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境內有一條英國人修建的漫長防線,這條防線北起非洲北部海岸線,南部一直延伸到廣袤的沙漠之中,整條防線都精心修建,堪稱比較堅固的防禦體係。


    英屬印度地區雖然無法生產英軍和美軍急需的重武器裝備,可是生產一些低科技物品卻是毫無問題的,比如說修建防禦工事的水泥,還有彈藥以及槍支,都沒有什麽難度。而更近的中東同樣也有不少英美國家的工業設施,可以就近提供油料還有部分維修零件。因為有恒河平原作為後盾,糧食等物資更是不缺,這也是英軍和美國部隊到現在都沒有崩潰的原因。


    因為靠近蘇伊士運河,又有亞曆山大港作為前哨,意大利和法國海軍在托布魯克拿出來的勇氣都化作了泡影,他們僅僅答應隆美爾可以阻止英國艦隊利用海岸線炮擊,卻壯不起膽子到埃及近海耀武揚威。


    至少在埃及外海,德軍還沒有完全控製製空權,隆美爾也不願意把寶貴的空軍力量浪費在海麵的爭奪上,畢竟他有超過100架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和超過100架的do-217中程轟炸機需要人去掩護。


    蒙哥馬利正在昏暗的電燈光線下自己的看著自己的布防地圖,他知道自己對麵的德意聯軍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了,所以他現在很少休息,沒事的時候就盯著地圖,反複思索著如何能夠扭轉目前的不利戰局。


    不過他畢竟不是隆美爾,實在沒有膽子在劣勢的情況下拉開反擊戰的序幕,他不擅長打劣勢戰鬥,在兵力不足的時候隻會選擇防禦來消耗對方的時間。和隆美爾相比他少了幾分天賦,隻能靠沉穩和老練來彌補。


    他在隆美爾等待舍爾納的時間裏,一遍一遍檢查自己的防禦陣地,親自視察每一塊陣地的布置,參考了德軍東線的垛口型防線,在陣地的側後方建立支撐縱深,希望可以憑借這條防線來消耗掉隆美爾的優勢兵力。


    蒙哥馬利手裏有一份在意大利的英軍情報機構提供的詳細信息,該情報表明舍爾納本人以及其麾下最精銳的黨衛軍第12裝甲師已經到達了非洲前線,k集團軍的部分步兵也已經成為隆美爾可以使用的力量,可以預見的未來,非洲軍團的進攻可以說是必然發生的事情了。


    他焦慮的把手裏的鉛筆丟在桌子上,有些疲憊的靠在椅子靠背上,歎了一口氣。強大的大英帝國已經成為曆史,現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正在商討獨立的相關事宜,要不是有蒙巴頓將軍在那裏鎮著場麵,可能事情已經發展到不可預料的地步了。


    美國人幫助自己打非洲之戰,多數情況下是在保衛他們自己在中東的石油利益,一旦事情不可為之,那麽美國人抽身而出還是繼續和英國人站在一起,就隻有他們美國人自己才能知道了,現在能依靠的東西,就隻有英國人自己而已。


    英國人自己有什麽呢?一些來自印度和中東地區的坦克部隊是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部隊,這些部隊加上蒙哥馬利自己手裏的坦克,滿打滿算也就隻有680輛而已,而且這些坦克都不是德國坦克的對手,隻能勉強算是裝甲力量而已。


    美國人最近倒是來了一批厲害的武器,先是大約有240輛m4中型坦克被送到中東地區,補給給了巴頓。同時為了對付德國的豹式坦克,美國還把70輛最新生產的m10“坦克殲擊車”送到了埃及。而這種m10坦克殲擊車,可以說是全世界範圍內少有的可以對付德國豹式坦克的“高級貨”。


    要說美國人也真是非常奇葩的國家,他們在二戰的時候可不比其他的國家先進多少,一樣在武器研製上奇葩百出,讓人很難和現在獨領風騷的世界霸主聯係起來。比如這種設計出來專門用來對付敵方坦克的所謂“坦克殲擊車”,就是一個非常怪異的非主流設計。


    阿卡多在德國步兵軍隊裏配置了很多突擊炮,還有升級版的坦克殲擊車,這些裝備都劃歸為“自行火炮”,歸步兵中的裝甲炮兵使用。而這些武器的全部特點就隻有一個,那就是對比同時期的坦克來說,他們都“省料”。


    德國經典的3號突擊炮以及4號突擊炮(也就是用豹式底盤的突擊炮)都是沒有炮塔的設計,這些自行火炮雖然在調轉火力上擁有一點點缺陷,卻節省了大量的生產時間和生產資源。充分體現出了阿卡多對突擊炮的生產要求——省!


    而美國則不同,他們在設計對付德國豹式坦克的專用坦克殲擊車的時候,竟然弄出了一個和坦克幾乎一模一樣的怪胎來。按理說已經使用了m4坦克的底盤,就老老實實改一個炮塔加裝一個大威力火炮成為新的坦克不就完了麽,可美國人卻偏偏執著起來,弄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東西來。


    這台新式的m10坦克殲擊車,使用了m4坦克的底盤,卻讓人費解的削減了底盤上麵的裝甲防護。然後它使用了一個炮塔,卻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沒有安裝頂部裝甲——你可以理解成一個敞篷的m4坦克。


    然後這輛敞篷的m4坦克裝甲更薄,還安裝了一門加長了身管的75毫米口徑大炮,這種火炮也在阿卡多熟知的另一個時空中並未出現,因為在另一個時空中,用來加強m4坦克火力的英國76毫米長身管火炮現在並未大量生產。


    這種火炮可以在300米左右的距離上擊穿德國的豹式坦克,不過美國裝甲部隊的士兵們對這個數據並不感冒,他們不相信自己駕駛的m10坦克殲擊車可以接近到這個距離上開炮。


    m10坦克殲擊車強調了速度,卻因為速度而盲目的減重,最終減重帶來的速度提升並沒有多少,這種m10隻比它的弟弟m4快了一點點兒,防護力卻還不如被士兵們稱為脆皮的m4坦克。而且那個坑爹的敞篷設計,讓所有人都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更加奇葩的是美國的設計師們竟然沒有在這輛坦克殲擊車上加裝機槍!對,你沒有看錯,沒有機槍!一挺機槍都沒有!沒有車體前麵的航向機槍,也沒有炮塔前方的同軸機槍,這輛m10坦克殲擊車的全部功能就隻有一個——幹掉對方的坦克。


    可惜一種武器在戰場上並不能夠一定碰到自己最擅長對付的敵人,比如說一輛比所有敵人坦克都先進的坦克很可能要麵對一群步兵的進攻,或者這輛最強坦克會被一架攻擊機摧毀。而不能對付步兵又缺乏防禦力的m10坦克的戰場實際表現,也就隻能用嗬嗬兩個字來形容了。


    好在美國財大氣粗,並不會因為給廉價的坦克殲擊車加上炮塔增加生產工序就瀕臨破產。這算是為數不多的好消息之一,至少美國坦克殲擊車有一個炮塔,比阿卡多手裏的突擊炮駕駛員們要看著更有檔次一些……當然,如果你不怕因為高度而更容易被擊中的話。


    所以說,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走過彎路和錯路,區別隻是這個民族為了彎路錯路付出了多少而已。中國走過錯路,為此付出了100年飽受欺淩的歲月,德國人在另一個時空犯過錯誤,結果就是東西兩德分裂了數十年。美國人也犯過錯誤,隻不過這些錯誤被它強大的嘴臉掩蓋了,僅此而已。


    從m10坦克說回到現在的埃及邊境,隆美爾正在自己的指揮車裏請剛剛到達北非的舍爾納將軍吃飯。這名剛剛到達北非的將領帶著一副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不過認識他的人都清楚,這位文質彬彬的德國將領,其實是憑借東線的集中營和分化管理蘇聯戰俘起家的。


    這位將軍顯然不太喜歡北非的惡劣氣候,因為這讓他的將軍常服沾滿了沙子。而且他的汽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陳舊,直追已經在沙漠裏打了大半年的隆美爾那輛可憐的敞篷汽車。在沙漠的環境下,反而是大兵們開的桶車更順眼一些,因為這些車無論在東線還是在沙漠裏,都一樣髒兮兮的從來不擦。


    “這裏的天氣真的很糟糕,沙子太多了一些。”舍爾納雖然是管理集中營的將軍,但是他確確實實有能力張羅一個集團軍,畢竟在他手下百十萬戰俘都被安排的妥妥當當,幾十萬德軍絕對是小菜一碟。


    他一邊從罐頭裏挖出肉來塞進嘴裏,一邊盯著作戰地圖對隆美爾和坐在一邊的加裏波第將軍說道:“不過元首讓我來這裏,就沒有什麽好抱怨的了。進攻什麽時候開始?我需要準備好後勤補給物資,還有足夠基數的炮彈。”


    “那麽,我們就用一場進攻來作為我們歡迎舍爾納將軍的儀式吧。明天淩晨,意大利第1軍的陣地前沿將率先發起進攻。”隆美爾笑著對舍爾納說道:“您的軍隊將在兩天後發起左翼的攻擊,牽扯對方的防禦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靈騎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靈騎士並收藏我的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