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發。
李廣準備了數年,招攬了眾多的技術精英,加上大筆資金的投入,終於見到了成效。四二年的下半年,海唐國的軍工科技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的項目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而海唐國被稱為六把刀的六個重點科研項目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進展。
其中火箭發動機項目竟然是最先成功的。
當初李廣提出的為戰鬥機加上輔助推力,本以為火箭這種東西在二十一世紀都是難點,拿出成果應該需要相當長時間。但是,事實是,僅僅是火箭發動機,不要求什麽控製,隻要求短時間加力,甚至還允許作為一次性用品這樣的要求實在不高。
由於原理圖是李廣提供的,本來李廣認為材料是最大難點,畢竟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室和噴管都要承受高溫高壓。甚至還提出了一種耐火材料--碳化矽。但是碳化矽這種在後世工業中常見的材料,經過多方打探,此時竟然沒有企業生產。研製肯定是來不及的,於是科學家以一種極其簡單的方式,就地取材,解決了這個問題。
大唐島石墨礦儲量豐富,而且在海唐占領大唐島之前,法國人就有完備的開采設施。
經過幾次試驗,技術人員用石墨和其他耐火材料混合對燃燒室和燃燒噴管進行塗裝,很容易就達到了目的。
而液態氧氣和煤油的儲存,輸送。控製,技術人員借鑒了日本的氧氣魚雷某些技術。隻是為了安全。氧氣的純度低了不少。
到了十一月底,這款火箭發動機就被安裝到了戰鬥機上,經過實驗,效果極好。
李廣當初要求的指標是總重一百公斤,推力一百公斤,燃燒四分鍾左右。
但是在研製過程中,參數有所改變。為了保護這套裝置,尤其是保護燃料的安全。設計師們增加了裝甲防護。因此這套裝置最終的重量一百二十公斤,推力也還是一百公斤,但是僅僅能提供兩分鍾左右的推力。
但是在實戰演習中,飛行員們發現,兩分鍾的額外推力已經完全夠用,實驗中,f4f野貓戰機的最大平飛速度竟然輕鬆的超過了六百八十公裏。
在四二年。海抗軍飛行員戰術上也突飛猛進。海抗軍在中途島海戰中,俘虜了日軍加賀號航母,繳獲的一架日軍零式戰機,摸透了日軍零式戰機的性能。
在和零式戰機的對抗演習中,海抗軍飛行員陸續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個最大的,也是最驚人的發現。完全推翻了李廣這個穿越人士的印象。日軍的零式戰機並不比美軍的f4f野貓先進多少,甚至可以說是同一檔次的戰機,性能各有所長。
雖然日軍零式戰機的突出性能在於其低空性能好,爬升速率也大,航程大。但是除了這幾項性能。其他方麵並不比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先進。很多方麵,尤其是高速機動性能。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反倒占據了優勢。
其實早在海抗軍飛行員駕駛p40戰機和日軍飛機空戰時,就發現p40戰機並不比日軍的零式戰機性能差的太遠,戰術隻要對頭,甚至有相當優勢。
那麽如何解釋:開戰的頭一年,美軍戰機被日軍壓著打呢?
李廣認為隻能解釋為美軍無能。後世的網文,大多有個概念,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的戰機性能不如日軍。李廣現在懷疑,那都是美軍為自己的無能做辯護的軟文。
如同四二年的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對戰鬥總結中的一句套話:戰術上我們失利,但是戰略上我們取得了進步。
在深度掌握了日軍零式戰機的性能之後,海抗軍飛行員有了更多的製敵手段。
比如零式戰機在平飛速度達到三百七十公裏之後,幾乎不敢做機動動作。
轎車做漂移動作,地盤重不容易翻車。幾乎是相同的道理,日軍零式戰機由於過分追求速度和水平機動性能,高速機動時操縱性能急速下降。稍不留神就會造成機毀人亡。
而三百七十公裏這個速度,對於野貓戰機來說,機動時幾乎沒有什麽操縱難度,也不會出現翻車。也就是說,戰機空戰中,海抗軍原來戰術中最危險的階段--脫離,有了解決方案。
海抗軍在進一步發掘了日軍零式戰機的性能之後,認為加裝了火箭發動機的野貓戰機,已經不是能夠在日軍零式戰機麵前逃生的問題了,而是完全可以占據優勢。
預計在年底前,海抗軍的野貓艦載機就能全部裝備這款火箭發動機。
---------------
聲呐研究小組,電池研究小組以及通訊小組第一次橫向聯合研發,了一項產品。這項產品卻不是山寨而來,卻是技術人員自發研製成功的--無線電聲呐浮標。這種東西,李廣曾經在二十一世紀聽說過,但是他完全忘記了。這東西是海抗軍的潛艇部隊提出的建議,技術人員盡心研究而得的成果。
道理很簡單,浮筒內安裝一台一百瓦功率的固定頻道廣播電台,外置水下聽音器,外置發射天線。扔到海麵上,就可以在岸上或者艦艇上隨時監聽潛艇或者軍艦的螺旋槳聲音。
論技術含量,不過就是把一個無線電廣播電台,整合一下。但是對於李廣來說,卻是非常欣喜的。海抗軍的軍官和技術人員走出這一步,預示著海唐國的軍事科研開始不再依靠李廣的先知先覺,而是開始獨立創新。
有了這東西,潛艇部隊就不用部署大量的潛艇,才能偵察預警敵艦了。一艘潛艇就能完成之前幾艘潛艇的任務。一下子就提高了海抗軍本來就不多的潛艇戰鬥力。
而對於大唐島和非洲之間的莫桑比克海峽,偵察效率就更高了。幾十個浮標。基本上就能監控所有的船隻和潛艇。
一艘潛艇配備幾座聲呐浮標,足足可以封鎖幾十公裏的巽他海峽。
最近一個時期,無線聲呐已經開始建功立業。
巽他海峽南側印度洋區域,海抗軍一艘潛艇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裏擊沉日本商船七艘,卡死了日本商船的印度洋通道。而巽他海峽之外,日軍占領的聖誕島作為日本前出印度洋的橋頭堡,得不到補給,日子很難過。至於聖誕島上的鳥糞。那就更加運送不出來了。海抗軍這艘潛艇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遠超一年來潛艇的單月平均擊沉量。無線電聲呐浮標的作用開始體現。
這種聲呐浮標,早在四一年英國就已經發明,但是由於電池和聽音器性能的限製,分辨率低,無線電傳輸距離短,以至於美國英國都不重視。海唐技術人員研發的這種聲呐浮標,性能比英國當初的產品要優秀的多。無線電有效傳輸距離可以達到五十公裏以上。而聽音器絕對可以撲捉十公裏以內的軍艦或者潛艇的螺旋槳聲音。
不過這種設備,在現有條件下,容易被敵軍繳獲,而且電池的供電時間僅僅能維持六到十天。為了避免被敵人繳獲,這種聲呐浮標在內部都裝備了自毀裝置。
海抗軍製造的聲呐浮標,另一個問題是。體型有些大,整個係統下來重量達到一噸多,潛艇遠航一般也隻能在甲板上捆綁四個。不過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已經是技術人員努力的結果。有了這種設備,一艘潛艇或者艦艇就能完成寬度一百公裏的海麵封鎖和偵察。
聲呐浮標的造價雖然不低。但是對於潛艇的作戰效能來說提高何止一倍。可以預見,在即將到來的一九四三年。海抗軍潛艇的戰果將會更加輝煌。
---------
除此之外,海唐國的六項核心軍事技術也都有一定的突破。最令李廣滿意的突破是雷達技術。
海唐國沒有能力製造大功率雷達。但是小功率的雷達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裏已經開始裝備部隊。在整個四二年,海抗軍能夠從美國購買的戰機隻有tbd魚雷機,這款性能不佳的魚雷機被技術人員加以改裝,裝備了雷達吊艙和對空雷達。
不過,由於技術原因,係統集成能力不足。一架tbd魚雷機隻能裝一部對海雷達或者對空搜索雷達。
峰值功率隻有一千瓦的高頻雷達,對海搜索搜索半徑十五到二十公裏。而對空搜索雷達的搜索半徑稍微大一些,大約可以達到二十五公裏到三十公裏。
從某些性能上看,海抗軍的雷達不過是英國四零年的機載雷達的水平(其實也是仿造英國的。)。但是,由於磁控管的頻率提高,波長也短,搜索精度大大提高。不過,海抗軍由於難以購買到ppi顯示器,隻能采用示波器,操作有些麻煩,需要熟練的操作員才能使用。
但是,這兩款雷達,最大的特點是非常接近現代的預警機。無論是對海雷達的電子吊艙形狀還是置於飛機上方的對空雷達外殼都非常像現代的預警機。尤其是對空雷達,仿佛飛機帶了個草帽一般。毫無疑問,這種外形設計是出自李廣之手。
當然功能上,相差還非常遠,而且由於剛剛試產,性能還很不穩定。
另外,這兩款雷達有個極大的缺點,重量實在有些過分,單機重量達到三百五十多公斤。
對於偵察機來說,航程極為關鍵。這款tbd魚雷機的航程本來隻有一千一百五十公裏,為了擴大這款偵察機的搜索半徑,技術人員摘除了相當多的飛機原配零部件。更是專門為這款飛機製作了幾個內置或者外置的油箱。
最終,這款tbd魚雷機比起原設計能夠多加油五百多升,總航程達到一千六百公裏,勉強可以保證偵察半徑五百公裏。不過,這樣一來,這款魚雷機就隻能當偵察機了,想加掛魚雷和炸彈,根本就不可能了。
當然,用這款魚雷機作為偵察機弊端也不少,由於是兩座的魚雷機,雷達操作員的任務過分繁重(觀察,通訊,機槍手)。如果是美國三座的tbf新式魚雷機的話,將會更加合適。不過,對於海抗軍來說,這隻能是想想,一時半會兒美國人不肯銷售新式的魚雷機。
對於其他的幾項科研,李廣也非常關心。比如a計劃,經曆了兩三年,才把選礦工藝完成,開始提煉鈾。而下一步分離鈾235才是難點,技術人員正在日夜實驗。
但是火箭發動機和聲呐浮標以及機載雷達,都是接下來的軍事計劃中必不可少的裝備,因此李廣催的非常急。在大唐島的時間裏,李廣跑這三個項目部的次數最多,不停的參加研討,提出了不少改進方案。李廣作為一個機電一體化的現代大學畢業生還是能夠在這幾項科研上提出不少有益見解的。
在大唐島的日子裏,李廣用在軍事上和政務上的精力遠不如用在科研上的精力。在李廣的參與下,所有技術人員都迸發出極大的工作熱情,全部人員都在夜以繼日的工作,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改進。
戰爭是最能促進科技進步的。在海抗軍再一次出兵之前,所有的f4f戰鬥機都被裝備了火箭發動機,而二十四架魚雷機也被裝備了對空或者對海搜索雷達。(未完待續。。。)
李廣準備了數年,招攬了眾多的技術精英,加上大筆資金的投入,終於見到了成效。四二年的下半年,海唐國的軍工科技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的項目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而海唐國被稱為六把刀的六個重點科研項目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進展。
其中火箭發動機項目竟然是最先成功的。
當初李廣提出的為戰鬥機加上輔助推力,本以為火箭這種東西在二十一世紀都是難點,拿出成果應該需要相當長時間。但是,事實是,僅僅是火箭發動機,不要求什麽控製,隻要求短時間加力,甚至還允許作為一次性用品這樣的要求實在不高。
由於原理圖是李廣提供的,本來李廣認為材料是最大難點,畢竟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室和噴管都要承受高溫高壓。甚至還提出了一種耐火材料--碳化矽。但是碳化矽這種在後世工業中常見的材料,經過多方打探,此時竟然沒有企業生產。研製肯定是來不及的,於是科學家以一種極其簡單的方式,就地取材,解決了這個問題。
大唐島石墨礦儲量豐富,而且在海唐占領大唐島之前,法國人就有完備的開采設施。
經過幾次試驗,技術人員用石墨和其他耐火材料混合對燃燒室和燃燒噴管進行塗裝,很容易就達到了目的。
而液態氧氣和煤油的儲存,輸送。控製,技術人員借鑒了日本的氧氣魚雷某些技術。隻是為了安全。氧氣的純度低了不少。
到了十一月底,這款火箭發動機就被安裝到了戰鬥機上,經過實驗,效果極好。
李廣當初要求的指標是總重一百公斤,推力一百公斤,燃燒四分鍾左右。
但是在研製過程中,參數有所改變。為了保護這套裝置,尤其是保護燃料的安全。設計師們增加了裝甲防護。因此這套裝置最終的重量一百二十公斤,推力也還是一百公斤,但是僅僅能提供兩分鍾左右的推力。
但是在實戰演習中,飛行員們發現,兩分鍾的額外推力已經完全夠用,實驗中,f4f野貓戰機的最大平飛速度竟然輕鬆的超過了六百八十公裏。
在四二年。海抗軍飛行員戰術上也突飛猛進。海抗軍在中途島海戰中,俘虜了日軍加賀號航母,繳獲的一架日軍零式戰機,摸透了日軍零式戰機的性能。
在和零式戰機的對抗演習中,海抗軍飛行員陸續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個最大的,也是最驚人的發現。完全推翻了李廣這個穿越人士的印象。日軍的零式戰機並不比美軍的f4f野貓先進多少,甚至可以說是同一檔次的戰機,性能各有所長。
雖然日軍零式戰機的突出性能在於其低空性能好,爬升速率也大,航程大。但是除了這幾項性能。其他方麵並不比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先進。很多方麵,尤其是高速機動性能。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反倒占據了優勢。
其實早在海抗軍飛行員駕駛p40戰機和日軍飛機空戰時,就發現p40戰機並不比日軍的零式戰機性能差的太遠,戰術隻要對頭,甚至有相當優勢。
那麽如何解釋:開戰的頭一年,美軍戰機被日軍壓著打呢?
李廣認為隻能解釋為美軍無能。後世的網文,大多有個概念,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的戰機性能不如日軍。李廣現在懷疑,那都是美軍為自己的無能做辯護的軟文。
如同四二年的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對戰鬥總結中的一句套話:戰術上我們失利,但是戰略上我們取得了進步。
在深度掌握了日軍零式戰機的性能之後,海抗軍飛行員有了更多的製敵手段。
比如零式戰機在平飛速度達到三百七十公裏之後,幾乎不敢做機動動作。
轎車做漂移動作,地盤重不容易翻車。幾乎是相同的道理,日軍零式戰機由於過分追求速度和水平機動性能,高速機動時操縱性能急速下降。稍不留神就會造成機毀人亡。
而三百七十公裏這個速度,對於野貓戰機來說,機動時幾乎沒有什麽操縱難度,也不會出現翻車。也就是說,戰機空戰中,海抗軍原來戰術中最危險的階段--脫離,有了解決方案。
海抗軍在進一步發掘了日軍零式戰機的性能之後,認為加裝了火箭發動機的野貓戰機,已經不是能夠在日軍零式戰機麵前逃生的問題了,而是完全可以占據優勢。
預計在年底前,海抗軍的野貓艦載機就能全部裝備這款火箭發動機。
---------------
聲呐研究小組,電池研究小組以及通訊小組第一次橫向聯合研發,了一項產品。這項產品卻不是山寨而來,卻是技術人員自發研製成功的--無線電聲呐浮標。這種東西,李廣曾經在二十一世紀聽說過,但是他完全忘記了。這東西是海抗軍的潛艇部隊提出的建議,技術人員盡心研究而得的成果。
道理很簡單,浮筒內安裝一台一百瓦功率的固定頻道廣播電台,外置水下聽音器,外置發射天線。扔到海麵上,就可以在岸上或者艦艇上隨時監聽潛艇或者軍艦的螺旋槳聲音。
論技術含量,不過就是把一個無線電廣播電台,整合一下。但是對於李廣來說,卻是非常欣喜的。海抗軍的軍官和技術人員走出這一步,預示著海唐國的軍事科研開始不再依靠李廣的先知先覺,而是開始獨立創新。
有了這東西,潛艇部隊就不用部署大量的潛艇,才能偵察預警敵艦了。一艘潛艇就能完成之前幾艘潛艇的任務。一下子就提高了海抗軍本來就不多的潛艇戰鬥力。
而對於大唐島和非洲之間的莫桑比克海峽,偵察效率就更高了。幾十個浮標。基本上就能監控所有的船隻和潛艇。
一艘潛艇配備幾座聲呐浮標,足足可以封鎖幾十公裏的巽他海峽。
最近一個時期,無線聲呐已經開始建功立業。
巽他海峽南側印度洋區域,海抗軍一艘潛艇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裏擊沉日本商船七艘,卡死了日本商船的印度洋通道。而巽他海峽之外,日軍占領的聖誕島作為日本前出印度洋的橋頭堡,得不到補給,日子很難過。至於聖誕島上的鳥糞。那就更加運送不出來了。海抗軍這艘潛艇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遠超一年來潛艇的單月平均擊沉量。無線電聲呐浮標的作用開始體現。
這種聲呐浮標,早在四一年英國就已經發明,但是由於電池和聽音器性能的限製,分辨率低,無線電傳輸距離短,以至於美國英國都不重視。海唐技術人員研發的這種聲呐浮標,性能比英國當初的產品要優秀的多。無線電有效傳輸距離可以達到五十公裏以上。而聽音器絕對可以撲捉十公裏以內的軍艦或者潛艇的螺旋槳聲音。
不過這種設備,在現有條件下,容易被敵軍繳獲,而且電池的供電時間僅僅能維持六到十天。為了避免被敵人繳獲,這種聲呐浮標在內部都裝備了自毀裝置。
海抗軍製造的聲呐浮標,另一個問題是。體型有些大,整個係統下來重量達到一噸多,潛艇遠航一般也隻能在甲板上捆綁四個。不過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已經是技術人員努力的結果。有了這種設備,一艘潛艇或者艦艇就能完成寬度一百公裏的海麵封鎖和偵察。
聲呐浮標的造價雖然不低。但是對於潛艇的作戰效能來說提高何止一倍。可以預見,在即將到來的一九四三年。海抗軍潛艇的戰果將會更加輝煌。
---------
除此之外,海唐國的六項核心軍事技術也都有一定的突破。最令李廣滿意的突破是雷達技術。
海唐國沒有能力製造大功率雷達。但是小功率的雷達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裏已經開始裝備部隊。在整個四二年,海抗軍能夠從美國購買的戰機隻有tbd魚雷機,這款性能不佳的魚雷機被技術人員加以改裝,裝備了雷達吊艙和對空雷達。
不過,由於技術原因,係統集成能力不足。一架tbd魚雷機隻能裝一部對海雷達或者對空搜索雷達。
峰值功率隻有一千瓦的高頻雷達,對海搜索搜索半徑十五到二十公裏。而對空搜索雷達的搜索半徑稍微大一些,大約可以達到二十五公裏到三十公裏。
從某些性能上看,海抗軍的雷達不過是英國四零年的機載雷達的水平(其實也是仿造英國的。)。但是,由於磁控管的頻率提高,波長也短,搜索精度大大提高。不過,海抗軍由於難以購買到ppi顯示器,隻能采用示波器,操作有些麻煩,需要熟練的操作員才能使用。
但是,這兩款雷達,最大的特點是非常接近現代的預警機。無論是對海雷達的電子吊艙形狀還是置於飛機上方的對空雷達外殼都非常像現代的預警機。尤其是對空雷達,仿佛飛機帶了個草帽一般。毫無疑問,這種外形設計是出自李廣之手。
當然功能上,相差還非常遠,而且由於剛剛試產,性能還很不穩定。
另外,這兩款雷達有個極大的缺點,重量實在有些過分,單機重量達到三百五十多公斤。
對於偵察機來說,航程極為關鍵。這款tbd魚雷機的航程本來隻有一千一百五十公裏,為了擴大這款偵察機的搜索半徑,技術人員摘除了相當多的飛機原配零部件。更是專門為這款飛機製作了幾個內置或者外置的油箱。
最終,這款tbd魚雷機比起原設計能夠多加油五百多升,總航程達到一千六百公裏,勉強可以保證偵察半徑五百公裏。不過,這樣一來,這款魚雷機就隻能當偵察機了,想加掛魚雷和炸彈,根本就不可能了。
當然,用這款魚雷機作為偵察機弊端也不少,由於是兩座的魚雷機,雷達操作員的任務過分繁重(觀察,通訊,機槍手)。如果是美國三座的tbf新式魚雷機的話,將會更加合適。不過,對於海抗軍來說,這隻能是想想,一時半會兒美國人不肯銷售新式的魚雷機。
對於其他的幾項科研,李廣也非常關心。比如a計劃,經曆了兩三年,才把選礦工藝完成,開始提煉鈾。而下一步分離鈾235才是難點,技術人員正在日夜實驗。
但是火箭發動機和聲呐浮標以及機載雷達,都是接下來的軍事計劃中必不可少的裝備,因此李廣催的非常急。在大唐島的時間裏,李廣跑這三個項目部的次數最多,不停的參加研討,提出了不少改進方案。李廣作為一個機電一體化的現代大學畢業生還是能夠在這幾項科研上提出不少有益見解的。
在大唐島的日子裏,李廣用在軍事上和政務上的精力遠不如用在科研上的精力。在李廣的參與下,所有技術人員都迸發出極大的工作熱情,全部人員都在夜以繼日的工作,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改進。
戰爭是最能促進科技進步的。在海抗軍再一次出兵之前,所有的f4f戰鬥機都被裝備了火箭發動機,而二十四架魚雷機也被裝備了對空或者對海搜索雷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