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與單綾上來見過禮,又引得三人喉嚨一陣亂響。
六人分乘兩輛馬車,又到了徐馳的老地方,算是單綾的回門禮。
翠煙樓裏高朋滿座,人聲鼎沸。單綾輕車熟路,自不需要由人引路,到飛燕亭中,有小廝收拾了案幾,將六人安排在回廊之上。飛燕亭中,輕歌曼舞,琴瑟和鳴。周遭圍廊,數十桌排開,竟坐滿了豪紳富賈,風流雅士。
鍾娘子迎上前來,單綾、徐馳、盧振三人,卻是極熟的人,其餘三人卻不認識。盧振又將南陽郡王與狄員外介紹給鍾娘子,單綾也介紹了陳越。陳越一陣興奮,看來有門道,人家當自己是熟人來介紹了,不像自家兄弟,坐在那裏,隻顧端著酒樽,看著案幾上的瓜果糕點,仿佛餓死鬼投胎來的一般。
徐馳呡了口酒,問道:“翠煙樓不是白天不開門的嗎?”
鍾娘子笑道:“你這混小子,也不看看今天來的些什麽人?一個是南陽郡王爺,一個是狄員外,一個是盧長史,這三位爺,都是可以把翠煙樓拆了當柴燒的主兒,能不破例嗎?三郎不是說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麽?”
鍾娘子說的,自然是場麵話,聽的人都知道是胡扯的假話,但聽著舒坦受用,如沐春風。實際上,翠煙樓白天營業,生意火爆,還得拜徐馳所賜。正是因為刺史府出了命案,臨海城內有錢有地位的各界頭麵人物,基本上都被限製了半個月之內不得離境的人身自由。翠煙樓不光是風月之地,還是眾多頭麵人物聚集一起,暢論時政的首選。這兩天,翠煙樓中所議論的,自然是刺史府事件,徐馳自然成了最有吸引力的談資。徐馳等人進來時,眾人紛紛矚目,有許多人是知道這位南陽郡王的,盧長史與徐馳,眾人更不陌生,單綾是前一陣子翠煙樓的歌女,當仁不讓的頭牌,許多人也是認識的。隻有狄員外與陳越二人比較陌生。
飛燕亭中,長袖飄飄,舞姿翩躚,翠煙樓中一眾風塵女子,且歌且舞,無不拿出渾身解數。一時間,炫目之舞,奢靡之音,讓人不知今夕何夕。
周遭圍廊,風流雅士們或喝酒閑聊,或吟詩作對,或談書論道,自不可一概而足。
一曲終了,一直緊挨徐馳的單綾走入飛燕亭中,在瑤箏前坐了,輕舒皓腕,慢引歌喉,如鳥鳴深澗,如百鳳朝陽,所吟唱的,正是“恨不相逢未嫁時”。
樂聲哀怨,情意纏綿,把個婚外情的女子刻畫得栩栩如生。美人如玉,琴聲如醇,那詩更是寫絕了。一眾文人雅士聽的如癡似醉,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南陽郡王、狄員外、盧長史、陳越四人,正切磋學問,互誇文采,當聽完單綾的吟唱,四人尷尬地閉了嘴,與這首詩比起來,自己寫的那些詩,自己那些頗為自得的詩,剛才還在互相吹捧的那些詩,那簡直是狗屁,甚至連狗屁都不如。
正如在一千多年之後的現代,一個人憑一首歌可以紅極一時,引領粉絲無數。唐朝的文人士子,倘若寫出一首好詩,在短時間內亦可以紅遍大江南北,令文士折腰,令紅顏傾倒。所不同的是,在現代,名利雙收的,是唱歌的人,即歌星;在古代,名利雙收的,是寫詩的人,即詞作者。現代借助於先進的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手段,可以使歌星一夜成名。然而在古代,卻沒有這些先進的科技,像單綾這樣才貌雙全的歌女,不管你如何絕色,不管你嗓音如何優美,能出名的,也隻能是臨海縣城這塊巴掌大的地方。相反的,一首好詩,卻能在文士之中傳誦,在歌女之間吟唱,在市井之中流轉,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曲調,但詩就是那麽一首,所以,能夠口口相傳的,便隻剩詩人了。
緣如此,像翠煙樓這樣的秦樓楚館,既是風花雪月之地,也是文人雅士趨之若鶩的地方,有多少文人雅士寄希望於秦樓楚館中,靈機突現,吟出一句好詩,通過歌女的傳唱,通過文人的吟誦,而達到出人頭地的目的。
譬如今晚,“恨不相逢未嫁時”通過單綾的吟唱,寫這首詩的作者自然是想不出名都難。眾文人雅士既驚歎於此詩的風光旖旎,又不免對寫這詩的人懷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複雜心情。賓客們交頭接耳,吩咐打聽是誰寫了這詩。
盧長史、狄員外、南陽郡王三人雖則年齡相差懸殊,但皆是飽學之士,哪裏會不明白此詩的高明之處呢?便用眼睛詢問在此桌作陪的鍾娘子。
鍾娘子嘻嘻一笑,隻拿眼睛瞄了瞄徐馳,卻裝聾作啞,並不回答。
那南陽郡王急了,問道:“端的一首好詩,不知為何人所作?媽媽休要打啞謎,快快告訴於我。”
鍾娘子嬌笑道:“若問此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王爺且猜上一猜。”
幾人麵麵相覷,最後道:“莫不是媽媽作的?”因為那四個人發現徐馳的眼睛死盯著鍾娘子,遂猜想是她做的。
鍾娘子臉一紅,故作嗔怒道:“你們這是作賤奴家不是?奴家倘若有這般好本事十成之一,那奴家便是女中豪傑,紅粉君子了。”
狄員外笑道:“媽媽告訴我等便是了,何必遮遮掩掩?有這等才華的人,必是吾輩楷模,是要受教的。”
鍾娘子媚眼兒一飛,嫋嫋婷婷走到飛燕亭中,站在單綾身邊道:“各位可想知曉《恨不相逢未嫁時》為何人所作?”
眾人都道:“媽媽快說,我等必當麵請教。”
鍾娘子不愧是風月場中老手,有如電視台的當紅主持人,善於調節氣氛,營造興奮點。隻見她一雙電眼,在場中每個人的臉上掃過,從而讓每個人都能切實感覺到:她看到我了。
鍾娘子環視一周之後,最後定格在徐馳臉上,嬌笑道:“此子非別人,卻是前晚在刺史府一眼緝凶的陳秦陳三公子。”
讓徐馳大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不要以為徐馳矯情,也不要認為徐馳低調,徐馳既不矯情也不低調。他擔心什麽呢?他是擔心出了名,人家都來找他吟詩作對,喝酒要寫詩,吃飯要寫詩,壓馬路要寫詩,睡妓女也要寫詩。徐馳的存貨不多,六年小學教育加六年中學教育,可以說用掉一首就少一首,還有許多是文不對題,不能用的。
眾人的目光“嗖”的一聲全部射向了可憐的徐馳,包括南陽郡王、狄員外、盧長史與陳越。眼光既有熱切,也有懷疑,更甚至於鄙夷不屑。
可憐的徐馳,坐立不安,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時,最得體的反應,應該是徐馳站起來,麵帶微笑,朝眾人羅圈稽首,道聲“慚愧慚愧”,以示謙遜。然而,徐馳雖然臉皮厚,但這樣的話確實說不出口。可憐的徐馳,唯一能做的,便是死豬不怕開水燙,頭也不抬,目不斜視,隻顧端著酒樽,自酌自飲。這樣一來,自視甚高、目空一切、懷才倨傲的形象便脫穎而出。但對於徐馳來說,這些貶義詞總比“欺世盜名”好多了。
徐馳的表現出乎眾人的預料:這傻子,不知道低調一點麽?不知道做做樣子麽?對徐馳有些好感的人也跟著鄙夷起來:有什麽了不起的?不就是一首詩嗎?說不定還是抄襲別人的呢。
徐馳一席的另外幾人,也大感愕然,既有對其文采的歎服,又有對其倨傲表現的不可理解。
南陽郡王想,好大的架子,便冷笑道:“陳公子怎麽這般扭扭捏捏呢?本王與狄員外盧長史問那媽媽好幾遍,陳公子竟置若罔聞,讓我等情何以堪?陳公子既不敢承認,莫非心虛?乃是‘文抄公’不成?”
眾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徐馳幾人這邊,南陽郡王的話,大家聽得真切,心想,這王爺說的未免太惡毒,縱使大家都有這個懷疑,但也不好大庭廣眾之下,當麵戳穿開來,讀書人的臉麵還是要給人留一點的,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眾人冷眼旁觀,看徐馳如何反應。
不想,徐馳笑眯眯的對南陽郡王說:“對對對,文抄公,文抄公,就是文抄公,還是王爺有文化,我陳某想這個詞兒愣是想不出來——這首詩是我聽別人說的,我就是傳說當中的文抄公。”
千想萬想,想不到當事人竟是這個反應,眾人大跌眼鏡,大呼過癮,倒是更加來了興致。
南陽郡王一窒,人家都說恩將仇報,你這不是仇將恩報嗎?本王明明是挖苦你的,你好像還感恩戴德的樣子,這不是傻瓜是什麽?於是又問道:“陳公子既然說是聽別人所說,那必定知道此人名姓,何不告之於我等?”
徐馳“嘿嘿”笑道:“我還不是在大街上聽別人胡亂說的麽,也不覺得怎麽樣啊,隻是我的記性好,所以就記下了,我肯定不會傻到去打聽人家姓甚名誰,我吃飽了撐啊。”
徐馳是說者無心,南陽郡王卻是聽者有意,當下臉一沉,心裏恨之入骨:你不傻,所以你不去打聽人家姓甚名誰,而我在打聽,這不是罵我傻嗎?這不是罵我吃飽了撐嗎?當即就想暴跳如雷,但自己堂堂王爺,不能在一介草民麵前輸了氣勢,切齒道:
六人分乘兩輛馬車,又到了徐馳的老地方,算是單綾的回門禮。
翠煙樓裏高朋滿座,人聲鼎沸。單綾輕車熟路,自不需要由人引路,到飛燕亭中,有小廝收拾了案幾,將六人安排在回廊之上。飛燕亭中,輕歌曼舞,琴瑟和鳴。周遭圍廊,數十桌排開,竟坐滿了豪紳富賈,風流雅士。
鍾娘子迎上前來,單綾、徐馳、盧振三人,卻是極熟的人,其餘三人卻不認識。盧振又將南陽郡王與狄員外介紹給鍾娘子,單綾也介紹了陳越。陳越一陣興奮,看來有門道,人家當自己是熟人來介紹了,不像自家兄弟,坐在那裏,隻顧端著酒樽,看著案幾上的瓜果糕點,仿佛餓死鬼投胎來的一般。
徐馳呡了口酒,問道:“翠煙樓不是白天不開門的嗎?”
鍾娘子笑道:“你這混小子,也不看看今天來的些什麽人?一個是南陽郡王爺,一個是狄員外,一個是盧長史,這三位爺,都是可以把翠煙樓拆了當柴燒的主兒,能不破例嗎?三郎不是說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麽?”
鍾娘子說的,自然是場麵話,聽的人都知道是胡扯的假話,但聽著舒坦受用,如沐春風。實際上,翠煙樓白天營業,生意火爆,還得拜徐馳所賜。正是因為刺史府出了命案,臨海城內有錢有地位的各界頭麵人物,基本上都被限製了半個月之內不得離境的人身自由。翠煙樓不光是風月之地,還是眾多頭麵人物聚集一起,暢論時政的首選。這兩天,翠煙樓中所議論的,自然是刺史府事件,徐馳自然成了最有吸引力的談資。徐馳等人進來時,眾人紛紛矚目,有許多人是知道這位南陽郡王的,盧長史與徐馳,眾人更不陌生,單綾是前一陣子翠煙樓的歌女,當仁不讓的頭牌,許多人也是認識的。隻有狄員外與陳越二人比較陌生。
飛燕亭中,長袖飄飄,舞姿翩躚,翠煙樓中一眾風塵女子,且歌且舞,無不拿出渾身解數。一時間,炫目之舞,奢靡之音,讓人不知今夕何夕。
周遭圍廊,風流雅士們或喝酒閑聊,或吟詩作對,或談書論道,自不可一概而足。
一曲終了,一直緊挨徐馳的單綾走入飛燕亭中,在瑤箏前坐了,輕舒皓腕,慢引歌喉,如鳥鳴深澗,如百鳳朝陽,所吟唱的,正是“恨不相逢未嫁時”。
樂聲哀怨,情意纏綿,把個婚外情的女子刻畫得栩栩如生。美人如玉,琴聲如醇,那詩更是寫絕了。一眾文人雅士聽的如癡似醉,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南陽郡王、狄員外、盧長史、陳越四人,正切磋學問,互誇文采,當聽完單綾的吟唱,四人尷尬地閉了嘴,與這首詩比起來,自己寫的那些詩,自己那些頗為自得的詩,剛才還在互相吹捧的那些詩,那簡直是狗屁,甚至連狗屁都不如。
正如在一千多年之後的現代,一個人憑一首歌可以紅極一時,引領粉絲無數。唐朝的文人士子,倘若寫出一首好詩,在短時間內亦可以紅遍大江南北,令文士折腰,令紅顏傾倒。所不同的是,在現代,名利雙收的,是唱歌的人,即歌星;在古代,名利雙收的,是寫詩的人,即詞作者。現代借助於先進的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手段,可以使歌星一夜成名。然而在古代,卻沒有這些先進的科技,像單綾這樣才貌雙全的歌女,不管你如何絕色,不管你嗓音如何優美,能出名的,也隻能是臨海縣城這塊巴掌大的地方。相反的,一首好詩,卻能在文士之中傳誦,在歌女之間吟唱,在市井之中流轉,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曲調,但詩就是那麽一首,所以,能夠口口相傳的,便隻剩詩人了。
緣如此,像翠煙樓這樣的秦樓楚館,既是風花雪月之地,也是文人雅士趨之若鶩的地方,有多少文人雅士寄希望於秦樓楚館中,靈機突現,吟出一句好詩,通過歌女的傳唱,通過文人的吟誦,而達到出人頭地的目的。
譬如今晚,“恨不相逢未嫁時”通過單綾的吟唱,寫這首詩的作者自然是想不出名都難。眾文人雅士既驚歎於此詩的風光旖旎,又不免對寫這詩的人懷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複雜心情。賓客們交頭接耳,吩咐打聽是誰寫了這詩。
盧長史、狄員外、南陽郡王三人雖則年齡相差懸殊,但皆是飽學之士,哪裏會不明白此詩的高明之處呢?便用眼睛詢問在此桌作陪的鍾娘子。
鍾娘子嘻嘻一笑,隻拿眼睛瞄了瞄徐馳,卻裝聾作啞,並不回答。
那南陽郡王急了,問道:“端的一首好詩,不知為何人所作?媽媽休要打啞謎,快快告訴於我。”
鍾娘子嬌笑道:“若問此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王爺且猜上一猜。”
幾人麵麵相覷,最後道:“莫不是媽媽作的?”因為那四個人發現徐馳的眼睛死盯著鍾娘子,遂猜想是她做的。
鍾娘子臉一紅,故作嗔怒道:“你們這是作賤奴家不是?奴家倘若有這般好本事十成之一,那奴家便是女中豪傑,紅粉君子了。”
狄員外笑道:“媽媽告訴我等便是了,何必遮遮掩掩?有這等才華的人,必是吾輩楷模,是要受教的。”
鍾娘子媚眼兒一飛,嫋嫋婷婷走到飛燕亭中,站在單綾身邊道:“各位可想知曉《恨不相逢未嫁時》為何人所作?”
眾人都道:“媽媽快說,我等必當麵請教。”
鍾娘子不愧是風月場中老手,有如電視台的當紅主持人,善於調節氣氛,營造興奮點。隻見她一雙電眼,在場中每個人的臉上掃過,從而讓每個人都能切實感覺到:她看到我了。
鍾娘子環視一周之後,最後定格在徐馳臉上,嬌笑道:“此子非別人,卻是前晚在刺史府一眼緝凶的陳秦陳三公子。”
讓徐馳大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不要以為徐馳矯情,也不要認為徐馳低調,徐馳既不矯情也不低調。他擔心什麽呢?他是擔心出了名,人家都來找他吟詩作對,喝酒要寫詩,吃飯要寫詩,壓馬路要寫詩,睡妓女也要寫詩。徐馳的存貨不多,六年小學教育加六年中學教育,可以說用掉一首就少一首,還有許多是文不對題,不能用的。
眾人的目光“嗖”的一聲全部射向了可憐的徐馳,包括南陽郡王、狄員外、盧長史與陳越。眼光既有熱切,也有懷疑,更甚至於鄙夷不屑。
可憐的徐馳,坐立不安,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時,最得體的反應,應該是徐馳站起來,麵帶微笑,朝眾人羅圈稽首,道聲“慚愧慚愧”,以示謙遜。然而,徐馳雖然臉皮厚,但這樣的話確實說不出口。可憐的徐馳,唯一能做的,便是死豬不怕開水燙,頭也不抬,目不斜視,隻顧端著酒樽,自酌自飲。這樣一來,自視甚高、目空一切、懷才倨傲的形象便脫穎而出。但對於徐馳來說,這些貶義詞總比“欺世盜名”好多了。
徐馳的表現出乎眾人的預料:這傻子,不知道低調一點麽?不知道做做樣子麽?對徐馳有些好感的人也跟著鄙夷起來:有什麽了不起的?不就是一首詩嗎?說不定還是抄襲別人的呢。
徐馳一席的另外幾人,也大感愕然,既有對其文采的歎服,又有對其倨傲表現的不可理解。
南陽郡王想,好大的架子,便冷笑道:“陳公子怎麽這般扭扭捏捏呢?本王與狄員外盧長史問那媽媽好幾遍,陳公子竟置若罔聞,讓我等情何以堪?陳公子既不敢承認,莫非心虛?乃是‘文抄公’不成?”
眾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徐馳幾人這邊,南陽郡王的話,大家聽得真切,心想,這王爺說的未免太惡毒,縱使大家都有這個懷疑,但也不好大庭廣眾之下,當麵戳穿開來,讀書人的臉麵還是要給人留一點的,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眾人冷眼旁觀,看徐馳如何反應。
不想,徐馳笑眯眯的對南陽郡王說:“對對對,文抄公,文抄公,就是文抄公,還是王爺有文化,我陳某想這個詞兒愣是想不出來——這首詩是我聽別人說的,我就是傳說當中的文抄公。”
千想萬想,想不到當事人竟是這個反應,眾人大跌眼鏡,大呼過癮,倒是更加來了興致。
南陽郡王一窒,人家都說恩將仇報,你這不是仇將恩報嗎?本王明明是挖苦你的,你好像還感恩戴德的樣子,這不是傻瓜是什麽?於是又問道:“陳公子既然說是聽別人所說,那必定知道此人名姓,何不告之於我等?”
徐馳“嘿嘿”笑道:“我還不是在大街上聽別人胡亂說的麽,也不覺得怎麽樣啊,隻是我的記性好,所以就記下了,我肯定不會傻到去打聽人家姓甚名誰,我吃飽了撐啊。”
徐馳是說者無心,南陽郡王卻是聽者有意,當下臉一沉,心裏恨之入骨:你不傻,所以你不去打聽人家姓甚名誰,而我在打聽,這不是罵我傻嗎?這不是罵我吃飽了撐嗎?當即就想暴跳如雷,但自己堂堂王爺,不能在一介草民麵前輸了氣勢,切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