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娘娘長居深闈,卻仍能手拿乾坤、運籌帷幄,能老臣所不能,實是天啟聖聰,老臣感佩不已。隻是不知聖人娘娘究竟有何萬全之策,老臣鬥膽,還請聖人娘娘當麵開示。”秦檜緩緩上前,開口問道。
皇後微微一哂,說道:“秦相理政,日久年深,朝野上下,一直視秦相為安鎮江山的擎天之柱,聲名之大,或謂婦孺皆知,連本宮這足不出戶的一介婦人都自屢有耳聞、如雷貫耳,隻是如今天子官家離京尚不足百日,以秦相之能,又何以會令得大宋朝堂之上出現有如今日這般亂相,本宮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還請秦相先為本宮開示一二。”
她話中有話,字字句句,卻似是依稀在指責眼前之局麵,盡皆是秦檜刻意營造出來的一般。
秦檜也不由得微微一愕,他雖知這位聖人娘娘不可小視,亦是潛在敵手之一,卻也未曾料到她一來便自如此語含諷刺,不留情麵,而且話語之間,竟仿佛對於眼前的局勢了若指掌,這倒確是頗出於其意料之外。
他正自沉吟之際,一旁孟太後卻自開口道:“是啊,是啊,老身一向最愛聽這些飛短流長,秦相,快說說,快說說,皇後娘娘也在等你回話呢!”
皇後之話雖然說得隱諱,但孟太後曆事三朝,經驗何等豐富,卻又怎會聽不出來那皮裏陽秋。
她自被迎回臨安以來,一直深自謙抑,避免卷入朝堂中諸般爭端,此時聽得皇後語氣對秦檜顯是敵意甚重,一時不由得深自後悔方才被秦檜巧舌所動,她的尊貴身份全是來自於身為大宋皇室的象征,若是大宋皇室根基不穩,則不但是富貴榮華盡付東流,甚至身家性命亦自難保,是以她此時一但分清楚了眼前的局麵,卻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站在皇後的這一方,亦假亦真地對秦檜逼問了起來。
秦檜微微皺眉,長歎道:“聖人娘娘有所不知,老臣一心開宋金兩國萬世之太平,卻是辦事粗陋,有違聖意,兼之年齒日長,老邁多病,早在天子官家禦駕親征之前,已請旨在家休養,早就是多日不問朝政,若說此時朝堂之亂相,聖上娘娘實不垂詢老臣。老臣此來,隻是因見此時局勢千圴一發,老臣憂慮大宋江山安危,情非得已這才親身入宮,卻是不知聖人娘娘已有成竹在胸,倒是老臣年老糊塗,憂慮過甚了。”
他在昔日金使上殿之時,確曾當堂吐血,趙匡胤親旨休養,斯後他也再未曾在朝堂上出現,一切都自通過其義子秦喜之手操控,是以一番話將自己推得幹幹淨淨,卻是絲毫也捉不住他的把柄。
皇後啞然失笑道:“秦相身為百官之長,總領樞機,天子官家十年如一日,倚若心腹股肱,莫說是大宋的百官士子都自惟秦相馬首是瞻,據說便連昔日那擅闖大殿的魯莽金使,口中都隻知呼喊秦相之名諱,天子官家親征之前,亦自重托秦相與嶽飛同知臨安留守事,暫懾朝綱,朝堂之事,本宮不問秦相,卻又能問誰人來?”
秦檜卻自神色不動,歎道:“老臣已是衰朽之軀,原本不欲多言妄語,但聖人娘娘既然非要問個究竟,老臣也隻好實話實說,若說眼前之亂相,究其因緣,老臣確也難辭其咎。”
“哦?”皇後倒是頗出意外,微蹙鳳眉道:“本宮願聞其詳!”
秦檜歎道:“老臣錯就錯在昔日天子官家委我與嶽飛嶽元帥同知臨安留守事時,老臣也曾想過要上表力諫天子官家切不可做此安排,卻是一時顧慮太多,未曾來得及在天子官家出征之前成議,致有今日之禍,老臣近來反躬自省,亦自深感惴惴,是以此時眼見局勢一發不可收拾,隻能甘冒大不敬之罪,入宮求見太後娘娘,隻望娘娘能以天下蒼生為念,立朝理政,整頓局麵。老臣亦知深知此舉與禮法,隻要待得應付得過眼前危機,保得大宋江山無恙,老臣願自承擔一切罪責,原本便絕無半分推脫諉過之意!”
皇後凝目望著秦檜,嘴角逸出一絲淡笑:“秦相當朝日久,要秦相與嶽帥同知臨安留守事,位在嶽飛之右,倒確是委屈了秦相,隻是……”
“聖人娘娘會錯了老臣的意思了”,秦檜不待皇後說完,卻是連忙插口說道:“大宋朝堂藏龍臥虎,老臣區區衰朽之軀,早已自覺力不從心,天子官家選賢任能,正是體恤老臣的一番心意,老臣又怎會心有不滿?!隻是有嶽飛不能有秦檜,有秦檜不能有嶽飛,天子官家意欲兼而用之,則已然埋下了今日動蕩之根苗。”
皇後未及說話,孟太後已然先自開口:“秦相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與嶽飛同殿為臣,縱有私怨,亦不應因私而廢公,若果如秦相所言,那眼下外廷之亂局,秦相實是責無旁貸。”
秦檜卻是掛著一臉苦笑開口道:“太後娘娘責備得是,隻是太後娘娘有所不知,老臣與嶽飛雖則一向政見不同,但卻均是各自秉心而論,斷無私怨可言。相反老臣對於嶽飛嶽大帥一直心折不已,隻是礙於對於時局見解不同,十餘年來勢同水火,每每午夜夢回,老臣時引為生平之憾,又何來因私廢公之說?!”
“即是如此”,皇後微微皺眉道:“秦相先前所言,直似與嶽飛不共戴天,勢不可並立於朝,卻又是何義?”
秦檜長歎道:“老臣與嶽飛不可並立者,非關仇恨,隻是朝局。”
他望向皇後與孟太後,苦笑道:“自太祖開國以來,文臣武將之間素有心結,其間緣由,錯綜複雜,想必太後娘娘與聖人娘娘亦早已有所耳聞。”
皇後與孟太後互視一眼,緩緩點頭道:“那又如何?”
秦檜歎道:“太祖皇帝立國以來,偃武修文,自有其用意,其間得失,此時亦不必詳究,至少這百餘年來,大宋朝堂文武有份,各有所安,不管如何,總能保得一個太平穩當。文武之道,互為臂膀,嶽飛亦自人中龍鳳,若是天子官家意欲重用嶽飛,為臣雖則與嶽飛政見不合,亦會全力輔佐。隻是嶽飛終是行伍出身,天子官家縱是有意栽培,亦應循序漸進,方為萬全之策。似如今這般當此天子官家禦駕親征,離朝而去的當口上,驟然宣布破格提拔嶽飛,徒然令得朝中士人物議沸然,難以接受,而一從統兵將帥,則自彈冠相慶,自以為天賜良機,宜應相機而動。而天子官家千慮一疏,又複以秦檜與嶽飛並列,同知臨安留守事,更令得文臣武將間些許嫌隙益演益烈,終究演變成今日之局麵。”
“秦相所言,本宮實在聽不明白”,皇後搖頭道:“秦相權高望重,天子官家以秦相同知臨安留守事,想來自是欲借重秦相之能,穩定朝綱。為相之道,本來便在於調和鼎鑊,燮理陰陽,秦相即是早知文臣武將之間隔閡日深,自然應當早做綢繆,從中斡旋周章,又怎能袖手不理,坐視局麵發展到今時今日這般田地?”
皇後微微一哂,說道:“秦相理政,日久年深,朝野上下,一直視秦相為安鎮江山的擎天之柱,聲名之大,或謂婦孺皆知,連本宮這足不出戶的一介婦人都自屢有耳聞、如雷貫耳,隻是如今天子官家離京尚不足百日,以秦相之能,又何以會令得大宋朝堂之上出現有如今日這般亂相,本宮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還請秦相先為本宮開示一二。”
她話中有話,字字句句,卻似是依稀在指責眼前之局麵,盡皆是秦檜刻意營造出來的一般。
秦檜也不由得微微一愕,他雖知這位聖人娘娘不可小視,亦是潛在敵手之一,卻也未曾料到她一來便自如此語含諷刺,不留情麵,而且話語之間,竟仿佛對於眼前的局勢了若指掌,這倒確是頗出於其意料之外。
他正自沉吟之際,一旁孟太後卻自開口道:“是啊,是啊,老身一向最愛聽這些飛短流長,秦相,快說說,快說說,皇後娘娘也在等你回話呢!”
皇後之話雖然說得隱諱,但孟太後曆事三朝,經驗何等豐富,卻又怎會聽不出來那皮裏陽秋。
她自被迎回臨安以來,一直深自謙抑,避免卷入朝堂中諸般爭端,此時聽得皇後語氣對秦檜顯是敵意甚重,一時不由得深自後悔方才被秦檜巧舌所動,她的尊貴身份全是來自於身為大宋皇室的象征,若是大宋皇室根基不穩,則不但是富貴榮華盡付東流,甚至身家性命亦自難保,是以她此時一但分清楚了眼前的局麵,卻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站在皇後的這一方,亦假亦真地對秦檜逼問了起來。
秦檜微微皺眉,長歎道:“聖人娘娘有所不知,老臣一心開宋金兩國萬世之太平,卻是辦事粗陋,有違聖意,兼之年齒日長,老邁多病,早在天子官家禦駕親征之前,已請旨在家休養,早就是多日不問朝政,若說此時朝堂之亂相,聖上娘娘實不垂詢老臣。老臣此來,隻是因見此時局勢千圴一發,老臣憂慮大宋江山安危,情非得已這才親身入宮,卻是不知聖人娘娘已有成竹在胸,倒是老臣年老糊塗,憂慮過甚了。”
他在昔日金使上殿之時,確曾當堂吐血,趙匡胤親旨休養,斯後他也再未曾在朝堂上出現,一切都自通過其義子秦喜之手操控,是以一番話將自己推得幹幹淨淨,卻是絲毫也捉不住他的把柄。
皇後啞然失笑道:“秦相身為百官之長,總領樞機,天子官家十年如一日,倚若心腹股肱,莫說是大宋的百官士子都自惟秦相馬首是瞻,據說便連昔日那擅闖大殿的魯莽金使,口中都隻知呼喊秦相之名諱,天子官家親征之前,亦自重托秦相與嶽飛同知臨安留守事,暫懾朝綱,朝堂之事,本宮不問秦相,卻又能問誰人來?”
秦檜卻自神色不動,歎道:“老臣已是衰朽之軀,原本不欲多言妄語,但聖人娘娘既然非要問個究竟,老臣也隻好實話實說,若說眼前之亂相,究其因緣,老臣確也難辭其咎。”
“哦?”皇後倒是頗出意外,微蹙鳳眉道:“本宮願聞其詳!”
秦檜歎道:“老臣錯就錯在昔日天子官家委我與嶽飛嶽元帥同知臨安留守事時,老臣也曾想過要上表力諫天子官家切不可做此安排,卻是一時顧慮太多,未曾來得及在天子官家出征之前成議,致有今日之禍,老臣近來反躬自省,亦自深感惴惴,是以此時眼見局勢一發不可收拾,隻能甘冒大不敬之罪,入宮求見太後娘娘,隻望娘娘能以天下蒼生為念,立朝理政,整頓局麵。老臣亦知深知此舉與禮法,隻要待得應付得過眼前危機,保得大宋江山無恙,老臣願自承擔一切罪責,原本便絕無半分推脫諉過之意!”
皇後凝目望著秦檜,嘴角逸出一絲淡笑:“秦相當朝日久,要秦相與嶽帥同知臨安留守事,位在嶽飛之右,倒確是委屈了秦相,隻是……”
“聖人娘娘會錯了老臣的意思了”,秦檜不待皇後說完,卻是連忙插口說道:“大宋朝堂藏龍臥虎,老臣區區衰朽之軀,早已自覺力不從心,天子官家選賢任能,正是體恤老臣的一番心意,老臣又怎會心有不滿?!隻是有嶽飛不能有秦檜,有秦檜不能有嶽飛,天子官家意欲兼而用之,則已然埋下了今日動蕩之根苗。”
皇後未及說話,孟太後已然先自開口:“秦相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與嶽飛同殿為臣,縱有私怨,亦不應因私而廢公,若果如秦相所言,那眼下外廷之亂局,秦相實是責無旁貸。”
秦檜卻是掛著一臉苦笑開口道:“太後娘娘責備得是,隻是太後娘娘有所不知,老臣與嶽飛雖則一向政見不同,但卻均是各自秉心而論,斷無私怨可言。相反老臣對於嶽飛嶽大帥一直心折不已,隻是礙於對於時局見解不同,十餘年來勢同水火,每每午夜夢回,老臣時引為生平之憾,又何來因私廢公之說?!”
“即是如此”,皇後微微皺眉道:“秦相先前所言,直似與嶽飛不共戴天,勢不可並立於朝,卻又是何義?”
秦檜長歎道:“老臣與嶽飛不可並立者,非關仇恨,隻是朝局。”
他望向皇後與孟太後,苦笑道:“自太祖開國以來,文臣武將之間素有心結,其間緣由,錯綜複雜,想必太後娘娘與聖人娘娘亦早已有所耳聞。”
皇後與孟太後互視一眼,緩緩點頭道:“那又如何?”
秦檜歎道:“太祖皇帝立國以來,偃武修文,自有其用意,其間得失,此時亦不必詳究,至少這百餘年來,大宋朝堂文武有份,各有所安,不管如何,總能保得一個太平穩當。文武之道,互為臂膀,嶽飛亦自人中龍鳳,若是天子官家意欲重用嶽飛,為臣雖則與嶽飛政見不合,亦會全力輔佐。隻是嶽飛終是行伍出身,天子官家縱是有意栽培,亦應循序漸進,方為萬全之策。似如今這般當此天子官家禦駕親征,離朝而去的當口上,驟然宣布破格提拔嶽飛,徒然令得朝中士人物議沸然,難以接受,而一從統兵將帥,則自彈冠相慶,自以為天賜良機,宜應相機而動。而天子官家千慮一疏,又複以秦檜與嶽飛並列,同知臨安留守事,更令得文臣武將間些許嫌隙益演益烈,終究演變成今日之局麵。”
“秦相所言,本宮實在聽不明白”,皇後搖頭道:“秦相權高望重,天子官家以秦相同知臨安留守事,想來自是欲借重秦相之能,穩定朝綱。為相之道,本來便在於調和鼎鑊,燮理陰陽,秦相即是早知文臣武將之間隔閡日深,自然應當早做綢繆,從中斡旋周章,又怎能袖手不理,坐視局麵發展到今時今日這般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