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隸屬於開封府,又稱“大梁城”或“汴”,古名“汴州”。
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二月,朱溫逼迫唐昭宗退位,又密令朱友恭等人殺了唐昭宗,朱溫旋即稱帝,建國“梁”,史稱“後梁”,定都“汴州”,年號開平。
梁太祖朱溫遂升“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或“東京”,以洛陽為“西都”或“西京”。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又由開封遷都至洛陽。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均王”朱友貞繼帝位,是為梁末帝,還都開封。後來,人們就習慣地稱開封汴梁城為“東京汴梁”。
黃河之水,由城北緩緩流過。四條河流橫貫全城,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和金水河,汴梁城素有“中原水都”之稱。“汴河”又名“汴水”,在開封汴梁城的北麵,在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當時的周世宗柴榮謀攻“南唐”,將埇橋以東淤淺不通的河道疏浚導通,東上至泗水,以通漕運。
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年),再次疏浚“汴水”,北入“五丈河”,東流至定陶,入“濟水”,以通齊魯運路。翌年,鑿楚州西北之“鸛水”,通河由淮入江,又浚“汴口”,導河達於江淮,汴渠竣工,中原與江淮間始有水路相通。
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二月,周世宗第三次疏浚“汴水”,東導入開封汴梁城之南的“蔡水”,“蔡水”向南流達陳州等地,以通陳、穎之漕。浚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
因此東京汴梁城水路、陸路四通八達,千裏河堤,綠柳成蔭,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大唐詩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詠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裏。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
蕭小人愜意地坐在河岸邊一株垂柳下,喝著上好的春茶,觀望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如織人流,河道上南來北往的各色船隻,這是北國無可比擬的繁榮昌盛之象。蕭小人看著眼前的美景無限,想到明日就要離開汴梁回家了,此時的心情真是愉悅非常。
蕭小人離開荊湖,本是要直往蘇州的,可架不住柴文意的軟纏硬磨和趙光義的盛情相邀,正好慕容延釗也是要回京接家眷回鄉,遂相跟著來到了這當今天下第一繁勝之地--開封汴梁城。
今日,柴文意得知蕭小人就要離京了,遂邀請蕭小人來“汴河”堤岸邊的“聞香茶社”喝茶。柴文意自打回京,就居於深宮,不能再拋頭露麵了,能夠出宮和蕭小人一聚,柴文意可是沒有少磨宋太祖的耳根。兩人輕裝簡行,隻帶著幾個宮裏的侍衛隨行。
“蕭哥哥!你真的明日就走嗎?”柴文意咬著下唇,清亮的眸子望著柳樹下心無所屬的蕭小人,下意識地轉動著手中的茶杯。“嗯!你也回到家了,慕容伯伯在京裏的事情也辦妥了。明日,我會隨慕容伯伯一家啟程。離家太久了,我真的好想家人。”蕭小人思及家人,渾身都覺得燥熱起來。“你真好!一家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我想要見上娘親一麵,都隻是奢望而已!”說著話,柴文意已是紅了眼圈。
周太後自被安置西宮,常年居於天清寺,吃齋念佛,不問世事。其實非是周太後絕情,她正是以這種淡漠疏遠的行止向宋太祖示意,柴家不會與趙宋作梗。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幾個孩兒。
“不如你也隨我們南下好了,我娘親可好了,她一定會喜歡你的。”蕭小人煞有介事地說出口後,旋知不妙,不由訕訕地笑了。
“好啊!好啊!”柴文意歡呼出口,差點將手中的茶杯都打翻了。隨即,看到了蕭小人的神色,小臉一繃,神情頓時黯然,幽幽地道:“父皇是不會同意的,這次若不是姨父,恐怕連宮門都出不了呢!”
“好了!柴郡主!你看這景色多好,何必庸人自擾。”蕭小人起身撫弄著柳枝,顧左右而言他。“不許你叫我郡主,叫我意兒好嗎?以前爹爹在的時候,都是這樣喚我的。”柴文意泫然欲泣。“意兒!明日我就要走了,開心一點,好嗎?”蕭小人低柔的聲音令柴文意終於潸然淚下。
“好了!都來這麽久了,一定沒人帶你在汴京好好玩,今天,就讓我帶你轉轉吧!”柴文意伸手抹了一把眼淚,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道。“哈!都成花貓了。”蕭小人笑著走到柴文意身側,取出汗巾替她將臉上的淚痕擦幹淨。柴文意赧然地一笑,巧笑倩兮。
堤岸的街市,鱗次櫛比,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在各式的店鋪之間,怡然自得。
蕭小人看到一款樣式新穎別致的銀簪,伸手拿過,細細把玩,想著若是能親手戴在娘親或是姐姐的發髻上,不知該有多美,正自尋思著,耳畔傳來柴文意的一聲驚呼。
蕭小人回頭之際,正見三五個漢子疾衝而過,卻是其中一個漢子推了一把站在路中的柴文意。柴文意不防,跌向身後的一輛小推車,小推車上赫然支著一個火盆,火盆中木炭燒的正旺。買煎餅的老頭剛將煎鍋端離火盆,就見一個小女孩仰身倒向火中,頓時驚得魂飛魄散,手足無措,渾忘了伸手相助。侍衛們不近不遠地跟著二人,全未留意到禍生肘腋,欲要相救,已是不及,駭得各個亡魂俱冒。
突然,一聲巨響,不遠處飛來一物,擊中車轅,將小推車生生推前三尺,卻是一個泥罐盆花。泥土飛濺,殘花飄零,伴隨著陣陣驚呼和尖叫,人流為之大亂。
此時,蕭小人已到近前,伸腿擔在柴文意的腰間一磕,順勢抓住了前傾的柴文意的手臂,將她拉到了自己懷中,心下暗道僥幸。
“好功夫!”不遠處一個魁梧的獨臂漢子大聲讚道。“多謝呼延前輩仗義相救。”蕭小人右臂護住柴文意,左手或拍或推,將擁擠而來的略顯混亂的人群分開。“蕭兄弟客氣了。”呼延讚大步而來,憨厚的臉上,笑意盈盈。在他身後,趙光義輕袍緩帶,步履從容,麵帶微笑,白袍勝雪。
這時,一位衙役快步來到趙光義身後,小聲地稟報著。趙光義細眉微蹙,狹目微眯,略微地點了點頭,臉上明顯地露出一絲厭惡和鄙夷。趙光義回首對身後的王承恩低聲吩咐了一番,王承恩不時地點頭回應,然後,心領神會地轉身快步而去。
趙光義轉頭再次望向蕭小人時,已是滿麵春風,和煦暖人。
大相國寺,巍峨聳立,正殿高大,庭院寬敞,花木遍布,僧房櫛比,乃赦封的皇家寺院。每月逢五開放,就是所謂的“廟會”。廟會期間,中庭、兩廡,商人逾萬,三教九流,五花八門,萬姓交易,端的是金碧輝映,雲霞失容,盛況空前。大相國寺山門兩側,人聲鼎沸,說書的、唱戲的、雜耍的、賣藝的,充斥其間,吆喝聲,喝彩聲,此起彼伏。
“蕭兄弟!你看這繁榮景象,與之金陵如何?”趙光義手搖折扇,頗為自得。
汴京城沒有封閉的裏坊,以坊巷為基,遍布街市,城中的街道皆有坊市。皇城正南的禦道兩側是禦廊,亦允許商賈經商。州橋以東、以西和禦街,店鋪林立。州橋以北為民宅,州橋以南為商鋪。潘樓街和馬行街最富盛名,潘樓街以酒樓、茶社和飯館為主,馬行街以酒肆、瓦子的夜市著稱。“三更方盡,五更起。”說的就是馬行街。青樓、女閭,夜夜笙歌,腐糜貪欲,莫不如是。
如今的汴梁,實是商賈的天堂,世人的樂園,而做為開封府尹的趙光義,功不可沒。
蕭小人正待說話,卻見山門內四五位手持棍棒的和尚,正將一位胖大和尚亂棍打出。蹊蹺的是,胖和尚卻仍是嬉皮笑臉,渾不在意。蕭小人定睛看去,卻是久未謀麵的昭敏和尚。
“昭敏大師!你這是……”蕭小人不由啞然失笑。昭敏和尚抬眼看到蕭小人,甚是尷尬,伸手拍拍身上的灰塵,竟是不知從何說起。
“不得無禮!”趙光義喝止寺僧,目光咄咄地看向昭敏和尚。“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給各位見禮了!”昭敏和尚對著眾人,團團打個佛禮。
寺僧中有人識得趙光義,說與幾僧,眾僧頓時慌亂起來,其中一位小和尚見機不對,撇了棍棒,一溜煙,跑回寺去。不大一會,方丈貞俊禪師攜一眾高僧快步而來。
“王爺!請恕老衲無禮之罪。”貞俊禪師白眉低垂,滿麵愁苦。“不知者不罪!方丈禪師何罪之有?”趙光義笑吟吟端起桌上的香茗,輕輕地嘬了一口。
“方丈禪師!不知昭敏大師怎生得罪了貴寺高僧,卻要棍棒相加?”蕭小人黑漆漆的眼眸看著低頭垂目的貞俊禪師。
“既然小施主問起,就由貧僧細說原委吧!”說話的是“藏經閣”首座貞慧禪師。
原來,昭敏和尚來到大相國寺,求見貞俊禪師,將契此和尚身死之事相告,貞俊禪師唏噓不已。貞俊禪師與“布袋和尚”契此大師在洛陽白馬寺相識,共證大道,頗為相投。貞俊禪師受命住持開封大相國寺後不久,契此大師就去了恒山白馬寺住持,從此音信杳無。
當昭敏和尚將契此大師的臨終偈言告之,貞俊禪師恍然而悟,喃喃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他…他竟然真的是彌勒——未來佛轉世。”
昭敏和尚就此受到了貞俊禪師的禮遇,待若上賓。可是,昭敏和尚卻居心叵測,借故時常出入藏經閣,屢次偷盜大相國寺的佛經。貞俊禪師得知後,初時尚一笑了之,當昭敏和尚竟起意偷盜大相國寺的鎮寺之寶“楞伽經”時,貞俊禪師終於忍無可忍,遂命武僧將之逐出寺去。
“偷書不為賊!何況是導人向善的佛經,方丈大師忒小家子氣了。”趙光義得知原委,輕鬆地笑道。“王爺有所不知,昭敏和尚他是要將我中原之寶經,攜往契丹,投敵賣國啊!”貞慧禪師痛心疾首地呼道。蕭小人聞言,沒來由的,心生厭煩。
昭敏和尚眼見蕭小人麵色不豫,輕咳一聲,道:“貞慧禪師言重了!遼太宗耶律德光和讓皇‘人皇王’耶律倍,皆崇尚孔孟之道,與我中原並無二致。如今道教漸行,契丹貴族對於這道家的黃白之術,尤感親近。記得當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為供奉聖人之事時,大費躊躇,曾說:佛祖釋迦牟尼並非中國之人。於是,皇太子耶律倍提議興建孔廟,供奉孔聖人。因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就定於每年五月,由皇太子耶律倍親率文武百官,大興祭祀。”
昭敏和尚說到這,略微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在座眾人。此刻,他的臉上一片肅穆,慣常的嬉笑和憊懶,悄然而沒,隱然宗師之態。貞俊禪師不禁心裏一突,這神情,怎麽這麽熟悉?貞俊禪師閉目而思,心中豁然,那正是契此大師與自己談經論道時的神情。
“如今,契丹之地,信奉我佛之人漸眾。貧僧不才,收集這些佛經,尤其是珍本,正是為了光大佛教,教化萬民,此乃佛教千秋之本也!佛、道、儒三教,並稱於世,向以佛教為尊,何時淪為牛尾末道也!貧僧曾發下宏願,有生之年,定使我佛慈光,萬世耀於木葉山顛,普照化外之民,永享佛光。”昭敏和尚目蘊神光,聖輝閃耀在光亮的禿頂之上,恍惚間,直似佛祖降世。
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鬆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即契丹八部。每行軍及春秋時祭祀,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
永州,東潢河,南土河,合流於此,故號永州,承天皇太後所建。太祖於此置南樓,供奉神帳及天子旗鼓。木葉山上,建契丹始祖廟,奇首可汗在南廟,可敦在北廟,繪塑二聖並八子神像。木葉山,就是契丹族心目中唯一的神山聖地。
昭敏和尚此來中原,其意昭昭。契丹“摩尼教”漸趨衰敗,遼太祖所建的“明王樓”,傳自回鶻“摩尼教”。如今,做為契丹“摩尼教”總壇的“明王樓”已然易主改轍,“拜火教”新立,欲行大統,尚需時日,正是佛教大舉施行之良機。若是有佛家真傳的經文相佐,當可事半功倍。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一眾高僧齊宣法號,肅然起敬。趙光義微微頜首,意下頗為讚賞昭敏和尚的宏偉誌願。蕭小人麵露微笑,望著昭敏和尚的目光,甚是親近。
正在這時,方丈室外一陣騷亂之聲,貞俊禪師白眉掀動,舉目看向下座的執事長老。柴文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小手不自禁地抓住了蕭小人的手臂。趙光義瞥眼望了二小一眼,淡然一笑,取過手邊的茶盅,淡定地緩緩飲了一口香茗。
“不好了!走水了!大家夥快逃啊!”趙光義霍然起身,麵上色變。廟會期間,這大相國寺裏,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男女老幼,怕是不止五萬之數,這可是天大的禍事啊!
“方丈禪師!令闔寺弟子,皆聽本王號令。輔超!速速知會殿前司指揮使,協防安民。呼延讚!速調開封府所有差官、衙役,前來聽令。記住!是所有的人。蕭兄弟、金花郡主,請跟在本王身後,千萬不要離開寸步。”趙光義一腳尚未跨出門,已將所有的事安排妥當。
所有的人都相跟著離開了方丈室,隻有一個人卻沒有動。昭敏和尚臉上露出似乎壓抑了很久的嬉皮笑臉,眼珠一轉,徑直走到後窗,推開窗欞,身形一閃,已沒了蹤影。如此胖大的身軀,居然靈敏如狸貓,若是被人看見,不知作何感想?
蕭小人回首望了一眼空無一人的方丈室,嘴角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
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二月,朱溫逼迫唐昭宗退位,又密令朱友恭等人殺了唐昭宗,朱溫旋即稱帝,建國“梁”,史稱“後梁”,定都“汴州”,年號開平。
梁太祖朱溫遂升“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或“東京”,以洛陽為“西都”或“西京”。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又由開封遷都至洛陽。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均王”朱友貞繼帝位,是為梁末帝,還都開封。後來,人們就習慣地稱開封汴梁城為“東京汴梁”。
黃河之水,由城北緩緩流過。四條河流橫貫全城,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和金水河,汴梁城素有“中原水都”之稱。“汴河”又名“汴水”,在開封汴梁城的北麵,在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當時的周世宗柴榮謀攻“南唐”,將埇橋以東淤淺不通的河道疏浚導通,東上至泗水,以通漕運。
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年),再次疏浚“汴水”,北入“五丈河”,東流至定陶,入“濟水”,以通齊魯運路。翌年,鑿楚州西北之“鸛水”,通河由淮入江,又浚“汴口”,導河達於江淮,汴渠竣工,中原與江淮間始有水路相通。
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二月,周世宗第三次疏浚“汴水”,東導入開封汴梁城之南的“蔡水”,“蔡水”向南流達陳州等地,以通陳、穎之漕。浚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
因此東京汴梁城水路、陸路四通八達,千裏河堤,綠柳成蔭,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大唐詩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詠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裏。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
蕭小人愜意地坐在河岸邊一株垂柳下,喝著上好的春茶,觀望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如織人流,河道上南來北往的各色船隻,這是北國無可比擬的繁榮昌盛之象。蕭小人看著眼前的美景無限,想到明日就要離開汴梁回家了,此時的心情真是愉悅非常。
蕭小人離開荊湖,本是要直往蘇州的,可架不住柴文意的軟纏硬磨和趙光義的盛情相邀,正好慕容延釗也是要回京接家眷回鄉,遂相跟著來到了這當今天下第一繁勝之地--開封汴梁城。
今日,柴文意得知蕭小人就要離京了,遂邀請蕭小人來“汴河”堤岸邊的“聞香茶社”喝茶。柴文意自打回京,就居於深宮,不能再拋頭露麵了,能夠出宮和蕭小人一聚,柴文意可是沒有少磨宋太祖的耳根。兩人輕裝簡行,隻帶著幾個宮裏的侍衛隨行。
“蕭哥哥!你真的明日就走嗎?”柴文意咬著下唇,清亮的眸子望著柳樹下心無所屬的蕭小人,下意識地轉動著手中的茶杯。“嗯!你也回到家了,慕容伯伯在京裏的事情也辦妥了。明日,我會隨慕容伯伯一家啟程。離家太久了,我真的好想家人。”蕭小人思及家人,渾身都覺得燥熱起來。“你真好!一家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我想要見上娘親一麵,都隻是奢望而已!”說著話,柴文意已是紅了眼圈。
周太後自被安置西宮,常年居於天清寺,吃齋念佛,不問世事。其實非是周太後絕情,她正是以這種淡漠疏遠的行止向宋太祖示意,柴家不會與趙宋作梗。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幾個孩兒。
“不如你也隨我們南下好了,我娘親可好了,她一定會喜歡你的。”蕭小人煞有介事地說出口後,旋知不妙,不由訕訕地笑了。
“好啊!好啊!”柴文意歡呼出口,差點將手中的茶杯都打翻了。隨即,看到了蕭小人的神色,小臉一繃,神情頓時黯然,幽幽地道:“父皇是不會同意的,這次若不是姨父,恐怕連宮門都出不了呢!”
“好了!柴郡主!你看這景色多好,何必庸人自擾。”蕭小人起身撫弄著柳枝,顧左右而言他。“不許你叫我郡主,叫我意兒好嗎?以前爹爹在的時候,都是這樣喚我的。”柴文意泫然欲泣。“意兒!明日我就要走了,開心一點,好嗎?”蕭小人低柔的聲音令柴文意終於潸然淚下。
“好了!都來這麽久了,一定沒人帶你在汴京好好玩,今天,就讓我帶你轉轉吧!”柴文意伸手抹了一把眼淚,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道。“哈!都成花貓了。”蕭小人笑著走到柴文意身側,取出汗巾替她將臉上的淚痕擦幹淨。柴文意赧然地一笑,巧笑倩兮。
堤岸的街市,鱗次櫛比,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在各式的店鋪之間,怡然自得。
蕭小人看到一款樣式新穎別致的銀簪,伸手拿過,細細把玩,想著若是能親手戴在娘親或是姐姐的發髻上,不知該有多美,正自尋思著,耳畔傳來柴文意的一聲驚呼。
蕭小人回頭之際,正見三五個漢子疾衝而過,卻是其中一個漢子推了一把站在路中的柴文意。柴文意不防,跌向身後的一輛小推車,小推車上赫然支著一個火盆,火盆中木炭燒的正旺。買煎餅的老頭剛將煎鍋端離火盆,就見一個小女孩仰身倒向火中,頓時驚得魂飛魄散,手足無措,渾忘了伸手相助。侍衛們不近不遠地跟著二人,全未留意到禍生肘腋,欲要相救,已是不及,駭得各個亡魂俱冒。
突然,一聲巨響,不遠處飛來一物,擊中車轅,將小推車生生推前三尺,卻是一個泥罐盆花。泥土飛濺,殘花飄零,伴隨著陣陣驚呼和尖叫,人流為之大亂。
此時,蕭小人已到近前,伸腿擔在柴文意的腰間一磕,順勢抓住了前傾的柴文意的手臂,將她拉到了自己懷中,心下暗道僥幸。
“好功夫!”不遠處一個魁梧的獨臂漢子大聲讚道。“多謝呼延前輩仗義相救。”蕭小人右臂護住柴文意,左手或拍或推,將擁擠而來的略顯混亂的人群分開。“蕭兄弟客氣了。”呼延讚大步而來,憨厚的臉上,笑意盈盈。在他身後,趙光義輕袍緩帶,步履從容,麵帶微笑,白袍勝雪。
這時,一位衙役快步來到趙光義身後,小聲地稟報著。趙光義細眉微蹙,狹目微眯,略微地點了點頭,臉上明顯地露出一絲厭惡和鄙夷。趙光義回首對身後的王承恩低聲吩咐了一番,王承恩不時地點頭回應,然後,心領神會地轉身快步而去。
趙光義轉頭再次望向蕭小人時,已是滿麵春風,和煦暖人。
大相國寺,巍峨聳立,正殿高大,庭院寬敞,花木遍布,僧房櫛比,乃赦封的皇家寺院。每月逢五開放,就是所謂的“廟會”。廟會期間,中庭、兩廡,商人逾萬,三教九流,五花八門,萬姓交易,端的是金碧輝映,雲霞失容,盛況空前。大相國寺山門兩側,人聲鼎沸,說書的、唱戲的、雜耍的、賣藝的,充斥其間,吆喝聲,喝彩聲,此起彼伏。
“蕭兄弟!你看這繁榮景象,與之金陵如何?”趙光義手搖折扇,頗為自得。
汴京城沒有封閉的裏坊,以坊巷為基,遍布街市,城中的街道皆有坊市。皇城正南的禦道兩側是禦廊,亦允許商賈經商。州橋以東、以西和禦街,店鋪林立。州橋以北為民宅,州橋以南為商鋪。潘樓街和馬行街最富盛名,潘樓街以酒樓、茶社和飯館為主,馬行街以酒肆、瓦子的夜市著稱。“三更方盡,五更起。”說的就是馬行街。青樓、女閭,夜夜笙歌,腐糜貪欲,莫不如是。
如今的汴梁,實是商賈的天堂,世人的樂園,而做為開封府尹的趙光義,功不可沒。
蕭小人正待說話,卻見山門內四五位手持棍棒的和尚,正將一位胖大和尚亂棍打出。蹊蹺的是,胖和尚卻仍是嬉皮笑臉,渾不在意。蕭小人定睛看去,卻是久未謀麵的昭敏和尚。
“昭敏大師!你這是……”蕭小人不由啞然失笑。昭敏和尚抬眼看到蕭小人,甚是尷尬,伸手拍拍身上的灰塵,竟是不知從何說起。
“不得無禮!”趙光義喝止寺僧,目光咄咄地看向昭敏和尚。“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給各位見禮了!”昭敏和尚對著眾人,團團打個佛禮。
寺僧中有人識得趙光義,說與幾僧,眾僧頓時慌亂起來,其中一位小和尚見機不對,撇了棍棒,一溜煙,跑回寺去。不大一會,方丈貞俊禪師攜一眾高僧快步而來。
“王爺!請恕老衲無禮之罪。”貞俊禪師白眉低垂,滿麵愁苦。“不知者不罪!方丈禪師何罪之有?”趙光義笑吟吟端起桌上的香茗,輕輕地嘬了一口。
“方丈禪師!不知昭敏大師怎生得罪了貴寺高僧,卻要棍棒相加?”蕭小人黑漆漆的眼眸看著低頭垂目的貞俊禪師。
“既然小施主問起,就由貧僧細說原委吧!”說話的是“藏經閣”首座貞慧禪師。
原來,昭敏和尚來到大相國寺,求見貞俊禪師,將契此和尚身死之事相告,貞俊禪師唏噓不已。貞俊禪師與“布袋和尚”契此大師在洛陽白馬寺相識,共證大道,頗為相投。貞俊禪師受命住持開封大相國寺後不久,契此大師就去了恒山白馬寺住持,從此音信杳無。
當昭敏和尚將契此大師的臨終偈言告之,貞俊禪師恍然而悟,喃喃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他…他竟然真的是彌勒——未來佛轉世。”
昭敏和尚就此受到了貞俊禪師的禮遇,待若上賓。可是,昭敏和尚卻居心叵測,借故時常出入藏經閣,屢次偷盜大相國寺的佛經。貞俊禪師得知後,初時尚一笑了之,當昭敏和尚竟起意偷盜大相國寺的鎮寺之寶“楞伽經”時,貞俊禪師終於忍無可忍,遂命武僧將之逐出寺去。
“偷書不為賊!何況是導人向善的佛經,方丈大師忒小家子氣了。”趙光義得知原委,輕鬆地笑道。“王爺有所不知,昭敏和尚他是要將我中原之寶經,攜往契丹,投敵賣國啊!”貞慧禪師痛心疾首地呼道。蕭小人聞言,沒來由的,心生厭煩。
昭敏和尚眼見蕭小人麵色不豫,輕咳一聲,道:“貞慧禪師言重了!遼太宗耶律德光和讓皇‘人皇王’耶律倍,皆崇尚孔孟之道,與我中原並無二致。如今道教漸行,契丹貴族對於這道家的黃白之術,尤感親近。記得當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為供奉聖人之事時,大費躊躇,曾說:佛祖釋迦牟尼並非中國之人。於是,皇太子耶律倍提議興建孔廟,供奉孔聖人。因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就定於每年五月,由皇太子耶律倍親率文武百官,大興祭祀。”
昭敏和尚說到這,略微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在座眾人。此刻,他的臉上一片肅穆,慣常的嬉笑和憊懶,悄然而沒,隱然宗師之態。貞俊禪師不禁心裏一突,這神情,怎麽這麽熟悉?貞俊禪師閉目而思,心中豁然,那正是契此大師與自己談經論道時的神情。
“如今,契丹之地,信奉我佛之人漸眾。貧僧不才,收集這些佛經,尤其是珍本,正是為了光大佛教,教化萬民,此乃佛教千秋之本也!佛、道、儒三教,並稱於世,向以佛教為尊,何時淪為牛尾末道也!貧僧曾發下宏願,有生之年,定使我佛慈光,萬世耀於木葉山顛,普照化外之民,永享佛光。”昭敏和尚目蘊神光,聖輝閃耀在光亮的禿頂之上,恍惚間,直似佛祖降世。
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鬆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即契丹八部。每行軍及春秋時祭祀,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
永州,東潢河,南土河,合流於此,故號永州,承天皇太後所建。太祖於此置南樓,供奉神帳及天子旗鼓。木葉山上,建契丹始祖廟,奇首可汗在南廟,可敦在北廟,繪塑二聖並八子神像。木葉山,就是契丹族心目中唯一的神山聖地。
昭敏和尚此來中原,其意昭昭。契丹“摩尼教”漸趨衰敗,遼太祖所建的“明王樓”,傳自回鶻“摩尼教”。如今,做為契丹“摩尼教”總壇的“明王樓”已然易主改轍,“拜火教”新立,欲行大統,尚需時日,正是佛教大舉施行之良機。若是有佛家真傳的經文相佐,當可事半功倍。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一眾高僧齊宣法號,肅然起敬。趙光義微微頜首,意下頗為讚賞昭敏和尚的宏偉誌願。蕭小人麵露微笑,望著昭敏和尚的目光,甚是親近。
正在這時,方丈室外一陣騷亂之聲,貞俊禪師白眉掀動,舉目看向下座的執事長老。柴文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小手不自禁地抓住了蕭小人的手臂。趙光義瞥眼望了二小一眼,淡然一笑,取過手邊的茶盅,淡定地緩緩飲了一口香茗。
“不好了!走水了!大家夥快逃啊!”趙光義霍然起身,麵上色變。廟會期間,這大相國寺裏,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男女老幼,怕是不止五萬之數,這可是天大的禍事啊!
“方丈禪師!令闔寺弟子,皆聽本王號令。輔超!速速知會殿前司指揮使,協防安民。呼延讚!速調開封府所有差官、衙役,前來聽令。記住!是所有的人。蕭兄弟、金花郡主,請跟在本王身後,千萬不要離開寸步。”趙光義一腳尚未跨出門,已將所有的事安排妥當。
所有的人都相跟著離開了方丈室,隻有一個人卻沒有動。昭敏和尚臉上露出似乎壓抑了很久的嬉皮笑臉,眼珠一轉,徑直走到後窗,推開窗欞,身形一閃,已沒了蹤影。如此胖大的身軀,居然靈敏如狸貓,若是被人看見,不知作何感想?
蕭小人回首望了一眼空無一人的方丈室,嘴角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