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了,謝謝。)


    二十七日的清晨,一夜未睡的李廣瞪著紅彤彤的眼睛在和史密斯少校爭吵。聯係了一夜,李廣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海抗軍的登陸行動難以得到英軍的支持。按照英軍在肯尼亞的指揮官坎寧漢中將的回複,還需要至少一個月,英軍才能做好準備,他建議海抗軍暫時撤離索馬裏。


    這還不算,從昨天開始,英國駐紮在印度洋和新加坡的英國艦隊僅僅是出港一圈就在港口中趴窩休息了。電報中還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卡死馬六甲海峽,絕對不容日軍艦隊從馬六甲海峽通過。


    這個消息氣得李廣鼻子有些抽抽,真夠無恥的。小鬼子根本就不可能走馬六甲海峽,英軍這純粹是裝樣子。


    對於坎寧漢中將的答複,李廣實際上還算是理解。坎寧漢率領的軍隊的確夠雜牌,不進行充分的整合,怕是真的難以投入戰鬥。李廣對於這位沒有傲氣側漏的英國紳士將軍其實相當有好感,雖然這位中將在曆史上沒有多少名氣,但是親和力很強。經過一夜的交涉,坎寧漢將軍答應增兵肯尼亞和索馬裏邊境,給意軍施加壓力,也牽製一部分意軍力量。這種舉動是否有實質性效果,李廣不知道,但總比英國海軍的裝樣子要好的多。


    李廣在太平洋號的指揮艙中,一點點的分析著非洲戰場的形勢,希望從中找出可以利用的信息。


    非洲戰場上,位於北非的是英軍獨眼將軍,中東英軍司令部總司令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中將指揮的主力部隊,約有三萬人,其中包括一個裝甲旅。


    中部非洲是。普拉特將軍指揮的四萬多人的偏師。


    而東非則是坎寧漢中將指揮的兩萬六千雜牌軍,這算是英軍的策應部隊。


    這就很奇怪了,明明普拉特將軍指揮的四萬多人軍隊比起韋唯爾將軍的三萬人還要多,怎麽就是偏師呢?實際上坎寧漢將軍指揮的兩萬六千人也不比韋唯爾指揮的軍隊少太多。


    要是搞明白了英軍的組成,就知道原因所在了。韋唯爾指揮的部隊雜牌,雜的不是那麽嚴重。雜牌軍和真正的英軍比例在五比三左右。


    而普拉特將軍指揮的四萬軍隊中,純種的英軍幹脆沒有,主力是英印軍的兩個師。這種英印軍其實是英國人擔任指揮官,士兵都是阿三。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所以是偏師。(注,這支軍隊中有一支很特別的武裝--廓爾喀步兵旅。)


    普拉特將軍指揮的軍隊好歹還有兩個成建製的師,可是東非策應部隊的坎寧漢將軍指揮的兩萬六千人,李廣曾經開過一次軍事會議都沒有搞明白其中的組成。反正是黑人白人印度人馬來人和北歐人,什麽都有,武器裝備五花八門。令李廣最鬱悶的是開個軍事會議帶一個翻譯都不夠用。所以,這支軍隊看著有兩萬六千人,其實也隻能作為打雜的使用。


    意大利人在起初的非洲戰場上占了先機,打得英軍步步敗退。不過墨索裏尼很狂妄,竟然分兵進攻希臘。五十萬軍隊,現在正麵對付英軍的不足三十萬。英軍中東總司令韋唯爾也算是百戰老兵了,抓住機會早在十二月六日,就展開了反擊。十多天來節節勝利,最近一戰竟然以三千人的部隊俘虜了意軍三萬人。


    而中部非洲的普拉特將軍現在也是蠢蠢欲動,對意軍屢屢發動試探性攻擊。


    所有的一切,對於英軍來說都算形勢大好。但是對於李廣來說,實際上意義不大,這些戰場距離海抗軍所在的瓜達富易角實在太遠了。遠水難解近渴。距離海抗軍最近的友軍也有近千公裏,實質上海抗軍在這個非洲的最東端是獨自戰鬥。


    海抗軍的處境絕對不容樂觀。


    選擇這裏登陸,對於海抗軍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其實對於幾乎所有的軍隊,這裏都不是一個好的登陸地點。


    一般的來說,登陸都是進攻戰,兵力上是要占據優勢的。登陸的目的是大軍要能夠迅速擴展開來。這裏根本不具備大軍迅速拓展的條件,對手隻要卡住有限的幾個咽喉要道,就是再強的軍力也難施展開來。一旦大軍被限製在小小的登陸區,那麽迎接登陸方的隻能是失敗。更何況,海抗軍兵力絕對不占優勢。


    別管意大利人打仗是否勇敢,上過軍校的將軍和各級正規軍官們絕對是能看清這一點的,故此在這個三角區域意大利方麵放置的兵力根本不多。


    在意屬索馬裏,英屬索馬裏,加上法屬索馬裏(其實就是一個吉布提。)近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意大利軍總共才有三萬人。而在這個幾萬平方公裏的三角形突出地帶,意軍布置的兵力就更加可憐,總共不過一個步兵旅,四千五百多人。


    意大利人的浪漫不再法國人之下,防守警戒都非常大意。海抗軍的登陸除了引起當地黑人土著一點點騷亂(也引起了海抗軍戰士的一點騷亂,這些淳樸的戰士們大都沒有見過黑人,暗夜中還以為見到了鬼。),根本沒有引起意大利人的重視,海戰激烈的炮聲爆炸聲由於海抗軍此前的轟炸,竟然使得意大利人習以為常,軍官連一個士兵都沒有派出。


    這算不算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呢?


    出其不意倒是有了。世界各國的軍官恐怕都不會選擇這種地形兩棲登陸。


    實際上海抗軍此前的偵查中也選了幾個登陸地點,這裏也是被放棄的所在。這種地方,即便是登陸,也不知道攻擊目標何在。難道真的要一路打過去,通過三百公裏縱深的沙漠戈壁去切斷東非鐵路?


    意大利方麵倒是一大早就收到了當地黑人或者意大利平民的報告,但是任何一個將軍都難以判斷海抗軍的目標。當然海抗軍的目標其實自己也有些模糊。


    浪漫的意大利人腦袋中根本就沒有這種概念,認為一艘戰列艦值得一支部隊在絕地中拚命。


    時間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七日的上午十點,意大利方麵才派出了一個連的兵力,向著丘陵隘口做了一次試探性“進攻”。


    這次進攻叫李廣簡直哭笑不得,預料中的苦戰根本就沒有,甚至連戰鬥也稱不上。意大利人的試探也太試探了點。遠遠的打了幾槍,海抗軍的輕機槍才回敬了一梭子子彈。這場試探就結束了。


    等下午野戰第一營兩個步兵連從也門跨海到達戰場,意大利人根本就沒有其他舉動,至於發動進攻,根本就沒有。


    看意軍如此“麵條”,使得李廣更加安心一點點。畢竟野戰第一營是海抗軍陸軍部隊中訓練最為充分,戰鬥力最強的一個營,陸地上的戰鬥,比起臨時拚湊的戰列艦官兵來說不是一個級別的。


    其實在做出陸軍馳援的命令之後,李廣其實有點矛盾,但是也心存一點僥幸---他的對手可是二戰中大名鼎鼎的“麵條”。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某戰,德軍自己打的話需要一個師。但是當意大利人出兵一個師的話,德國人就要出兩個師才行。其中一個師還要保護“麵條”。


    換防命令下達,鄭學昌對第一野戰營營長鮑剛莊重的敬了個軍禮:“拜托了。”


    鮑剛道:“放心吧,老弟,太平洋號我一定給你看的牢牢的。”


    太平洋號戰列艦上的官兵,除了幾十個輪機和管損組的官兵。大部分人都必須立刻撤離。李廣絕對不允許海軍的精英無畏的消耗在陸地戰場。


    鄭學昌必須立刻動身前往石像島,大西洋號戰列艦現在人手不足,在黃中華的帶領下正在做基礎訓練。


    李廣也很難說清自己的心情,太平洋號戰列艦打殘,騰出的人手卻輕鬆的填補了大西洋號戰列艦的人手空缺,大西洋號將很快具備戰鬥力。


    皮卡二號拖著病軀,帶領僅存的三架水上飛機已經在海麵上搜索了一夜加一個白天。救回了三十多名海抗軍戰士,其中飛行員四人。值得一提的是俘虜一名日軍航空兵。


    鬼子的撤退的很急,連日軍也沒有盡數搜救,實際上也很難盡數搜救。


    時至中午,海抗軍人員物資損失基本有了結果。李廣看著幾行幹癟癟的數字,心痛萬分。


    陣亡總數在兩百七十五人,傷兩百一十五人,其中重傷六十一人。


    戰沉的三艘戰艦,傷亡最為慘重。總計編製三百五十人,隻活下來不足一百七十人,真正的傷亡過半。


    六艘戰艦,六名艦長損失兩名。


    水上偵察機,戰鬥機和轟炸機小隊的損失也極為慘重。戰鬥損失加上夜間迫降的損失,水上飛機共計損失七架,僅餘兩架。飛行員陣亡十人。


    屠遠超戰鬥機小隊,戰機損失八架,完好的隻有四架。飛行員陣亡三人。


    劉根生小隊戰鬥機完好的隻有八架。飛行員陣亡兩人。


    而劉國邦小隊的轟炸機雖無墜落的,但是夜間迫降加上中彈造成的重傷,僅僅六架能繼續戰鬥。陣亡機組人員六人。


    也就是說空軍在這一戰中損失了近五成戰鬥力。寶貴的飛行員陣亡二十一人。


    這些都是海抗軍的精華所在,經此一役,海抗軍剛剛有了雛形的海軍再次被打回原形。但是血與火的代價給海抗軍打下了人才的基礎。相信這些在血與火中生存下來的官兵將會是海抗軍的基石。


    (書是不是好看是水平問題,每日不斷更可是態度問題,看在不斷更的態度上,求收藏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長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水夜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水夜帳並收藏海上長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