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3時,紅龍江南岸,邊防21號哨所哨位,年輕的哨兵照足了班長的吩咐,從左到右,凝神掃視著結冰了的河麵。
漠河一帶的紅龍江的結冰期是全國最長的,皆因這裏的冬季是全國最長的。
此時,已經是3月25日,北方許多河流的河麵正在慢慢地開始融化,煥發出生機來,昭示著春天的臨近。
然而在這裏,依然是刺股一般寒冷,風花雪月。
夜晚寒風滲人心扉,年輕哨兵忍不住輕輕跺了跺腳,以此來抵禦寒意。他穿著新式迷彩大衣,端著91式5。8毫米自動步槍,帶著保暖手套的手緊緊握著槍把。他的鼻子處隨著呼吸噴出縷縷白氣。
忽然間,他的目光掃過十一點鍾位置的時候,閃過一絲絲亮光。他頓時毛都炸起來了,他定睛死死盯著那裏,卻再沒有看到任何一絲光亮。他飛快地眨巴著眼睛,懷疑自己看錯了。
又是一絲亮光閃過!
這回看清楚了,那裏的確不對勁兒,而那個位置他再熟悉不過了,就是河對岸的毛子的巡邏艇碼頭。
“班副!那邊有人!”
他壓著聲音,扭頭衝在你另一邊站崗的副班長說道。
副班長是個二等兵,他下意識地塌著腰急步走過來,端起夜視望遠鏡就順著年輕哨兵指的方向望去。
一個哨位配備一具夜視望遠鏡,這個時候的國防軍,尚未能做到了望哨位配備光電觀察係統的地步。就更別說更為先進的邊境線自動化全天候監測係統了。
碼頭的情景在副班長眼前慢慢清晰起來,他赫然看到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從那裏躍進結冰的湖麵,貓著腰朝這邊衝來,是標準的戰術動作!
“噠噠噠!”
副班長放下望遠鏡,端起手裏的步槍就朝那裏開槍了,那個年輕哨兵也跟著做出了同樣的動作。此時的他們,根本沒有任何時間去思考去害怕,所有的動作都是下意識的。
槍聲就是報警聲,其他位置的崗哨、熟睡中的兵,都驚醒了。
然而,射擊的火光也未副班長和那個年輕的哨兵帶來了厄運。一連串的子彈打過來,他們沒來得及反應便躺在了血泊之中。隨即,幾枚拖著長長尾焰的火箭彈相繼朝哨所了望塔撲來,頓時把了望塔炸塌了,火光閃爍,劇烈爆炸。
事情發生的非常之突然,那一隊不明身份的毛子士兵看樣子是策劃已久,對哨所進行了精確的火力打擊,各種輕重火器朝那裏猛烈開火。
就在哨所東南側的山坡上,穿著雪地迷彩服的雷戰帶著他的偵搜隊埋伏在這裏。看著距離不過五百米的哨所遭到突然襲擊,雷戰渾身都在發抖。
趴在他身邊的蕭鵬牙齒都要咬碎了,身子不安分地扭動起來,瞪著血紅的雙眼就要衝過去。
雷戰重重地呼出了一口氣,竭力控製著自己,一隻手摁在了蕭鵬的肩膀上,讓他忍住。
趴在左邊的譚輝卻忍不住低聲咬牙切齒地道:“隊長,再不上人都死光了!”
雷戰堅決而殘忍地搖頭:“等命令!”
說著,單手扶著耳麥,生怕漏掉上麵下來的任何一絲命令。心裏在祈禱著,團長,你倒是快點下命令啊!
漠河火車站地下的指揮中心裏,燈火通明,參謀幹事等等人員比之前更加的忙碌了,裏麵的氣氛也因為彼起此伏的各種戰術術語指示命令而生出了濃濃的硝煙味道。
李路雙手背在身後,微微仰頭看著牆壁上的大屏幕。上麵的畫麵有些抖動,因為那是一架盤旋在21號哨所上空的蜜蜂無人偵察機,受到爆炸衝擊波的影響,飛行狀態時不時的會出現波動。但是因為上麵攜帶了高清晰夜間拍攝頭,對於21號哨所正在發生的一切,李路全般掌握。
但是,此時還不是動手的時候,他不得不狠著心,眼睜睜地看著十幾名士兵在突然襲擊中犧牲。
也許,在未來共和國的曆史上提到遠東和外蒙的時候,他們不會出現在任何史冊上,但是,他們將會永遠地活在每一位國防軍人的心目中。為了共和國的未來,為了收複失地,他們充當了犧牲品。
計劃是李路製定的,不管日後他會不會活在愧疚當中,計劃都是他製定的。
堅決不打第一槍,這是上層給出的原則。
如何順理成章地越境武裝幹涉遠東事務,繼而完成紅色計劃遠東分計劃的關鍵部分,成為了李路這個紅色計劃總執行長、陸空戰鬥群司令員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這種方式注定是要列為國家機密,而知情者僅僅是幾個負責聯係的李路係核心人物。也就是說,即便出現最壞情況,這件事與國家決策無關,全都是下麵的個別軍官的擅自行為
個別軍官,指的顯然是李路以及他的核心團隊。
李路接受了,倘若自己的生命能夠換來共和國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他會毫不猶豫地赴死。
黑鍋又算得了什麽?
沒有其他辦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國防軍提供足夠充分的幹涉理由,除了這種苦肉計。
在平民和軍人之間,李路選擇了軍人。
要死,就死當兵的。
最高統帥部的正式命令下來了:如果遭到攻擊,你部應給予有力的回應,扞衛領土安全!
隻是,李路還是不能下達進攻命令。
站在他身後的,是陸勇、木暮生、徐元勇、蘇夏四人。
一個戰場指揮官,他的身邊必須有一個參謀團隊,然後才到下麵的指揮控製中心的各個部門。一般來說,作戰參謀官、空地協調官、技術情報官這三種是必不可少的。
作戰參謀官這個角色類似於普通部隊參謀長的角色,隻是到了陸空戰鬥群成了新式構成,擔負的職責基本沒有本質上的變化。
陸勇和木暮生作為正副參謀官在李路身邊服務,前者主要負責敵後偵察與特種作戰,後者負責其餘地麵部隊的協調與傳達。
空地協調官是聯係空中部隊與地麵部隊的關鍵角色,徐元勇以第91獨立戰鬥機大隊參謀長的身份擔任這個職務,協調戰鬥機群、直升機群與地麵部隊的行動。
空地協調一向是各國軍隊訓練的難題,即便是美帝這般玩了幾十年的軍隊,也避免不了誤傷事件。所以,這個職務非常的重要,對人員素質的要求非常之高。
除了徐元勇之外,李路短時間內的確找不到更加適合的人。
技術情報官的職責是保障戰場偵察、情報、通信等技術層麵的工作。若是放在其他部隊,這種職務基本沒多大作用。因為現如今國防軍大部分部隊都還處於摩托化的初級階段,通信聯絡手段單一而落後,根本談不上技術性。
但是對於集中了國防軍第一批數字化部隊的陸空戰鬥群來說,蘇夏幾乎可以決定陸空戰鬥群是否有戰鬥力!
李路第一次將作戰單元的思想用在了陸空戰鬥群上麵,每一個作戰單元都依靠先進的衛星通信手段鏈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這是他在負責組建701團之處,就確定下來的建設指導思想。隻不過放大了,用在陸空戰鬥群上麵。
打個比方說,如果李路本人是陸空戰鬥群的大腦,那麽蘇夏就是密密麻麻的神經線,神經線失去了作用,就意味著大腦對各個部位失去了感知失去了控製。後果可想而知。
隨著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推進,技術型的軍官會變得越來越吃香,這是無法改變的趨勢。
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不時的急步走到各自的上級那裏低聲匯報著進展情況,下麵的人精神高度集中,緊張忙碌,李路穩穩地站在那裏,看著21號哨所遭受猛烈攻擊,剩餘的幾個士兵僅憑幾支步槍頑強地抵抗著。
木暮生是李路從西南軍區帶過來的情報參謀,按理說,以他的經曆,擔任戰場情報方麵的工作更為適合。但是在平遠掃毒行動時,李路看到了他在各種類型作戰中的表現。局限於情報領域屈才了。
這才有木暮生的機遇,他也確確實實證明了自己不遜於秦國華的能力素質,除了特種作戰方麵。
此時,秦國華以參謀長的身份擔任了701團的指揮官,率領部隊作戰,木暮生以701團副參謀長的身份,擔任了李路的第二作戰參謀。
至於陸勇,他是從南疆戰事走出來的幹部,對普通地麵作戰和特種作戰都有很深的造詣,也是當前陸空戰鬥群軍銜最高的人之一。有他在,李路可以放一半的心。
別忘了,李路那些輝煌的過去,統統與指揮上萬人規模部隊作戰沒有半點關係。說不忐忑那絕對是假的,再怎麽說,這種空地協調的規模作戰,跟小規模的特種作戰完全是兩碼事。
最最關鍵的也是給李路最大的壓力的,他的一念之差會決定著上萬人的生死。
他甚至猶豫著請上層指派更為合適的指揮官,自己回到701團老老實實地帶部隊衝鋒陷陣。
然而,他心裏很清楚,這一關,他必須要過。
從101大隊開始,他的身上就被打上了特種作戰的標簽,隨即負責701團的組建工作,上麵看重的是他的先進思維和練兵理念,而且701團初期的規模並不大。這對他很早之前就確定要尋找機會跳出特種作戰這個圈子來說,算是踏出了一小步。
但是這遠遠不夠。
他不可能一輩子局限在特種作戰領域,這與老爺子對他的期許以及自己的規劃都嚴重的不符。他必須要朝著全麵發展的路去走,這樣才能有朝一日成為可以直接影響國防軍決策的人物。
當初擬定陸空戰鬥群司令員人選的時候,上層不是沒有爭論過。最終因為李路是最為熟悉情況的人,後麵又有幾位大佬的支持,這才落到他頭上。
能夠帶著陸空戰鬥群打一個漂亮仗,擺在李路麵前的路,就是雙向十車道了。日後,不管他要去到哪個軍種擔任什麽職務,都會有一份沉甸甸的戰功。
真真正正的戰功。
蜜蜂無人偵察機實時拍攝的視頻顯示,21號哨所已經被從俄境內過來的武裝人員攻占了。
木暮生往前走了幾步,低聲說道:“司令,差不多了。”
又看了一會兒,直到心裏感覺到了那個點了,李路才慢慢吐出幾個字:“命令,航空兵部隊,出擊!”
漠河一帶的紅龍江的結冰期是全國最長的,皆因這裏的冬季是全國最長的。
此時,已經是3月25日,北方許多河流的河麵正在慢慢地開始融化,煥發出生機來,昭示著春天的臨近。
然而在這裏,依然是刺股一般寒冷,風花雪月。
夜晚寒風滲人心扉,年輕哨兵忍不住輕輕跺了跺腳,以此來抵禦寒意。他穿著新式迷彩大衣,端著91式5。8毫米自動步槍,帶著保暖手套的手緊緊握著槍把。他的鼻子處隨著呼吸噴出縷縷白氣。
忽然間,他的目光掃過十一點鍾位置的時候,閃過一絲絲亮光。他頓時毛都炸起來了,他定睛死死盯著那裏,卻再沒有看到任何一絲光亮。他飛快地眨巴著眼睛,懷疑自己看錯了。
又是一絲亮光閃過!
這回看清楚了,那裏的確不對勁兒,而那個位置他再熟悉不過了,就是河對岸的毛子的巡邏艇碼頭。
“班副!那邊有人!”
他壓著聲音,扭頭衝在你另一邊站崗的副班長說道。
副班長是個二等兵,他下意識地塌著腰急步走過來,端起夜視望遠鏡就順著年輕哨兵指的方向望去。
一個哨位配備一具夜視望遠鏡,這個時候的國防軍,尚未能做到了望哨位配備光電觀察係統的地步。就更別說更為先進的邊境線自動化全天候監測係統了。
碼頭的情景在副班長眼前慢慢清晰起來,他赫然看到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從那裏躍進結冰的湖麵,貓著腰朝這邊衝來,是標準的戰術動作!
“噠噠噠!”
副班長放下望遠鏡,端起手裏的步槍就朝那裏開槍了,那個年輕哨兵也跟著做出了同樣的動作。此時的他們,根本沒有任何時間去思考去害怕,所有的動作都是下意識的。
槍聲就是報警聲,其他位置的崗哨、熟睡中的兵,都驚醒了。
然而,射擊的火光也未副班長和那個年輕的哨兵帶來了厄運。一連串的子彈打過來,他們沒來得及反應便躺在了血泊之中。隨即,幾枚拖著長長尾焰的火箭彈相繼朝哨所了望塔撲來,頓時把了望塔炸塌了,火光閃爍,劇烈爆炸。
事情發生的非常之突然,那一隊不明身份的毛子士兵看樣子是策劃已久,對哨所進行了精確的火力打擊,各種輕重火器朝那裏猛烈開火。
就在哨所東南側的山坡上,穿著雪地迷彩服的雷戰帶著他的偵搜隊埋伏在這裏。看著距離不過五百米的哨所遭到突然襲擊,雷戰渾身都在發抖。
趴在他身邊的蕭鵬牙齒都要咬碎了,身子不安分地扭動起來,瞪著血紅的雙眼就要衝過去。
雷戰重重地呼出了一口氣,竭力控製著自己,一隻手摁在了蕭鵬的肩膀上,讓他忍住。
趴在左邊的譚輝卻忍不住低聲咬牙切齒地道:“隊長,再不上人都死光了!”
雷戰堅決而殘忍地搖頭:“等命令!”
說著,單手扶著耳麥,生怕漏掉上麵下來的任何一絲命令。心裏在祈禱著,團長,你倒是快點下命令啊!
漠河火車站地下的指揮中心裏,燈火通明,參謀幹事等等人員比之前更加的忙碌了,裏麵的氣氛也因為彼起此伏的各種戰術術語指示命令而生出了濃濃的硝煙味道。
李路雙手背在身後,微微仰頭看著牆壁上的大屏幕。上麵的畫麵有些抖動,因為那是一架盤旋在21號哨所上空的蜜蜂無人偵察機,受到爆炸衝擊波的影響,飛行狀態時不時的會出現波動。但是因為上麵攜帶了高清晰夜間拍攝頭,對於21號哨所正在發生的一切,李路全般掌握。
但是,此時還不是動手的時候,他不得不狠著心,眼睜睜地看著十幾名士兵在突然襲擊中犧牲。
也許,在未來共和國的曆史上提到遠東和外蒙的時候,他們不會出現在任何史冊上,但是,他們將會永遠地活在每一位國防軍人的心目中。為了共和國的未來,為了收複失地,他們充當了犧牲品。
計劃是李路製定的,不管日後他會不會活在愧疚當中,計劃都是他製定的。
堅決不打第一槍,這是上層給出的原則。
如何順理成章地越境武裝幹涉遠東事務,繼而完成紅色計劃遠東分計劃的關鍵部分,成為了李路這個紅色計劃總執行長、陸空戰鬥群司令員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這種方式注定是要列為國家機密,而知情者僅僅是幾個負責聯係的李路係核心人物。也就是說,即便出現最壞情況,這件事與國家決策無關,全都是下麵的個別軍官的擅自行為
個別軍官,指的顯然是李路以及他的核心團隊。
李路接受了,倘若自己的生命能夠換來共和國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他會毫不猶豫地赴死。
黑鍋又算得了什麽?
沒有其他辦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國防軍提供足夠充分的幹涉理由,除了這種苦肉計。
在平民和軍人之間,李路選擇了軍人。
要死,就死當兵的。
最高統帥部的正式命令下來了:如果遭到攻擊,你部應給予有力的回應,扞衛領土安全!
隻是,李路還是不能下達進攻命令。
站在他身後的,是陸勇、木暮生、徐元勇、蘇夏四人。
一個戰場指揮官,他的身邊必須有一個參謀團隊,然後才到下麵的指揮控製中心的各個部門。一般來說,作戰參謀官、空地協調官、技術情報官這三種是必不可少的。
作戰參謀官這個角色類似於普通部隊參謀長的角色,隻是到了陸空戰鬥群成了新式構成,擔負的職責基本沒有本質上的變化。
陸勇和木暮生作為正副參謀官在李路身邊服務,前者主要負責敵後偵察與特種作戰,後者負責其餘地麵部隊的協調與傳達。
空地協調官是聯係空中部隊與地麵部隊的關鍵角色,徐元勇以第91獨立戰鬥機大隊參謀長的身份擔任這個職務,協調戰鬥機群、直升機群與地麵部隊的行動。
空地協調一向是各國軍隊訓練的難題,即便是美帝這般玩了幾十年的軍隊,也避免不了誤傷事件。所以,這個職務非常的重要,對人員素質的要求非常之高。
除了徐元勇之外,李路短時間內的確找不到更加適合的人。
技術情報官的職責是保障戰場偵察、情報、通信等技術層麵的工作。若是放在其他部隊,這種職務基本沒多大作用。因為現如今國防軍大部分部隊都還處於摩托化的初級階段,通信聯絡手段單一而落後,根本談不上技術性。
但是對於集中了國防軍第一批數字化部隊的陸空戰鬥群來說,蘇夏幾乎可以決定陸空戰鬥群是否有戰鬥力!
李路第一次將作戰單元的思想用在了陸空戰鬥群上麵,每一個作戰單元都依靠先進的衛星通信手段鏈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這是他在負責組建701團之處,就確定下來的建設指導思想。隻不過放大了,用在陸空戰鬥群上麵。
打個比方說,如果李路本人是陸空戰鬥群的大腦,那麽蘇夏就是密密麻麻的神經線,神經線失去了作用,就意味著大腦對各個部位失去了感知失去了控製。後果可想而知。
隨著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推進,技術型的軍官會變得越來越吃香,這是無法改變的趨勢。
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不時的急步走到各自的上級那裏低聲匯報著進展情況,下麵的人精神高度集中,緊張忙碌,李路穩穩地站在那裏,看著21號哨所遭受猛烈攻擊,剩餘的幾個士兵僅憑幾支步槍頑強地抵抗著。
木暮生是李路從西南軍區帶過來的情報參謀,按理說,以他的經曆,擔任戰場情報方麵的工作更為適合。但是在平遠掃毒行動時,李路看到了他在各種類型作戰中的表現。局限於情報領域屈才了。
這才有木暮生的機遇,他也確確實實證明了自己不遜於秦國華的能力素質,除了特種作戰方麵。
此時,秦國華以參謀長的身份擔任了701團的指揮官,率領部隊作戰,木暮生以701團副參謀長的身份,擔任了李路的第二作戰參謀。
至於陸勇,他是從南疆戰事走出來的幹部,對普通地麵作戰和特種作戰都有很深的造詣,也是當前陸空戰鬥群軍銜最高的人之一。有他在,李路可以放一半的心。
別忘了,李路那些輝煌的過去,統統與指揮上萬人規模部隊作戰沒有半點關係。說不忐忑那絕對是假的,再怎麽說,這種空地協調的規模作戰,跟小規模的特種作戰完全是兩碼事。
最最關鍵的也是給李路最大的壓力的,他的一念之差會決定著上萬人的生死。
他甚至猶豫著請上層指派更為合適的指揮官,自己回到701團老老實實地帶部隊衝鋒陷陣。
然而,他心裏很清楚,這一關,他必須要過。
從101大隊開始,他的身上就被打上了特種作戰的標簽,隨即負責701團的組建工作,上麵看重的是他的先進思維和練兵理念,而且701團初期的規模並不大。這對他很早之前就確定要尋找機會跳出特種作戰這個圈子來說,算是踏出了一小步。
但是這遠遠不夠。
他不可能一輩子局限在特種作戰領域,這與老爺子對他的期許以及自己的規劃都嚴重的不符。他必須要朝著全麵發展的路去走,這樣才能有朝一日成為可以直接影響國防軍決策的人物。
當初擬定陸空戰鬥群司令員人選的時候,上層不是沒有爭論過。最終因為李路是最為熟悉情況的人,後麵又有幾位大佬的支持,這才落到他頭上。
能夠帶著陸空戰鬥群打一個漂亮仗,擺在李路麵前的路,就是雙向十車道了。日後,不管他要去到哪個軍種擔任什麽職務,都會有一份沉甸甸的戰功。
真真正正的戰功。
蜜蜂無人偵察機實時拍攝的視頻顯示,21號哨所已經被從俄境內過來的武裝人員攻占了。
木暮生往前走了幾步,低聲說道:“司令,差不多了。”
又看了一會兒,直到心裏感覺到了那個點了,李路才慢慢吐出幾個字:“命令,航空兵部隊,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