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日,李廣到達新幾內亞島莫爾茲比港。


    從四二年下半年開始,麥克阿瑟為了表示戰鬥意誌,就一直把司令部紮在此處。


    但是,時至今日,此處其實已經算不得前線。新幾內亞戰場上,日軍雖然尚未被徹底消滅,但是糧食都難以補充的鬼子戰鬥力已經不足為慮。美軍根本不需要進攻,隻需要穩紮穩打,牢固的防禦就可以輕鬆耗死日軍了。


    麥克阿瑟的得意就在於此,在這個階段,日軍美軍的傷亡比例已經狂飆到三十比一以上。


    小鬼子說白了,不是在戰鬥中被打死的,而是被餓死的。日軍一慣崇尚進攻,但是在歐美最擅長的靜態防禦麵前,純粹是拿著雞蛋碰石頭。不進攻還能苟延殘喘些日子,主動進攻就是給炮火過剩的美軍送菜。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百萬美軍至少有一半或者更多的在新幾內亞戰場上和日軍交鋒。雖說日軍已經殘廢,但是美軍菜鳥士兵們也經曆了戰火的洗禮,在心理上開始適應戰場。


    麥克阿瑟的做法,其實和海唐軍有很多相似。李廣在建軍初期,盡量找最垃圾的對手,其中道理其實也就是讓戰士們適應戰場。再充足的訓練也不足以保證部隊戰鬥力。真正的經曆戰火,才能把戰鬥力發揮出來。


    李廣沒有見到麥克阿瑟,迎接李廣的是第七艦隊司令金凱德中將。作為美國陸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官,老麥的事情多著呢。他要操心的事情不僅僅是作戰,他要籌備物資。組織兵力,和政客們舌劍唇槍爭取更多支持。更重要的是。他要說服羅斯福總統和美國陸軍大佬馬歇爾。


    在金凱德的帶領下,李廣一天時間裏見到了至少五十個將軍,搞得李廣眼花繚亂,除了有限幾個能叫得出名字,其他的隻能算是照了個麵。


    打仗不是玩遊戲。不熟悉部下,不熟悉同僚,出個小漏子就可能造成大損失。這時,海唐軍前期派駐的參謀們就顯出了作用。一份份的報告就落到了李廣的案頭。


    通過這些資料,李廣對於金凱德有了進一步認識。


    金凱德雖說是麥克阿瑟的下屬,但是也有自成一體的力量,第七艦隊的美軍各級官兵對於金凱德還是相當支持。


    為了恢複他所屬的集團在美國海軍中的榮光與勢力,金凱德忍受了不少冷嘲熱諷。日子並不好過,迫切的需要戰功。


    美軍中海軍一貫以土包子看待陸軍,而金凱德卻投靠了麥克阿瑟這個陸軍上將,從而成為美國海軍的異類,所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


    金凱德和麥克阿瑟結成盟友。而李廣則是既為當前又為未來和麥克阿瑟協同作戰。


    因此金凱德和李廣也算是盟友。


    但是盟友也有利益衝突的,李廣是麥克阿瑟預定的海軍最高指揮官,金凱德雖然承諾服從指揮,但是內心中難免有不滿。他金凱德是中將。李廣也是中將。金凱德是如日中天的美國的中將,而李廣隻是一個小國的中將。


    估計,金凱德被嘲笑的理由很快就會再被加上一條--被小國將軍指揮。


    但是。這又如何。


    金凱德表現了足夠誠意,遞交的關於艦隊的資料非常完善,軍事機密和技術機密幾乎是毫無保留。


    他這一係,自從珍珠港被日軍偷襲,老大前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上將。也就是金凱德的妹夫(金梅爾六十歲,老婆三十多。老牛吃嫩草哈)被撤職,就走了下坡路。


    例子很多:在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中的指揮官弗萊徹被弄到美國西海岸看大門。做一個閑置,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同屬金梅爾一係。


    要說,弗萊徹在戰鬥中,有不少問題。但是那些問題其實算不得嚴重,比如老被人拿出來恥笑的加油問題。換個說法,那應當是弗萊徹擔心戰鬥時間長,缺乏燃油時,無法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要說美國海軍指揮官,弗萊徹比起赫赫有名的哈爾西和斯普魯恩斯指揮航母作戰更有經驗。即便是能力不如這兩個,難道還不如級別稍低一點的特混大隊指揮官?


    其實原因隻有一個,老大倒台,站錯隊了,被排擠而已。


    從資料中,李廣看出:金凱德不是無能之輩,現年四十歲的金凱德,能穩住一幹雜牌軍心,就相當不易。


    他的一路攀升,雖然有後台,但是能力絕對不容忽視。能在金梅爾上將失勢後仍然一路上揚,因素是多方麵的。


    比如金凱德能升為中將,靠的是戰功。


    當然他這個戰功,明顯是有很多背後力量的支援。他在四三年撈了個好差事,在海唐軍幫美軍收複威克島的同期,金凱德率軍收複了被日軍占領的阿留申群島。這個功勞意義非常,要知道那是美軍第一次收複被日軍占領的本土。


    那地方,日軍也隻是象征性占領,根本沒有多少兵力。這種仗,換到哈爾西或者斯普魯恩斯身上,也是白得的戰功。


    能弄到這樣的差事,金凱德背後的力量耗費了巨大的政治資源。


    金凱德是個明白人,僅僅靠消耗殘存的政治資源,他永遠也難以爬到頂峰。金凱德肩負他這一係崛起的重任,壓力不輕。


    重新恢複金凱德這一係的榮光和勢力,才是頂頂重要的,而亂世中,以美國的體製,唯有戰功才是響當當的。


    心思通達的金凱德,在這個問題上想的透徹,是非常的支持李廣。


    當然,金凱德也深知一點,自己這個第七艦隊是差了點。


    對上弱國的話,僅僅第七艦隊就是一支滅國的武力。但是對上強國。就不夠看了。


    六艘戰列艦,全部老型號。其中五艘都是從珍珠港的海底中打撈出來的舊貨。


    僅僅是舊貨也就罷了,關鍵是人員全是清一色的新手。老兵都被抽調到美國海軍第三艦隊,也就是尼米茲的麾下。


    打個比方,假如是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都出六艘戰列艦來個對抗演習,最終結果估計是六比一。理想點也就是六比二。要是不理想的話,六比零不稀罕。總之是金凱德全滅。


    戰列艦好像還能湊合比一下,如果拿航母來說的話。金凱德連演習的資格都沒有。十八艘護航航母,如何和正規航母對抗?


    人家連轟炸機都不用,f6f和f4u僅僅用兩百五十公斤炸彈,就能輕鬆幹掉他的護航航母。而他的f4f戰機,隻能攜帶六十磅炸彈,即便是能炸中美軍正規航母。也就是擦破點皮。


    至於飛行員的素質,那更是根本就沒法比。尼米茲的第三艦隊中飛行經驗在一千小時的比比皆是,三五百小時飛行經驗這樣的飛行員隨手可得。而在他的護航航母上,五百小時飛行經驗的,已經是鳳毛麟角。


    此外,一支艦隊的戰鬥力要想發揮,還需要綜合配套。可憐的金凱德看似龐大的艦隊隻有兩艘潛艇,而且還是澳大利亞的潛艇。


    總之。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就是一支後娘養的艦隊。


    金凱德之所以肯讓李廣擔任海軍指揮官,有一個明顯的原因:假如第七艦隊和海唐軍艦隊對抗,他贏不了。


    軍人崇拜的是實力。


    看看第七艦隊現有力量。就知道麥克阿瑟和金凱德是如何費盡心機的增強力量,要爭奪戰功的了。


    第七艦隊下轄:


    戰列艦七艘。(不是六艘嗎?)


    密西西比號。馬裏蘭號、西弗吉尼亞號;第2戰列艦大隊:田納西號、加利福尼亞號、賓夕法尼亞號;黎塞留號戰列艦(屬於法國)


    重巡洋艦4艘:路易斯維爾,波特蘭,明尼阿波利斯,澳大利亞(屬於澳大利亞海軍);


    輕巡洋艦4艘:丹佛,哥倫比亞。菲尼克斯,博伊西。


    驅逐艦28艘(包括老式護衛艦)。(其中有六艘驅逐艦是荷蘭,澳大利亞,英國的。)


    護航航母,十八艘。


    潛艇:兩艘。


    魚雷艇三十九艘。


    海唐軍:戰列艦一艘,航母李廣承諾出兵三艘,當下隻有一艘印度洋號戰列艦。驅逐艦九艘,補給巡洋艦兩艘。潛艇十八艘。


    應當說,麥克阿瑟能把這樣一支力量整合起來,真的是需要高超水平的。


    對於這樣一支力量,李廣使用起來也需要耗費無數精力。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知己。


    鑒於海唐以往的曆史,李廣對於法軍參戰的唯一一艘戰列艦黎塞留號饒有興趣。


    這艘法國戰列艦比起海抗軍同樣得自法國的大西洋號戰列艦,那可是要強大一個級別。要不,怎麽稱得上是法國的驕傲呢。


    不過,驕傲歸驕傲。法國自從四零年戰敗,就成了全世界的笑話。這艘好不容易逃出虎口的戰列艦也是命運多舛,缺少彈藥,缺少兵員,最後還因為麵子不肯早早歸順盟軍,被英國人在達喀爾臭揍一番。


    然後,再次逃命,卻再也無處可逃,隻好投奔美國。這不,剛剛完成現代化改裝,就被麥克阿瑟拉了差。


    經過幾次接觸,李廣覺得:黎塞留號戰列艦艦長法軍馬讚上校是李廣看到的最不具備法國氣質的軍官。所謂法國氣質,在李廣的意識中那就是不知所謂的麵子。


    隻要這位馬讚上校肯配合,李廣倒也寬宏大量,不會毫無意義的拿法國黎塞留號戰列艦無謂消耗。李廣反倒是很重視這個法國上校。畢竟,要論作戰效能,法國這艘戰艦應當不弱,有著高達三十節的速度,在整個艦隊戰列艦中戰鬥力首屈一指。


    但是,戰鬥力不是僅僅看戰艦數據就可以的。


    令人驚訝的是:參戰四年,這艘法軍戰列艦竟然仍是菜鳥級別。


    這玩意實在有些出乎預料。


    在四零年,德軍橫掃法蘭西時,這艘戰艦尚未列裝。當然法國海軍也就沒有正式的安排軍官,於是乎當初還是小角色的馬讚少校擔當了艦長。一般情況下,各國海軍主力艦艦長軍銜上校是主流,少將也不為過。


    而戰艦上的船員一半是剛畢業的法國海軍軍校學生,一半是法國艦船設計或者建造的技術人員。


    要說,這樣的配置,經過幾年的戰爭,應當列入精銳行列。但是事實上,黎塞留號戰列艦長時間缺乏彈藥,幾乎沒有進行過實彈訓練。在和英國人的達喀爾之戰中,剛剛開炮,就自毀一門主炮,死傷狼藉。(原因不明,是不是裝多了火藥?)


    自此,法軍官兵就有了開炮恐懼症,生怕某一炮再玩一次自爆。


    等戰艦到了美國,修了一年多,剛剛列裝。這不,立刻就被拉了壯丁,戰鬥力嘛,真的不好說。


    連敗之下,士氣自然低落。這一點連美軍第七艦隊都不如,好歹人家最近一年多連番勝利。


    令李廣欣喜的是:這位馬讚上校,還有點小脾氣,或者說全體法軍艦員都有小脾氣---不是對海唐國的,而是對英國人的.


    看看這艘命運多舛的強大戰列艦,出世後的遭遇,就知道這一群法國人是多麽的憎恨英國了。幾番被英國人追著打,有點脾氣很正常,故此寧可在太平洋上協同美軍作戰,也不肯回大西洋上協同英軍作戰。


    世界各國,軍種之間都有矛盾。法國也不例外,海軍陸軍的隔閡更大。


    在法國陸軍看,海唐軍是法國的死敵。而法國海軍竟然絲毫沒有這種情緒。實在是怪異的不得了。而且,海唐軍的大西洋號戰列艦,所有法國人都知道,那本是法國的,但是卻沒有人對此再有異議。或許在他們看來,大西洋號戰列艦在海唐軍手中屢立戰功,也是法國的驕傲?


    法國人的怪異,李廣理解能力有限。


    隻要不是對海唐軍有脾氣,李廣很喜歡,甚至安排人手考察馬讚上校。


    海唐國一直以來,最擔心的是未來實力尚未攀升到足以自衛時,對上法國。假如能在法軍中培養出一個親唐派,好處自然是大大的。


    馬讚雖然隻是一個上校,但是,他掌握了法國唯一一艘新銳戰列艦,這是法國海軍當下最強大的戰鬥力。如果運作得當,他完全有潛力成為法國海軍中的一股力量。


    李廣很有點興趣,培養一個親唐的法國海軍將領。


    麥克阿瑟未返回司令部之前,李廣馬不停蹄考察艦隊,幾番辛苦之下,總算對艦隊的戰鬥力有了大致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長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水夜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水夜帳並收藏海上長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