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次倒孫運動,此時的同盟會已經有四分五裂的趨勢,孫文雖然成功將章炳麟和陶成章的反對鎮壓,但兩人卻是在革命黨中有著很大威望的領袖,尤其是桃李滿天下的章炳麟,同時還因為黃興對他的力挺使他在同盟會事務處理上更加****,這也引起了絕大多數同盟會的不滿。
新澳港可以說是華人第一個民主政權,自新澳港與日本大戰以來就受到了日本乃至整個南洋華人的所關注的對象。
起初,這些革命誌士並不相信僅有一地的新澳港能夠戰勝強大的日本帝國,即使新澳港已經將日本海軍遠征艦隊全殲,但徐衛隨後的舉動讓他們越來越看不懂了,不僅敢違背世界第一列強英國的命令向日本開戰,還真的將這種宣戰付諸於實際行動。
至此之後,新澳港帶給他們的震驚越來越多,先是一把火將橫須賀和東京燒個大半,然後用一天的時間將朝鮮日軍數萬人的主力部隊全殲,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入駐朝鮮,於是這些革命者不再淡定了,他們看到了除孫文之外,另一個能夠拯救中國的領袖人物。
於是,一夜之間這個鬆散的組織崩然倒塌,無數堅定的革命著在沒有經過同盟會領導同意的情況下離開了自己的崗位,然後用一張船票來到了新澳港這塊充滿夢想的地方。
這些革命黨的舉動不僅讓在日本主持會務的孫文不知所措,也讓新澳港的市長史文珍不知如何應對,無奈之下隻好將這個狀況用電報匯報給了徐衛。
與史文珍的張皇失措不同,在朝鮮的徐衛聽到這個消息卻是大喜過望,因為他知道這些人並不同於用大筆的金錢在同盟會擔任顧問的投機者,這些人毀家紓難參與革命絕大多數是真的為國為民。在後世曆史記載中,這裏麵很多人在辛亥革命成功後以為國家已經走向共和就功成身退,所以徐衛稱他們為最純粹的革命家。
這些革命黨既然願意不遠萬裏從日本來到新澳港。肯定是從內心對新澳港有所期待,而此時的新澳港又因為鄰居新華港的建設而被抽調了大量的人手。亟需要新的公務人員的補充,這一點是人才匱乏的新澳港所不能滿足的,於是徐衛大手一揮,在新澳港頒布了一項公務員的考試製度,招收範圍麵向所有中學學曆以上的人員。
與孫文的眾叛親離的境況相似,康有為****而又*的生活也引起了他弟子的不滿,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梁啟超。
在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下,梁啟超的政治主張也從保皇轉向革命。這段時間,他與孫中山、陳少白等革命黨人的來往開始密切,有時甚至在三更半夜還擁被長談,結果便有了合作組黨的計劃,擬推孫中山為會長,而梁啟超副之。
梁啟超甚至召集其他同學,聯名致函康有為,勸其息影林泉,自娛晚景,說白了其實也就是讓康有為退休。
康有為得知梁啟超傾向革命的思想之後。非常生氣,立即嚴令其離開日本到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宜,並斥責其倡導革命的錯誤。由於多年來,梁啟超已養成了對康有為的敬意和畏懼,他隻得在表麵上答應悔改,但實質上並未放棄對革命的信仰。
在尊孔保教問題上,梁啟超也開始有意擺脫康有為的束縛。早年的梁啟超,在康有為的影響下,常常談論尊孔保教,好朋友黃遵憲和嚴複分別向他說明“教不可保”的道理之後,他開始轉變思想。
1902年。本著“吾愛孔子,吾尤愛真理;吾愛先輩。吾尤愛國家;吾愛故人,吾尤愛自由”的想法。梁啟超公開發表文章,認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從今以後,隻有努力保國而已,從“保教黨之驍將”轉變為“保教黨之大敵”,受到康有為的嚴厲批評。
在前世,梁啟超在軍事上最大的支持者為蔡鍔,兩人的結識還要1897年10月,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督學江標等人創辦的湖南時務學堂說起。
甲午一戰將清政府最後的一塊遮羞布撤了下來,也宣告著以奕訢、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創辦的洋務運動的失敗,於是為了救國圖存,各地掀起了效仿日本的維新變法熱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掌握中國最終權利的慈禧是支持變法的,這也是各地官員支持變法的根本原因。
湖南的時務學堂是為培養維新人才而設立的湖南時務學堂,這種適應時代潮流的學堂以嶄新的麵貌吸引著廣大的富於進取、追求改革的學子。
當時,年僅16歲的蔡鍔,由湖南督學徐仁鑄推薦,於1898年初報考新建的湖南時務學堂,並且在2000人中竟然以第三名的優秀成績被錄取,成為時務學堂中年齡最小的一人,而梁啟超則因為公車上書時卓越的表現被聘為時務學堂總教習。
梁啟超在時務學堂時,年僅24歲,風華正茂,他講課氣勢恢宏,大膽潑辣,公開宣傳:“二十四朝,其是當孔子至號者無人焉,間有數霸者生於其間,其餘皆民賊焉。”
這種攻擊,帶有強烈的民主思想與要求革新的氣息,然而這種思想並不蔡鍔這種從小經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學生所能接受的,隨後蔡鍔直言不諱的反對梁啟超的觀點,於是兩人在課堂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尖銳。
這種切磋乃是一種追求,不僅不影響兩人關係,反而更加深了師生的情誼,不論雙方具體論述的是非如何,這樣平等的討論,給師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鍔就是從這時起,與梁啟超結下了終生不解的師生之緣。
對於蔡鍔的喜愛,徐衛不下於他的老師梁啟超,當年湖南巡撫岑春冥讓徐衛組建新軍的時候他就曾想到這個以後將會稱霸西南的軍事家。不過當時他已經被雲南總督李經羲聘請到雲南擔任軍職,並且還對蔡鍔委以重任,致使徐衛收服蔡鍔的願望破滅。
梁啟超此人觀人非常準。旅居日本他已經隱約察覺到徐衛氣吞山河的布局,於是他不顧老師康有為的反對。勸說與自己教好的同門和自己門下的弟子到新澳港參與不久即將舉行的公務員考試,而他本人親自渡海出朝鮮拜訪徐衛。
對於梁啟超的拜訪,徐衛也是非常的差異,在清末民初這段曆史徐衛所佩服的唯獨梁啟超一人,此人雖一直鼓吹君主立憲,但從內心來講他並不是滿清的忠臣孝子,也與企圖用維新變法來獲取自己權勢的康有為不同,他擁護滿清君主更多的是對和平的擁護。畏懼革命黨的暴力,害怕他們的暴力革命將本來就千瘡百孔的中國弄得四分五裂。
梁啟超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事實上中國的革命正如他預想的那樣成為了軍閥們爭權奪利的遮羞布,也使得已經被*的滿清折騰的千瘡百孔的中國更加虛弱不堪,也使得辛亥革命以後國民的生活還不如滿清統治時期,其中以四川最為明顯,據說有的地方的稅收已經收到了一百多年之後,不可謂不滑天下之大稽。
對於梁啟超的拜訪,徐衛用了很高的規格接待,並且親自出昌德宮正門敦化門去迎接。隨後在昌德宮的正殿仁政殿設宴款待。
宮中的宴會自然隻是談論一些風花雪月的東西,殿內的賓客盡是受四書五經教育下的文人,酒過半酣之後便是各自賣弄學識的時候。詩詞歌賦更是不在話下,微醉的梁啟超也興之所至當場賦詩一首,並且以其華麗的辭藻、工整的對仗、深遠的意境贏得了在座所有人的讚賞。
宴會一直進行到午夜,這群書生在詩詞歌賦的交流中暫時忘卻了各自的身份,在宴會結束的時候全都醉倒了,甚至有人趴在自己的酒桌前酣睡,隨後徐衛命人將已經醉倒的梁啟超送到了宮外負責接待外國使節的驛館,並且吩咐守門的侍衛如果梁啟超第二天拜訪,可以先將他引到徐衛處理政務的宣政殿。
第二天一大早。還在摟著井上晴子酣睡的徐衛被伺候的宮人叫醒,隨後宮人回報梁啟超在宮外拜見。此時已經被守護昌德宮的侍衛引到宣政殿。
穿戴整齊的徐衛進入宣政殿的時候才不過早晨八點鍾,而昨天被朝鮮內閣官員灌醉的梁啟超此時完全沒有宿醉的樣子。正在宣政殿的偏殿內閱覽徐衛放在書架上的書籍。
按照宮中的規矩,在有客人的時候宮人對於徐衛的到來一定要宣唱一番,為的是讓拜訪的客人能夠即使行禮。
“見過親王殿下!”在宮人宣唱完後,徐衛的身影就出現在宣政殿的偏殿,梁啟超將書籍放回原處後對徐衛行禮道。
“梁先生不用多禮,來人,給梁先生搬個凳子。”朝鮮宮內的規矩多是效仿中國,宮殿內一般隻有君主的座位。
殿內雖然隻是常備君主的座位,但並不是沒有其他的凳子,很快就有一個負責打掃宣政殿的宮人將一個圓凳送到梁啟超的身邊,於是梁啟超在謝過徐衛後端坐了下來。
“梁先生挺喜歡這些書籍的?”徐衛在進來的時候正好看到梁啟超將書籍匆忙放回書架,於是徐衛將他看的那本書拿出來看了一下說道。
“中國好多曆史典籍都在康乾年間隨文字獄焚毀,同時由於乾隆年間朝廷大力搜集民間書籍用於修編《四庫全書》,使中國很多珍貴的曆史典籍毀於一旦,我在遊曆日本的時候經常在帝國圖書館看書,那裏有很多目前中國已經丟失的珍貴典籍,而我看的這一本是中國和日本都沒有的。”梁啟超回答道。
“這些書籍我已經命令教育部著手編修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正式印刷,梁先生如果喜歡,在印刷成書後我讓人給梁先生送一套,至於這一本,則是唐代的孤本,之所以不能送與梁先生,並不是我徐衛小氣,而是我認為像這種寶貝隻有放在政府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徐衛一邊向梁啟超解說,一邊將書籍輕輕的放回到書架上。
“看到殿下如此愛書,當真是我中華之大幸。”梁啟超當然也是愛書之人,知道民間藏書失散的道理,就連藏書最巨的天一閣也在曆史更替和朝野動蕩中損失慘重。
“等到滿清滅亡後,我會效仿外國的建立國家圖書館的舊曆,在中國建立一座大型的圖書館,這些珍本則會放在圖書館內以供國人參觀,並且將這些書籍的印版置於圖書館中。”徐衛看著自己滿書架珍本、孤本,對身後的梁啟超說道。
徐衛雖然是在說在中國建立圖書館的事宜,但其表達出的信息量並不僅限於此,抓住重點的梁啟超隨後問道:“殿下的意思是要對滿清出兵?”
“是有這個打算,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近期還是先要解決日本的問題。”徐衛回答道。
“日本問題?殿下不是同日本簽訂和約了嗎,難道還有什麽密約沒有談妥?”梁啟超不解的問道。
“先生久居日本,感覺日本對中國的印象如何?”徐衛重新坐回自己的座位,然後問道。
“日本國土狹小,國內資源不足,所以他們將擴張的目光放在了中國。在日本政府的引到下,日本民眾,尤其是日本青年,都普遍有著仇視中國的心態,他們認為華人愚昧落後,不配居住在中央之國,這種境況就算現在被殿下在朝鮮打得大敗也沒有多少改變,可以說日本往我之心不死。”梁啟超解釋道。
“正如梁先生所言,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所以我要趁著日本現在最虛弱的時候給他們雷霆一擊,讓他們沒有翻身之日,隻是我現在主要兵力駐守朝鮮,在新澳港軍隊到達之前暫時偃旗息鼓。”徐衛解釋道。(未完待續。)
新澳港可以說是華人第一個民主政權,自新澳港與日本大戰以來就受到了日本乃至整個南洋華人的所關注的對象。
起初,這些革命誌士並不相信僅有一地的新澳港能夠戰勝強大的日本帝國,即使新澳港已經將日本海軍遠征艦隊全殲,但徐衛隨後的舉動讓他們越來越看不懂了,不僅敢違背世界第一列強英國的命令向日本開戰,還真的將這種宣戰付諸於實際行動。
至此之後,新澳港帶給他們的震驚越來越多,先是一把火將橫須賀和東京燒個大半,然後用一天的時間將朝鮮日軍數萬人的主力部隊全殲,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入駐朝鮮,於是這些革命者不再淡定了,他們看到了除孫文之外,另一個能夠拯救中國的領袖人物。
於是,一夜之間這個鬆散的組織崩然倒塌,無數堅定的革命著在沒有經過同盟會領導同意的情況下離開了自己的崗位,然後用一張船票來到了新澳港這塊充滿夢想的地方。
這些革命黨的舉動不僅讓在日本主持會務的孫文不知所措,也讓新澳港的市長史文珍不知如何應對,無奈之下隻好將這個狀況用電報匯報給了徐衛。
與史文珍的張皇失措不同,在朝鮮的徐衛聽到這個消息卻是大喜過望,因為他知道這些人並不同於用大筆的金錢在同盟會擔任顧問的投機者,這些人毀家紓難參與革命絕大多數是真的為國為民。在後世曆史記載中,這裏麵很多人在辛亥革命成功後以為國家已經走向共和就功成身退,所以徐衛稱他們為最純粹的革命家。
這些革命黨既然願意不遠萬裏從日本來到新澳港。肯定是從內心對新澳港有所期待,而此時的新澳港又因為鄰居新華港的建設而被抽調了大量的人手。亟需要新的公務人員的補充,這一點是人才匱乏的新澳港所不能滿足的,於是徐衛大手一揮,在新澳港頒布了一項公務員的考試製度,招收範圍麵向所有中學學曆以上的人員。
與孫文的眾叛親離的境況相似,康有為****而又*的生活也引起了他弟子的不滿,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梁啟超。
在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下,梁啟超的政治主張也從保皇轉向革命。這段時間,他與孫中山、陳少白等革命黨人的來往開始密切,有時甚至在三更半夜還擁被長談,結果便有了合作組黨的計劃,擬推孫中山為會長,而梁啟超副之。
梁啟超甚至召集其他同學,聯名致函康有為,勸其息影林泉,自娛晚景,說白了其實也就是讓康有為退休。
康有為得知梁啟超傾向革命的思想之後。非常生氣,立即嚴令其離開日本到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宜,並斥責其倡導革命的錯誤。由於多年來,梁啟超已養成了對康有為的敬意和畏懼,他隻得在表麵上答應悔改,但實質上並未放棄對革命的信仰。
在尊孔保教問題上,梁啟超也開始有意擺脫康有為的束縛。早年的梁啟超,在康有為的影響下,常常談論尊孔保教,好朋友黃遵憲和嚴複分別向他說明“教不可保”的道理之後,他開始轉變思想。
1902年。本著“吾愛孔子,吾尤愛真理;吾愛先輩。吾尤愛國家;吾愛故人,吾尤愛自由”的想法。梁啟超公開發表文章,認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從今以後,隻有努力保國而已,從“保教黨之驍將”轉變為“保教黨之大敵”,受到康有為的嚴厲批評。
在前世,梁啟超在軍事上最大的支持者為蔡鍔,兩人的結識還要1897年10月,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督學江標等人創辦的湖南時務學堂說起。
甲午一戰將清政府最後的一塊遮羞布撤了下來,也宣告著以奕訢、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創辦的洋務運動的失敗,於是為了救國圖存,各地掀起了效仿日本的維新變法熱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掌握中國最終權利的慈禧是支持變法的,這也是各地官員支持變法的根本原因。
湖南的時務學堂是為培養維新人才而設立的湖南時務學堂,這種適應時代潮流的學堂以嶄新的麵貌吸引著廣大的富於進取、追求改革的學子。
當時,年僅16歲的蔡鍔,由湖南督學徐仁鑄推薦,於1898年初報考新建的湖南時務學堂,並且在2000人中竟然以第三名的優秀成績被錄取,成為時務學堂中年齡最小的一人,而梁啟超則因為公車上書時卓越的表現被聘為時務學堂總教習。
梁啟超在時務學堂時,年僅24歲,風華正茂,他講課氣勢恢宏,大膽潑辣,公開宣傳:“二十四朝,其是當孔子至號者無人焉,間有數霸者生於其間,其餘皆民賊焉。”
這種攻擊,帶有強烈的民主思想與要求革新的氣息,然而這種思想並不蔡鍔這種從小經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學生所能接受的,隨後蔡鍔直言不諱的反對梁啟超的觀點,於是兩人在課堂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尖銳。
這種切磋乃是一種追求,不僅不影響兩人關係,反而更加深了師生的情誼,不論雙方具體論述的是非如何,這樣平等的討論,給師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鍔就是從這時起,與梁啟超結下了終生不解的師生之緣。
對於蔡鍔的喜愛,徐衛不下於他的老師梁啟超,當年湖南巡撫岑春冥讓徐衛組建新軍的時候他就曾想到這個以後將會稱霸西南的軍事家。不過當時他已經被雲南總督李經羲聘請到雲南擔任軍職,並且還對蔡鍔委以重任,致使徐衛收服蔡鍔的願望破滅。
梁啟超此人觀人非常準。旅居日本他已經隱約察覺到徐衛氣吞山河的布局,於是他不顧老師康有為的反對。勸說與自己教好的同門和自己門下的弟子到新澳港參與不久即將舉行的公務員考試,而他本人親自渡海出朝鮮拜訪徐衛。
對於梁啟超的拜訪,徐衛也是非常的差異,在清末民初這段曆史徐衛所佩服的唯獨梁啟超一人,此人雖一直鼓吹君主立憲,但從內心來講他並不是滿清的忠臣孝子,也與企圖用維新變法來獲取自己權勢的康有為不同,他擁護滿清君主更多的是對和平的擁護。畏懼革命黨的暴力,害怕他們的暴力革命將本來就千瘡百孔的中國弄得四分五裂。
梁啟超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事實上中國的革命正如他預想的那樣成為了軍閥們爭權奪利的遮羞布,也使得已經被*的滿清折騰的千瘡百孔的中國更加虛弱不堪,也使得辛亥革命以後國民的生活還不如滿清統治時期,其中以四川最為明顯,據說有的地方的稅收已經收到了一百多年之後,不可謂不滑天下之大稽。
對於梁啟超的拜訪,徐衛用了很高的規格接待,並且親自出昌德宮正門敦化門去迎接。隨後在昌德宮的正殿仁政殿設宴款待。
宮中的宴會自然隻是談論一些風花雪月的東西,殿內的賓客盡是受四書五經教育下的文人,酒過半酣之後便是各自賣弄學識的時候。詩詞歌賦更是不在話下,微醉的梁啟超也興之所至當場賦詩一首,並且以其華麗的辭藻、工整的對仗、深遠的意境贏得了在座所有人的讚賞。
宴會一直進行到午夜,這群書生在詩詞歌賦的交流中暫時忘卻了各自的身份,在宴會結束的時候全都醉倒了,甚至有人趴在自己的酒桌前酣睡,隨後徐衛命人將已經醉倒的梁啟超送到了宮外負責接待外國使節的驛館,並且吩咐守門的侍衛如果梁啟超第二天拜訪,可以先將他引到徐衛處理政務的宣政殿。
第二天一大早。還在摟著井上晴子酣睡的徐衛被伺候的宮人叫醒,隨後宮人回報梁啟超在宮外拜見。此時已經被守護昌德宮的侍衛引到宣政殿。
穿戴整齊的徐衛進入宣政殿的時候才不過早晨八點鍾,而昨天被朝鮮內閣官員灌醉的梁啟超此時完全沒有宿醉的樣子。正在宣政殿的偏殿內閱覽徐衛放在書架上的書籍。
按照宮中的規矩,在有客人的時候宮人對於徐衛的到來一定要宣唱一番,為的是讓拜訪的客人能夠即使行禮。
“見過親王殿下!”在宮人宣唱完後,徐衛的身影就出現在宣政殿的偏殿,梁啟超將書籍放回原處後對徐衛行禮道。
“梁先生不用多禮,來人,給梁先生搬個凳子。”朝鮮宮內的規矩多是效仿中國,宮殿內一般隻有君主的座位。
殿內雖然隻是常備君主的座位,但並不是沒有其他的凳子,很快就有一個負責打掃宣政殿的宮人將一個圓凳送到梁啟超的身邊,於是梁啟超在謝過徐衛後端坐了下來。
“梁先生挺喜歡這些書籍的?”徐衛在進來的時候正好看到梁啟超將書籍匆忙放回書架,於是徐衛將他看的那本書拿出來看了一下說道。
“中國好多曆史典籍都在康乾年間隨文字獄焚毀,同時由於乾隆年間朝廷大力搜集民間書籍用於修編《四庫全書》,使中國很多珍貴的曆史典籍毀於一旦,我在遊曆日本的時候經常在帝國圖書館看書,那裏有很多目前中國已經丟失的珍貴典籍,而我看的這一本是中國和日本都沒有的。”梁啟超回答道。
“這些書籍我已經命令教育部著手編修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正式印刷,梁先生如果喜歡,在印刷成書後我讓人給梁先生送一套,至於這一本,則是唐代的孤本,之所以不能送與梁先生,並不是我徐衛小氣,而是我認為像這種寶貝隻有放在政府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徐衛一邊向梁啟超解說,一邊將書籍輕輕的放回到書架上。
“看到殿下如此愛書,當真是我中華之大幸。”梁啟超當然也是愛書之人,知道民間藏書失散的道理,就連藏書最巨的天一閣也在曆史更替和朝野動蕩中損失慘重。
“等到滿清滅亡後,我會效仿外國的建立國家圖書館的舊曆,在中國建立一座大型的圖書館,這些珍本則會放在圖書館內以供國人參觀,並且將這些書籍的印版置於圖書館中。”徐衛看著自己滿書架珍本、孤本,對身後的梁啟超說道。
徐衛雖然是在說在中國建立圖書館的事宜,但其表達出的信息量並不僅限於此,抓住重點的梁啟超隨後問道:“殿下的意思是要對滿清出兵?”
“是有這個打算,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近期還是先要解決日本的問題。”徐衛回答道。
“日本問題?殿下不是同日本簽訂和約了嗎,難道還有什麽密約沒有談妥?”梁啟超不解的問道。
“先生久居日本,感覺日本對中國的印象如何?”徐衛重新坐回自己的座位,然後問道。
“日本國土狹小,國內資源不足,所以他們將擴張的目光放在了中國。在日本政府的引到下,日本民眾,尤其是日本青年,都普遍有著仇視中國的心態,他們認為華人愚昧落後,不配居住在中央之國,這種境況就算現在被殿下在朝鮮打得大敗也沒有多少改變,可以說日本往我之心不死。”梁啟超解釋道。
“正如梁先生所言,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所以我要趁著日本現在最虛弱的時候給他們雷霆一擊,讓他們沒有翻身之日,隻是我現在主要兵力駐守朝鮮,在新澳港軍隊到達之前暫時偃旗息鼓。”徐衛解釋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