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如繼點了點頭,“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自從我爹去世,我便被父親生前的一位朋友帶走了。我跟著他四處流浪,幾十年來,足跡可以說是遍布大明各省。


    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很多地方其實都跟當年的梁元村一般。雖然朝廷定的田賦是十取其一。但是,地方上卻往往任意的給百姓加賦。以至於在江南,糧產高的地方,許多的田地都是要交十之五六的糧稅,甚至還高。這還不算,每年還有許許多多的徭役攤派。


    隻有依附於當地的名門顯貴才能得到庇護,不至於被官府欺壓的那麽利害,至少,徭役是免掉了。可是,這些戶主們對這些依附於他們的百姓也並不是分文不取的,他們往往也要向他們收取十之三四的田賦,有些地方還會高些。隻是比官府稍好一些。這些田地可都是他人自家的田地啊!如今等於是他們無條件的將田地過名到那些大戶名下,便要每年向他們上交三四成的田糧。這是什麽樣的道理啊!


    可是遍觀大明,這種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在江南蘇湖和川中這些產盛產稻米的地方。有句俗話說的好,蘇湖熟,天下足。可是現在,就算是蘇湖的米糧產的再多,朝廷能夠收上去的都十分有限。


    於是,這便產生了惡性循環,朝廷越是收的少,便越是向下加重攤派。於是那些有田有地的人,便更多投向各地的大戶。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何先生的聚和堂才能創立的很順利,因為他既可以給那些小民提供保護,攔住朝廷那些多如牛毛的胡亂攤派,又並不向他們收取稅賦,甚至還反給他們提供田地耕種。大家當然都很願意。


    可是他又為什麽會失敗的如此之快?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我覺得這是由於何先生的為人決定的。何先生是個讀書人,也是一個好人,一個正直的人。正是由於他的這種正直,成就了聚和堂大同社會般的和諧與無爭。但是,也正是他的這種正直,也直接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從聚和堂裏走出來的那一代人,他們幾乎人人都深受何先生的影響,他們都有著很純潔的思想,正直的心,或者說是一種俠義之心,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兩脅插刀。可是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性格,造成了他們一生大多鬱鬱不得誌。他們不能適應這個肮髒的世界。


    因為他們的直率,他們往往很容易得罪官府。所以,最後往往被那些官員們以各種名義給判了罪。何先生便是他們的代表。


    所以,我覺得。貪官,才是我們百姓最大的敵人。要想世界恢複清明,回到何先生所創立的聚和堂那樣的世界,就需要消滅所有的貪官。隻有把這些貪官都消滅幹淨了,這個世界才能真正的幹淨起來,何先生那樣的悲劇才不會再重複上演!”


    梁如繼說到這兒,忍不住站了起來,手臂也跟著揮舞起來。


    俞仁搖了搖頭。“我不認同你的觀點。無論什麽國家,無論什麽時代,貪官永遠都是會存在的。隻是數量的多少而已。如果百人之中有一人,那貪官的影響就很小。如果百人之中有九十,那貪官的影響就大了。


    而你們聚和堂那樣的方式,是注定不可複製,不可持久的。說到底,這已經不僅僅是個貪官的問題了。就算沒有貪官,你們的聚和堂也無法長久存在下去。”


    “為什麽?”梁如繼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跟他說出這樣的論點,讓他十分的意外。


    “因為聚和堂說到底,他是一個與現行的國家體製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正因為這個體製好,如果他一直發展下去。那大明朝也將很快被他所替代。因此,朝廷是不會任由他發展的。


    這不是因為他好或者不好,而是因為他的存在對現有的大明王朝構成了威脅。所以,他如果不好也還罷了。反而越好,朝廷便越不能讓他存在下去。因為越好,他的影響力就越大,對朝廷的威脅也就越大。”


    梁如繼聽了俞仁的這一翻話,許久沒有說話。他雖然對這個問題已經思考了幾十年,但是卻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想過。


    “你看到這一杯茶水了吧!看上去,它是幹淨的,但是它真的能夠幹淨到一點雜物也沒有嗎?一杯水真的可以幹淨到不存一點雜質嗎?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才有那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也正因為何先生的聚和堂純潔到了無以複加,所以他才不可能長存下去。沒有爭執,沒有饑餓、沒有欺壓、沒有不公、也沒有戰爭,這樣的世界是永遠不會存在的。


    試想一想,如果你們聚和堂裏有一千名驍勇的守衛兵,那永豐知縣還能把何先生抓走嗎?至少,他是做不到的。那聚和堂還會如此輕易的便散掉了嗎?應該也不會吧!


    雖然有了士兵,你們的這種和諧無爭的本體看上去是被破壞了。可是非如此,不能保證你們的和諧無爭。


    老子說,‘不爭為爭。’我現在把它反過來說,應該就是‘爭為不爭’。隻有在大局上爭的過朝廷,你們才能最終保證各人的小局麵無爭。


    有一句話叫,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你們實際已經奪去了大明朝這一個村的政權,可是你們卻沒有保護他的軍事實力,大明朝這個中央帝國又怎麽可能會讓你們長久存在下去呢!”


    梁如繼聽完俞仁的這一翻話,忍不住拍案而起。


    “先生之言真是讓學生茅塞頓開。如果早聽到先生之言,我們又哪裏會走這麽多的彎路。我懇請先生能否給我的朋友們也宣講宣講您的高論?好為他們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好啊!”俞仁聽到梁如繼突然改口稱自己先生,知道他是為自己的這一翻抄襲而來的理論所折服了。不過,他的臉皮向來是很厚的。雖然人家真正佩服的其實並不是他,但是他還是很有幾分得意。


    其實,從前的俞仁,對這些問題是不感興趣的。可是,當他在這個世界裏越走越遠,家財越積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他身上所背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原本,他是一個無牽無掛的人,隻要管好自己就行。可是現在不同了,如果把趙蕊手裏的俞氏錢莊、沈家的各色人等,與海上的那一班歸屬於他的那一班兄弟加在一起,這個人數隻怕不下三五千了。


    他必須要對這些跟著他混的數千人負責,就不能不為他們考慮;要考慮他們的吃住問題、收入問題、發展問題,甚至家庭問題。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變化,許多原本似乎與他遙不可及的社會問題,也都越來越成了他近在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他開始越來越多的考慮起,這些大明朝的社會問題。因為他要想保有自己努力到現在所創下這些基業,保證跟著他混的這幾千兄弟姐妹始終有飯吃,沒有一個健康安定的社會大環境,那是萬萬不行的。從前,他因為能力小,就算他想改變,那也是不可能的。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他的實力已經強大了許多,許多從前不能做的事情,現在都可以開始著手了。


    包括逐步改變這個混亂肮髒的世界。


    可是,要如何改變,卻是一個大問題。他雖然對這個問題想了許久,卻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在這方麵有經驗的人。包括他最能幹的兩位紅顏知己李瑩與趙蕊。


    但是,今天他終於遇到了一位這方麵的專家。這個梁如繼顯然在這些問題上有很深的鑽研。他也很迫切的想要跟他再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於是站了起來。


    梁如繼大喜,也跟著站起來,兩人出了包間,梁如繼在前麵帶路。


    可他們剛走出茶樓,便見迎麵匆匆走過來一個穿著粗布短衫的年輕人。


    梁如繼突然見到此人,忙迎了上去。


    “誠子,怎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巨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的男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的男人並收藏明末巨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