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絞盡腦汁,經過數日苦思,終於找到了美國戰略破解的切入點。
能破解這樣大的題目,對於李廣來說是一種思維上的飛躍。
毛泰祖曾言: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
而李廣一直以來,戰術上非常重視。但是戰略卻都來自他對二戰曆史的那一點點了解,戰略上藐視敵人,他沒有那種霸氣也沒有那種底氣。
數年戰爭磨練,李廣在四二年戰術素養的提高極大,尤其是在經曆了中途島海戰和錫蘭戰役,對於李廣的戰術修養和戰場心態來說幾乎是升華一般。
在某種意義上,將領和士兵也是一樣的,即便是訓練一樣,上過戰場和沒有上過戰場的士兵有著很大的區別。
尤其是,李廣經曆的中途島海戰和錫蘭戰役,算得上高強度高水平的戰鬥了,即使放眼世界戰場,也算的上經典戰例。能夠經曆這樣兩場戰役,而且是全勝,對於李廣戰術素養,尤其是戰場心態的提高簡直如同脫胎換骨。
現在李廣再次找到了美國戰略的切入點,雖有了解一點曆史的原因,但是足以說明,李廣在戰略素養方麵再次上升一個層次。
對於李廣來說,這是真正的成長,從一個戰略方麵的小學生終於成長為一個中學生。
海抗軍因此確定了下一次行動的目標,經過參謀部軍官,政府。外交等部門的聯合討論,這個戰略性計劃開始逐步成型。
於是。海抗軍再次忙碌起來,李廣也開始頻頻的向幾個科研單位跑,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
為了這次行動,海抗軍陸軍專門抽調了精幹力量組成了一個支隊(旅級),支隊司令是錫蘭戰役中立下大功的山地團團長佘勁鬆中校。
海軍,自然是以印度洋號航母為核心的第一特混編隊。
即日起,海陸兩軍就開始了強化訓練和頻繁的演習。
------------------------
時間實在是太過於緊張,為了提高此次行動的成功機率。海抗軍還找了陪練--一大群的日軍俘虜軍官,共計有三十個日軍海軍陸軍大尉以上級別俘虜軍官。
海抗軍一貫是主張廢物利用的,無謂的虐殺戰俘並不可取。在某種意義上,李廣很支持工農黨那種優待俘虜,把日軍戰俘轉化為自己力量的做法。當然,戰爭期間,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增加自身戰鬥力。海抗軍也不會迂腐到不遺餘力的對這些日軍俘虜進行思想教育。真有死硬分子,那是絕對不會留下耗費糧食的。至於罪大惡極的,自然也是難逃一死。
戰爭期間,情報難得。這些鬼子俘虜們也是極好的情報來源。不要以為直接和軍事有關的情報才有價值。在審問過程中,一份關於日本本土軍工企業和經濟布局的報告逐漸成形。要知道,海抗軍這次俘虜的日本鬼子實在夠多。總共一萬多鬼子幾乎遍布了日本的各個地區,而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不可避免的和軍工企業或者重要的經濟命脈有關聯。而這些仿佛生活細節的信息,鬼子根本不在意,也沒有什麽保密意識。
隻要有心分析,完全能從鬼子俘虜的口中獲得非常多的情報。為此。李廣專門從國內招收了一批大學生,這些人或許不願意移民。但是在抗日的感召下,卻願意為海唐效力。而這些人現在主要從事的工作,就是繪製一幅日本的經濟布局地圖。
服服帖帖為海抗軍效力的鬼子中,高級軍官不少。
其中有陸軍少將一人--原日軍第二十一混成旅團旅團長山縣栗花生。
海軍有:原親潮號驅逐艦艦長西村桑龍少佐,有大井號雷擊艦艦長柴勝男少佐。
讓這些鬼子軍官屈服其實並不難,溫柔的暴力手段是--密室靜默,小鬼子在小黑屋中根本就熬不了幾天,就紛紛哭爹叫娘。
至於暴力手段,海抗軍已經不屑玩了。
但是要日軍俘虜們盡心盡力的徹底配合,就需要稍稍的施加一些手段了。
拓荒部長胡博豐腦瓜子靈活,歪點子極多,很快就想出了一個招數--照片威脅。
他專門製作了一個道具場所:
然後把日軍俘虜脫光了,趕進一個黑屋子。
預設好的照相機突然閃光燈一閃,一副照片定格。
鬼子俘虜隻要看到照片立馬傻眼,照片中他的兩隻腳就踩在了日本天皇裕仁的畫像上,仿佛正在向天皇撒尿。
日本天皇在國民心目中和神一樣,被如此的侮辱,這還了得。這些鬼子本來就是投降的家夥,家人受歧視是肯定的。這照片如果被海抗軍投放到日本,家人必定受迫害。
這一招實在夠損,直擊鬼子俘虜的軟肋。至於在這一招之下,仍不肯屈服的,海唐國有好幾個煤礦的,工作條件吧,稍微有點差。差到什麽程度呢?三天兩頭會死上個把人,當然了,偶爾也會死個百八十人。
因此,這些被俘鬼子軍官們配合的相當不錯。後來,鬼子俘虜們推舉西村桑龍做代表和胡博豐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談判。這個家夥和海抗軍軍官袁朝祖少校有點交情,海抗軍倒是不至於要他的小命。袁朝祖自從在保克海峽俘虜了西村桑龍,現在連西村桑龍原來的親潮號驅逐艦也一並的笑納,該驅逐艦現已更名“平倭”,袁朝祖少校擔任艦長。
鬼子們的祈求條件倒也不高:請海抗軍一定不要對外宣布他們的名單,要不然他們的家屬在日本肯定會受到虐待。
事兒不大,胡博豐當場拍板。
海抗軍內部。李廣也給海抗軍軍官做了一場報告,以說服軍官們的一些抵觸情緒。題目為:敵人就是最好的老師。
李廣對於某些有強烈抵觸情緒的軍官進行了一番嚴厲的訓斥:向鬼子學習。一點都不丟人,麵子在戰爭中不值錢,弟兄們的性命才是重要的。驕傲自滿絕對要不得。
對於自己一手建立的海抗軍,李廣深知其優勢和弊端。海抗軍的優勢在於士兵有充分的訓練,裝備強大。而弊端在於,海抗軍科班出身的軍官實在太少,尤其是陸軍,有軍校經曆的軍官更少。
錫蘭戰役之勝利。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士兵的素質和戰術的高明。
後來,鬼子俘虜們甚至在和海抗軍的配合過程中找到一點驕傲:
沙盤演習中硬是把海抗軍軍官擊敗無數次。
海抗軍軍官們也意識到,假如兵力裝備都相當的情況下,自己還真的不一定是這些俘虜軍官的對手。逐漸也放下了驕傲心態,全身心的投入了戰術演練之中。
鬼子們開始阿q般的驕傲,以至於忘記了自己還是個俘虜:看,海抗軍軍官們竟然開始向他們求教。甚至有人提了好酒招待。
在海上的奪島演習中,日軍俘虜軍官組成的‘黃軍”在兵力相同的情況下,竟然三番五次的擋住了海抗軍的進攻。
海抗軍軍官死皮賴臉竟然不肯認輸,結果那場奪島演習硬是舉行了十幾遍。
最後海抗軍軍官們無恥的不得了,毫無勇武精神,一點都不要麵子。竟然以火力取勝。硬是投入了數倍於黃軍的火力。更是把飛機大炮艦炮坦克十八般武藝全都使了出來。
日軍這些俘虜對此竟然洋洋得意。
其實這些鬼子俘虜忽略了其中的幾個演習數據。那就是海抗軍和黃軍之間的傷亡比例是一比二十。
後來,這些日軍被俘軍官中,有三個人死心塌地的投向了海抗軍,為海抗軍作戰,為海抗軍出謀劃策。
第一個。西村桑龍。這家夥被他的老大--海抗軍海軍軍官袁朝祖少校,也就是俘虜他的那位校友折服。西村桑龍再次成了袁朝祖的小弟。在海抗軍的驅逐艦訓練科目中出力不小。
第二個,原日軍第七十獨立混成旅團參謀長山田弘毅大佐,此人的名言是:眼光短淺,太短淺了,日本必敗。
為何如此感慨,原因是山田弘毅大佐看到了大唐島豐富的資源和肥沃的土地。羨慕嫉妒恨的哭紅了眼睛。
要知道,海抗軍僅僅是一萬多人的部隊就占領了近兩倍於日本國土的土地。
而非洲,南美洲更是有著更加豐富的資源和更加廣闊的土地。假如日本眼光長遠一點,視野開闊一點,何苦賭上國運和中國開戰,和美國死磕。
可惜的是,日本人這個年代隻有極少的人有歐洲北美的遊曆經驗,根本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有多大。而土包子一般的日本陸軍,更是隻有極少的人有歐美的經曆。山田弘毅大佐本人也隻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才第一次離開日本本土。
弱小的海抗軍都能如此操作,從而獲得這麽大一片土地,日本國力強大,真的動手,在非洲或者南美搶劫某個小國一片殖民地,絕對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在美國的綏靖政策下,或者抓住歐戰的時機,甚至不會引起大的戰爭。而那所謂的一小片殖民地,其實也比日本的本土麵積還大的多,還要富饒無數倍。
隻是,這個機會從日本把國家戰略方向盯到了中國開始,就已經失去了。幅員遼闊的中國,在軍力上打不過日本,但是卻能把日本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現在這個山田弘毅終於想明白了日本戰略的錯誤之處,但是已經無可挽回,除了哭還能如何。
第三個日軍陸軍軍官服部次郎少佐,這人是個怪胎,超越了民族主義,竟然有些人種主義了。
其名言:同是黃種人,中日同文同種,為何要自相殘殺?為什麽不能攜起手來,建立黃種人的大東亞共榮圈,齊心協力打敗白種人?
而且這個服部次郎還宣稱:他祖上本來就是中國人,是明末清初時期移民到日本的。
李廣隻當這個家夥胡說八道,為投降找借口。後來李廣才知道,這個家夥說的到是不一定全是謊言。“服部氏祖先原本是日本古代豪族之一的秦氏的後裔,而秦氏則是自中國吳國渡海過來的移民。秦氏不但傳授紡織技術給日本人,更在日本各地展開“新樂”公演,令日本人大開眼界。值得一提是,和服在日本傳統的稱呼叫“吳服”,語源正是取自秦氏出身的吳國。”
但是,這個服部次郎卻說他祖上是明末清初移民的,很難令人信服。當然李廣也沒有精力去為這個俘虜考證族譜。不過服部次郎卻是俘虜中第一個大罵日本天皇的家夥,每每以華夏遺民自居,對海抗軍死心塌地,並信誓旦旦的願意為海唐而戰,甚至是向日軍作戰。後來更是死皮賴臉的要改名為秦次郎。
後來,服部次郎成為海抗軍繼黑昆侖營,藍昆侖營之後的第三支仆從軍--黃昆侖營首領。
能破解這樣大的題目,對於李廣來說是一種思維上的飛躍。
毛泰祖曾言: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
而李廣一直以來,戰術上非常重視。但是戰略卻都來自他對二戰曆史的那一點點了解,戰略上藐視敵人,他沒有那種霸氣也沒有那種底氣。
數年戰爭磨練,李廣在四二年戰術素養的提高極大,尤其是在經曆了中途島海戰和錫蘭戰役,對於李廣的戰術修養和戰場心態來說幾乎是升華一般。
在某種意義上,將領和士兵也是一樣的,即便是訓練一樣,上過戰場和沒有上過戰場的士兵有著很大的區別。
尤其是,李廣經曆的中途島海戰和錫蘭戰役,算得上高強度高水平的戰鬥了,即使放眼世界戰場,也算的上經典戰例。能夠經曆這樣兩場戰役,而且是全勝,對於李廣戰術素養,尤其是戰場心態的提高簡直如同脫胎換骨。
現在李廣再次找到了美國戰略的切入點,雖有了解一點曆史的原因,但是足以說明,李廣在戰略素養方麵再次上升一個層次。
對於李廣來說,這是真正的成長,從一個戰略方麵的小學生終於成長為一個中學生。
海抗軍因此確定了下一次行動的目標,經過參謀部軍官,政府。外交等部門的聯合討論,這個戰略性計劃開始逐步成型。
於是。海抗軍再次忙碌起來,李廣也開始頻頻的向幾個科研單位跑,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
為了這次行動,海抗軍陸軍專門抽調了精幹力量組成了一個支隊(旅級),支隊司令是錫蘭戰役中立下大功的山地團團長佘勁鬆中校。
海軍,自然是以印度洋號航母為核心的第一特混編隊。
即日起,海陸兩軍就開始了強化訓練和頻繁的演習。
------------------------
時間實在是太過於緊張,為了提高此次行動的成功機率。海抗軍還找了陪練--一大群的日軍俘虜軍官,共計有三十個日軍海軍陸軍大尉以上級別俘虜軍官。
海抗軍一貫是主張廢物利用的,無謂的虐殺戰俘並不可取。在某種意義上,李廣很支持工農黨那種優待俘虜,把日軍戰俘轉化為自己力量的做法。當然,戰爭期間,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增加自身戰鬥力。海抗軍也不會迂腐到不遺餘力的對這些日軍俘虜進行思想教育。真有死硬分子,那是絕對不會留下耗費糧食的。至於罪大惡極的,自然也是難逃一死。
戰爭期間,情報難得。這些鬼子俘虜們也是極好的情報來源。不要以為直接和軍事有關的情報才有價值。在審問過程中,一份關於日本本土軍工企業和經濟布局的報告逐漸成形。要知道,海抗軍這次俘虜的日本鬼子實在夠多。總共一萬多鬼子幾乎遍布了日本的各個地區,而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不可避免的和軍工企業或者重要的經濟命脈有關聯。而這些仿佛生活細節的信息,鬼子根本不在意,也沒有什麽保密意識。
隻要有心分析,完全能從鬼子俘虜的口中獲得非常多的情報。為此。李廣專門從國內招收了一批大學生,這些人或許不願意移民。但是在抗日的感召下,卻願意為海唐效力。而這些人現在主要從事的工作,就是繪製一幅日本的經濟布局地圖。
服服帖帖為海抗軍效力的鬼子中,高級軍官不少。
其中有陸軍少將一人--原日軍第二十一混成旅團旅團長山縣栗花生。
海軍有:原親潮號驅逐艦艦長西村桑龍少佐,有大井號雷擊艦艦長柴勝男少佐。
讓這些鬼子軍官屈服其實並不難,溫柔的暴力手段是--密室靜默,小鬼子在小黑屋中根本就熬不了幾天,就紛紛哭爹叫娘。
至於暴力手段,海抗軍已經不屑玩了。
但是要日軍俘虜們盡心盡力的徹底配合,就需要稍稍的施加一些手段了。
拓荒部長胡博豐腦瓜子靈活,歪點子極多,很快就想出了一個招數--照片威脅。
他專門製作了一個道具場所:
然後把日軍俘虜脫光了,趕進一個黑屋子。
預設好的照相機突然閃光燈一閃,一副照片定格。
鬼子俘虜隻要看到照片立馬傻眼,照片中他的兩隻腳就踩在了日本天皇裕仁的畫像上,仿佛正在向天皇撒尿。
日本天皇在國民心目中和神一樣,被如此的侮辱,這還了得。這些鬼子本來就是投降的家夥,家人受歧視是肯定的。這照片如果被海抗軍投放到日本,家人必定受迫害。
這一招實在夠損,直擊鬼子俘虜的軟肋。至於在這一招之下,仍不肯屈服的,海唐國有好幾個煤礦的,工作條件吧,稍微有點差。差到什麽程度呢?三天兩頭會死上個把人,當然了,偶爾也會死個百八十人。
因此,這些被俘鬼子軍官們配合的相當不錯。後來,鬼子俘虜們推舉西村桑龍做代表和胡博豐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談判。這個家夥和海抗軍軍官袁朝祖少校有點交情,海抗軍倒是不至於要他的小命。袁朝祖自從在保克海峽俘虜了西村桑龍,現在連西村桑龍原來的親潮號驅逐艦也一並的笑納,該驅逐艦現已更名“平倭”,袁朝祖少校擔任艦長。
鬼子們的祈求條件倒也不高:請海抗軍一定不要對外宣布他們的名單,要不然他們的家屬在日本肯定會受到虐待。
事兒不大,胡博豐當場拍板。
海抗軍內部。李廣也給海抗軍軍官做了一場報告,以說服軍官們的一些抵觸情緒。題目為:敵人就是最好的老師。
李廣對於某些有強烈抵觸情緒的軍官進行了一番嚴厲的訓斥:向鬼子學習。一點都不丟人,麵子在戰爭中不值錢,弟兄們的性命才是重要的。驕傲自滿絕對要不得。
對於自己一手建立的海抗軍,李廣深知其優勢和弊端。海抗軍的優勢在於士兵有充分的訓練,裝備強大。而弊端在於,海抗軍科班出身的軍官實在太少,尤其是陸軍,有軍校經曆的軍官更少。
錫蘭戰役之勝利。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士兵的素質和戰術的高明。
後來,鬼子俘虜們甚至在和海抗軍的配合過程中找到一點驕傲:
沙盤演習中硬是把海抗軍軍官擊敗無數次。
海抗軍軍官們也意識到,假如兵力裝備都相當的情況下,自己還真的不一定是這些俘虜軍官的對手。逐漸也放下了驕傲心態,全身心的投入了戰術演練之中。
鬼子們開始阿q般的驕傲,以至於忘記了自己還是個俘虜:看,海抗軍軍官們竟然開始向他們求教。甚至有人提了好酒招待。
在海上的奪島演習中,日軍俘虜軍官組成的‘黃軍”在兵力相同的情況下,竟然三番五次的擋住了海抗軍的進攻。
海抗軍軍官死皮賴臉竟然不肯認輸,結果那場奪島演習硬是舉行了十幾遍。
最後海抗軍軍官們無恥的不得了,毫無勇武精神,一點都不要麵子。竟然以火力取勝。硬是投入了數倍於黃軍的火力。更是把飛機大炮艦炮坦克十八般武藝全都使了出來。
日軍這些俘虜對此竟然洋洋得意。
其實這些鬼子俘虜忽略了其中的幾個演習數據。那就是海抗軍和黃軍之間的傷亡比例是一比二十。
後來,這些日軍被俘軍官中,有三個人死心塌地的投向了海抗軍,為海抗軍作戰,為海抗軍出謀劃策。
第一個。西村桑龍。這家夥被他的老大--海抗軍海軍軍官袁朝祖少校,也就是俘虜他的那位校友折服。西村桑龍再次成了袁朝祖的小弟。在海抗軍的驅逐艦訓練科目中出力不小。
第二個,原日軍第七十獨立混成旅團參謀長山田弘毅大佐,此人的名言是:眼光短淺,太短淺了,日本必敗。
為何如此感慨,原因是山田弘毅大佐看到了大唐島豐富的資源和肥沃的土地。羨慕嫉妒恨的哭紅了眼睛。
要知道,海抗軍僅僅是一萬多人的部隊就占領了近兩倍於日本國土的土地。
而非洲,南美洲更是有著更加豐富的資源和更加廣闊的土地。假如日本眼光長遠一點,視野開闊一點,何苦賭上國運和中國開戰,和美國死磕。
可惜的是,日本人這個年代隻有極少的人有歐洲北美的遊曆經驗,根本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有多大。而土包子一般的日本陸軍,更是隻有極少的人有歐美的經曆。山田弘毅大佐本人也隻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才第一次離開日本本土。
弱小的海抗軍都能如此操作,從而獲得這麽大一片土地,日本國力強大,真的動手,在非洲或者南美搶劫某個小國一片殖民地,絕對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在美國的綏靖政策下,或者抓住歐戰的時機,甚至不會引起大的戰爭。而那所謂的一小片殖民地,其實也比日本的本土麵積還大的多,還要富饒無數倍。
隻是,這個機會從日本把國家戰略方向盯到了中國開始,就已經失去了。幅員遼闊的中國,在軍力上打不過日本,但是卻能把日本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現在這個山田弘毅終於想明白了日本戰略的錯誤之處,但是已經無可挽回,除了哭還能如何。
第三個日軍陸軍軍官服部次郎少佐,這人是個怪胎,超越了民族主義,竟然有些人種主義了。
其名言:同是黃種人,中日同文同種,為何要自相殘殺?為什麽不能攜起手來,建立黃種人的大東亞共榮圈,齊心協力打敗白種人?
而且這個服部次郎還宣稱:他祖上本來就是中國人,是明末清初時期移民到日本的。
李廣隻當這個家夥胡說八道,為投降找借口。後來李廣才知道,這個家夥說的到是不一定全是謊言。“服部氏祖先原本是日本古代豪族之一的秦氏的後裔,而秦氏則是自中國吳國渡海過來的移民。秦氏不但傳授紡織技術給日本人,更在日本各地展開“新樂”公演,令日本人大開眼界。值得一提是,和服在日本傳統的稱呼叫“吳服”,語源正是取自秦氏出身的吳國。”
但是,這個服部次郎卻說他祖上是明末清初移民的,很難令人信服。當然李廣也沒有精力去為這個俘虜考證族譜。不過服部次郎卻是俘虜中第一個大罵日本天皇的家夥,每每以華夏遺民自居,對海抗軍死心塌地,並信誓旦旦的願意為海唐而戰,甚至是向日軍作戰。後來更是死皮賴臉的要改名為秦次郎。
後來,服部次郎成為海抗軍繼黑昆侖營,藍昆侖營之後的第三支仆從軍--黃昆侖營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