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原因,所以達菲利亞的第一師團才會在巴伐利亞境內如入無人之境,一路上麵對不成規模的巴伐利亞軍隊基本上都是一戰即潰。


    不過進軍到慕尼黑城下的時候,達菲利亞的心中變得有些猶豫起來。


    一開始進軍巴伐利亞正是處於從側麵支援美因河戰場的考慮,而第一師團在巴伐利亞境內待得時間也不算短了,得到消息的巴伐利亞軍隊也正在回師的路上,在這個時候是否進攻慕尼黑又或者說攻克慕尼黑的幾率能有多大便是纏繞在達菲利亞心頭的藤蔓。


    就在達菲利亞考慮是否向慕尼黑發動進攻的時候,一份來自勃蘭登堡的緊急命令讓達菲利亞下定了決心。


    這份命令中不僅宣布了對前線四大戰區指揮官一職進行了任命,同時這份命令中,威廉還通過軍事部親自向達菲利亞下達了進攻慕尼黑的命令。


    當然光靠達菲利亞的一個師團想要攻克巴伐利亞數百年的首府未免有些癡人說夢了些,因此威廉在信中告訴達菲利亞,威廉已經下令給原先前往波西米亞的第二師團,命令第二師團火速前往巴伐利亞,隻要達菲利亞能夠再堅持一個星期的時間,那麽第二師團便能夠突入巴伐利亞境內,到時候匯集兩個普魯士主戰師團的戰力,即便不能攻占慕尼黑勢必也能讓伊坦思狠狠的脫下一層皮。


    而就在巴伐利亞因為達菲利亞的第一師團突進本土而感到恐慌的時候,遠在維也納的利奧波德二世也因為巴伐利亞的局勢而頭疼欲裂。


    在波西米亞地區已經被普魯士人占領的情況下。奧地利想要和美因河、萊茵河以及奧屬尼德蘭地區聯係的話則必須要通過巴伐利亞,一旦巴伐利亞被普魯士攻占,那麽不管從哪個方麵來說對奧地利都是極為不利的。


    當然在心中。利奧波德二世除了對巴伐利亞局勢有些煩心之外還對伊坦思有些惱怒,堂堂的一個巴伐利亞公國居然擋不住一個小小的普魯士師團,盡管巴伐利亞的正規軍被抽調走了一萬人,但是難道有著數百萬人口的巴伐利亞還不能征召起幾十萬大軍嗎!


    這一點,普魯士人可是整個歐洲最典型的例子。


    當年在腓特烈大帝沒有攻占西裏西亞之前,整個普魯士隻有不到一百萬的人口,但是就憑著這一百萬的人口。腓特烈大帝愣是拉起了一支近二十萬人的大軍。而現在一個有著近三百萬人口的巴伐利亞居然連十萬軍隊都拉不起來,這自然很是讓利奧波德二世感到憤怒。


    其實十萬軍隊,伊坦思是能夠拉起來的。但是戰爭可不是靠人數就能夠贏的。千萬不能拿巴伐利亞去和普魯士那樣的軍國主義國家去比,要知道普魯士人天生便是好戰分子,戰鬥的基因已經根植在所有普魯士人的血脈之中。


    再說了,普魯士人的好戰那是有原因的。普魯士四麵為敵的地理位置便注定了普魯士人一生下來便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不然光憑勃蘭登堡地區那並不肥沃的土地又如何能夠養得起諾大的普魯士王國。


    而巴伐利亞,境內水網密布、環境優美堪稱是魚米之鄉,在這樣的情況下,巴伐利亞人的身上較之普魯士人便少了一份奮鬥的雄心,再加上巴伐利亞承平已久,沒有多少巴伐利亞家庭願意將孩子送到軍隊之中去。


    但是,不管如何,巴伐利亞畢竟是奧地利人的盟友。一旦巴伐利亞向普魯士投降了,那麽奧地利就真的糟了。


    因此苦苦思慮了良久。最終利奧波德二世還是決定向巴伐利亞派軍,別的不求,但是一條從奧地利前往美因河的安全通道必須要打出來,不然的話前往美因河的那些奧地利士兵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在與奧地利內閣要員以及軍方重臣商議之後,利奧波德二世決定將駐守在維也納地區的一萬餘軍隊派往巴伐利亞。在利奧波德二世想來,有了這一萬奧地利生力軍,哪怕巴伐利亞人再無能肯定也能扼製住普魯士軍隊,畢竟達菲利亞的麾下可是隻有一個師團而已。


    但是讓利奧波德二世沒有意料的是,當得知利奧波德二世準備派遣一萬餘軍隊前往巴伐利亞的時候,他的兒子卡爾居然找上了門來。


    卡爾找利奧波德二世的目的不是為了別的,正是為了一萬餘大軍的指揮官一職。


    當利奧波德二世從跪在身前的卡爾口中得知他的要求時,皇帝有些發愣了。


    利奧波德二世知道自從自己的這個兒子在勃蘭登堡破相之後,回到維也納之後便有些心境大變,以前的卡爾雖然做事認真但是身上也充滿了他這個年紀年輕人的各種毛病,貪玩、高傲等等,不過這些在利奧波德二世看來也不是什麽大事,畢竟大多數貴族子弟在年輕的時候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


    但是這次回來之後,卡爾的生活基本上變成了三點一線,不是在軍營就是在圖書館,要麽就是在自己的住處之中,其餘的地方都不再去了,以前的卡爾喜歡格歌劇,甚至自己得空的時候也會親自扮演歌劇演員表現一番。但是在受到了那一番刺激之後,回到維也納的卡爾完全將以前的愛好拋之腦後,現在的卡爾自律到了讓人覺得可怕的地步。


    就卡爾身上發生的變化,盧多維卡和利奧波德二世說了很多次,但是在皇帝看來卡爾身上所發生的變化是喜人的,盡管太過自律也有些不好,但是總歸是一種好的轉變。


    但是當卡爾真正向利奧波德二世要求統軍作戰的時候,皇帝還是狠狠的被嚇了一大跳。


    “卡爾。你確定你不是在和我開玩笑?”


    看著跪在眼前的兒子,利奧波德二世有些驚疑不定的的問道,誰知聽完皇帝的問話。卡爾隻是搖了搖頭然後堅定的說道:


    “皇帝陛下,作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子孫,我從勃蘭登堡回來之後便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身上所背負的責任,我雖然不敢比肩普魯士的那位國王陛下,但是我已經二十一歲了,沒有翱翔過天空的雛鳥又如何能夠長成雄鷹,待在維也納隻能夠消磨我的青春。因此,我請求您給我一次獨立作戰的機會,我將以哈布斯堡家族嫡子的身份英勇作戰定不讓家族旗幟蒙羞!|”


    卡爾的一番表態讓利奧波德二世有了些感動。


    在利奧波德二世的兒子裏麵。卡爾的才能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甚至連利奧波德二世的長子弗朗茨都不一定比得過卡爾,但是受限於長子繼承製,即便卡爾再優秀。利奧波德二世也不可能越過自己的長子將王位傳給卡爾。


    所以在哈布斯堡家族內部。利奧波德二世對卡爾寄予的希望便是其能夠成長為哈布斯堡家族的捍衛者。


    看到利奧波德二世的臉色十分猶豫,卡爾又說道:


    “皇帝陛下,我這次並不是一時起意,在回到維也納之後,我便潛心對普魯士的一幹將領履曆進行了研究,而在其中作為守衛勃蘭登堡的主要力量,普魯士第一師團的軍官們自然是我研究的重點。


    在對達菲利亞的研究中,我發現這位普魯士將軍目前的處境非常微妙。在普魯士師團級的將領中,達菲利亞的年齡雖然不是最大的。但是與第三師團的沙恩霍斯特一比,這位達菲利亞將軍足足比後者大了近二十歲。


    而普魯士軍隊中大部分的將領都是三十到五十歲之間,五十歲以上在一線部隊中擔任主官的寥寥無幾,我覺得在這樣的情況,這位達菲利亞將軍肯定有一種濃厚的危機感。


    普魯士的國王陛下對軍隊進行的軍事改革中其中便有一條非常重要,那就是年齡超過五十五歲的上將以下軍官必須退出一線戰鬥部隊,年齡超過六十歲的元帥以下軍官則必須退役,而目前已經五十幾歲的達菲利亞隻是一名中將。


    而在普魯士有兩大軍方機構,一個是軍事部,一個便是參謀部,我們都知道執掌軍事部的亨利親王已經六十多歲了,而那為執掌參謀的斐迪南親王甚至已經七十歲了。


    這樣一來,一些年紀即將到站又不甘心就這樣退役的軍官肯定會將目光瞄準到軍事部和參謀部的主官位置,這樣一來,僧多粥少,對這兩個位置的爭奪勢必要比拚資曆。


    雖然達菲利亞作為普魯士第一師團的師團長,他的資曆也算是較高的,但是在普軍內部比他資曆更高的老將大有人在,隻不過目前他還在一線部隊當中而已。


    所以如果達菲利亞想要更近一步的發展,甚至是登上普魯士軍方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他就必須拿下幾場煊赫的勝利,隻有這樣才能拓寬他以後的道路。


    掌握了這一點,那麽我自信即便我可能比不上達菲利亞的老辣,但是我相信我能夠拖住他,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調回我國的美因河遠征軍,再說動巴伐利亞人,重創達菲利亞所部並不是癡人說夢!”


    卡爾說完便眼露希冀的向利奧波德二世看去,利奧波德二世咬了咬嘴唇,隨後下達了一道讓他時候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的命令。


    “任命切申公爵卡爾為帝國上將,集合維也納的皇家禁軍和征召兵,由卡爾大公挑選一萬三千人,組建巴伐利亞遠征軍,由卡爾大公擔任遠征軍司令,凡是遠征軍所需的後勤、輜重等物,各部門必須在最短時間內供應到位,否則卡爾公爵有全權處置的權利,兩個星期內大軍必須組建完畢,而後便誓師出發!”(未完待續。。)


    ps:今晚去看了掃毒,說實話有些小失望,汗!


    ∷更新快∷∷純文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吧我錯了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吧我錯了名字並收藏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