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盟”盟主運籌帷幄,算計無雙,卻忽略了耶律青雲武功的精進。
耶律青雲天賦異稟,為人刻苦,自創“千禽百獸功”,已不亞於一代宗師。耶律青雲的內功雖仍未突破壁障,卻也僅餘一線,可謂內功高手之下第一人。自與灰衣人一戰,其後的大半年裏,潛心苦修,修為更是突飛猛進,更上層樓,已非昔日吳下阿蒙。
“韓坊主!承讓了。”三式十六招一過,耶律青雲飄然退後,負手而立。
“燕燕!你在這裏嗎?”隨著一聲響徹山穀的高亢之音,一彪人馬沿著溪澗,馬踏碎石而來。“四哥來了!”蕭綽笑逐顏開,歡呼雀躍。
韓匡文一聲長歎:“天意弄人!耶律青雲,韓某非常期待與你再次對決。”眼見大局已定,卻是功虧一簣,韓匡文頗有深意地望了一眼耶律青雲身後的昭敏和尚,毅然轉身率眾離去。
恒山“白馬寺”,山門左側禪房內,憑窗站著數人,正自遠眺著這一幕。
中原洛陽城東二十餘裏,邙山、洛水之間,坐落著“天下第一古刹”的白馬寺,乃佛教傳入中土的第一座官家寺院,為中土佛教的“釋源”、“祖庭”。
相傳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曆時三載,漢使蔡音、秦景及印度二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達洛陽城,漢明帝躬親迎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雍門外建僧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該僧院為“白馬寺”。
白馬寺盛極一時,僧侶逾萬。雖經“三武一宗”的滅佛,“三武”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乃周世宗柴榮,亦未見凋零。“白馬寺”為使薪火相傳,香火永固,不致為人滅絕,遂於天下各州縣廣置田產,開枝散葉。因此,以“白馬寺”為名的寺院,遍及天下。
恒山“白馬寺”,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白馬寺”寺門殘破,香火寥落,任誰也不會將之與“天下第一古刹”的“白馬寺”關聯在一起,自幽雲十六州北歸契丹之後,更是無人問津。
契此和尚即是現下“白馬寺”的住持,說是住持,手下唯有兩名骨瘦如柴的小沙彌而已。契此和尚本是“吳越國”的一位遊方僧人,無名無姓,常手持一根錫杖,肩背一個布袋,來往於鬧市,世人稱之“布袋和尚”。
契此和尚風餐露宿,逢人乞討,隨地睡覺,狀似瘋癲。在洛陽“白馬寺”掛單時,方丈大師見其苦行,心生憐憫,遂度牒與他,令其住持恒山“白馬寺”。
其時,正值石敬瑭借契丹鐵騎,欲圖霸中原。待契此和尚趕至恒山“白馬寺”時,幽雲十六州已然易主。契此和尚驀然醒悟,原來方丈大師賜己法名之時,已然知曉了前因後果,“契此!契此!契丹在此!”。
契此和尚年逾古稀,渾濁的老眼望向這些契丹人,回塵往事,曆曆在目。
“大王!您看!又是韓家。”說話的赫然竟是“飛龍使”耶律女裏。
“高大人!你怎麽看?”被稱做“大王”、約莫四十七八歲的瘦長臉男子,回首向身旁一臉沉肅、年約五十的絡腮胡男子問道。
這二位,可不正是慶雲山蕭古大發雌威後,那在山崗上窺視於她之人嗎?
他們可是遼國位高權重的兩大名臣,聲名顯赫。所謂“大王”者,乃是“北院大王”耶律屋質,而這位“高大人”則是“南院樞密使”高勳。
“韓知古大人功勳卓著,神功蓋世,總領‘漢兒司’有年,我大遼漢軍皆奉其如神明。漢家四姓六族,皆唯韓氏馬首是瞻。更何況,韓氏一族,效死大遼,忠心不二,乃契丹漢人的萬家生佛。韓匡嗣精於醫道,妙手回春,自幼長於深宮,深得內宮之寵。即使當今聖上,亦難以撼動其分毫。”高勳不無感慨地說道。
遙想當年,高勳與韓知古皆為契丹漢軍統領。如今,韓知古雖薨,卻仍如日中天。
“韓家乃我大遼國柱石,豈能自毀長城?說一千道一萬,聖上一日未曾廢黜皇儲,蕭小人就是我大遼國實實在在的太子。即使我契丹皇族耶律氏再不情願,也是於事無補。也許!隨著時光的遷移,一切都將迎刃而解。蕭小人離開契丹南下,也並非是件壞事。無論‘淩雲老祖’如何回護與他,畢竟鞭長莫及。”耶律屋質嘴角露出一絲哂笑。
“耶律璟!是你自己不成器,可怪不得我不仁。若由後族蕭氏登上大寶,我皇族耶律氏情何以堪?我死後又何以麵對先帝?你命中無子,定是先帝神念,這皇位還是得歸還於嫡長啊!”耶律屋質為當初擁立耶律璟為帝,略生悔意。
自古皇位“傳長不傳幼”,本是太祖長子“東丹國”國王“人皇王”耶律倍的,卻被“斷腕皇後”述律後傳於二子耶律德光,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更迫使耶律倍流落中原王朝。太宗耶律德光雖天生神武,入主中原,聲望一時無兩,卻為中原武林格殺於欒城“殺胡林”中。
耶律倍長子“永康王”耶律阮臨危受命,在“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窪及皇族侍衛首領耶律安摶的擁戴下,承繼大統。述律後力主太祖三子耶律李胡為帝,再次發難。幸得時為皇族“剔隱”的耶律屋質極力幹旋,方才避免了契丹的內亂。
耶律阿保機與出身回鶻部落的述律後皆篤信“摩尼教”,言傳身教之下,唯三子耶律李胡甚得述律後之心。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皆崇尚中原文化,儒家、道家、佛教,不一而足,素為述律後不喜,這才是述律後欲立耶律李胡為帝的真實原因。
世宗耶律阮南征中原,在新州火神澱,為“燕王”述軋所殺,亂軍很快被“淩雲閣”武士所滅。其時,世宗長子身死,次子年僅四歲的耶律賢,下落不明。耶律屋質當機立斷,率領群臣擁立太宗長子“壽安王”耶律璟為帝,又一次化解了契丹的內亂。
“高大人!你看‘太和宮’的小王子耶律賢如何?”耶律屋質心有所思,不由問道。
“嗯!小王子乃是太祖的嫡長嫡孫,名正言順,又自四歲起就由聖上撫養至今,的確是皇儲的不二之選。隻是,陛下何以執意要立蕭小人為皇儲,卻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高勳微微搖頭。
女裏似乎從二位勳貴的話語中捕捉到了什麽,一雙精眸滴溜溜地亂轉。
此時,蕭小人、蕭綽已然出寺,眾人相見,甚是歡愉。
“燕燕!跟四哥回去吧!你一個女孩子,在外多有不便。”韓德讓望著蕭綽明顯尖瘦下來的下巴,心裏沒來由的一疼。“那四哥答應我,送小人平安離開契丹,前往中原。”蕭綽出門日久,卻是有些擔心爹爹牽掛。“這你放心,定不負所托!”韓德讓眼神堅定,熠熠生輝。
“在下營州馬氏家族族長馬仕元,見過耶律大人!”韓德讓身側一位身披白狐大氅、白淨麵皮的中年男子向耶律青雲拱手見禮。
“幸會!”耶律青雲不卑不亢地回了一禮。契丹漢家,四姓六族,任誰都無法輕忽。
“耶律大人!馬某聽說您得到了一本奇書,是否當真!”馬仕元見耶律青雲不置可否,遂接著道:“馬某一介商賈,素喜獵奇。若是耶律大人能夠出讓,馬某不惜萬金收藏。而且,耶律大人無論何時想要收回,馬某隨時歸還,分文不取!”馬仕元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耶律青雲的臉色。
“哈哈!哈哈!小人!我們啟程吧!”耶律青雲放聲大笑,並不理會馬仕元的糾纏,卻鄙夷地瞥了一眼韓德讓。
“燕燕姐姐!還是讓四哥送你回去吧!四哥!燕燕姐姐!再見了!我會非常想念你們的。”蕭小人既知韓德讓覬覦耶律青雲之物,已知再無回旋的餘地,遂舉手道別。
“慢來!慢來!請二位稍侯,和尚隨你們去中原。不過!和尚得先去見一個和尚。”昭敏和尚似乎有些語無倫次,卻適時地解除了眾人的尷尬。
蕭綽看向昭敏和尚的目光倒是頗堪玩味,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恒山白馬寺,契此和尚倒在血泊之中,兩個小沙彌早已身首異處。
昭敏和尚扶起奄奄一息的契此和尚,淚水滾滾而下。契此和尚渾濁的雙目,漸漸清明。耶律青雲心知這是回光返照之象,老和尚去時無多了。蕭小人不忍再看,將頭側向一邊。
契此和尚望定昭敏和尚,勉強地擠出一絲笑容,微弱的聲音道:“老衲本已死去,想到你會過來探望,特意在此相侯!”昭敏和尚泣不成聲,點頭道:“貧僧知道!”
契此和尚臉上浮起聖潔的光輝,口誦偈言:“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言盡於此,闔眼而逝。
晉陽,太原府。
晉陽城是“漢國”的都城,城堅壁厚。汾河由南向北,從晉陽城邊緩緩流過,汾河橋正對著晉陽城的南門,繞城一周的護城河連通汾河,寬約丈餘、深約八尺。
自晚唐以來,晉州的晉陽城都是“河東節度使”的轄地,河東十二州的都府。沙陀人“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據此稱霸河東十二州,李存勖更是不負眾望,入主中原,滅“朱梁”建“李唐”。河東十二州不僅是沙陀人的龍祥之地,更是沙陀人的根基之地。因此,非沙陀部嫡係,休想染指河東。
後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唐莊宗李存勖死於叛亂,唐明宗李嗣源即位為帝,駙馬石敬瑭成為了河東節度使。後來,李嗣源二子李從容反,李嗣源飲恨而亡,唐湣帝李從厚即位。不久,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反叛,殺李從厚自立。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認賊作父、賣國求榮,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了“大晉皇帝”之位,石敬瑭的心腹愛將劉知遠遂為河東節度使,他們無一不是沙陀部人。
晉出帝石重貴血氣方剛,不願向契丹稱臣,契丹耶律德光入主中原,滅了“大晉”,建國“大遼”,因中原難治,迫不得已,怏怏北歸。劉知遠兵不血刃,入主中原,建國名“漢”。漢隱帝劉承祐即位後,倒行逆施,樞密使郭威以“周”代“漢”。
漢高祖劉知遠之弟河東節度使劉崇,本以為自己的長子武寧節度使劉贇能即位為帝,卻為郭威所殺,一怒之下,以河東十二州為基稱帝。現下,“漢國”的皇帝是劉崇的次子漢睿宗劉鈞。
耶律青雲、蕭小人與昭敏和尚進入晉陽時,已是掌燈時分。
令耶律青雲未曾想到的是,遼國掌山西軍事的北院大王耶律屋質,竟然親自出麵,盛情款待了三人不說,還令親軍將三人送至遼國與漢國的邊界。
當三人在城西“晉相聚”坐定,酒上桌台之時,有人吃驚地呼道:“大夥快看!那不是‘楊無敵’嗎?楊將軍來了,他也來這裏喝酒了。”山西汾酒天下馳名,尤以“晉相聚”為最。
一位高大威猛的大漢,在門首翻身下馬,黑漆漆的一張臉上,劍眉虎目,隆鼻闊口,煞是英武。大漢下馬,從“得勝勾”上摘下一杆兒臂粗細的鐵槍,大步流星走進店堂。
此時,早有店小二上前笑道:“楊將軍!裏麵請!”大漢駐足停步,左右環視一圈,目光凜然含威。然後,他的目光就停在了耶律青雲三人的身上。
漢國世受遼國冊封,漢國皇帝自稱為“男”,遼國皇帝則稱其為“兒皇帝”。雖是唇齒相依,卻也齷齪不斷。因為,遼國鐵騎總是將漢國做為“打草穀”的最佳之地,雖無大的戰事,卻兵戈糾纏。漢國屢次向遼國提出抗議,可惜抗議無效。其實,遼、漢雙方都較理智,適可而止。
晉陽城的契丹人很多,他們融入到漢人當中,遍及三教九流。但是,他們卻喜自抬身份,在晉陽城總是趾高氣揚,蠻橫霸道,素為當地漢人所不喜。
“兀那漢子!你看著本將軍的鐵槍做甚?”大漢沉聲喝道。
耶律青雲四平八穩地端起酒碗,“咕嚕咕嚕”大口喝下,倨傲地道:“你的鐵槍很好,某家看著極是舒服。”大漢沉聲道:“你是個奸細!”耶律青雲笑道:“以此來斷,恐有偏頗。”大漢大喝道:“本將軍就是看你不順眼。”
“你是楊業?”耶律青雲悠然地道。“正是!”大漢劍眉微挑,傲然挺直虎軀。“好酒!好酒!”耶律青雲又喝下兩大碗汾酒,讚不絕口。“‘槍王’楊業!”耶律青雲站起身來,肅容以待。
漢國第一名將“槍王”楊業,世人皆稱其為“楊無敵”,契丹人避之如虎。
耶律青雲天賦異稟,為人刻苦,自創“千禽百獸功”,已不亞於一代宗師。耶律青雲的內功雖仍未突破壁障,卻也僅餘一線,可謂內功高手之下第一人。自與灰衣人一戰,其後的大半年裏,潛心苦修,修為更是突飛猛進,更上層樓,已非昔日吳下阿蒙。
“韓坊主!承讓了。”三式十六招一過,耶律青雲飄然退後,負手而立。
“燕燕!你在這裏嗎?”隨著一聲響徹山穀的高亢之音,一彪人馬沿著溪澗,馬踏碎石而來。“四哥來了!”蕭綽笑逐顏開,歡呼雀躍。
韓匡文一聲長歎:“天意弄人!耶律青雲,韓某非常期待與你再次對決。”眼見大局已定,卻是功虧一簣,韓匡文頗有深意地望了一眼耶律青雲身後的昭敏和尚,毅然轉身率眾離去。
恒山“白馬寺”,山門左側禪房內,憑窗站著數人,正自遠眺著這一幕。
中原洛陽城東二十餘裏,邙山、洛水之間,坐落著“天下第一古刹”的白馬寺,乃佛教傳入中土的第一座官家寺院,為中土佛教的“釋源”、“祖庭”。
相傳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曆時三載,漢使蔡音、秦景及印度二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達洛陽城,漢明帝躬親迎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雍門外建僧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該僧院為“白馬寺”。
白馬寺盛極一時,僧侶逾萬。雖經“三武一宗”的滅佛,“三武”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乃周世宗柴榮,亦未見凋零。“白馬寺”為使薪火相傳,香火永固,不致為人滅絕,遂於天下各州縣廣置田產,開枝散葉。因此,以“白馬寺”為名的寺院,遍及天下。
恒山“白馬寺”,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白馬寺”寺門殘破,香火寥落,任誰也不會將之與“天下第一古刹”的“白馬寺”關聯在一起,自幽雲十六州北歸契丹之後,更是無人問津。
契此和尚即是現下“白馬寺”的住持,說是住持,手下唯有兩名骨瘦如柴的小沙彌而已。契此和尚本是“吳越國”的一位遊方僧人,無名無姓,常手持一根錫杖,肩背一個布袋,來往於鬧市,世人稱之“布袋和尚”。
契此和尚風餐露宿,逢人乞討,隨地睡覺,狀似瘋癲。在洛陽“白馬寺”掛單時,方丈大師見其苦行,心生憐憫,遂度牒與他,令其住持恒山“白馬寺”。
其時,正值石敬瑭借契丹鐵騎,欲圖霸中原。待契此和尚趕至恒山“白馬寺”時,幽雲十六州已然易主。契此和尚驀然醒悟,原來方丈大師賜己法名之時,已然知曉了前因後果,“契此!契此!契丹在此!”。
契此和尚年逾古稀,渾濁的老眼望向這些契丹人,回塵往事,曆曆在目。
“大王!您看!又是韓家。”說話的赫然竟是“飛龍使”耶律女裏。
“高大人!你怎麽看?”被稱做“大王”、約莫四十七八歲的瘦長臉男子,回首向身旁一臉沉肅、年約五十的絡腮胡男子問道。
這二位,可不正是慶雲山蕭古大發雌威後,那在山崗上窺視於她之人嗎?
他們可是遼國位高權重的兩大名臣,聲名顯赫。所謂“大王”者,乃是“北院大王”耶律屋質,而這位“高大人”則是“南院樞密使”高勳。
“韓知古大人功勳卓著,神功蓋世,總領‘漢兒司’有年,我大遼漢軍皆奉其如神明。漢家四姓六族,皆唯韓氏馬首是瞻。更何況,韓氏一族,效死大遼,忠心不二,乃契丹漢人的萬家生佛。韓匡嗣精於醫道,妙手回春,自幼長於深宮,深得內宮之寵。即使當今聖上,亦難以撼動其分毫。”高勳不無感慨地說道。
遙想當年,高勳與韓知古皆為契丹漢軍統領。如今,韓知古雖薨,卻仍如日中天。
“韓家乃我大遼國柱石,豈能自毀長城?說一千道一萬,聖上一日未曾廢黜皇儲,蕭小人就是我大遼國實實在在的太子。即使我契丹皇族耶律氏再不情願,也是於事無補。也許!隨著時光的遷移,一切都將迎刃而解。蕭小人離開契丹南下,也並非是件壞事。無論‘淩雲老祖’如何回護與他,畢竟鞭長莫及。”耶律屋質嘴角露出一絲哂笑。
“耶律璟!是你自己不成器,可怪不得我不仁。若由後族蕭氏登上大寶,我皇族耶律氏情何以堪?我死後又何以麵對先帝?你命中無子,定是先帝神念,這皇位還是得歸還於嫡長啊!”耶律屋質為當初擁立耶律璟為帝,略生悔意。
自古皇位“傳長不傳幼”,本是太祖長子“東丹國”國王“人皇王”耶律倍的,卻被“斷腕皇後”述律後傳於二子耶律德光,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更迫使耶律倍流落中原王朝。太宗耶律德光雖天生神武,入主中原,聲望一時無兩,卻為中原武林格殺於欒城“殺胡林”中。
耶律倍長子“永康王”耶律阮臨危受命,在“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窪及皇族侍衛首領耶律安摶的擁戴下,承繼大統。述律後力主太祖三子耶律李胡為帝,再次發難。幸得時為皇族“剔隱”的耶律屋質極力幹旋,方才避免了契丹的內亂。
耶律阿保機與出身回鶻部落的述律後皆篤信“摩尼教”,言傳身教之下,唯三子耶律李胡甚得述律後之心。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皆崇尚中原文化,儒家、道家、佛教,不一而足,素為述律後不喜,這才是述律後欲立耶律李胡為帝的真實原因。
世宗耶律阮南征中原,在新州火神澱,為“燕王”述軋所殺,亂軍很快被“淩雲閣”武士所滅。其時,世宗長子身死,次子年僅四歲的耶律賢,下落不明。耶律屋質當機立斷,率領群臣擁立太宗長子“壽安王”耶律璟為帝,又一次化解了契丹的內亂。
“高大人!你看‘太和宮’的小王子耶律賢如何?”耶律屋質心有所思,不由問道。
“嗯!小王子乃是太祖的嫡長嫡孫,名正言順,又自四歲起就由聖上撫養至今,的確是皇儲的不二之選。隻是,陛下何以執意要立蕭小人為皇儲,卻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高勳微微搖頭。
女裏似乎從二位勳貴的話語中捕捉到了什麽,一雙精眸滴溜溜地亂轉。
此時,蕭小人、蕭綽已然出寺,眾人相見,甚是歡愉。
“燕燕!跟四哥回去吧!你一個女孩子,在外多有不便。”韓德讓望著蕭綽明顯尖瘦下來的下巴,心裏沒來由的一疼。“那四哥答應我,送小人平安離開契丹,前往中原。”蕭綽出門日久,卻是有些擔心爹爹牽掛。“這你放心,定不負所托!”韓德讓眼神堅定,熠熠生輝。
“在下營州馬氏家族族長馬仕元,見過耶律大人!”韓德讓身側一位身披白狐大氅、白淨麵皮的中年男子向耶律青雲拱手見禮。
“幸會!”耶律青雲不卑不亢地回了一禮。契丹漢家,四姓六族,任誰都無法輕忽。
“耶律大人!馬某聽說您得到了一本奇書,是否當真!”馬仕元見耶律青雲不置可否,遂接著道:“馬某一介商賈,素喜獵奇。若是耶律大人能夠出讓,馬某不惜萬金收藏。而且,耶律大人無論何時想要收回,馬某隨時歸還,分文不取!”馬仕元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耶律青雲的臉色。
“哈哈!哈哈!小人!我們啟程吧!”耶律青雲放聲大笑,並不理會馬仕元的糾纏,卻鄙夷地瞥了一眼韓德讓。
“燕燕姐姐!還是讓四哥送你回去吧!四哥!燕燕姐姐!再見了!我會非常想念你們的。”蕭小人既知韓德讓覬覦耶律青雲之物,已知再無回旋的餘地,遂舉手道別。
“慢來!慢來!請二位稍侯,和尚隨你們去中原。不過!和尚得先去見一個和尚。”昭敏和尚似乎有些語無倫次,卻適時地解除了眾人的尷尬。
蕭綽看向昭敏和尚的目光倒是頗堪玩味,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恒山白馬寺,契此和尚倒在血泊之中,兩個小沙彌早已身首異處。
昭敏和尚扶起奄奄一息的契此和尚,淚水滾滾而下。契此和尚渾濁的雙目,漸漸清明。耶律青雲心知這是回光返照之象,老和尚去時無多了。蕭小人不忍再看,將頭側向一邊。
契此和尚望定昭敏和尚,勉強地擠出一絲笑容,微弱的聲音道:“老衲本已死去,想到你會過來探望,特意在此相侯!”昭敏和尚泣不成聲,點頭道:“貧僧知道!”
契此和尚臉上浮起聖潔的光輝,口誦偈言:“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言盡於此,闔眼而逝。
晉陽,太原府。
晉陽城是“漢國”的都城,城堅壁厚。汾河由南向北,從晉陽城邊緩緩流過,汾河橋正對著晉陽城的南門,繞城一周的護城河連通汾河,寬約丈餘、深約八尺。
自晚唐以來,晉州的晉陽城都是“河東節度使”的轄地,河東十二州的都府。沙陀人“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據此稱霸河東十二州,李存勖更是不負眾望,入主中原,滅“朱梁”建“李唐”。河東十二州不僅是沙陀人的龍祥之地,更是沙陀人的根基之地。因此,非沙陀部嫡係,休想染指河東。
後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唐莊宗李存勖死於叛亂,唐明宗李嗣源即位為帝,駙馬石敬瑭成為了河東節度使。後來,李嗣源二子李從容反,李嗣源飲恨而亡,唐湣帝李從厚即位。不久,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反叛,殺李從厚自立。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認賊作父、賣國求榮,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了“大晉皇帝”之位,石敬瑭的心腹愛將劉知遠遂為河東節度使,他們無一不是沙陀部人。
晉出帝石重貴血氣方剛,不願向契丹稱臣,契丹耶律德光入主中原,滅了“大晉”,建國“大遼”,因中原難治,迫不得已,怏怏北歸。劉知遠兵不血刃,入主中原,建國名“漢”。漢隱帝劉承祐即位後,倒行逆施,樞密使郭威以“周”代“漢”。
漢高祖劉知遠之弟河東節度使劉崇,本以為自己的長子武寧節度使劉贇能即位為帝,卻為郭威所殺,一怒之下,以河東十二州為基稱帝。現下,“漢國”的皇帝是劉崇的次子漢睿宗劉鈞。
耶律青雲、蕭小人與昭敏和尚進入晉陽時,已是掌燈時分。
令耶律青雲未曾想到的是,遼國掌山西軍事的北院大王耶律屋質,竟然親自出麵,盛情款待了三人不說,還令親軍將三人送至遼國與漢國的邊界。
當三人在城西“晉相聚”坐定,酒上桌台之時,有人吃驚地呼道:“大夥快看!那不是‘楊無敵’嗎?楊將軍來了,他也來這裏喝酒了。”山西汾酒天下馳名,尤以“晉相聚”為最。
一位高大威猛的大漢,在門首翻身下馬,黑漆漆的一張臉上,劍眉虎目,隆鼻闊口,煞是英武。大漢下馬,從“得勝勾”上摘下一杆兒臂粗細的鐵槍,大步流星走進店堂。
此時,早有店小二上前笑道:“楊將軍!裏麵請!”大漢駐足停步,左右環視一圈,目光凜然含威。然後,他的目光就停在了耶律青雲三人的身上。
漢國世受遼國冊封,漢國皇帝自稱為“男”,遼國皇帝則稱其為“兒皇帝”。雖是唇齒相依,卻也齷齪不斷。因為,遼國鐵騎總是將漢國做為“打草穀”的最佳之地,雖無大的戰事,卻兵戈糾纏。漢國屢次向遼國提出抗議,可惜抗議無效。其實,遼、漢雙方都較理智,適可而止。
晉陽城的契丹人很多,他們融入到漢人當中,遍及三教九流。但是,他們卻喜自抬身份,在晉陽城總是趾高氣揚,蠻橫霸道,素為當地漢人所不喜。
“兀那漢子!你看著本將軍的鐵槍做甚?”大漢沉聲喝道。
耶律青雲四平八穩地端起酒碗,“咕嚕咕嚕”大口喝下,倨傲地道:“你的鐵槍很好,某家看著極是舒服。”大漢沉聲道:“你是個奸細!”耶律青雲笑道:“以此來斷,恐有偏頗。”大漢大喝道:“本將軍就是看你不順眼。”
“你是楊業?”耶律青雲悠然地道。“正是!”大漢劍眉微挑,傲然挺直虎軀。“好酒!好酒!”耶律青雲又喝下兩大碗汾酒,讚不絕口。“‘槍王’楊業!”耶律青雲站起身來,肅容以待。
漢國第一名將“槍王”楊業,世人皆稱其為“楊無敵”,契丹人避之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