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下威克島,戰略要地就成了燙手的山藥,美國不得不守,日軍不得不奪。為了讓美國被迫戰略方向轉移,海抗軍願意付出代價,李廣願意冒險。


    要說李廣的決定是坑美國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李廣攻占威克島的行動,雖然會對現階段美軍造成較大的傷亡,畢竟美國如同下餃子一般的軍艦尚未大批列裝。軍隊也訓練不足。


    但是,占領威克島,美軍就可以開始曆史上太平洋戰場最著名的戰術--跳島戰術。


    這個跳島戰術,道理很簡單,就是繞過日軍重兵集結的島嶼,攻擊日軍薄弱島嶼,一步步的跳向東京。


    這個著名的戰術,一般的來說專利權是屬於麥克阿瑟。但是實際上這樣戰略性的戰術,即便是某人能想的出來,也不可能是一個人就能確定的。


    因為,這種戰略級別的戰術,幹係重大,幾乎關係到一國戰略的成敗。


    事實上,這種戰術是由美國海軍中將哈爾西在四三年下半年,試探著繞過了一個日軍重兵集結的島嶼,獲得成功。而尼米茲上將和麥克阿瑟都從中看到了好處,最後麥克阿瑟表演成功,說服了羅斯福,美軍才得以實施。


    這個戰術,對於美軍來說,最大的優點是死人少。要是一個一個的島逐步占領,打到東京,美軍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而且時間上也不趕趟,三五年都不一定能攻占所有日軍占領的島嶼。


    麥克阿瑟很牛,一心想打回菲律賓。他能選的最佳戰術也不外乎按照曆史上那般從南太平洋出擊,一路跳島打到菲律賓。


    但是,李廣給出的跳島戰術卻是從中部太平洋出擊。大大的縮短了美軍的進攻路線。優點非常明顯,那就是隻用占領有限的幾個島嶼即可。也就是可以減少傷亡。


    對於美軍來說,物資不算什麽,裝備不算什麽,人命才是關鍵。如此巨大的優點麵前,麥克阿瑟如果仍然要執拗的要攻打菲律賓。


    那麽罔顧士兵的生死的名頭立刻就會蓋到麥克阿瑟的頭上。在美國這樣的國家,麥克阿瑟一旦有了這樣的名聲,一天將軍都幹不下去的。


    現在,李廣派出的私人特使已經在美國等候消息。這個戰術,是李廣特意送給杜魯門副總統的禮物。對於一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這件禮物再好不過。比起送杜魯門一億美元都要有效。


    將來。美國人隻要提起跳島戰術,這樣天才的創意,說起軍事家,少不了立刻想到的就是杜魯門。太平洋戰場上少死美國大兵,杜魯門功德無量。有了這樣的政績。做總統很難嗎?


    杜魯門當了總統,那麽吃水不忘打井人。海唐國自然有足夠利益。至於杜魯門會不會賴賬。一個國家的帳是那麽好賴的?政治家的操守雖然不值錢,但是某些方麵可是要講信譽的。


    威克島就是美軍將來跳島戰術的最佳跳板。這個跳板將會縮短美軍進攻路線的長度,三四次跳躍就能占領衝繩。從而卡死南洋和日本本土之間的聯係,物資交通斷絕,日本除了完蛋,就沒有其他選項了。


    設想再好。對於李廣來說拿下威克島才是關鍵。


    ------------


    威克島在美國人手中的時候,就已經不斷的修建工事,落到了日本鬼子的手中,就開始進一步的堡壘化。


    威克島實際上是三個小島。其形狀,很像漢字中的“介”字。“人”是威克島,下麵的兩豎是皮爾島,和威爾克斯島。


    總麵積不過九點五平方公裏,三島之間形成一個小小的內海,水深達數十米,可以進出停泊數千噸級的艦船。由於三麵環礁的屏護,擋住了來自太平洋上的狂風巨浪,使“內海”成為風平浪靜的理想拋錨地,並天然而成一座易守難攻的海上要塞。


    在威克島的“人”字一撇一捺上,一邊是營房等工事,而另一邊修建了兩條機場跑道。一撇一捺的交匯處乃是日軍工事炮台的核心。而其下部的兩個小島上也構築了堅固的工事和炮台。從而構築成堅固的三角形防禦係統。


    二十一日淩晨一點,李廣下達行動命令。


    淩晨三點,印度洋號航母第一波打擊機群飛臨威克島上空。


    這一次海抗軍的打擊力量,卻已經不是如同幾天前的覆蓋打擊了。第一波機群打擊力量完全集中在威克島的一個附屬島--皮爾島。


    小小的皮爾島,長度約莫兩公裏,寬度不過五六百米。事實上,這個兩公裏長度,其實在漲潮時連一公裏都難以露出海麵。


    如果按照八百公斤炸彈的殺傷半徑兩百米計算的話,這個小小的島嶼隻需要幾顆炸彈就能給予覆蓋打擊。但是由於日軍在這個小島上構築了堅固的工事,更是修築了地下坑道,幾顆炸彈能殺傷地麵的有生力量,卻無法徹底的清除守島的鬼子。


    海抗軍最終目標當然是拿下威克島。但是拿下威克島,就必須打破威克島的三角形防禦。


    因此,攻占皮爾島就是海抗軍拿下威克島的第一步。為此,海抗軍三十多架戰機在小小的皮爾島上投放了二十多枚八百公斤炸彈。一個小小的珊瑚島,被犁地一般的翻騰數遍。


    二十多枚重磅炸彈的爆炸,從遠處聽,仿佛滾滾雷震。巨大煙雲越升越高,即使在夜晚的月光下,也聲勢赫人。


    硝煙尚未散去,海抗軍十六艘登陸艇已經衝到了皮爾島的沙灘上。


    李長江帶領一個兩棲登陸連,在硝煙尚未散去時已經涉水登陸。所有人都在齊腰的海水中奮力前行。


    登陸戰,最危險的階段就是此時,沒有登陸前,海水中浸泡著的所有人都是靶子。


    無論空軍的戰機投彈是如何精準,也不可能清理掉所有的鬼子。在鬼子從打擊中清醒之前,踏到珊瑚島的實地上。才是生存的第一步。


    海抗軍戰士每個人都拖著沉重的裝備在海水中奮勇向前,李長江這個年輕的兩棲連連長帶頭衝在最前麵。


    在海抗軍戰士即將踏上皮爾島,日軍開火了。


    威克島上雷聲隆隆,各種口徑的炮彈脫膛而出,瞬時間打到礁湖中,皮爾島上。


    鬼子的三英寸、五英寸的高射炮,平射起來又快又準。那些75毫米和37毫米戰防炮和步兵炮,彈道低伸,炮彈如刮風似地掠海而過。


    李長江大吼:“快,快。加把勁。鬼子看不見我們,在胡亂開火。”


    在激烈的炮聲中,李長江的判斷非常準確。由於海抗軍空襲造成的煙霧,日軍指揮官佐藤敏一的確在命令手下胡亂開火。這些炮火不是來自皮爾島的日軍,而是來自威克島。


    威克島和皮爾島之間隻有幾十米寬的海水間隔。距離皮爾島最遠的火炮也不過三四公裏距離。


    如果說上次空襲,佐藤敏一認為隻是美國鬼畜的騷擾性空襲。而海抗軍集中打擊皮爾島。立刻使得佐藤敏一意識到,敵人的目的乃是攻占威克島。


    在剛剛過去的空襲中,佐藤敏一看到了那種聲勢駭人的空襲,二十多枚重磅炸彈的打擊,使得佐藤敏一對於皮爾島上的一百多鬼子根本就沒有生存的預期。


    實際上,佐藤敏一根本就沒有看到海抗軍登陸艇的行動。硝煙和夜色遮蔽了他的視線。不過,佐藤敏一久經沙場,作出了極為正確的判斷,他不管皮爾島上是不是還有生存的鬼子。立刻指揮各種火炮對皮爾島進行打擊。


    日軍即便是看不清楚,所有炮彈也不會打飛太遠的。小小的皮爾島,有數十們火炮打擊,劇烈的爆炸,綿延不絕,直如死亡地獄。


    隨後,皮爾島對麵的維爾克斯島鬼子也加入了炮擊行列。


    在隆隆炮聲中,李長江已經無法有效指揮。但是長期的訓練,使得所有戰士都明白,在海中是死,登陸也可能死。能不能活下去,在這一刻要看運氣。建製雖然已經混亂,但是所有人都在向著硝煙彌漫的皮爾島上猛衝。


    隆隆炮聲中,硝煙和沙塵彌漫在小小的皮爾島上。沒有人知道,那裏能生存,隻能憑著直覺在皮爾島上爬行。李長江登陸後,才發現,自己竟然是光杆司令,戰士們已經跑散了。他運氣不錯,找到一處遮蔽炮火的混凝土工事,躺在那裏狂叫。


    但是,炮聲中,他的呼叫根本就傳不出幾米。在這種情況下,想收攏部隊是不可能的。


    海抗軍第二波打擊機群的到來,給兩棲部隊了喘息之機。重磅炸彈不斷在威克島和維爾克斯島爆炸,劇烈的震動,強大的衝擊波,使得皮爾島上的海抗軍戰士受到波及。不管空軍的炸彈對海抗軍弟兄有多麽大的影響,好歹沒有鬼子的炮火肆虐,隨著硝煙散去,視野漸漸的清晰,戰士們紛紛在溝渠中,或者坑道中隱蔽。


    登島已經足足十多分鍾,李長江這才看清他所躲藏的位置。這裏竟然是鬼子的一個岸炮堡壘。而李長江頭上就是長長的炮管。不管裏麵是不是還有活著的鬼子,李長江趕忙丟了一枚手榴彈進去。


    在海抗軍第三波機群的轟炸過程中,李長江好不容易恢複了指揮。弟兄們開始按計劃分片搜索殘敵。


    皮爾島上的小鬼子在二十多枚重磅炸彈的打擊下,並沒有幾個活的,很快就被海抗軍一一肅清。


    等海抗軍第三波打擊機群轟炸結束,皮爾島已經徹底落入海抗軍之手。


    占領皮爾島,海抗軍傷亡七十餘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長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水夜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水夜帳並收藏海上長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