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仁點點頭。反正離福州城已經很近,而與李玉約定的時間還有兩天,他倒並不著急。
曹安走後,俞仁拿起桌上剩下的一個饅頭,將碟子裏餘下的幾片牛肉夾上,準備吃掉。他從小受父親的嚴格管教,倒是讓他養成了不浪費的好習慣。
俞仁剛拿起饅頭,便感覺好像有人在盯著他。俞仁忙抬起頭。
就見一個蓬頭垢麵的小乞丐正站在門外,目不轉睛的看著他。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盯著他手裏的饅頭。俞仁便有些吃不下了。這就好像是一個青蛙正在進食,突然看到旁邊有一隻癩蛤蟆在盯著自己,它也不爭也不搶,就那麽垂涎欲滴的看著你。我想,就算是換做各位大概也是難以下咽的吧!
俞仁雖然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什麽好人,但他也還是有些仁慈之心的,特別是對於弱者。見這小乞丐模樣可憐,他不由的動了惻隱之心。當然,另一個原因是,他看了這小乞丐的一身模樣沒有了食欲。
“要吃嗎?”俞仁揚了揚手中的饅頭。
小乞丐見俞仁突然向自己說話,似乎嚇了一跳。一麵連連搖頭,一麵紅著臉,慌忙向後連退數步。
俞仁暗暗奇怪。這個少年看他的模樣是一個乞丐,可是他的行為又似乎並不是個乞丐。乞丐怎麽會在麵對別人的施舍時,還會臉紅呢!這說明他並不真的是名乞丐,那他又是什麽人呢?
雖然一時猜不透原因,俞仁卻不願多事。必竟自己才到這個地方,對於曆史的這段記憶也僅僅是停留在幾件重大的事情上,對於世俗、風情、法律等真正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他卻一無所知。因此,凡事還是小心一點的好。
這樣的想著,俞仁又低頭吃起自己的饅頭。
可是他一個饅頭還沒吃完,便感覺方才的那雙眼睛又盯住了他。俞仁一抬頭,果然,剛剛跑開的那個小乞丐又回來了。而且還是站在方才的那根柱子邊,看著他。
當俞仁再次直視他的時候,這一次,小乞丐沒有再逃開,他似乎是下定了決心;麵對俞仁的直視,他仍堅定的站在草棚下的柱子旁邊,隻是把頭垂的很低。俞仁暗暗打量眼前的這個小乞丐。
小乞丐十五六歲,臉色臘黃、身形消瘦,個頭倒是不矮,隻是一看便是嚴重營養不足的樣子。
“小二,幫我再拿五個饅頭來。”俞仁叫著。
小二很麻利,不一會兒便又端來五個饅頭。俞仁卻不叫他放下,而是向著門外的小乞丐一指。
小二一時沒會意過來,愣了一下。
“你把這幾個饅頭給他吧!”俞仁見小二站在原地沒動,便道。
小二一聽這話,忙放下饅頭,向俞仁連連告罪。“小公子,您莫生氣。我們這種鄉下小地方,花子就是多,趕都趕不絕,實在沒辦法。他們也都是些可憐人。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莫如放他一馬。我這就去把他趕走。”
小二以為俞仁說的是反話,這種事情也是常有的。他怕俞仁生氣,一說完話,就要出門去趕那小乞丐。
俞仁攔住了他。“哎!我說話你怎麽聽不懂啊!我明明是說讓你把這些饅頭給他,誰讓你把他趕走啦!”
小二這才停住腳步,相信俞仁是真的要把饅頭施給小乞丐。但他還有些遲疑,拿著饅頭又問了一句:“真的要給他嗎?”必竟這種事情要擱在三五年前,那太平常不過了。可是現在不同了,這幾年花子多,閩南也是連年鬧災。雖然聽說北方比他們這兒災情要嚴重的多,但閩南也沒好過多少。許多往年殷實的人家,到現在也不得不偶爾要典當些東西才好度日了。而米糧的價格更是一路高漲,五年前三個饅頭的錢,現在隻能買一個了。
“當然是真的。小二哥莫不是以為我連多付這幾個饅頭的錢也沒有吧!”俞仁不明白,為什麽這小二會有這樣的反映。
“不是不是,絕對不是。您老人家莫生氣。小人這就把饅頭拿過去。”說著,小二將那五個雪白的饅頭送到小乞丐手裏。
小乞丐初時還不敢接。小二拿起一個塞到他的手裏。“拿著吧!你今天算是走了狗屎運了,居然讓你碰上小公子這樣菩薩心腸的人。”
說著,小二把餘下的幾個饅頭也一起塞到小乞丐的手裏。
小乞丐拿著饅頭,抬頭看了俞仁一眼,轉身便向回跑。
小二見小乞丐也不向俞仁道謝,怕俞仁不高興,忙向他提醒一句。“鄉下人就是不懂禮,小公子如此好心,你怎麽也不道聲謝啊!”
小乞丐聽到小二的話,這才止住腳步。轉身抱著饅頭向俞仁鞠了一躬。
俞仁一抬手。“不過是幾個饅頭,小兄弟不必放在心上。”
小乞丐再望俞仁一眼,轉身走了。
“俞兄雖然大方,卻隻怕這幾個饅頭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我料這小乞丐一會兒還得再來。”一個中性的聲音突然在俞仁的身後響起。
俞仁聽到這聲音,忙回過頭。原來是李玉不知什麽時候已經進了棚子。她還是那身書生打扮,隻是鶯兒已改換了女兒衫,站在她的身後。
俞仁見李玉到了,很高興,忙湊過去,與她對麵而坐。
“李兄這話是什麽意思?”
李玉沒有馬上回答俞仁的話,她先召來了小二,要了些吃的。從早上忙活到現在,她肚子也餓了。
“俞兄先莫問原由,且看看我的判斷對是不對。”
俞仁見李玉這樣講,隻好按下自己的好奇心,暫時將小乞丐的事放在一旁,問了問米脂縣的那些難民的安置情況。
“放心吧!我都已給他們安排妥當了。就在連江縣外的一個寺廟裏種地。那廟裏的主持是家父的朋友,正好他們廟裏有幾百畝地,僧人們打理不過來。這眼看著再有幾個月就是春耕了,廟裏也不白費他們多少糧食,主持倒是很樂意收留他們。”
於是,兩人又聊了些別後的情景。聽說俞仁找到了失散的書童,李玉也替他高興。兩人正聊著,聽到棚外有腳步聲傳來。
俞仁轉頭一看。方才的那個小乞丐果然又回來了。他仍站在草棚外方才的位置上,直勾勾的看著俞仁。
俞仁見他仍然一樣饑不可耐的樣子,不由的更加奇怪。
“我剛給你的饅頭你沒吃嗎?”
小乞丐聽到俞仁問起,卻不敢回答,隻是把頭低到了胸口。
俞仁見他這樣子實在可憐,不由輕歎了口氣。便叫小二再給他拿五個饅頭。
小二答應一聲,馬上又去拿了五個饅頭出來,還用一塊紙包了起來,交到小乞丐的手裏。
“你叫什麽名字啊?”
“曹文詔。”小乞丐終於蹦出一句話來。這讓俞仁知道,他不是個啞巴。
小乞丐接了饅頭仍不稱謝,仍隻是向俞仁深鞠一躬,然後便一言不發的轉身走了。
俞仁看了李玉一眼,“這,倒底是怎麽回事?”
李玉仍舊不答,卻起身站了起來。“咱們跟過去看看,不就什麽都明白了。”
俞仁也正有這個意思,於是三人悄悄跟在小乞丐的身後。
大約走了一裏多路,前麵出現一片樹林。林子邊上的土坡旁,此時正倚著一群人,約有二三十。他們似乎是在這兒曬太陽,又像是已經餓的走不動了。看這些人的裝束,也與昨天遇到的那批災民倒是很相似。
“這些人也是米脂縣逃出來的災民嗎?”俞仁現在對這個李玉是越來越依賴了,感覺她真的就好像是神仙一樣,什麽事情都知道。
“不是。他們是從遼東逃出來的。女真人占了撫順,撫順城裏的漢人百姓大多逃進了關內。一般這些人,逃到直隸也就安家了。不過,這些人聽說是正巧逃出來的時候遇上了一條南下的商船。那位好心的船主便順路將他們帶到了福州。”
俞仁點點頭。兩人正說著,便見方才的那個小乞丐已走進了人群。小乞丐向人群的西北角走去,那兒的土坡旁正坐臥著幾個人。是一名婦人帶著三個孩子。兩個大些的是男孩子,大的有十二三歲,小的隻有十歲上下,婦人的手裏還摟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
女孩的手裏正拿著小半塊饅頭在吃,婦人手裏拿著一個破碗裝著小半碗水,似乎是怕孩子吃噎著了,好給她喂水。
“媽媽,我還餓!”最小的那個男孩,眼睛盯著妹妹手裏的饅頭叫道。
那個大些的男孩揚手就給了小男孩一巴掌。“媽媽的饅頭都給你吃了,你還叫餓!”
小男孩挨了哥哥的打,坐在地上大哭起來。兩人正鬧著,方才在茶棚外看到的那個小乞丐走過去。兩人看到小乞丐,一起圍上來。
曹安走後,俞仁拿起桌上剩下的一個饅頭,將碟子裏餘下的幾片牛肉夾上,準備吃掉。他從小受父親的嚴格管教,倒是讓他養成了不浪費的好習慣。
俞仁剛拿起饅頭,便感覺好像有人在盯著他。俞仁忙抬起頭。
就見一個蓬頭垢麵的小乞丐正站在門外,目不轉睛的看著他。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盯著他手裏的饅頭。俞仁便有些吃不下了。這就好像是一個青蛙正在進食,突然看到旁邊有一隻癩蛤蟆在盯著自己,它也不爭也不搶,就那麽垂涎欲滴的看著你。我想,就算是換做各位大概也是難以下咽的吧!
俞仁雖然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什麽好人,但他也還是有些仁慈之心的,特別是對於弱者。見這小乞丐模樣可憐,他不由的動了惻隱之心。當然,另一個原因是,他看了這小乞丐的一身模樣沒有了食欲。
“要吃嗎?”俞仁揚了揚手中的饅頭。
小乞丐見俞仁突然向自己說話,似乎嚇了一跳。一麵連連搖頭,一麵紅著臉,慌忙向後連退數步。
俞仁暗暗奇怪。這個少年看他的模樣是一個乞丐,可是他的行為又似乎並不是個乞丐。乞丐怎麽會在麵對別人的施舍時,還會臉紅呢!這說明他並不真的是名乞丐,那他又是什麽人呢?
雖然一時猜不透原因,俞仁卻不願多事。必竟自己才到這個地方,對於曆史的這段記憶也僅僅是停留在幾件重大的事情上,對於世俗、風情、法律等真正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他卻一無所知。因此,凡事還是小心一點的好。
這樣的想著,俞仁又低頭吃起自己的饅頭。
可是他一個饅頭還沒吃完,便感覺方才的那雙眼睛又盯住了他。俞仁一抬頭,果然,剛剛跑開的那個小乞丐又回來了。而且還是站在方才的那根柱子邊,看著他。
當俞仁再次直視他的時候,這一次,小乞丐沒有再逃開,他似乎是下定了決心;麵對俞仁的直視,他仍堅定的站在草棚下的柱子旁邊,隻是把頭垂的很低。俞仁暗暗打量眼前的這個小乞丐。
小乞丐十五六歲,臉色臘黃、身形消瘦,個頭倒是不矮,隻是一看便是嚴重營養不足的樣子。
“小二,幫我再拿五個饅頭來。”俞仁叫著。
小二很麻利,不一會兒便又端來五個饅頭。俞仁卻不叫他放下,而是向著門外的小乞丐一指。
小二一時沒會意過來,愣了一下。
“你把這幾個饅頭給他吧!”俞仁見小二站在原地沒動,便道。
小二一聽這話,忙放下饅頭,向俞仁連連告罪。“小公子,您莫生氣。我們這種鄉下小地方,花子就是多,趕都趕不絕,實在沒辦法。他們也都是些可憐人。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莫如放他一馬。我這就去把他趕走。”
小二以為俞仁說的是反話,這種事情也是常有的。他怕俞仁生氣,一說完話,就要出門去趕那小乞丐。
俞仁攔住了他。“哎!我說話你怎麽聽不懂啊!我明明是說讓你把這些饅頭給他,誰讓你把他趕走啦!”
小二這才停住腳步,相信俞仁是真的要把饅頭施給小乞丐。但他還有些遲疑,拿著饅頭又問了一句:“真的要給他嗎?”必竟這種事情要擱在三五年前,那太平常不過了。可是現在不同了,這幾年花子多,閩南也是連年鬧災。雖然聽說北方比他們這兒災情要嚴重的多,但閩南也沒好過多少。許多往年殷實的人家,到現在也不得不偶爾要典當些東西才好度日了。而米糧的價格更是一路高漲,五年前三個饅頭的錢,現在隻能買一個了。
“當然是真的。小二哥莫不是以為我連多付這幾個饅頭的錢也沒有吧!”俞仁不明白,為什麽這小二會有這樣的反映。
“不是不是,絕對不是。您老人家莫生氣。小人這就把饅頭拿過去。”說著,小二將那五個雪白的饅頭送到小乞丐手裏。
小乞丐初時還不敢接。小二拿起一個塞到他的手裏。“拿著吧!你今天算是走了狗屎運了,居然讓你碰上小公子這樣菩薩心腸的人。”
說著,小二把餘下的幾個饅頭也一起塞到小乞丐的手裏。
小乞丐拿著饅頭,抬頭看了俞仁一眼,轉身便向回跑。
小二見小乞丐也不向俞仁道謝,怕俞仁不高興,忙向他提醒一句。“鄉下人就是不懂禮,小公子如此好心,你怎麽也不道聲謝啊!”
小乞丐聽到小二的話,這才止住腳步。轉身抱著饅頭向俞仁鞠了一躬。
俞仁一抬手。“不過是幾個饅頭,小兄弟不必放在心上。”
小乞丐再望俞仁一眼,轉身走了。
“俞兄雖然大方,卻隻怕這幾個饅頭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我料這小乞丐一會兒還得再來。”一個中性的聲音突然在俞仁的身後響起。
俞仁聽到這聲音,忙回過頭。原來是李玉不知什麽時候已經進了棚子。她還是那身書生打扮,隻是鶯兒已改換了女兒衫,站在她的身後。
俞仁見李玉到了,很高興,忙湊過去,與她對麵而坐。
“李兄這話是什麽意思?”
李玉沒有馬上回答俞仁的話,她先召來了小二,要了些吃的。從早上忙活到現在,她肚子也餓了。
“俞兄先莫問原由,且看看我的判斷對是不對。”
俞仁見李玉這樣講,隻好按下自己的好奇心,暫時將小乞丐的事放在一旁,問了問米脂縣的那些難民的安置情況。
“放心吧!我都已給他們安排妥當了。就在連江縣外的一個寺廟裏種地。那廟裏的主持是家父的朋友,正好他們廟裏有幾百畝地,僧人們打理不過來。這眼看著再有幾個月就是春耕了,廟裏也不白費他們多少糧食,主持倒是很樂意收留他們。”
於是,兩人又聊了些別後的情景。聽說俞仁找到了失散的書童,李玉也替他高興。兩人正聊著,聽到棚外有腳步聲傳來。
俞仁轉頭一看。方才的那個小乞丐果然又回來了。他仍站在草棚外方才的位置上,直勾勾的看著俞仁。
俞仁見他仍然一樣饑不可耐的樣子,不由的更加奇怪。
“我剛給你的饅頭你沒吃嗎?”
小乞丐聽到俞仁問起,卻不敢回答,隻是把頭低到了胸口。
俞仁見他這樣子實在可憐,不由輕歎了口氣。便叫小二再給他拿五個饅頭。
小二答應一聲,馬上又去拿了五個饅頭出來,還用一塊紙包了起來,交到小乞丐的手裏。
“你叫什麽名字啊?”
“曹文詔。”小乞丐終於蹦出一句話來。這讓俞仁知道,他不是個啞巴。
小乞丐接了饅頭仍不稱謝,仍隻是向俞仁深鞠一躬,然後便一言不發的轉身走了。
俞仁看了李玉一眼,“這,倒底是怎麽回事?”
李玉仍舊不答,卻起身站了起來。“咱們跟過去看看,不就什麽都明白了。”
俞仁也正有這個意思,於是三人悄悄跟在小乞丐的身後。
大約走了一裏多路,前麵出現一片樹林。林子邊上的土坡旁,此時正倚著一群人,約有二三十。他們似乎是在這兒曬太陽,又像是已經餓的走不動了。看這些人的裝束,也與昨天遇到的那批災民倒是很相似。
“這些人也是米脂縣逃出來的災民嗎?”俞仁現在對這個李玉是越來越依賴了,感覺她真的就好像是神仙一樣,什麽事情都知道。
“不是。他們是從遼東逃出來的。女真人占了撫順,撫順城裏的漢人百姓大多逃進了關內。一般這些人,逃到直隸也就安家了。不過,這些人聽說是正巧逃出來的時候遇上了一條南下的商船。那位好心的船主便順路將他們帶到了福州。”
俞仁點點頭。兩人正說著,便見方才的那個小乞丐已走進了人群。小乞丐向人群的西北角走去,那兒的土坡旁正坐臥著幾個人。是一名婦人帶著三個孩子。兩個大些的是男孩子,大的有十二三歲,小的隻有十歲上下,婦人的手裏還摟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
女孩的手裏正拿著小半塊饅頭在吃,婦人手裏拿著一個破碗裝著小半碗水,似乎是怕孩子吃噎著了,好給她喂水。
“媽媽,我還餓!”最小的那個男孩,眼睛盯著妹妹手裏的饅頭叫道。
那個大些的男孩揚手就給了小男孩一巴掌。“媽媽的饅頭都給你吃了,你還叫餓!”
小男孩挨了哥哥的打,坐在地上大哭起來。兩人正鬧著,方才在茶棚外看到的那個小乞丐走過去。兩人看到小乞丐,一起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