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2-20


    且說大齊西征軍在黃巢的指揮下,猛攻李唐潼關外圍,齊克讓、王師會抵擋不住,隻得帶領殘兵撤入關內。張承範、趙珂帶領神策軍剛剛抵達潼關西麵,還沒有來得及進入潼關駐防,大齊西征軍就殺入了禁坑。


    原來大齊中軍、第二寨順著齊克讓官兵敗退的路線窮追不舍,很多唐兵來不及從關門進去,就從禁坑退守關內,而這些,被喬鈐發現,立即報告了黃巢、柴存。


    黃巢大喜,傳令中軍、第二寨沿著禁坑繞到潼關背後,攻擊潼關。張承範、趙珂的兵馬此時也剛剛趕到禁坑附近,立即遭到大齊軍的猛烈攻擊,唐兵死傷慘重,潰不成軍。


    張承範舍命衝殺,方脫重圍。混戰中,李公迪與趙珂相遇,李公迪揮舞著三尖兩刃八環刀,截住趙珂廝殺,約占十餘合,李公迪大喝一聲,使出絕技“遞酒挑袍猛回頭”,一刀將趙珂斬於馬下。


    唐兵見主將被殺,均無心戀戰,紛紛奔逃,來不及逃的就做了大齊的俘虜。張承範肝膽俱裂,打馬狂奔。


    隻有半日工夫,大齊軍就對潼關構成了合圍之勢。


    齊克讓大驚,對王師會說道:“師會,張承範的援軍已經被黃巢賊寇擊退,肯定救不了咱們了。為今之計,趁著賊寇的包圍圈還沒有完全收緊之際,率部突圍!”


    王師會聽了,表示同意。


    張承範頓了頓,說道:“師會,今晚子時,你帶兵三千,從潼關西麵殺出去,我在潼關掩護你部撤退。”


    “不,克讓,我來守關,你突圍!”王師會哭道。


    二人爭執了一會,齊克讓說道:“我是潼關主將,你得聽我的!”


    王師會無奈,隻得同意。


    當晚子時,齊克讓帶領三千唐兵,突然殺出潼關,向西突圍。齊克讓揮舞著春秋大刀,趁著黑夜帶著唐兵舍命衝殺,終於衝破了大齊第二寨裘濤、裘紅的營盤,隻帶出數百人,逃到華陰去了。


    第二天清晨,黃巢得知齊克讓突圍西撤了,就下令猛攻潼關,王師會竭盡全力進行抵抗,自寅時到申時,關上官軍弓箭已無矢可射,於是用石頭投向黃巢起義軍,潼關外有壕溝,義軍組織軍民數千人進入壕中,掘土將壕溝填上,不一會兒,即將壕溝填平。


    黃巢望著潼關城樓,但見東門城樓北臨黃河,麵依麒麟山角,東有遠望溝天塹,是從東麵進關的唯一大門,峻險異常,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舉目仰望關樓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隻眈眈雄視的猛虎,守衛著長安的東大門。後人有詩讚曰:秦山洪水一關橫,雄視中天障帝京。但得一夫當關隘,丸泥莫漫覷嚴城。


    黃巢說道:“潼關名不虛傳啊,不愧為天下第一雄關!”


    黃巢下令,義軍渡過壕溝。入夜,義軍縱火將關樓全部焚燒幹淨。黃巢遣使要求王師會停止抵抗,歸順大齊。王師會親手斬殺了義軍使者,並帶兵去爭奪禁坑,當王師會率軍趕到禁坑時,義軍早已控製住了禁抗。


    不久,黃巢命令義軍向潼關發起極其猛烈的攻擊,關上李唐守軍全部潰散,王師會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


    此時的張承範,狼狽不堪,身穿便服率領殘餘唐兵一路西逃,行至野狐泉時,遇到相繼到來的奉天援兵二萬人,張承範對他們說:“你們來晚了!”奉天援兵於是退還。


    張承範帶著殘兵退至渭橋,殘兵見田令孜所召募的新軍穿著新衣皮裘前去增援潼關,十分憤怒,張承範的一個部將說道:“這些家夥有什麽功勞能穿上這樣好的衣服,我們殊死拚戰反倒受凍挨餓!”


    張承範殘兵於是開始搶劫新軍,強行扒下他們的新衣皮裘,並向大齊投降,為大齊西征軍做向導,往長安進發。張承範不願歸順大齊,被歸順大齊的唐兵所殺。


    義軍進攻潼關時,李唐朝廷任命前京兆尹蕭廩為東道轉運糧料使。蕭廩不敢上任,稱病退辭,結果被李儇貶為賀州司馬。


    黃巢率領大齊西征軍攻入華州,吩咐喬鈐據守。李唐河中留後王重榮得到了大齊軍通過了潼關天險,驚恐萬狀,馬上寫信,派使者騎快馬送到黃巢營中,向黃巢請降,黃巢同意,命令王重榮依然留守河中地區。


    一些李唐方鎮紛紛效仿王重榮的做法,遣使向黃巢表示臣服。李儇聞訊,害怕極了,頒下詔製,派遣使者,授予黃巢天平節度使的官職,黃巢斷然拒絕。


    不久,李儇任命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王徽為戶部侍郎,任翰林學士、戶部侍郎裴澈為工部侍郎,二人都為同平章事。貶宰相盧攜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田令孜聽說黃巢率大軍已進入關中,恐怕天下人追究自己的責任,於是歸罪於盧攜,而將他貶官,薦舉王徽、裴澈為宰相。


    這天深夜,盧攜在長安家中,望著外麵漆黑的天空,痛哭失聲:“蒼天哪,你睜天眼睛看看吧,大唐落到現在這步田地,是我盧攜的錯嗎?不,全是田令孜那幫小人造成的!大地啊,你到底能不能載物?你為什麽要容下田令孜那幫無恥小人?!我盧攜,一恨蒼天不公,二恨大地不明。我對大唐忠心耿耿,可陛下為什麽要處罰我啊!我實在想不通!


    盧攜在酒中放置毒藥,舉杯狂飲,飲恨辭世。


    盧攜之死,唱響了李唐王朝無盡的挽歌。盧攜一生坎坷異常,他是範陽人,在大中九年(855)考中進士,被授予集賢校理,出任佐使府。鹹通年(860~873),進入朝廷曆任右拾遺、殿中侍禦史。後轉任員外郎中,長安縣令,鄭州刺史。又被召進朝中,授職諫議大夫。乾符元年(874),以本官被征召充任翰林學士,授職中書舍人。後又升遷戶部侍郎、學士承旨。乾符四年(877)以本官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升任門下侍郎,兼任兵部尚書,弘文館大學士。


    乾符五年(878),黃巢起義勢如破竹,相繼攻破楚國南部,江西外圍以及虔、吉、饒、信等州,又從浙江東部攻克福建,轉而西進嶺南,攻破廣州,殺節度使李迢。起初,王仙芝在河南起事,盧攜舉薦宋威、齊克讓、曾元裕等有將帥謀略的,被朝廷任用為招討使。等到宋威殺了尚君長,導致起義軍勢力壯大。朝廷就任命宰相王鐸為都統,盧攜非常不高興。浙江總督崔璆等人上書,請求朝廷下詔委任黃巢節製廣州軍政,皇上下旨命宰相們議定。盧攜因為對任用王鐸為統帥不滿,想要激怒黃巢,就堅持說不能讓黃巢節製廣州,隻授官率府率。盧攜與宰相鄭畋爭論,因此皇上同時免去兩人宰相職務,任命盧攜為太子賓客分司。


    乾符六年(879),高駢大將張麟數次打敗起義軍。盧攜平時厚待高駢,時常舉薦高駢為統帥。天子因為高駢有功,又召盧攜輔佐政事。等到王鐸失守,被罷免都統一職,由高駢取而代之。因此,潼關以東,汝、陝、許、鄧、汴、滑、青、袞等州都換了統帥。凡是王鐸、鄭畋所任命的統帥,都被換掉。盧攜在朝廷內部倚仗田令孜,在朝廷外邊依靠高駢,朝廷軍政大權,全靠他來運籌。當時盧攜得了風症,精神恍惚。政事定奪,都由身邊官吏溫季修決斷,一時賄賂盛行。等到起義軍侵擾淮南,張麟被殺,許州統帥被趕走,溵水官兵潰敗。朝廷上下震驚,全部歸罪盧攜。等到起義軍攻破潼關,盧攜被再次罷宰相職務,任太子賓客。


    就這樣,盧攜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李儇此時驚慌失措,通知文武百官到延英殿集中議事,商量長安保衛戰的問題,但上朝的文官武將隻有十幾個人,這些人是真正忠於李唐的,田令孜也在其中。


    李儇顫聲問道:“諸位愛卿,黃巢賊寇已經占領新豐,驪山也落入賊手了,大唐到了最危急時分,黃巢賊寇的先頭部隊離長安不遠了,大家說說該如何應對?”


    殿內鴉雀無聲,誰也不想先開口,怕說錯話。


    田令孜打破了沉默:“陛下,老奴認為不必驚慌!”


    李儇催促道:“阿父,說吧,有何退兵良策?”


    “退兵良策麽,暫時倒是沒有,不過陛下隻要保全了性命,日後定能收複京師的!”田令孜慢吞吞地說道。


    李儇愕然:“阿父的意思是要棄守長安?”


    “這正是老奴的意思,陛下,我們的親信在二川,西川有陳敬陳敬瑄,東川有楊師立,牛勖現在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此三鎮兵堅甲利,黃巢賊寇絕對沒有力量奪取這三鎮。陛下到蜀地避難,傳檄四方,定能扭轉戰局,收複長安,剿滅黃巢賊寇!”田令孜侃侃而談。


    “那明天通知長安的文武大臣到宣政殿議事,確定一下撤退時間吧,大家總得有個準備,拖家帶口的,還有不少錢物,也需要搬走!”李儇一臉無奈。


    “火燒眉毛了,還通知什麽呀?今天不到這裏集中的官員,就讓他們留在長安吧。我們今夜就動身,晚了就來不及了!”田令孜大地叫道。


    “那朕日後如何向百官解釋呀?”李儇皺著眉頭問。


    田令孜奸笑一聲:“那還不容易,你就說外出巡遊去了,要親自到二川檢閱大唐將士,討伐黃巢賊寇!”


    石野豬在一旁附和道:“就是麽,陛下,怕什麽呀,你是當今的大唐天子,整個華夏都是你的地盤,你愛到哪兒就到哪兒!”


    “那好吧,大家收拾收拾,今晚子時,就隨朕一起到二川巡遊去吧!記住,到金光門集中!”李儇苦笑道。


    散會後,李儇心急火燎地回到蓬萊殿,對戴貴妃說道:“愛妃,快收拾一下,我們今晚就動身!”


    戴貴妃盯著李儇,淡淡地問:“陛下,何事如此驚慌?”


    “愛妃,黃巢已經打到新豐了,離長安不遠了,我和百官們商量了,撤離長安,到二川去,調集兵馬,征討黃巢!”李儇不敢正視戴貴妃的眼睛,望著窗戶說道。


    “陛下乃堂堂一國之君,怎能半夜逃離京城?大敵當前,應該號召將士們抵禦賊寇!你這樣做,對得起大唐的列祖列宗嗎?你私自逃走,天亮後,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們怎麽辦?”戴貴妃連珠炮似地責問李儇。


    李儇二手一攤,無奈地說:“我的貴妃,我求你了,跟我一起到二川去吧,那裏安全!”


    “我不走!我要和京城的百官們一起抵禦黃巢賊寇!”戴貴妃斷然說道。


    “愛妃呀,再晚就來不及啦!我還要通知陳淑妃她們呢?”李儇二眼流淚。


    “我不願為大唐抹黑,陛下,你不要顧念臣妾,你要走,就走吧,我也不留你了。”戴貴妃端坐在床沿上,語調變得平靜了。


    “我的貴妃!”李儇突然抱住戴貴妃,嚎啕大哭。


    石野豬闖了進來,焦急地說:“陛下,車子都準備好了,就等你了!快走吧!”


    “陳淑妃她們呢?”李儇問道。


    “她們呀,比誰都跑得快,都坐在車子裏了!”石野豬答道。


    李儇知道戴貴妃的秉性,她決定的事,十頭牛也拉不回來。李儇隻得鬆開戴貴妃,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蓬萊殿。


    戴貴妃依然坐在床沿上,表情肅然。


    李儇來到蓬萊殿處,看到龍車鳳輦都已經備好了,陳淑妃、高昭儀、溫昭儀等嬪妃都坐在車裏了。李儇鑽進陳淑妃的車子,陳淑妃連忙摟住李儇的脖子,親了一下。


    田令孜率領神策軍士兵五百人護衛著李儇自金光門出城,福王、穆王、澤王、壽王等四王也隨鑾駕而去,王徽、裴澈、楊複恭、盧胤征等少數官吏跟著唐僖宗李儇踏上了漫漫逃蜀之路。百官竟無人知曉,不知皇帝去向。李儇晝夜不停地奔馳,隨從人員大多跟不上。李儇的車駕既已遠去,長安城中的軍士及坊市百姓爭先恐後地闖入皇家府庫盜取金帛。


    戴貴妃見宮中大亂,跳井自殺,她的幾個貼身宮女將井口掩埋後也自縊而死。


    第二天,張直方、李儔、黃諤、鄭漢璋、崔璆、楊希古、皮日休、沈雲翔、裴渥、王遇、李詳等李唐文官武將知道了李儇逃離長安的消息後,十分氣憤。張直方又聽說宮中大亂,戴貴妃自殺身亡,宮中財物遭到搶劫,就組織軍士,在長安城裏進行大搜捕,捉到進入皇宮搶掠的人,不論是誰,一律就地砍頭,並將皇家財物收入宮中。


    留在京城的李唐眾文武聚在張直方家裏,商議歸順大齊之事。經過激烈爭論,達成了一致意見,由張直方牽頭,帶著幾十名文官武將,親自到灞上迎接黃巢起義軍。


    溫季修等少數李唐官吏不同意歸順大齊,被王遇、李詳斬殺。


    黃巢收到張直方等李唐文武官員要求歸順的信件後,十分高興,就熱情接待了張直方一行。張直方、李儔、黃諤、鄭漢璋、崔璆、楊希古、皮日休、沈雲翔、裴渥、王遇、李詳等人齊刷刷跪在黃巢麵前,口呼:“黃王在上,請受下官一拜!我等願歸順大齊,忠於大齊!”


    黃巢大喜,前說:“起來吧,你們都是李唐的文武重臣,都是有本事的人,大齊王朝需要你們這樣的人才。隻要你們擁護大齊王朝,黃巢和大齊將士們不會虧待你們的!起來吧,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謝黃王大恩!”張直方等人站起身來,閃在一邊。


    黃巢命令道:“傳我的將令,大軍入城,不可驚擾長安居民!柴存兄弟就帶著中軍當先入城吧,後麵依次是大齊第一寨、第二寨兵馬。”


    “遵命!”柴存大聲答道。


    臨近傍晚時,柴存率領大齊中軍進入長安城,黃巢緊隨其後,黃巢坐著用黃金裝飾的轎子,其部下全都披著頭發,穿著紅絲錦繡衣裳,手持兵器跟從著,鐵甲騎兵行如流水,輜重車輛塞滿道路,大軍延綿千裏絡繹不絕。長安居民夾道聚觀。


    尚讓挨個向士民們宣諭說:“我黃王起兵,本為了百姓!不象唐朝李氏皇帝不愛你們,你們隻管安居樂業,不要恐慌。”大齊將士看到貧窮的人,往往施舍財物。當時,黃巢住宿於田令孜的家,大齊將士特別憎恨唐朝官吏,凡抓獲到的全部殺死。


    黃巢下令,將留在長安的唐朝宗室全部殺光,一個不剩。不久,大齊統帥部搬到唐宮辦公,處理軍政大事。在大齊將士和長安居民的不斷勸說下,黃巢才答應稱帝,在含元殿即皇帝位,作天子禮服,敲響數百隻戰鼓替代金石音樂,作為登基之禮。


    黃巢登上丹鳳樓,頒下赦書:定國號為大齊,改年號為金統。宣稱李唐所用的“廣明”年號,已經顯示黃巢的“黃”字,黃巢已奪取唐王朝“唐”字的內髒,升起黃姓皇家日月,認為這是上天告訴百姓的祥瑞。


    黃巢又發布命令,凡唐朝三品以上官員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員保留官位如故。又冊立其妻子曹敏為皇後。任命柴存為宰相,孫梅為大將軍,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趙璋為兼侍中,崔璆、楊希古並為同平章事,孟楷、蓋洪為左右仆射、知左右軍事,費傳古為樞密使。又任命太常博士皮日休為翰林學士。


    黃巢與柴存、孫梅、尚讓等商議,決定對大齊各地所有兵馬進行編列,任命各地的軍事指揮官,這是確保大齊政權鞏固發展的大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齊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杏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杏一夢並收藏大齊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