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住處的璟瑜對身邊即將發生的改變自是毫無所察,對於剛剛聽來的有尖於京城發生了地動天災的這個壞消息,她的心思遠比家裏的其他人更簡單。除了對京城罹難的百姓感到同情和難過之外,再有的就是被勾起了一些對京城的回憶。
說實在的,璟瑜對京城那個兩輩子加起來也過不生活了五、六年的地方的感情很是有些矛盾。她前生最快樂和最痛苦的日子皆是在那裏,甚至最後連性命都葬送在了那座恢宏的帝都。可也亦是那座城市,讓她徹底的擺脫了從前世的謊言,獲得了的真正的新生,改變了自己人生的軌跡,是她生命之中奇跡發生的地方。
盡管在她兩世的短暫人生裏,她並沒有親眼見證過地動天災是怎麽樣的。可她去有幸在空間別墅裏的那種名為電視的奇物上看到過與之關的影像資料,那些令她震撼無比的畫麵,據莫妍所說那些有不少都是真實的。這讓她對地動這種天災的敬畏更加深了。卻不曾想,會有這麽一天發生在她曾經如此熟悉的城市上。
也正因為了解這種災難的威力,她才更擔心這座她生命之中的奇跡之城,會在這場天災之中化作斷垣殘壁。失去它往昔的榮光,這怎麽也如何無法令她不心生惆然。不過對於這些她也知道自己最多也隻是能在心裏想想,其他的她就算是有心,也是有心無力。
接下來的幾天,府裏之前好不容易放鬆了一些氣氛又再次驟然緊張了起來。家裏這次雖然沒有如幾個月之前那樣頻繁的調兵遣將,但在氣氛上卻比上次還要凝重幾分。其間她幾次暗中偷摸出府去“送貨”時,都發現離她住處不遠的祖父院裏的書房內的燭火幾乎徹底長明的亮到天明。
與上次更加不同的是。父親和三個哥哥們大部的時候都留在了府裏,就是從前總是長駐標營極少回府的二哥,也大半時間留在了府內,隻是偶爾才會抽空去標營。到是從前極少到府裏的各營副將們,有一段時間幾乎成了府裏的長客,頻繁的往來於有將軍府和標營之間。而比這些將士們出入將軍府還要頻繁的,便是那些忙碌的信鴿了,幾乎每一日都有數十上百隻的鴿子從府裏飛入飛出的。如果被有心的人看到,必定能夠猜出或有大事要發生。
不過與將軍府和各地標營裏驟然變緊的氣氛不同。雖然京城發生了地動天災的消息多少已經傳得人盡皆知了,可對於南疆的百姓們來說似乎影響不大。除了少數一些對時政頗為敏感關注的世家對此多有關注之外,普通百姓們的日子完全沒受到影響。
也是,對他們來說京城實在是在遠了,最多也就作為一個茶餘飯後的最新談資罷了。他們也就是對京城蒙難的百姓們的不幸感歎個兩、三聲,然後慶幸一番這種天災沒有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再猜測一番京城之所以會被上天降下如此大難,是不是上天對侵占了京城的“二張”逆賊所做出的天罰之類的閑話。這便形成了潼澗城如今這樣內緊外鬆的局麵。
要說對璟瑜的影響。就是家裏再一次加大了對糧草軍馬的需求,為此而花費的銀子如同流水一般的流入到了璟瑜的手裏,其數量之龐可謂是令她觸目驚心。她是想過沉澱了數百年底蘊的潼澗夏侯氏的家底必定不凡,但卻沒有想過到達了如此地步。看到哥哥們眼都不眨的將那成箱的金銀錠子作為貨款交付的時候,她都有種極不真實感覺,看著他們那樣兒仿佛那一箱箱的金銀再不是金銀而是河床邊隨處可見的普通石頭。
當初家人主提動出如今銀票多有不可靠,體貼的改而換成現金現銀來交付貨錢時,璟瑜還多少有些高興。對受了莫妍的影響對財物向來看重的璟瑜,比起輕飄飄薄紙一張的銀票來。這些實打實的真金白銀顯然要更加實在,更加有衝擊力。
可當這些真金白銀真正的在她的麵前堆積如山時,那種初時興奮已經差不多消退了大半,而後甚至因而生出幾絲苦惱脖來。到了這時,璟瑜和莫妍才都真正體會到了莫妍那個世界流傳的有關於錢的另一種說法。
說是當錢多到一定的數量時,就再不是錢。金錢最大的意義便在於花費,隻有在花錢時能夠體現它的意義。在不用的時候就隻是一堆數字而已。而現在的情況便是錢有如流水般的湧到她的手裏,可她卻隻能將其收在空間裏守著,完全沒處去花還不算,還敢讓任何人知道。這種有如錦衣夜行的感覺可實在算不上有多好。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她都沒有想到過自己竟然會有為錢太多沒處花而煩惱的一天。
說起這銀票會換成現金現銀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近年來這些東西的變化。隨著戰爭陰雲的不斷擴大,有不少票號簽發出的銀票都不那麽可靠了。就她所知,現在在南疆地界除了幾家南疆的大錢莊所發的銀票還沒受到多大波及,北麵從前的那些個大錢莊即使南疆分號還在,可它們所發出的銀票也已經不太好使了。即使有人不得已收到了。也多半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去兌換成現銀,無論那些票號的人如何勸說都不聽。
要說這現如今最受待見還是金子、和銀子,先時的大月通寶大錢則為次,不過三者之間的兌換比例卻是上升不少。曾經一兩銀子能夠兌換一百到一百二十枚不等同不品相大月通寶,但現在這個比例卻是上升到一兩銀子兌換一百五十甚至是一百七十大月通寶的大錢。
由此可見,哪怕是普通百姓心裏也大多認定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月王朝再在已差不多是名存實忘。未來也複興無望了。即使現在表麵上勢力最大三股都是先皇之子,看好他們的人也越來越少。眼看著如今天下大亂,誰知道那些票號會不會就此消失在這亂世之中,要不是這大月通寶之中銅含量不算差,大家都不敢認下了。
不過這錢多的麻煩頂多隻能算是幸福的小麻煩,到也不會太過影響心情。璟瑜對於家裏的大手筆感到心驚的同時,也還有些擔心。她將藍城的逸香樓和三月間開在潼澗北麟坊的那間聞香閣新張以後的所有收入一萬多兩銀子都交到了祖父的手上,雖然越來越亂的局勢對這兩家酒樓的生意多少有些影響,但總體來說這筆銀子的數量也不能算少了。
盡管這比起家裏在她手裏買糧馬的錢來,還隻能算是九牛一毛、不足為道,但老國公還是十分欣慰的收下了。畢竟在他看來這怎麽說也是璟瑜的一番心意,對府裏現在的情況來說也算是不無小補。當然比起點銀子來,更讓他欣慰的是璟瑜的這份心意與能力。
這兩家酒樓從前是個情況,他自是最清楚的。從前他雖沒有怎麽注意這兩間酒樓的具體情況,可大致是個什麽樣兒他還是有數的。璟瑜接手之後能夠如此之快的將之改頭換麵,並且還賺得了一份從前好幾年都一定能夠賺得銀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再加上同樣雖小有波折,但總體上依舊蒸蒸日上的“連營食坊”,璟瑜的這份能力便足以令人驚豔了。
這點點滴滴都使得他不少次在兒子和孫子的跟前遺憾的感慨璟瑜是錯生為了女子,若是生作男兒,必將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同時心裏好像也有些能夠理解祭廟對她的那份莫名關注了,他雖不喜那些神棍,但曾經的多次經驗都讓他不得不相信他們的那種神秘的能夠看透未來的預知力量。他一直都知道,他們既然那樣的看重璟瑜,其中必然是有其道理的。
無論家裏如今是什麽氣氛,璟瑜的日子依舊跟之前一樣的過。若要說有什麽不同和變化,也就是她與大嫂之間的關係比之前要緩和融洽了不少。雖比不得她入門之初在京城的時候,但也比之前她執掌家務的時候要好上許多。
這樣變化是來自大嫂的主動,她初時還頗有些意外,但沒多久就不太在意了。她隻以為是大嫂終於想通了,明白了這個家才是她未來的依靠,所以這才會想要與家人緩和關係。
對於大嫂能夠想通這一點,璟瑜也是十分高興的。畢竟母親之前的打算雖說是為了內院長治久安,但大嫂到底是大哥的妻子,特別是她還是垣兒這個夏侯家真正的長子嫡孫的親生母親。如若未來真如母親所想的那般,那最苦最難堪的最後還不是垣兒和大哥,他們夾在母親與妻子或是祖母與生母之間的滋味可不好受。
現在眼看著大嫂已經翻然醒悟了,為了哥哥和侄兒璟瑜也極力幫著彌補她與母親之間的罅隙。雖然陳夫人依舊沒有過多的改變對馮心悅的態度,但比起之前的防備來說也緩和了許多。除了依然沒將孫子交還給她帶,和讓她接手中饋之外,還是交了不少雜務給她辦,在處理與錢無關的家務時也多有將她帶在身邊。
畢竟家各萬事興,看到府裏的內院越來越和睦,璟瑜心中多少也有幾分欣慰。
不過這種日子沒過幾天,許久不見的祁夢哲便找上門來,給她帶了二封求助信。
說實在的,璟瑜對京城那個兩輩子加起來也過不生活了五、六年的地方的感情很是有些矛盾。她前生最快樂和最痛苦的日子皆是在那裏,甚至最後連性命都葬送在了那座恢宏的帝都。可也亦是那座城市,讓她徹底的擺脫了從前世的謊言,獲得了的真正的新生,改變了自己人生的軌跡,是她生命之中奇跡發生的地方。
盡管在她兩世的短暫人生裏,她並沒有親眼見證過地動天災是怎麽樣的。可她去有幸在空間別墅裏的那種名為電視的奇物上看到過與之關的影像資料,那些令她震撼無比的畫麵,據莫妍所說那些有不少都是真實的。這讓她對地動這種天災的敬畏更加深了。卻不曾想,會有這麽一天發生在她曾經如此熟悉的城市上。
也正因為了解這種災難的威力,她才更擔心這座她生命之中的奇跡之城,會在這場天災之中化作斷垣殘壁。失去它往昔的榮光,這怎麽也如何無法令她不心生惆然。不過對於這些她也知道自己最多也隻是能在心裏想想,其他的她就算是有心,也是有心無力。
接下來的幾天,府裏之前好不容易放鬆了一些氣氛又再次驟然緊張了起來。家裏這次雖然沒有如幾個月之前那樣頻繁的調兵遣將,但在氣氛上卻比上次還要凝重幾分。其間她幾次暗中偷摸出府去“送貨”時,都發現離她住處不遠的祖父院裏的書房內的燭火幾乎徹底長明的亮到天明。
與上次更加不同的是。父親和三個哥哥們大部的時候都留在了府裏,就是從前總是長駐標營極少回府的二哥,也大半時間留在了府內,隻是偶爾才會抽空去標營。到是從前極少到府裏的各營副將們,有一段時間幾乎成了府裏的長客,頻繁的往來於有將軍府和標營之間。而比這些將士們出入將軍府還要頻繁的,便是那些忙碌的信鴿了,幾乎每一日都有數十上百隻的鴿子從府裏飛入飛出的。如果被有心的人看到,必定能夠猜出或有大事要發生。
不過與將軍府和各地標營裏驟然變緊的氣氛不同。雖然京城發生了地動天災的消息多少已經傳得人盡皆知了,可對於南疆的百姓們來說似乎影響不大。除了少數一些對時政頗為敏感關注的世家對此多有關注之外,普通百姓們的日子完全沒受到影響。
也是,對他們來說京城實在是在遠了,最多也就作為一個茶餘飯後的最新談資罷了。他們也就是對京城蒙難的百姓們的不幸感歎個兩、三聲,然後慶幸一番這種天災沒有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再猜測一番京城之所以會被上天降下如此大難,是不是上天對侵占了京城的“二張”逆賊所做出的天罰之類的閑話。這便形成了潼澗城如今這樣內緊外鬆的局麵。
要說對璟瑜的影響。就是家裏再一次加大了對糧草軍馬的需求,為此而花費的銀子如同流水一般的流入到了璟瑜的手裏,其數量之龐可謂是令她觸目驚心。她是想過沉澱了數百年底蘊的潼澗夏侯氏的家底必定不凡,但卻沒有想過到達了如此地步。看到哥哥們眼都不眨的將那成箱的金銀錠子作為貨款交付的時候,她都有種極不真實感覺,看著他們那樣兒仿佛那一箱箱的金銀再不是金銀而是河床邊隨處可見的普通石頭。
當初家人主提動出如今銀票多有不可靠,體貼的改而換成現金現銀來交付貨錢時,璟瑜還多少有些高興。對受了莫妍的影響對財物向來看重的璟瑜,比起輕飄飄薄紙一張的銀票來。這些實打實的真金白銀顯然要更加實在,更加有衝擊力。
可當這些真金白銀真正的在她的麵前堆積如山時,那種初時興奮已經差不多消退了大半,而後甚至因而生出幾絲苦惱脖來。到了這時,璟瑜和莫妍才都真正體會到了莫妍那個世界流傳的有關於錢的另一種說法。
說是當錢多到一定的數量時,就再不是錢。金錢最大的意義便在於花費,隻有在花錢時能夠體現它的意義。在不用的時候就隻是一堆數字而已。而現在的情況便是錢有如流水般的湧到她的手裏,可她卻隻能將其收在空間裏守著,完全沒處去花還不算,還敢讓任何人知道。這種有如錦衣夜行的感覺可實在算不上有多好。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她都沒有想到過自己竟然會有為錢太多沒處花而煩惱的一天。
說起這銀票會換成現金現銀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近年來這些東西的變化。隨著戰爭陰雲的不斷擴大,有不少票號簽發出的銀票都不那麽可靠了。就她所知,現在在南疆地界除了幾家南疆的大錢莊所發的銀票還沒受到多大波及,北麵從前的那些個大錢莊即使南疆分號還在,可它們所發出的銀票也已經不太好使了。即使有人不得已收到了。也多半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去兌換成現銀,無論那些票號的人如何勸說都不聽。
要說這現如今最受待見還是金子、和銀子,先時的大月通寶大錢則為次,不過三者之間的兌換比例卻是上升不少。曾經一兩銀子能夠兌換一百到一百二十枚不等同不品相大月通寶,但現在這個比例卻是上升到一兩銀子兌換一百五十甚至是一百七十大月通寶的大錢。
由此可見,哪怕是普通百姓心裏也大多認定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月王朝再在已差不多是名存實忘。未來也複興無望了。即使現在表麵上勢力最大三股都是先皇之子,看好他們的人也越來越少。眼看著如今天下大亂,誰知道那些票號會不會就此消失在這亂世之中,要不是這大月通寶之中銅含量不算差,大家都不敢認下了。
不過這錢多的麻煩頂多隻能算是幸福的小麻煩,到也不會太過影響心情。璟瑜對於家裏的大手筆感到心驚的同時,也還有些擔心。她將藍城的逸香樓和三月間開在潼澗北麟坊的那間聞香閣新張以後的所有收入一萬多兩銀子都交到了祖父的手上,雖然越來越亂的局勢對這兩家酒樓的生意多少有些影響,但總體來說這筆銀子的數量也不能算少了。
盡管這比起家裏在她手裏買糧馬的錢來,還隻能算是九牛一毛、不足為道,但老國公還是十分欣慰的收下了。畢竟在他看來這怎麽說也是璟瑜的一番心意,對府裏現在的情況來說也算是不無小補。當然比起點銀子來,更讓他欣慰的是璟瑜的這份心意與能力。
這兩家酒樓從前是個情況,他自是最清楚的。從前他雖沒有怎麽注意這兩間酒樓的具體情況,可大致是個什麽樣兒他還是有數的。璟瑜接手之後能夠如此之快的將之改頭換麵,並且還賺得了一份從前好幾年都一定能夠賺得銀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再加上同樣雖小有波折,但總體上依舊蒸蒸日上的“連營食坊”,璟瑜的這份能力便足以令人驚豔了。
這點點滴滴都使得他不少次在兒子和孫子的跟前遺憾的感慨璟瑜是錯生為了女子,若是生作男兒,必將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同時心裏好像也有些能夠理解祭廟對她的那份莫名關注了,他雖不喜那些神棍,但曾經的多次經驗都讓他不得不相信他們的那種神秘的能夠看透未來的預知力量。他一直都知道,他們既然那樣的看重璟瑜,其中必然是有其道理的。
無論家裏如今是什麽氣氛,璟瑜的日子依舊跟之前一樣的過。若要說有什麽不同和變化,也就是她與大嫂之間的關係比之前要緩和融洽了不少。雖比不得她入門之初在京城的時候,但也比之前她執掌家務的時候要好上許多。
這樣變化是來自大嫂的主動,她初時還頗有些意外,但沒多久就不太在意了。她隻以為是大嫂終於想通了,明白了這個家才是她未來的依靠,所以這才會想要與家人緩和關係。
對於大嫂能夠想通這一點,璟瑜也是十分高興的。畢竟母親之前的打算雖說是為了內院長治久安,但大嫂到底是大哥的妻子,特別是她還是垣兒這個夏侯家真正的長子嫡孫的親生母親。如若未來真如母親所想的那般,那最苦最難堪的最後還不是垣兒和大哥,他們夾在母親與妻子或是祖母與生母之間的滋味可不好受。
現在眼看著大嫂已經翻然醒悟了,為了哥哥和侄兒璟瑜也極力幫著彌補她與母親之間的罅隙。雖然陳夫人依舊沒有過多的改變對馮心悅的態度,但比起之前的防備來說也緩和了許多。除了依然沒將孫子交還給她帶,和讓她接手中饋之外,還是交了不少雜務給她辦,在處理與錢無關的家務時也多有將她帶在身邊。
畢竟家各萬事興,看到府裏的內院越來越和睦,璟瑜心中多少也有幾分欣慰。
不過這種日子沒過幾天,許久不見的祁夢哲便找上門來,給她帶了二封求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