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仁笑起來,“放心吧!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我還是知道的。隻是,我自從上次失憶,便一直沒有恢複,有些事情,你還得給我多多留言提醒才行。”
雖然一路上,曹安早已將家中的情況跟俞仁講了多次,而且還向他講述了許多的細節。可是俞仁還是不太有自信。必竟,聽到的和看到的,完全是兩回事。
按曹安的介紹,他們家共有五人,除去他們兩人外,還有一個負責看門跑路的宋駝子和一個負責洗衣做飯的馬嬸。這兩人都是老爺在外麵另聘的長工,隻有他是自小便跟在俞家的。
來到門口,見大門是關著的,曹安正要拍門。俞仁突然想起件事,趕緊製止了他。
“曹安,咱們還剩多少銀子?”
曹安眼見到了家門口,少爺卻不急著進門,反而問起銀子的事,十分不解。“還有八十三兩多。”
“那好,回去後,你把那七十兩的整銀放在你房裏藏起來,不要讓任何人知道。隻帶十幾兩的碎銀在身上就好。記住,贈銀的事情,千萬不可跟我爹說起。我爹要問我們旅費還剩多少,你就說隻剩十三兩了。記住了吧!”俞仁俯在曹安耳邊道。
曹安連連點頭,終於明白了少爺的用心。
俞仁這才放心的整了整衣服,然後上前敲門。
大門很快便打開了。開門的是一個背有些微駝的中年人。這人大約三十五六,模樣有些斯文,倒不像是下人。俞仁知道,這人就是曹安口中所說的宋駝子了。當然,他不會這樣叫他。
“宋叔,我回來了。”
宋叔看到俞仁回來,臉上露出歡喜之色,忙回頭向院子裏喊了一句,“老爺,少爺回來了。”
院子裏傳出一聲頗有威嚴的男聲,“讓他到書房等我。”
俞仁聽到這聲音,心裏便跳了一下。雖然在情感上,他還不太認可這位父親。可是但是事實卻無法改變,他不能不接受這個現實。所以,聽到這一聲,俞仁的心頭便跳起來。作為一個從小便不太聽話的孩子,俞仁從他老爹的這個聲音中便判斷出,自己一會兒肯定要挨訓。
在曹安的指引下,俞仁來到父親的書房。曹安則站在門外等著。
俞仁進屋的時候,他爹俞元乾還沒來。俞仁便在書桌前的一把木椅上坐了下來,然後四下的打量起這間書房。這是一間很普通的書房,裝飾很簡陋,除去兩大書櫃的書之外,便隻有掛在牆上的兩幅畫和一幅字。其中,那幅字是橫條,上麵寫著四個大字:精忠報國。
字體老練蒼勁,頗有北宋黃庭堅之風。
而一旁的兩幅畫,一幅是嶽母刺字圖,另一幅則是一副山水圖。兩幅圖的落款都是泉州俞行健。
俞仁知道,他爹的字號為行健。也就是說,這兩幅圖都是他爹自己畫的。俞仁對字畫向來一無所知,也不知這畫畫的怎麽樣。隻是感覺他老爹能畫出這麽複雜的畫,水平應該不低。
俞仁正揣摩著他老爹應該是個什麽樣的人,他爹便進來了。
俞仁聽到腳步聲,趕緊站起來,就見一個四十三四的中年人寒著臉走了進來。俞仁隻看了他一眼,便知道,他就是自己傳說中的那位老爹了。因為此人的相貌與自己實在太像,如果不是年齡上的差距,別人絕對會認為他們是雙胞胎。
“你還知道回來啊!我還當你樂不思蜀了呢!”俞元乾的聲音威嚴中透著幾絲喜悅,顯然是因為看到相別半年多的兒子,心裏的喜悅之情還是壓製不住。隻是為了要在兒子麵前保持威嚴,所以才刻意的板下臉來。
俞仁從這句話裏便聽出了老爹並不是真的生氣,他的心也徹底放了下來。“爹,您不是病了嗎?怎麽不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俞仁想岔開話題。
“我不說生病,你會回來嗎?”一麵說,一麵拉開椅子,在書桌前坐了下來。
俞仁小聲說了一句,“我在杭州剛好碰到幾個朋友,所以才耽擱了。本來我是早就打算回來的。”
俞元乾一聽這話,原來緩和的臉色又沉了下來。“不說這些我還不氣。我問你,出門前,我是怎麽交待你的。你都忘了是吧?我讓你不要結交朋黨,特別是不能結交東林黨和浙黨的人。你倒好,全把我的話當成了耳旁風。
不但結交東林子弟,還給他們打頭陣。你以為你威風了,別人看的起你啊!其實背地裏,人家都笑你傻!”
俞元乾說到這兒,氣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東林黨是些什麽人?他們自我標榜是以天下為己任,說到底還為是為了給自己謀權!咱們大明的朝廷這些年為什麽這麽亂?說到底,最魁禍首,就是他們東林黨人。
如果不是他們東林黨人結黨營私,又怎麽會有後麵的浙黨、齊黨、楚黨這些大大小上的黨派。這些人為了爭奪自己的權位,打著為公的幌子,搞的朝廷上下,雞犬不寧,連皇上、太子都被他們牽進來。政事也因此而廢。現在朝中無論大小的官員,整天想著的都隻是如何搞倒對手,反而把國事拋在了一邊。這才會派出像楊鎬這樣的廢才去征討女真,至使全軍覆滅。
你跟這樣的一群人混到一起,將來能有什麽好結果?搞不好,咱們俞家在你的手裏被滅門都有可能。
所以,我現在正式告誡你。從今往後,再不許跟這些人往來,不然,我就把你趕出俞家,從此不認你這個兒子!”
俞元乾說完這些話,一甩袖子走了。
然後俞仁便聽到他爹在院子裏大聲的向宋駝子吩咐,“小宋,從今天起,你給我看著大門。沒有我的命令,絕不許少爺出這個大門!”
俞仁的臉上露出的是無耐與困惑。
無耐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從現在起,便算是被他老爹給軟禁了。困惑是因為,他想不明白,為什麽袁崇煥對東林黨人那般的推崇,而他爹對東林黨人卻如此的不滿。
就這樣,俞仁被關進了他自己的書房裏。俞元乾隻撂下一句話:“專心備考秋閨。”
俞仁看著滿室的書冊,不由的露出苦笑。他太知道自己的實力了。就憑自己現在的那點古文功力,不說考舉人,就算是考秀才,他也沒這個可能。但是他又不能對老爹說。因為他爹是不會相信他的話的。
對著擺在桌上的四書五經,俞仁強迫著自己翻了幾頁,便實在看不下去了。在書架上翻了翻,居然從一個角落裏翻出了一本《續武經總要》。翻開了第一頁,俞仁便來了興趣。
因為這本書,居然是他的那位聞名天下的祖叔俞大猷,和他的老師兩人編寫的。此書的前七卷是俞大猷的老師趙本學所編,後一卷是俞大猷本人所編。
俞仁細細翻看了一遍,上麵全部講的都是自古至今的各種陣法,包括此陣法的優劣和運用。俞仁看了一會兒,感覺不太有興趣。因為他對陣法全然不懂。於是又去翻書櫃。
這才發現,原來,他的書櫃的一個角落裏放滿了各種兵書。隻是前麵用一大堆的儒家經典給攔了起來。俞仁終於明白了。其實,他的這位前身,根本就是一個重武輕文的人。隻是因為老爹不讓習武,所以他才要把這些兵書藏在書櫃裏麵。
俞仁向書櫃裏掏了掏,總共掏出了三十多本兵書。包括《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尉繚子》、《吳子》、《武經總要》等。此外,還有一本地圖冊。上寫:《大明十五省地圖》。
其中,還有一個小布包,裏麵單獨包著幾本書。
雖然一路上,曹安早已將家中的情況跟俞仁講了多次,而且還向他講述了許多的細節。可是俞仁還是不太有自信。必竟,聽到的和看到的,完全是兩回事。
按曹安的介紹,他們家共有五人,除去他們兩人外,還有一個負責看門跑路的宋駝子和一個負責洗衣做飯的馬嬸。這兩人都是老爺在外麵另聘的長工,隻有他是自小便跟在俞家的。
來到門口,見大門是關著的,曹安正要拍門。俞仁突然想起件事,趕緊製止了他。
“曹安,咱們還剩多少銀子?”
曹安眼見到了家門口,少爺卻不急著進門,反而問起銀子的事,十分不解。“還有八十三兩多。”
“那好,回去後,你把那七十兩的整銀放在你房裏藏起來,不要讓任何人知道。隻帶十幾兩的碎銀在身上就好。記住,贈銀的事情,千萬不可跟我爹說起。我爹要問我們旅費還剩多少,你就說隻剩十三兩了。記住了吧!”俞仁俯在曹安耳邊道。
曹安連連點頭,終於明白了少爺的用心。
俞仁這才放心的整了整衣服,然後上前敲門。
大門很快便打開了。開門的是一個背有些微駝的中年人。這人大約三十五六,模樣有些斯文,倒不像是下人。俞仁知道,這人就是曹安口中所說的宋駝子了。當然,他不會這樣叫他。
“宋叔,我回來了。”
宋叔看到俞仁回來,臉上露出歡喜之色,忙回頭向院子裏喊了一句,“老爺,少爺回來了。”
院子裏傳出一聲頗有威嚴的男聲,“讓他到書房等我。”
俞仁聽到這聲音,心裏便跳了一下。雖然在情感上,他還不太認可這位父親。可是但是事實卻無法改變,他不能不接受這個現實。所以,聽到這一聲,俞仁的心頭便跳起來。作為一個從小便不太聽話的孩子,俞仁從他老爹的這個聲音中便判斷出,自己一會兒肯定要挨訓。
在曹安的指引下,俞仁來到父親的書房。曹安則站在門外等著。
俞仁進屋的時候,他爹俞元乾還沒來。俞仁便在書桌前的一把木椅上坐了下來,然後四下的打量起這間書房。這是一間很普通的書房,裝飾很簡陋,除去兩大書櫃的書之外,便隻有掛在牆上的兩幅畫和一幅字。其中,那幅字是橫條,上麵寫著四個大字:精忠報國。
字體老練蒼勁,頗有北宋黃庭堅之風。
而一旁的兩幅畫,一幅是嶽母刺字圖,另一幅則是一副山水圖。兩幅圖的落款都是泉州俞行健。
俞仁知道,他爹的字號為行健。也就是說,這兩幅圖都是他爹自己畫的。俞仁對字畫向來一無所知,也不知這畫畫的怎麽樣。隻是感覺他老爹能畫出這麽複雜的畫,水平應該不低。
俞仁正揣摩著他老爹應該是個什麽樣的人,他爹便進來了。
俞仁聽到腳步聲,趕緊站起來,就見一個四十三四的中年人寒著臉走了進來。俞仁隻看了他一眼,便知道,他就是自己傳說中的那位老爹了。因為此人的相貌與自己實在太像,如果不是年齡上的差距,別人絕對會認為他們是雙胞胎。
“你還知道回來啊!我還當你樂不思蜀了呢!”俞元乾的聲音威嚴中透著幾絲喜悅,顯然是因為看到相別半年多的兒子,心裏的喜悅之情還是壓製不住。隻是為了要在兒子麵前保持威嚴,所以才刻意的板下臉來。
俞仁從這句話裏便聽出了老爹並不是真的生氣,他的心也徹底放了下來。“爹,您不是病了嗎?怎麽不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俞仁想岔開話題。
“我不說生病,你會回來嗎?”一麵說,一麵拉開椅子,在書桌前坐了下來。
俞仁小聲說了一句,“我在杭州剛好碰到幾個朋友,所以才耽擱了。本來我是早就打算回來的。”
俞元乾一聽這話,原來緩和的臉色又沉了下來。“不說這些我還不氣。我問你,出門前,我是怎麽交待你的。你都忘了是吧?我讓你不要結交朋黨,特別是不能結交東林黨和浙黨的人。你倒好,全把我的話當成了耳旁風。
不但結交東林子弟,還給他們打頭陣。你以為你威風了,別人看的起你啊!其實背地裏,人家都笑你傻!”
俞元乾說到這兒,氣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東林黨是些什麽人?他們自我標榜是以天下為己任,說到底還為是為了給自己謀權!咱們大明的朝廷這些年為什麽這麽亂?說到底,最魁禍首,就是他們東林黨人。
如果不是他們東林黨人結黨營私,又怎麽會有後麵的浙黨、齊黨、楚黨這些大大小上的黨派。這些人為了爭奪自己的權位,打著為公的幌子,搞的朝廷上下,雞犬不寧,連皇上、太子都被他們牽進來。政事也因此而廢。現在朝中無論大小的官員,整天想著的都隻是如何搞倒對手,反而把國事拋在了一邊。這才會派出像楊鎬這樣的廢才去征討女真,至使全軍覆滅。
你跟這樣的一群人混到一起,將來能有什麽好結果?搞不好,咱們俞家在你的手裏被滅門都有可能。
所以,我現在正式告誡你。從今往後,再不許跟這些人往來,不然,我就把你趕出俞家,從此不認你這個兒子!”
俞元乾說完這些話,一甩袖子走了。
然後俞仁便聽到他爹在院子裏大聲的向宋駝子吩咐,“小宋,從今天起,你給我看著大門。沒有我的命令,絕不許少爺出這個大門!”
俞仁的臉上露出的是無耐與困惑。
無耐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從現在起,便算是被他老爹給軟禁了。困惑是因為,他想不明白,為什麽袁崇煥對東林黨人那般的推崇,而他爹對東林黨人卻如此的不滿。
就這樣,俞仁被關進了他自己的書房裏。俞元乾隻撂下一句話:“專心備考秋閨。”
俞仁看著滿室的書冊,不由的露出苦笑。他太知道自己的實力了。就憑自己現在的那點古文功力,不說考舉人,就算是考秀才,他也沒這個可能。但是他又不能對老爹說。因為他爹是不會相信他的話的。
對著擺在桌上的四書五經,俞仁強迫著自己翻了幾頁,便實在看不下去了。在書架上翻了翻,居然從一個角落裏翻出了一本《續武經總要》。翻開了第一頁,俞仁便來了興趣。
因為這本書,居然是他的那位聞名天下的祖叔俞大猷,和他的老師兩人編寫的。此書的前七卷是俞大猷的老師趙本學所編,後一卷是俞大猷本人所編。
俞仁細細翻看了一遍,上麵全部講的都是自古至今的各種陣法,包括此陣法的優劣和運用。俞仁看了一會兒,感覺不太有興趣。因為他對陣法全然不懂。於是又去翻書櫃。
這才發現,原來,他的書櫃的一個角落裏放滿了各種兵書。隻是前麵用一大堆的儒家經典給攔了起來。俞仁終於明白了。其實,他的這位前身,根本就是一個重武輕文的人。隻是因為老爹不讓習武,所以他才要把這些兵書藏在書櫃裏麵。
俞仁向書櫃裏掏了掏,總共掏出了三十多本兵書。包括《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尉繚子》、《吳子》、《武經總要》等。此外,還有一本地圖冊。上寫:《大明十五省地圖》。
其中,還有一個小布包,裏麵單獨包著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