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茅坑不拉屎,說的就是李路這號人。


    這廝坐著警衛組組長的位置,卻把使館的安全工作一股腦兒扔給洛葉,自己卻帶著老酒、楊柳二人到處瘋去了。


    第一次過來莫斯科的時候,李路帶來了一大批人好幾個團隊。其中就有以情報部的名義從701團抽調過來的洛葉、周辰等人,洛葉本來負責的就是商業團隊的安全,現在把使館的安全保衛工作交給他,倒也是合適的。


    得知李路要到莫斯科了,胡震天便早早地從東歐那邊趕過來,整理莫斯科這邊的情況,以便為李路的下一步決策提供依據。


    拋開李路的私人商業團隊,紅色計劃中的核心部分是軍工,而這一部分的執行主力基本上是依靠兩個團隊在進行。


    一個是李路的私人軍團軍刀團,軍刀團顯然不是簡單的雇傭兵團,而實際上是一個幕後掌控者一個龐大的幾乎覆蓋了蘇聯國家乃至歐洲的情報網絡的一個組織。


    另一個則是國家力量,這一部分主要是以情報部中的李路係為骨幹,背後有著整個國家資源的支持,這個團隊負責的任務是最繁重的,參與的人數也是最多的。即便如此,能夠讓李路放心的把他放在掌控全局信息的,除了一個胡震天,就再沒有其他人。


    作為十八大王牌特工中的佼佼者,胡震天和於土星是最先進入李路眼簾的。從最初的反擊邱家的行動到現在,表現搶眼。兩人選擇的道理也是不一樣,胡震天致力於外勤,而於土星則成了情報部中的無線技術的大拿。


    為了確保紅色計劃在絕密的狀態下運行,同時即便某個部分泄露了,也不至於影響到整個大計劃,李路采取的是每一個單位都是和上級進行單線聯係。而胡震天是可是綜合掌握各個單元情況的核心人物。


    所以,紅色計劃在莫斯科的部分,現在究竟進行到了哪一步,出現了哪些計劃中沒有預計到的事情或者問題,都得胡震天親自向李路匯報。


    這一天,十幾輛越野車組成的車隊駛入了喀山,這個車隊前後都是掛著俄羅斯內務部牌照的車輛,一路暢通無阻。


    讓人不由多看幾眼的是,車隊中居然還有一輛豎著衛星天線的通信越野車。


    李路就坐在當中一輛紅色汽車公司生產的陸地豪華越野車上。開車的是老酒,副駕駛上是楊柳,李路在寬敞的後排,右手邊是一身便裝蓄著小胡子的胡震天。這卻是讓李路不由多看了幾眼。


    他的幾個心腹手下裏,他最為倚重的是劉小光和胡震天,無獨有偶都是年輕人,而且還很默契的喜歡蓄小胡子。莫非在外麵待的時間長了,養成的習慣。還別說,留個小胡子倒是顯得人成熟了一些,外表上。


    胡震天慢慢地向他介紹著喀山直升機製造廠的情況,李路的思緒卻有一半在三個小時前的駛過莫斯科街區的見聞上。


    昨天下飛機的時候,李路直接就上了瓦西裏的車,窗簾拉得結結實實的,沒能看到外麵的情況。


    今天一出來,掃眼看去,赫然發現此時的莫斯科和幾個月前的莫斯科有了如此大的變化。銀行前的長龍以及麵包店前的人頭攢動,是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往日昂首挺胸目光堅定的行人,紛紛低下了腦袋目光迷茫。蘇聯還未宣布解體,生活在莫斯科的人們已經從首先發生變化的日常生活中體味到了。


    不斷貶值的盧布直接掀起了一場經濟危機,這將是一場影響了俄羅斯長達二十年的經濟動蕩。


    而這個時候,則是以紅聯銀行為首的一批華夏財團動手的時候。他們聯合國內的輕工企業,大肆向老毛子這邊出口生活必需品,另一邊開設了莫斯科分行,在俄羅斯國家銀行的背書下,開始向民間發放信用貸款,並且限製了隻能用於購買指定廠家生產的物品。


    利用這種方式搜刮老毛子的財富……


    “鐵路那邊已經安排好了,喀山這邊一裝車,專列就南下轉到新歐亞大陸橋線,直接穿過哈薩克,從西疆進入國內。按照計劃是存放於1號戰備基地。哈薩克方麵已經同意我們的專列擁有特別通行權,不過僅限於紅色集團的貨運列車。”


    胡震天的聲音終於還是把李路的思緒喚了回來,李路沉穩地點點頭,抬眼看了一下車隊繞過喀山市區朝著郊外駛去,轉頭看了看胡震天,問道:“喀山直升機製造廠那邊有多少架?”


    所有的數據都在胡震天的腦子裏,他想都沒想,很快就說道:“兩條整機生產線,一條發動機生產線,二十架成品,八架半成品。全都是按照咱們的要求改進的米-171型。”


    原來,李路過來喀山,是為了對米-171的最後驗收。喀山直升機製造廠是米裏係列直升機的主要生產商。對於陸軍極度缺少的中型運輸直升機,李路又怎麽會忘記呢。他早早的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局喀山,就是為了在美帝的黑鷹直升機停止供應之後,能夠為陸軍航空兵部隊謀取到一種合適的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的中型運輸直升機。


    陸航的改革帶來的是大量的軍用直升機的訂單,悲哀的是,國內沒有任何一家飛機製造廠能夠生產直升飛機。就算是鬆花江那邊的直升機廠和昌河飛機廠,也隻能按照法國佬提供的技術生產海豚的國產型號z-9和超黃蜂的國產型號z-8。


    無奈,紅色集團旗下的紅色飛機公司隻能把責任扛起來。於是,在通過李路在美帝那邊的關係,以及國內的一番操作,獲得了西科斯基的黑鷹直升機製造技術開始加班加點研究之後,李路就果斷地讓紅飛成立直升機研究所以及直升機分廠,進軍直升機研究製造領域。


    和美帝的蜜月期結束之後,李路就緊鑼密鼓地安排了老毛子這邊的事情。米裏係列直升機是陸航部隊的一個重點。他甚至讓紅飛的高工就米-17展開研究拿出了一個改型方案,這才有了米-171的提前出世。


    今天是喀山直升機製造廠交貨的日期,說是交貨倒不如說是清空家產更為適合。在莫斯科、克格勃以及美元的共同努力下,喀山直升機製造廠的負責層幾乎要把整個工廠都賣掉,包括眾多的技術工人,全都打包賣給了紅飛公司。今天這邊的事一完,估計喀山直升機製造廠就會變成空空蕩蕩的廠房了。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項交易,莫斯科當局居然不知道。當然,這裏麵是有一些被美元砸到的高官不但裝聾作啞,而且還提供了便利――這世道,姓葉的都在大把的撈錢,咱們這些人如果不趁機弄點養老錢,那就真傻13了。


    不過,李路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喀山直升機製造廠,而是喀山飛機廠這塊難啃的骨頭!


    能夠讓李路親自上陣的顯然是一等一重要的東西,這個喀山飛機廠又是何方神聖呢,暫且按下不表,且說這李路到了喀山直升機製造廠後,便看到製造廠的主要領導齊刷刷地站在大門口迎接,邊上還有原克格勃喀山分局的特工站著,帶隊的赫然是久未露麵的劉小光。


    劉小光在這裏出現,那麽就意味著軍刀團的人就在喀山。胡震天是不知道軍刀團會在這裏出現的,他不由看了李路一眼,不知道老大為何做此安排――喀山這邊的事情是早就安排好了的,隻等李路過來驗收,下達裝車命令。


    下了車,李路隻是和劉小光眼神交流了幾下,便以紅色集團特別代表的身份,笑嗬嗬地和那幾個喀山直升機製造廠的領導熱情地握手,一陣寒暄之後就齊齊朝設在廠子裏的貨運站台走去。


    作為蘇聯重要的直升機生產工廠,這裏的火車站台比一般的城市貨運站台都要大都要完善。


    遠遠的,李路就看見一排被拆掉了旋翼和尾槳的米-171機體,整整齊齊地擺在那裏,而另一邊,生產線已經整理打包,按照次序置放於遮陽棚下。上百工人在邊上整齊列隊,等待著裝車的號令下達,就開始通宵達旦地開幹,然後一直到把所有的東西都裝上列車。


    工程的負責人引著李路走到一架米-171旁邊,首先指著機首的那個鼻子狀的東西,說道:“先生,這是按照您的要求加裝的機載雷達,保留了相應的接口和改進空間,未來升級可以換裝更加先進的具有地形導航功能的雷達,甚至是火控雷達。”


    隨即,他指向機身兩邊的短翼,“加裝的短翼,每一側有兩個掛點,可以掛載多管火箭發射巢。未來如果換裝了火控雷達,這些地方可以掛載空地導彈的,各種接口都按照方案預留了出來。”


    他還要繼續介紹,李路卻是指著發動機艙,問道:“發動機是什麽型號?”


    工廠負責人答道:“最新的tv3-117渦軸發動機,複合材料製成的槳葉,尾槳也根據您的要求換成了x型尾翼。”


    李路這才滿意地點點頭,不是tv3-117發動機,米-171根本沒有辦法在高原上執行任務。至於其他,他還真的不怎麽放在心上。困擾華夏幾十年的直升機,和許多關鍵裝備一樣,瓶頸就在發動機。而直升機上麵,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部位――槳葉製造。


    仔細觀察過直升機起飛的都會發現,旋翼轉動起來是略微下垂的,轉起來是微微上翹的。這意味著直升機的槳葉需要有一定的柔性,如何兼顧剛性和柔性,這玩意兒是非常考驗製造工業和材料技術的。


    以至於在固定翼戰鬥機上麵當年還勉勉強強搞了一個j-8美男子,這好點的直升機直到二十一世紀步槍開始寫這書的時候才有些動靜。


    最最令人難堪的是,當年的那場大地震時,國防軍的武備庫裏居然找不到一種能夠遊刃有餘地執行救災任務的直升機!米-171載量有限性能勉強,黑鷹性能可靠數量太少!至於說大型的載重直升機,則是要租用民間航空公司的那架米-26光環撐場麵了。


    想到這,李路一掃眼,就看到了遠處車間裏隻完成了一半建造就已經顯得龐大的米-26。


    “那個大家夥什麽時候能夠完工?”李路不由問。


    工廠負責人有些為難地說道,“先生,您要求的時間太緊了。而且我們這……您知道,大家都不願意在這裏多待,除了和紅色飛機簽約的人,其他的都想離開這裏遠走高飛……我們有個建議……”


    李路揮揮手,說道:“說說看,反正我就一個意思,這個米26是一定要弄到華夏去的。”


    工廠負責人壓低聲音說道:“先生,這架飛機即使生產出來了,也隻能通過自身的飛行進行機動,這方麵恐怕很難順利地進行。我們商量了一下,提出一個方案來。把它拆了,零部件裝箱上列車,生產設備什麽的,包括技術資料,全部打包給你裝上車。這樣到了紅飛那邊,再組織生產。”


    揚了揚眉頭,又皺了皺眉頭,李路說道:“這樣倒是沒有什麽問題。關鍵是我馬上要用這個米26幹活了,紅飛的工人沒有經過培訓,隻怕短時間內是無法勝任生產工作的。”


    工廠負責人拍了拍胸脯:“這點請您放心,米26的生產核心團隊交給我,我說服他們前往紅飛至少工作一年的時間。足夠完成這架米26的裝配生產和工人培訓了。”


    李路這才滿意地點點頭,“嗯,這樣就沒問題,那就看你的了,事兒辦好了,我對你另外有獎勵。奧地利的一個農場怎麽樣?”


    工廠負責人激動得滿臉通紅,連連點頭,仿佛看到了農場主的愜意生活。


    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李路笑道:“好好期待吧,現在你可以下達裝車命令了,兩天的時間,搬空廠子,兌現你的承諾吧。”


    “您瞧好了吧!”


    工廠負責人重重地點了點頭,轉身就朝那幫工人走去,開始進行動員,很快熱火朝天的裝車工作就展了開來。


    李路到處轉了起來,走到車間裏的那架半完工狀態的米-26跟前仔細地打量著這個怪物,心中自然又是一番感歎。


    毛子的東西普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大。台風級核動力潛艇,安-225運輸機,還有這個米-26重型直升機,簡直成了毛子出產的標簽。美帝那個什麽支奴幹啊海種馬啊,如果稱為重型直升機,那麽這個米-26“光環”直升機就是超重型。就好像安-225和c-5一樣。


    米-26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駭人聽聞的56噸!最大的內載或者外掛重量超過了20噸!


    56噸幾乎等於沒有裝載炮彈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20噸的載荷是等同於美帝著名的c-130“大力士”戰術運輸機的,超過了安-12,也就是華夏國防軍使用的運-8原版。


    這可是直升機!


    起飛重量達到10噸的就可以稱為重型直升機,這貨就是5個重型直升機了。


    抗震救災中,米-26吊著十來噸重的挖掘機到處跑的場景是多麽的震撼人心啊,照片看上去挖掘機跟米-26比起來,更像是我外甥的玩具。


    李路在這邊感歎,楊柳就從通信車那邊快步跑到他身邊,壓著聲音說道:“團長,瓦西裏剛剛傳來消息,他那邊已經基本弄妥當了。能源設計局和莫爾尼亞設計局的人同意了這批買賣。不過他們要價太高,瓦西裏沒有當場確定下來。”


    李路緊著問:“多少?”


    楊柳用更低的聲音說道:“他們有十三個人,他們要新的生活新的生活環境,以及每人一千萬起步的報酬,官職高一級再加一百萬,是美金。”


    李路飛快地算了算,花個十來億美元把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和能源號火箭打包回去,不貴。


    但是,必要的壓價是必須的,這個時候,主動權不在那些企圖賣掉國家財產換取跑路錢的毛子身上,而是在李路這個大金主身上。


    “瓦西裏做得對的,你告訴他,我隻能他們要價的一半,不答應那就另找他人吧。那些大家夥我還不知道怎麽弄回去了,搞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李路說道。


    楊柳點點頭,飛快地跑向通信車。好一陣子之後,他又快步走過來,低聲報告:“瓦西裏覺得咱們給一半還是太高了,建議咱們要他們把所有的技術資料作為贈品……”


    李路差點笑出來了,他都沒提這個要求呢,他本來打算著利用強硬的手段洗劫莫爾尼亞設計局和能源設計局的。因為他知道,莫斯科對事關航天領域的軍工科研機構還是看得很嚴格的,就好像對核武器科研機構一樣。


    沒想到這個瓦西裏倒是挺會為老板考慮的,當下他就說道:“這個可以,不給技術資料的話,那就讓他們給老子包郵。”


    包郵?楊柳對這個詞兒有些不明白,不過按照字麵意思來也很快理解了,當下跑過去傳達李路的指示。


    這一回,楊柳再過來的時候,就是簡單的兩個字了:“妥了。”


    至此,暴風雪號和能源號這對黃金搭檔,算是理論上進了李路的口袋。


    李路點點頭,顯然瓦西裏一定是在和那些人談判,現場請示呢。他舉步走到一邊,揮揮手示意老酒和楊柳不要跟著,眼神示意胡震天和劉小光過來,三個人就轉到了比較安靜的邊上去了。


    李路帶來的特工們四處遠遠地散開,看守住了要害的位置。


    胡震天知道李路讓劉小光提前到喀山,一定有很重大的事情。果然,李路還沒說話,劉小光就沉聲匯報開了:“喀山飛機廠那邊的情況打探清楚了,我們做了幾輪偵察……”


    喀山飛機廠?偵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89紅色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槍並收藏1989紅色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