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上看,海抗軍已經擁有了三四千萬美金的物資。但是這隻夠海抗軍今年的軍備擴張計劃和明年的軍費。


    而實際上,李廣手頭並沒有多少現金。不僅如此,為了明年和德國人貿易,這三四千萬的物資有一大部分都是要用作囤貨資金的。


    無論怎麽算,海抗軍的資金缺口至少在一千萬美元上下。而且如果考慮的再長遠一些,資金缺口更大。李廣明知道明年年底美國也將直接加入世界大戰。怎麽也得事先組織個一兩千萬美金囤積物資,不然大戰一開,戰略物資不僅要大幅漲價,很有可能出現有價無市的局麵,這是李廣極力要避免的。


    而且在這漫長的一年多時間裏,海抗軍還有幾項作戰計劃,那樣的話消耗將會更加驚人。李廣在紙上寫寫畫畫,扔下筆來,歎口氣:“三千萬美金。”


    至少得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再弄到三千萬美金,才能為海抗軍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被錢搞的頭昏腦漲的李廣,念叨著,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不肥。絞盡腦汁,想找出一個賺錢的好路子。


    想賺小錢,必須要有長遠的商業眼光,想賺大錢,就必須把握世界局勢了。李廣有著數十年的世界級眼光,但是想具體解決問題,還得靠袁曄。袁教授眼光長遠,李廣隻是占了曆史眼光的便宜,真正的國家方略,李廣拍馬難及。


    某日,李廣和袁曄教授在石像島風光迷人的海灘上,進行了一次交流。以李廣的前瞻眼光,袁教授的曆史眼光,兩人定下的卻不是賺錢大計,而是海抗軍,或者說海唐國的國策。


    在這次交流中,李廣向袁教授談了自己的預期。德國人會進攻蘇聯,日本人會主動襲擊美國。


    德國人進攻蘇聯還好理解一點點,但是日本會瘋狂的招惹龐大的美國,袁教授不敢相信,從他的思維出發,這樣的舉動太過瘋狂了。


    李廣對於日本主動進攻美國的原因有一個完整的邏輯,由不得袁教授有點相信。


    這個邏輯是這樣的,日本想占領中國,需要龐大的資源。而這些資源中最為重要的幾項,鋼鐵,石油,橡膠,糧食。日本統統不能自給。


    前兩項資源,日本獲得的主要途徑目前就是美國。


    因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從根本上影響了美國的利益,美國人絕對不允許日本獨占中國的利益,一旦美國難以忍受,必然會限製這些物資對日本的出口。日本自然要找其他的物資供應渠道,更是要和美國利益衝突。雙方打起來是必然的。


    李廣所說的這些,都是有著現實依據的。


    美國對日本的製裁,從三七年的自由貿易,到三九年的道義禁運。


    在四零年的東南亞,有幾件大事,美國人都做出了反應。


    五月,德國入侵荷蘭。日本趁機向荷蘭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荷蘭允許日本在其孤懸海外的殖民地東印度群島建立特殊關係,要求荷屬東印度群島保證石油等16種原料的最低供應量。


    荷屬東印度群島曆來都是美國橡膠、錫等原料的供應地,二戰爆發後,雙方之間的貿易額更是突飛猛進。美國橡膠進口的1/3,錫進口的1/8來自該地區。此外,東印度群島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很自然,美國不允許日本將東印度群島納入它的勢力範圍。於是在日本政府向荷蘭政府提出要求後,美國反應強烈。


    1940年6月,日本正式把東南亞劃入了其所要建立的東亞新秩序範圍之內,提出了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概念。這還了得,美國人的反應更加激烈。


    此時的美國依然有一部分力量主張對日克製,他們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分歧。羅斯福本人雖主張對日強硬。而且大英帝國的攻關頗見成效,幾個島嶼港口換五十艘驅逐艦,實際上應該算是英國的公關活動,這次交易使得美國人既得了麵子,又得了裏子,也使得羅斯福確立了歐洲第一的戰略思想,且又第三次參選總統,所以他極力避免與日本開戰,因而在經濟禁運問題上他本人猶豫不決。


    但美國人雖然不夠堅決,也還是開始了行動。1940年7月26日,美國政府公布了羅斯福簽署的管製條例,宣布對航空汽油、潤滑油及高熔度廢鋼鐵進行管製。(這項政策是全麵性的,對海抗軍也有一些影響。)


    9月23日日本人采取了一項意義深遠的舉措,日軍開進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日本對整個東南亞的垂涎之心昭然若揭。美國對日本此舉反應迅速,9月26日即宣布終止對日本出口各種類型的廢鋼鐵。


    1940年9月27日,法西斯國家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日本與德國和意大利簽定了三國同盟條約,公然對原來的整個世界秩序提出了挑戰。這樣日本就與歐洲戰爭、德國的命運連在了一起。


    日本鬼子這個舉動,遠比中國命運對美國人更密切相關,實際上日本人已經處於了與美國對立的地位上。


    這些都已經是事實。而李廣的推測是:


    日本為了獲得資源,必然對整個東南亞揮起屠刀,那裏有著日本夢寐以求的所有物資。


    那麽日本和美國開戰就是必然。


    李廣這個論斷可謂高瞻遠矚,比起華軍著名的軍事家蔣百裏先生的國防論,比起毛泰祖的論持久戰都要高明。當然是不是高明,讀者都知道。


    身處這個時代,李廣為國家的貧弱不止一次的感慨。說句令讀者喪氣的話,即使是天才如蔣百裏,雄才大略如毛泰祖,都提出了持久戰,但是沒有一個人認為憑借中國自身的力量能夠戰勝日本。在兩位天才和偉人的論斷中不約而同的提到待國際局勢的變化,中國才有勝利的希望。


    袁教授是讀了這兩本書的,也極為讚同兩位天才偉人的判斷。但是任何一個身處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處於絕對弱勢下,都對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有所迷茫。


    李廣的推斷預言在袁教授看來,日本人應該還有一條路會走--主動收縮,如果日本人明智的話。


    李廣道:“日本人不可能明智的,日本人從上到下都是賭徒,賭徒知道退縮嗎?”


    李廣的論斷頗有點信春哥可永生的味道。熟知曆史的袁教授也知道,日本幾次的對外戰爭,其實都是在賭,第一次甲午戰爭,他們賭贏了。第二次日俄戰爭再次賭贏。現在對中國的侵略雖沒有勝利,但是仍然站在有利的位置。這樣的小日本有什麽不敢賭的?和美國人開戰,以日本人的瘋狂來說,完全有可能。袁教授半信半疑的相信了李廣的預言。


    和袁教授取得共識,海唐國和海抗軍所有的核心目標就有了基礎。這對於李廣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以前海抗軍太弱小,根本無力進行戰略上的籌劃。甚至李廣還很擔心自己這隻蝴蝶會引起什麽對中國不利的變化。


    隻要確認,德國一定會對蘇聯開戰,日本會對美國開戰,海抗軍很快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現階段海抗軍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從兩個方向打擊日軍的海外補給線路。一個是美洲方向,一個是東南亞方向。其中東南亞太平洋範圍是主要打擊方向。


    袁教授認為,海抗軍的打擊越狠,日本人得不到外部資源,揮刀東南亞就會更早,小鬼子沒有他路可走。也就是說,小鬼子即使不想和美國開戰,海抗軍在東南亞的打擊也會逼著小鬼子開戰,打擊力度越大,開戰的時間也就越早。


    有關南美洲的局勢,他認為,海抗軍參與對智利的戰爭與中國的抗戰大局不利。雖然智利曾經對海抗軍有戰爭行為,但是海抗軍上下並不渴望對智利作戰。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在四零年不僅插手了智利,而且還在拉丁美洲頻頻有小動作,視拉美為自家後院的美國人自然非常不滿。


    至於資金,袁教授認為,短時間烏拉圭和石像島的民間經濟還不足以支撐海抗軍。但烏拉圭和石像島的中國人,無論男女,無論老幼,幾乎全是十二個小時工作,領著微不足道的薪水,他們為了什麽,就是為了抗日。


    雖然各種產業目前還在投入期,但是在未來是能夠支撐起海抗軍的軍費的。


    而且袁教授準備立即動身前往錫蘭,如果漢班托塔港順利納入海抗軍的麾下,在那裏他更有信心建立起一個經濟體係,甚至比起烏拉圭還要賺錢。


    袁教授一身的事物,可真夠忙的。他已經在烏拉圭安排了幾個學生管理政務,但是現在烏拉圭那裏的工作比起一個跨國公司都複雜,別說是那幾個學生,就是李廣接手也有相當難度。


    而袁教授除了公務,家務也不算順暢。這個家務還不是李廣和袁然的問題,而是他在英國的大兒子袁子的問題。


    德國和英法之間的挪威戰役,德國海軍損失慘重,但是在戰役即將結束時。六月八日,德國海軍再次出彩。一艘德國戰列艦用艦炮幾分鍾時間擊沉一艘英國航空母艦。這場海戰創造了兩個記錄:第一,德國艦炮在二十四公裏的距離射擊,這是迄今為止海戰曆史上最遠的炮擊距離(指擊中)。第二,二戰中戰列艦首次擊沉(光榮號)航空母艦。


    這給海抗軍上下提了個醒,也給李廣提了個醒,航空母艦編隊中如果沒有戰列艦或者重巡洋艦也是不安全的。畢竟大海上天氣反複無常,戰機不可能一直保證偵查狀態。而在被敵人戰艦逼近的時候,航空母艦就是待宰的羔羊。戰鬥中這種情形無疑是航空母艦極力想避免的,但是誰又能保證完全能避免這種狀況呢?


    這是一場很經典的海戰,對於海抗軍來說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事情。但是對於袁教授來說,就不是借鑒了,簡直是切骨之痛。他的大兒子袁子就在光榮號上服役,一直到了七月十八日才得到消息,戰鬥中袁子落水,死裏逃生。不過一條胳膊被彈片擊中,又在冰冷的海水裏浸泡了幾個小時,被迫截肢。


    袁子和老袁之間矛盾重重,但是父子連心,袁教授一時半會兒也難說服兒子,關係還相當的僵。可憐天下父母心,袁曄在倫敦的日子,一邊忙碌公務一邊還要照看在醫院中的兒子。


    從袁教授已經開始灰白的頭發,就可看出最近一段時間袁教授的辛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長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水夜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水夜帳並收藏海上長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