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莫斯科的動作說成雷厲風行反應迅速,倒不如說是倉促之舉、無奈之舉。
一個非常敏感的細節,很多人都能夠看到。
俄軍的先頭部隊的僅僅是一個機械化步兵師。
就這麽一個師,放在其他軍事行動中都算是龐然大物了,作為先頭部隊的話,也是可以說明大部隊是很龐大的一個數量。
隻是,兵力多或少,是需要對比的。
擺在明麵上的資料顯示,遠東軍區擁有60多萬的軍隊,僅僅是地麵部隊。按照最壞的結果算,波力和西亞兩國真正掌握的有三分之一,那也是20萬大軍。俄軍僅僅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就敢衝在前麵打頭陣,這如果不是倉促之舉,就是傻13之舉。
隨著各個情報線的各種情報匯總而來,態勢逐漸清晰起來。
番號清楚了,俄軍的先頭部隊是近衛第32摩托化步兵師(蘇軍把摩托化等同於機械化)。該師隸屬近衛第13集團軍,是莫斯科軍區的王牌部隊。
克裏姆林宮為什麽舍近求遠,從莫斯科軍區派兵,而不是從就近的西伯利亞軍區或者貝拉爾軍區甚至烏拉爾軍區調派部隊前往圍剿叛軍?那樣會節省一大半的路程和時間。
烏蘭烏德那裏就部署有一個集團軍。
葉利欽也想這麽做,問題是,他調動不了那幾個靠近遠東軍區的軍區部隊!
因為沒錢!
帝國分裂的苦果最終葉利欽也是要好好地品嚐的。在現如今亂成一窩粥的前蘇聯加盟國裏,包括俄羅斯,人們信仰崩潰,價值觀偏頗,人人都抱著一個心思:國家都沒了,那就自己顧好自己吧。
欠缺軍餉良久的軍區部隊,接到莫斯科的命令,想都沒想就不約而同地回複了過去:不是我不遵令,而是我的部隊根本沒有足夠的軍餉支持。
你以為打仗那麽好打的麽,其他的不說,士兵們的軍餉都解決不了,怎麽叫人去賣命?為國家為人民?那已經不是蘇聯紅軍了!
或許外界的人們對此難以相信,然而事實總是殘酷的。
在另一個曆史上,第一次車臣戰爭之前,俄羅斯國防部長格拉喬夫誇口稱隻要一個營的空降兵就能夠擺平叛軍。實際上國府根本沒有更多的錢動員很多的部隊參戰!
囊中羞澀的葉利欽,他隻能不遠千裏的從莫斯科軍區派兵,而且前期的部隊僅僅是一個集團軍區區幾萬人。
這就是為什麽說,這樣的動作,實則莫斯科的無奈之舉。
葉利欽不能不派兵圍剿,一旦他流露出半點不管遠東事務的表情,看著總統寶座留口水的人就會發動民意把他趕下去。他隻得咬緊牙關頂上去,即便隻有一個集團軍,他也要派過去!
這是一個姿態。
在近衛第13集團軍行動的時候,葉利欽也在不斷地和西方國家進行聯係,希望得到援助甚至貸款。這裏麵美帝就是重點。如果美帝伸手,葉利欽顯然是可以調派更多的兵力圍剿遠東的。
問題是,白頭鷹至今尚未明確表態,態度十分的曖mèi。
從傑克那邊傳來的消息更加的勁爆,美帝財團已經向遠東派出了商貿團隊!分裂的大毛,絕對是華盛頓最希望看到的事情。獨立的遠東,是美帝財團最為眼饞的肥肉!
作為參議員,傑克代表了華盛頓在遠東的存在,協調著各個財團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他卻是李路在遠東最高的經濟方麵的老板。由他負責指揮著眾多背景為新加坡萬合國際投資公司的眾多子公司、分公司、合資公司以及協調著紅色集團、大華實業、友誼集團三大華夏民企在遠東的動作。
李路設下遠東獨立這個局,他又怎麽會放著那裏豐富的自然資源、老毛子的遺產、國際共產的遺產等等東西便宜他人呢?
遠東的幕後大老板是李路!
沒有他的資金支持,佐亞尼夫一夥人什麽都做不成,黑海艦隊的霍夫林油錢都沒有,太平洋艦隊的軍餉根本開不出去。
綜合種種因素,起碼現在看來,以莫斯科現在這種力度,它是很難通過武力的方式阻止遠東獨立的。
國民時期,老蔣要使喚下麵的軍長師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銀元送上。缺少了這至關重要的玩意兒,顯然葉利欽是什麽都玩不轉的。
莫斯科這邊的情況大致就清楚了,那麽遠東這邊的情況,其實也沒有完全達到李路的預期目的的。
佐亞尼夫被推選擔任獨立後的波力首任總統,米哈伊爾也順利地實現了他的願望,成為雅庫特(現為西亞)的首任總統。
佐亞尼夫實際上已經淪為傀儡,他是克格勃遠東局的頭子,八一九之後,基本掌握了克格勃在遠東的力量。
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世界通用問題,缺乏資金。
國家沒了,組織沒了,撥發資金的上麵亂了,不管是軍隊還是克格勃,誰給錢就給他麽的誰幹活,這是鐵律。
所以佐亞尼夫才會到處尋求資金支持,李路這個有錢沒地方花的土豪才有這麽好的機會插手遠東事務。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李路派過來的代表是索夫,一個在克格勃係統裏名頭不比他小的東歐局負責人。
索夫一到遠東,憑借著情報部在那裏的一個簡易但是有效的情報網絡以及李路那龐大的無以複加的資金支持,再加上自己的手段。佐亞尼夫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索夫慢慢地把遠東克格勃的力量整合成自己的情報係統。
佐亞尼夫沒有辦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好在,李路早有話在前頭。這個波力首任總統,是他,政府人員隨他怎麽安排。總算也有些安慰的。
米哈伊爾的情況稍好一些,他和李路之間才算是公平公正的合作。李路資助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擁有在西亞境內的一切自然資源的優先開發權、經營權等等企業權力。
波力貼著東北,李路必須要加強在那裏的全麵掌控力度,西亞就沒必要了,畢竟著中間隔著波力。
因此,米哈伊爾的自由度是更高的,做起事情來也是更加得心應手的。
就目前的態勢來看,莫斯科動員了一個集團軍,那麽遠東聯軍能夠有多少兵力抵抗他們的“侵犯”呢?
佐亞尼夫也好米哈伊爾也好,都很清楚,他們要坐穩總統的寶座,首先要頂住俄軍的進攻,然後才有底氣在國際社會上謀求承認,最後得到聯合國法理上的承認。
這個世界終歸是現實的,紛紛擾擾幾十年來,宣布獨立的地區不少,尤其是一些火藥桶地區,因為謀求獨立這個事情不斷地打嘴仗打真刀真槍的仗。實質上的原因,還是因為自由終究是要打出來的。
槍杆子裏出政權,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非常貼切的真理。
科威特幹不過傻大木,但是人家有大量的石油,賄賂了美帝政府,有美帝大軍的撐腰。所以它們根本不管聯合國承認不承認它獨立,隻要美帝承認它“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政體在國際社會上存在”。
但是,又有多少地區像科威特這麽得天獨厚還碰巧遇上個傻傻的傻大木呢。
佐亞尼夫和米哈伊爾顯然是很清楚這個道理的,而且他們還有一層更深的考慮――倘若他們擋不住俄軍的進攻,首先要失去的就是李路的資金支持。
李路顯然不會去支持注定不會成功的獨立活動的。
他們還是很努力的,而且所做的努力是很有成效的,或者說李路的美元的威力足夠大。
遠東軍區六十多萬地麵部隊,米哈伊爾成功拉攏的就有十萬大軍,佐亞尼夫更是恐怖,原哈巴羅夫斯克、濱海、阿穆爾(現為波力國)境內的駐軍,幾乎都被拉攏了,數量高達二十五萬!
更為重要的是,波力有著完善的海空軍。
太平洋艦隊以及空軍集群,大多數都部署在波力境內。當初蘇軍為了應對華夏,在靠近東北一帶部署了重兵。現在就變成了波力最為強大的軍力。
遠東聯軍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波力軍隊。西亞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俄軍不能直接對那裏進攻,除非動用大量傘兵部隊。單單從這一點來說,米哈伊爾沒有必要和佐亞尼夫勾搭在一起。
二人之所以結成盟友,一是為了聯合對抗莫斯科,二是因為李路。
阿穆爾州宣布加入波力國之後,遠東聯軍就開進了赤塔州,展開了部署。主要的布防區域非常的有意思――居然是尼布楚一帶!
尼布楚的軍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前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必須經過這裏。遠東聯軍的部署是完全出於戰術角度考慮的,既然製定了層層防禦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那麽就要在阿穆爾之外數百公裏進行部署。
最好的防禦位置是尼布楚,但是不一定非要是尼布楚。翻看地圖看,在周邊還有好幾個位置是適合防禦作戰的。
為什麽偏偏是尼布楚?
一個非常敏感的細節,很多人都能夠看到。
俄軍的先頭部隊的僅僅是一個機械化步兵師。
就這麽一個師,放在其他軍事行動中都算是龐然大物了,作為先頭部隊的話,也是可以說明大部隊是很龐大的一個數量。
隻是,兵力多或少,是需要對比的。
擺在明麵上的資料顯示,遠東軍區擁有60多萬的軍隊,僅僅是地麵部隊。按照最壞的結果算,波力和西亞兩國真正掌握的有三分之一,那也是20萬大軍。俄軍僅僅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就敢衝在前麵打頭陣,這如果不是倉促之舉,就是傻13之舉。
隨著各個情報線的各種情報匯總而來,態勢逐漸清晰起來。
番號清楚了,俄軍的先頭部隊是近衛第32摩托化步兵師(蘇軍把摩托化等同於機械化)。該師隸屬近衛第13集團軍,是莫斯科軍區的王牌部隊。
克裏姆林宮為什麽舍近求遠,從莫斯科軍區派兵,而不是從就近的西伯利亞軍區或者貝拉爾軍區甚至烏拉爾軍區調派部隊前往圍剿叛軍?那樣會節省一大半的路程和時間。
烏蘭烏德那裏就部署有一個集團軍。
葉利欽也想這麽做,問題是,他調動不了那幾個靠近遠東軍區的軍區部隊!
因為沒錢!
帝國分裂的苦果最終葉利欽也是要好好地品嚐的。在現如今亂成一窩粥的前蘇聯加盟國裏,包括俄羅斯,人們信仰崩潰,價值觀偏頗,人人都抱著一個心思:國家都沒了,那就自己顧好自己吧。
欠缺軍餉良久的軍區部隊,接到莫斯科的命令,想都沒想就不約而同地回複了過去:不是我不遵令,而是我的部隊根本沒有足夠的軍餉支持。
你以為打仗那麽好打的麽,其他的不說,士兵們的軍餉都解決不了,怎麽叫人去賣命?為國家為人民?那已經不是蘇聯紅軍了!
或許外界的人們對此難以相信,然而事實總是殘酷的。
在另一個曆史上,第一次車臣戰爭之前,俄羅斯國防部長格拉喬夫誇口稱隻要一個營的空降兵就能夠擺平叛軍。實際上國府根本沒有更多的錢動員很多的部隊參戰!
囊中羞澀的葉利欽,他隻能不遠千裏的從莫斯科軍區派兵,而且前期的部隊僅僅是一個集團軍區區幾萬人。
這就是為什麽說,這樣的動作,實則莫斯科的無奈之舉。
葉利欽不能不派兵圍剿,一旦他流露出半點不管遠東事務的表情,看著總統寶座留口水的人就會發動民意把他趕下去。他隻得咬緊牙關頂上去,即便隻有一個集團軍,他也要派過去!
這是一個姿態。
在近衛第13集團軍行動的時候,葉利欽也在不斷地和西方國家進行聯係,希望得到援助甚至貸款。這裏麵美帝就是重點。如果美帝伸手,葉利欽顯然是可以調派更多的兵力圍剿遠東的。
問題是,白頭鷹至今尚未明確表態,態度十分的曖mèi。
從傑克那邊傳來的消息更加的勁爆,美帝財團已經向遠東派出了商貿團隊!分裂的大毛,絕對是華盛頓最希望看到的事情。獨立的遠東,是美帝財團最為眼饞的肥肉!
作為參議員,傑克代表了華盛頓在遠東的存在,協調著各個財團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他卻是李路在遠東最高的經濟方麵的老板。由他負責指揮著眾多背景為新加坡萬合國際投資公司的眾多子公司、分公司、合資公司以及協調著紅色集團、大華實業、友誼集團三大華夏民企在遠東的動作。
李路設下遠東獨立這個局,他又怎麽會放著那裏豐富的自然資源、老毛子的遺產、國際共產的遺產等等東西便宜他人呢?
遠東的幕後大老板是李路!
沒有他的資金支持,佐亞尼夫一夥人什麽都做不成,黑海艦隊的霍夫林油錢都沒有,太平洋艦隊的軍餉根本開不出去。
綜合種種因素,起碼現在看來,以莫斯科現在這種力度,它是很難通過武力的方式阻止遠東獨立的。
國民時期,老蔣要使喚下麵的軍長師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銀元送上。缺少了這至關重要的玩意兒,顯然葉利欽是什麽都玩不轉的。
莫斯科這邊的情況大致就清楚了,那麽遠東這邊的情況,其實也沒有完全達到李路的預期目的的。
佐亞尼夫被推選擔任獨立後的波力首任總統,米哈伊爾也順利地實現了他的願望,成為雅庫特(現為西亞)的首任總統。
佐亞尼夫實際上已經淪為傀儡,他是克格勃遠東局的頭子,八一九之後,基本掌握了克格勃在遠東的力量。
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世界通用問題,缺乏資金。
國家沒了,組織沒了,撥發資金的上麵亂了,不管是軍隊還是克格勃,誰給錢就給他麽的誰幹活,這是鐵律。
所以佐亞尼夫才會到處尋求資金支持,李路這個有錢沒地方花的土豪才有這麽好的機會插手遠東事務。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李路派過來的代表是索夫,一個在克格勃係統裏名頭不比他小的東歐局負責人。
索夫一到遠東,憑借著情報部在那裏的一個簡易但是有效的情報網絡以及李路那龐大的無以複加的資金支持,再加上自己的手段。佐亞尼夫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索夫慢慢地把遠東克格勃的力量整合成自己的情報係統。
佐亞尼夫沒有辦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好在,李路早有話在前頭。這個波力首任總統,是他,政府人員隨他怎麽安排。總算也有些安慰的。
米哈伊爾的情況稍好一些,他和李路之間才算是公平公正的合作。李路資助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擁有在西亞境內的一切自然資源的優先開發權、經營權等等企業權力。
波力貼著東北,李路必須要加強在那裏的全麵掌控力度,西亞就沒必要了,畢竟著中間隔著波力。
因此,米哈伊爾的自由度是更高的,做起事情來也是更加得心應手的。
就目前的態勢來看,莫斯科動員了一個集團軍,那麽遠東聯軍能夠有多少兵力抵抗他們的“侵犯”呢?
佐亞尼夫也好米哈伊爾也好,都很清楚,他們要坐穩總統的寶座,首先要頂住俄軍的進攻,然後才有底氣在國際社會上謀求承認,最後得到聯合國法理上的承認。
這個世界終歸是現實的,紛紛擾擾幾十年來,宣布獨立的地區不少,尤其是一些火藥桶地區,因為謀求獨立這個事情不斷地打嘴仗打真刀真槍的仗。實質上的原因,還是因為自由終究是要打出來的。
槍杆子裏出政權,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非常貼切的真理。
科威特幹不過傻大木,但是人家有大量的石油,賄賂了美帝政府,有美帝大軍的撐腰。所以它們根本不管聯合國承認不承認它獨立,隻要美帝承認它“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政體在國際社會上存在”。
但是,又有多少地區像科威特這麽得天獨厚還碰巧遇上個傻傻的傻大木呢。
佐亞尼夫和米哈伊爾顯然是很清楚這個道理的,而且他們還有一層更深的考慮――倘若他們擋不住俄軍的進攻,首先要失去的就是李路的資金支持。
李路顯然不會去支持注定不會成功的獨立活動的。
他們還是很努力的,而且所做的努力是很有成效的,或者說李路的美元的威力足夠大。
遠東軍區六十多萬地麵部隊,米哈伊爾成功拉攏的就有十萬大軍,佐亞尼夫更是恐怖,原哈巴羅夫斯克、濱海、阿穆爾(現為波力國)境內的駐軍,幾乎都被拉攏了,數量高達二十五萬!
更為重要的是,波力有著完善的海空軍。
太平洋艦隊以及空軍集群,大多數都部署在波力境內。當初蘇軍為了應對華夏,在靠近東北一帶部署了重兵。現在就變成了波力最為強大的軍力。
遠東聯軍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波力軍隊。西亞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俄軍不能直接對那裏進攻,除非動用大量傘兵部隊。單單從這一點來說,米哈伊爾沒有必要和佐亞尼夫勾搭在一起。
二人之所以結成盟友,一是為了聯合對抗莫斯科,二是因為李路。
阿穆爾州宣布加入波力國之後,遠東聯軍就開進了赤塔州,展開了部署。主要的布防區域非常的有意思――居然是尼布楚一帶!
尼布楚的軍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前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必須經過這裏。遠東聯軍的部署是完全出於戰術角度考慮的,既然製定了層層防禦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那麽就要在阿穆爾之外數百公裏進行部署。
最好的防禦位置是尼布楚,但是不一定非要是尼布楚。翻看地圖看,在周邊還有好幾個位置是適合防禦作戰的。
為什麽偏偏是尼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