望。
大約兩個小時前,關振華突然找上門來說他老爹想見見三哥,李路納悶之餘二話沒說就立刻來到了關家。關世山是空軍司令部裝備局副局長,正師職空軍大校。他年紀與李路的父親***相仿,同一代紅色子弟,兩人還頗有交情。
李路以為關世山要見他,可能是因為空軍采購f-14的事情。作為空軍司令部下麵的二級部,裝備局具有導空軍裝備的研發、使用、管理監督等職能,是一個副軍級單位。
沒想到的是,簡單的寒暄之後,關世山直接切入正題,忽然地問道:“你那幾個公司發展得很快嘛,處處搶占市場先機,你小子哪裏學的?”
李路一下子沒明白他為什麽這麽問,訕訕地笑了笑,“關叔,你還不知道嘛,我能上哪學,就是愛動腦子,想著試一試也沒啥壞處,就變成這樣了。”
關世山顯然是知道他實際控製著的幾個公司,起碼知道國內這幾個。李路也知道絕對不是關振華告訴他的,老五這人他信得過。關鍵是,或許別人要調查李路很困難,但是對於關世山這種紅二代、前空軍司令獨子來說,壓根不用刻意去調查。
都是家族圈子裏的,以關世山和***的關係,他想知道就很難瞞得過他。所以李路沒有否認,沒準以後還得關叔幫忙呢。
關世山沒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本來就是一個話引子,他話鋒一轉,“聽說過708工程嗎?”
“嗯?708……”
李路一時半會想不起這個代號具體指的是什麽工程,皺著眉頭在記憶力翻找。
一架客機從高空飛過,隱隱傳來呼嘯聲。
李路抬頭掃了一眼,忽地腦子一震,瞪大了眼睛,隨即心裏一陣陣的懊悔和自責。於是就出現了本章開頭的那一幕。
“運10工程……”
708=運10,這兩個關聯的關鍵詞一下子打開了李路腦子裏關於運10工程的所有前世今生的記憶。
運10,華夏航空界永遠的痛,終生的遺憾。
1970年8月,運10工程啟動,稱為708工程,是七十年代華夏的四大工程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701工程(衛星)、718工程(遠洋測量船)和728工程(核電站)。
708工程是最早出成果的,但是也是最慘的。
僅僅因為3000萬的油料費,運10下馬,從此再也沒有出現在華夏的天空。
三千萬三千萬,後世的時候,每每想起這段曆史,李路都會痛不欲生。運10的下馬,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華夏喪失了一次國產大飛機的機會,而是讓華夏在未來三十年中,商用飛機的研發水平與國外的差距拉到二十五年以上。
運10和空客的a300幾乎同時開始研製,即便實力相差懸殊,運10的首飛也僅僅比a300晚8年時間。別忘了,七十年代的華夏正在進行著一場讓幾代華夏人痛心的運動。運10的研製工作,實際上是在1976年之後才恢複正常的。
這對當時的華夏來說,是一個飛躍式的進步。除了發動機是進口普惠公司的jt3d-7,其他所有部件全部國產。誰也不能否認一點――運10與當時的波音707技術性能非常的接近。
李路不是憤青勝過憤青,他很清楚地知道,運10的下馬,參差著複雜的政治因素,也就是人為因素。
因為這些,華夏航空業失去了三十年的時間,同時也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麵――二十一世紀的華夏商用飛機研發水平甚至比不上七十年代!
這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卻又殘酷無比的事實。
一個arj項目從2000年到2013年,搞了十三年,數次推遲交付,就這麽一個支線客機一年一年地往後退,就是整不出來。由此可見,二十一世紀的華夏的商用飛機研製能力弱到一個什麽樣的地步。
如果讓大家知道,arj的研製團隊就是當年運10的底子,那麽大家又會有什麽感想呢?
製約華夏飛機工業發展的三大因素是航空發動機、材料和機載配套設備。這三大方麵後世的華夏是一塌糊塗,甚至不如現在!arj的機體材料和發動機都是進口的,華夏自己已經生產不了了。
可是誰又知道,運10工程把發動機包括在內,都上了配套項目。與普惠公司渦扇發動機jt3d-7性能相當的915發動機,已經進行了1840個小時的地麵試驗,並且成功安裝在波音707上做了飛行試驗。
再比如和運10配套開發的機體材料lc4高強鋁合金,與美帝總統尼克鬆專機上用的水平差不多――後世的軍機都在使用。
就係統部件而言,運10的起落架用的是上海自己設計製造的,包括abs係統。航電、電器係統、機械係統,都是國內配套。
當製造915發動機的工廠轉而為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生產汽車配件,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
走了二三十年,後世的華夏甚至連原來的水平都沒有,又該作何感想呢?
運10的下馬,夭折掉的不是首架國產大飛機,而是整個國家的飛機製造水平。
種種原因,誰也說不通透說不清楚,或許,答案隻能在最高統帥部檔案室裏找到。
現在是1988年,距離運10停飛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關世山忽然跟自己提起這個痛心的事情,出於什麽目的呢?
不過一想到運10,李路就後悔當時自己為什麽不重生到1985以前去,那樣的話……
他收起了這些無意義的幻想,輕輕歎了口氣,“關叔,我看過一些關於708工程的資料記錄,我覺得這是我國飛機製造工業的一個前所未有的損失。”
關世山微微點點頭,不無感歎地講道,“各種因素,加上國力薄弱,同時研發的運7、運8都困難重重……運10的意義不在於其本身,而是在於它所帶動的一係列的配套研發項目。”
李路頓時對關世山刮目相看,這個管理著空軍裝備的副局長意識很朝前。
“是的,運10成功,就意味著我們的飛機製造工業成功。往後,我們將會站在一個很好的技術積累上進行下一代飛機的研製。失去運10,就要重新開始。就目前來看,重新開始恐怕遙遙無期。”
事實上華夏直到12年後才開始立項arj,再幾年後才立項大飛機。那個時候,運10所打下的基礎早就崩塌消失了,華夏也失去了最寶貴的二十多年。
關世山明白李路的意思,航空部門因為各種因素,放棄了引進技術改進運10,作為運10的試製基地,上海飛機製造廠轉而組裝生產麥道公司的md-80/90係列客機。當時就埋下了運10下馬的引線,五年後,以一筆區區3000萬的油料費被財政部否決為標識,運10被永遠留在了地麵。
或許會有人問,關世山是軍隊的人,那麽關心商用飛機做什麽?有這個疑問的人就外行了。軍用運輸機、預警機、反潛機等等,那些不是從商用飛機發展過來或者大量使用商用飛機製造技術?
美帝那些大名鼎鼎的預警機、反潛機甚至直接就采用商用飛機作為平台。
運10研製的目的之一,就是用作空中預警平台。
想到這,李路感覺自己抓到了什麽,試探性地問道,“關叔,難道現在有什麽轉機不成……”
說著起身拿起方才放在兩人桌子上的大中華,掏出根遞給關世山,給他點上,自己也拿了根點起抽著。
抽了幾口,關世山忽地站起來,“到我書房談。”
李路一愣,緊跟著關世山往屋裏走去。走過客廳的時候,關振華猛地朝李路打眼色,那意思是“三哥,老頭沒難為你吧?”,李路微微搖頭,回過去一個眼神“沒有,你丫的淡定該幹嘛幹嘛去”。
關振華這才放下心來,嘿嘿地笑了笑,出門去了。公司一堆事情等著他處理,而且三哥又不是外人,在這就跟在自己家一樣,倒也不用陪著。
書房裏,房門關上,開了燈,窗戶緊閉著,透著秘密的意味。兩人重新坐定,李路麻利地動起手泡茶。
兩人慢慢地抿了口茶水之後,關世山才微不可見地看著李路讚善地點點頭。不是因為他主動泡茶,而是因為他的不急不躁。成大事者沒點城府怎麽行?不由心想,自己的老友***沒自誇,他這個兒子確實是塊好料。
“老三,你坦白跟關叔說,你在商業上到底做到了什麽樣的規模。”關世山說道。
“老三”這個稱呼卻不是李家老爺子口中的那個“老三”,而是西城七劍中的老三。關世山知道這個小集體,還很熟悉,所以偶爾也會按照排行稱呼幾人,這個時候往往是要說一些很體己的話。
李路老老實實地回答,“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具體規模是怎麽樣的,我的重心放在部隊裏,商業上的隻是偶爾指指大方向。要不把老五喊過來,你問問他,他比我清楚。”
關世山點點頭,卻擺擺手,“他就一乳臭未幹的小子,參合不上。”
李路知道關世山要說正事了,凝神靜聽。
“正如剛才咱們分析的,708工程意義重大……”關世山緩緩開口,伸手捅了捅天花板,“上麵有意重啟708工程……”
在關振華家中的後院,小花園中的小涼亭裏,李路坐在椅子上臉色凝重,而坐在他前麵抽著煙的關世山麵無表情。不遠處的客廳裏,關振華有些焦急地透過後門向他們張望。
大約兩個小時前,關振華突然找上門來說他老爹想見見三哥,李路納悶之餘二話沒說就立刻來到了關家。關世山是空軍司令部裝備局副局長,正師職空軍大校。他年紀與李路的父親***相仿,同一代紅色子弟,兩人還頗有交情。
李路以為關世山要見他,可能是因為空軍采購f-14的事情。作為空軍司令部下麵的二級部,裝備局具有導空軍裝備的研發、使用、管理監督等職能,是一個副軍級單位。
沒想到的是,簡單的寒暄之後,關世山直接切入正題,忽然地問道:“你那幾個公司發展得很快嘛,處處搶占市場先機,你小子哪裏學的?”
李路一下子沒明白他為什麽這麽問,訕訕地笑了笑,“關叔,你還不知道嘛,我能上哪學,就是愛動腦子,想著試一試也沒啥壞處,就變成這樣了。”
關世山顯然是知道他實際控製著的幾個公司,起碼知道國內這幾個。李路也知道絕對不是關振華告訴他的,老五這人他信得過。關鍵是,或許別人要調查李路很困難,但是對於關世山這種紅二代、前空軍司令獨子來說,壓根不用刻意去調查。
都是家族圈子裏的,以關世山和***的關係,他想知道就很難瞞得過他。所以李路沒有否認,沒準以後還得關叔幫忙呢。
關世山沒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本來就是一個話引子,他話鋒一轉,“聽說過708工程嗎?”
“嗯?708……”
李路一時半會想不起這個代號具體指的是什麽工程,皺著眉頭在記憶力翻找。
一架客機從高空飛過,隱隱傳來呼嘯聲。
李路抬頭掃了一眼,忽地腦子一震,瞪大了眼睛,隨即心裏一陣陣的懊悔和自責。於是就出現了本章開頭的那一幕。
“運10工程……”
708=運10,這兩個關聯的關鍵詞一下子打開了李路腦子裏關於運10工程的所有前世今生的記憶。
運10,華夏航空界永遠的痛,終生的遺憾。
1970年8月,運10工程啟動,稱為708工程,是七十年代華夏的四大工程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701工程(衛星)、718工程(遠洋測量船)和728工程(核電站)。
708工程是最早出成果的,但是也是最慘的。
僅僅因為3000萬的油料費,運10下馬,從此再也沒有出現在華夏的天空。
三千萬三千萬,後世的時候,每每想起這段曆史,李路都會痛不欲生。運10的下馬,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華夏喪失了一次國產大飛機的機會,而是讓華夏在未來三十年中,商用飛機的研發水平與國外的差距拉到二十五年以上。
運10和空客的a300幾乎同時開始研製,即便實力相差懸殊,運10的首飛也僅僅比a300晚8年時間。別忘了,七十年代的華夏正在進行著一場讓幾代華夏人痛心的運動。運10的研製工作,實際上是在1976年之後才恢複正常的。
這對當時的華夏來說,是一個飛躍式的進步。除了發動機是進口普惠公司的jt3d-7,其他所有部件全部國產。誰也不能否認一點――運10與當時的波音707技術性能非常的接近。
李路不是憤青勝過憤青,他很清楚地知道,運10的下馬,參差著複雜的政治因素,也就是人為因素。
因為這些,華夏航空業失去了三十年的時間,同時也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麵――二十一世紀的華夏商用飛機研發水平甚至比不上七十年代!
這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卻又殘酷無比的事實。
一個arj項目從2000年到2013年,搞了十三年,數次推遲交付,就這麽一個支線客機一年一年地往後退,就是整不出來。由此可見,二十一世紀的華夏的商用飛機研製能力弱到一個什麽樣的地步。
如果讓大家知道,arj的研製團隊就是當年運10的底子,那麽大家又會有什麽感想呢?
製約華夏飛機工業發展的三大因素是航空發動機、材料和機載配套設備。這三大方麵後世的華夏是一塌糊塗,甚至不如現在!arj的機體材料和發動機都是進口的,華夏自己已經生產不了了。
可是誰又知道,運10工程把發動機包括在內,都上了配套項目。與普惠公司渦扇發動機jt3d-7性能相當的915發動機,已經進行了1840個小時的地麵試驗,並且成功安裝在波音707上做了飛行試驗。
再比如和運10配套開發的機體材料lc4高強鋁合金,與美帝總統尼克鬆專機上用的水平差不多――後世的軍機都在使用。
就係統部件而言,運10的起落架用的是上海自己設計製造的,包括abs係統。航電、電器係統、機械係統,都是國內配套。
當製造915發動機的工廠轉而為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生產汽車配件,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
走了二三十年,後世的華夏甚至連原來的水平都沒有,又該作何感想呢?
運10的下馬,夭折掉的不是首架國產大飛機,而是整個國家的飛機製造水平。
種種原因,誰也說不通透說不清楚,或許,答案隻能在最高統帥部檔案室裏找到。
現在是1988年,距離運10停飛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關世山忽然跟自己提起這個痛心的事情,出於什麽目的呢?
不過一想到運10,李路就後悔當時自己為什麽不重生到1985以前去,那樣的話……
他收起了這些無意義的幻想,輕輕歎了口氣,“關叔,我看過一些關於708工程的資料記錄,我覺得這是我國飛機製造工業的一個前所未有的損失。”
關世山微微點點頭,不無感歎地講道,“各種因素,加上國力薄弱,同時研發的運7、運8都困難重重……運10的意義不在於其本身,而是在於它所帶動的一係列的配套研發項目。”
李路頓時對關世山刮目相看,這個管理著空軍裝備的副局長意識很朝前。
“是的,運10成功,就意味著我們的飛機製造工業成功。往後,我們將會站在一個很好的技術積累上進行下一代飛機的研製。失去運10,就要重新開始。就目前來看,重新開始恐怕遙遙無期。”
事實上華夏直到12年後才開始立項arj,再幾年後才立項大飛機。那個時候,運10所打下的基礎早就崩塌消失了,華夏也失去了最寶貴的二十多年。
關世山明白李路的意思,航空部門因為各種因素,放棄了引進技術改進運10,作為運10的試製基地,上海飛機製造廠轉而組裝生產麥道公司的md-80/90係列客機。當時就埋下了運10下馬的引線,五年後,以一筆區區3000萬的油料費被財政部否決為標識,運10被永遠留在了地麵。
或許會有人問,關世山是軍隊的人,那麽關心商用飛機做什麽?有這個疑問的人就外行了。軍用運輸機、預警機、反潛機等等,那些不是從商用飛機發展過來或者大量使用商用飛機製造技術?
美帝那些大名鼎鼎的預警機、反潛機甚至直接就采用商用飛機作為平台。
運10研製的目的之一,就是用作空中預警平台。
想到這,李路感覺自己抓到了什麽,試探性地問道,“關叔,難道現在有什麽轉機不成……”
說著起身拿起方才放在兩人桌子上的大中華,掏出根遞給關世山,給他點上,自己也拿了根點起抽著。
抽了幾口,關世山忽地站起來,“到我書房談。”
李路一愣,緊跟著關世山往屋裏走去。走過客廳的時候,關振華猛地朝李路打眼色,那意思是“三哥,老頭沒難為你吧?”,李路微微搖頭,回過去一個眼神“沒有,你丫的淡定該幹嘛幹嘛去”。
關振華這才放下心來,嘿嘿地笑了笑,出門去了。公司一堆事情等著他處理,而且三哥又不是外人,在這就跟在自己家一樣,倒也不用陪著。
書房裏,房門關上,開了燈,窗戶緊閉著,透著秘密的意味。兩人重新坐定,李路麻利地動起手泡茶。
兩人慢慢地抿了口茶水之後,關世山才微不可見地看著李路讚善地點點頭。不是因為他主動泡茶,而是因為他的不急不躁。成大事者沒點城府怎麽行?不由心想,自己的老友***沒自誇,他這個兒子確實是塊好料。
“老三,你坦白跟關叔說,你在商業上到底做到了什麽樣的規模。”關世山說道。
“老三”這個稱呼卻不是李家老爺子口中的那個“老三”,而是西城七劍中的老三。關世山知道這個小集體,還很熟悉,所以偶爾也會按照排行稱呼幾人,這個時候往往是要說一些很體己的話。
李路老老實實地回答,“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具體規模是怎麽樣的,我的重心放在部隊裏,商業上的隻是偶爾指指大方向。要不把老五喊過來,你問問他,他比我清楚。”
關世山點點頭,卻擺擺手,“他就一乳臭未幹的小子,參合不上。”
李路知道關世山要說正事了,凝神靜聽。
“正如剛才咱們分析的,708工程意義重大……”關世山緩緩開口,伸手捅了捅天花板,“上麵有意重啟708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