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一個差役跑了進來,來不及擦拭滿頭重汗,便自顫抖著聲音說道:“一群軍士帶著兵刃,已經到了前門轉角,直往這來了。”


    “什麽?”


    “怎麽辦?”


    “他們……他們這真的是想造反?”


    一幹早就站著等消息的禦史們,聽得差役的急報,頓時七嘴八舌,炸開了鍋。


    早在半個時辰之前,便有偶往部院辦事的差役急傳回報,說是臨安城內忽起異變,各營軍士已然開入城中,相續接管了諸部院衙門的人事雜務,卻是等若將那些部院堂官看管了起來。


    禦史台與知諫院雖則與三省六部各司怕在同處外廷,卻自因職權獨立於三省六部之外,平日理政衙門處所,亦自獨立於京城各司部院衙門,是以剛剛第一次聽得差役傳來之消息,尤自紛紛難以置信,縱使之後消息接二連三傳來,亦仍有人不願相信巨變驟起,已在眼前,然則此時竟爾差役已然親見帶著兵刃的軍士隊伍開到了門前,卻是不由得他們不信了。


    雖則那些急奔回來傳訊的差役也曾明言,那些入駐各部院衙門的軍士都自聲稱自己隻是充添人手,接管雜務,替代原來由那些役隸完成之諸般瑣事,而並不能插手過問各部院衙門之日常政務,對於那些部院府司之大小官員,亦自禮數周全,恭謹有加。甚至有些衙門官員對此驟變大惑不解,喝問辱罵,那些軍士竟也不曾如原本出身行伍的粗莽武人般惡語頂撞,反自是難得地低眉順目、逆來順受,一點也不似是意圖奪權的樣子,然則這些台諫禦史卻仍是堅定地相信,臨安城內軍士這番作為,其意必然是意圖謀叛。


    大宋開國太祖趙匡胤亦是出身武將,由殿前都點檢一職黃袍加身而得帝位,是以登基之後不免亦恐自己後人重蹈後周柴氏之覆轍,是以自大宋立國百餘年來,一直偃武修文,朝中上下對於帶兵武將的防範之心,未嚐有一日鬆懈,甚至捕風捉影,以未經查實之疑慮便罷去實權武將之職缺,亦屬平常。


    昔日狄青蓋世功業、忠勇無雙,在樞密使任上亦是多有建樹,卻隻因歐陽修一語見疑,便自罷官去職,鬱鬱而終,其根源便在於大宋朝君臣上下,對於統兵武將,均自天然地帶上了三分戒慎警惕之心。


    早先嶽飛於危難之中獨提一旅,十戰十捷,軍威蓋世之時,朝中君臣對其猜疑顧忌之念,亦自一直不絕如縷,是以爾後秦檜將幾員大將強行召回,明升暗降,削其兵權,投閑置散,甚至險些以莫須有之罪名將嶽飛押至風波亭一殺了之,雖然是因天子官家一意議和,而秦檜又權傾當世,然則在那等時刻,朝中上下文臣萬馬齊喑,無一名諍諫之臣出麵為嶽飛據理申辯,卻也是因著朝中文臣們對於統兵武將所一直抱持著的這份偏見與猜疑。


    而今天子官家徒然一反常態,不但由主和轉而主戰,甚且不惜禦駕親征,竟似欲一改大宋自立國以來便一直奉行的偃武修文這一祖宗之法,而天子官家臨行前令嶽飛監國,更自坐實了這些文臣們的擔心,早已令朝中文臣為之惴惴、為之憤憤。


    百餘年來,文人士子久經薰陶,卻是早已不自覺這等防範武人之見有何偏頗之處,反自覺得祖宗之法聖明燭照,畢竟古往今來朝代更迭,幾乎盡是手綰兵權的武將謀反,是以偃武修文,刻意壓低武將的地位,使得諳熟聖賢之道的文人士子高據於行伍出身的粗鄙武夫之上,實在是天經地義、萬世不易之法。而今天子官家不知受了誰的蠱惑,行事作為偏離祖宗成法,他們在朝堂之上一時熱血過後,早已心懷不滿,是以在天子官家離京之後,朝中文臣武將間對立便自驟然加劇,而至於一發不可收拾,雖有有心人幕後挑拔的原因,然則根源卻仍在於文人士子共有的這塊心病。


    既然早就持有了這樣的立場,正所謂無風都要起浪,是以早在嶽飛與包大仁加征賦稅之際,他們便自齊以協同,一力阻撓,縱使之後秦檜羅織罪名,借機打壓一幹武將,朝中文臣亦多持默許的態度。雖然他們亦知文武相爭實為朝堂不幸,然則大多數人卻總是覺得如此局麵始源於天子官家一意孤行,妄改祖宗之法,若不如此激烈反對,隻恐難以喚回天子官家之心,爾後若自武將當朝,則必生異變,比之斯後那武人當國,隨時兵諫逼宮,改朝換代的危險而言,眼下一時文武相爭而導致朝局動蕩,卻就是小節了。


    秦檜雖則當國十年,權傾一時,然則能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將嶽飛為首的武將一係逼到如此不得不爾的地步,卻也於臨安這城這番天時、地利、人和,不無幹係。


    而今嶽飛忽爾調兵遣將,以軍士接管臨安行在的諸部院府司衙門,雖則是不得已之舉,其意隻是在於鉗製臨安城內諸部府司,務再逼令迫害奉令征收捐賦的一眾軍士,是以所調遣之軍士亦是精挑細選,又複頒下嚴令,要求座下軍士,打不還口,罵不還手,務必以息事寧人為上,然而此舉終究是開大宋立國百餘年來從未曾有過之先例,招人話柄,惹人非議,甚或讓人懷疑此舉意圖不軌,卻是原本就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隻是嶽飛與劉琦不得以調遣兵將進駐臨安各部院衙門,隻是意在嚇阻,其本意卻是不想各部院衙門激於一時義憤,導致文武之爭益演益列,不可收拾。是以事先嶽飛與劉琦對於是否接掌台諫,亦曾頗費躊躇。


    畢竟台諫官員本屬朝流清議之輩,上可直諫諍言,匡正天子治政之疏失;下可風聞言事,糾劾百官用事之錯漏,若當真較起真來,連嶽飛這個臨安留守,監國大臣,本來亦應是台諫官員糾劾查問的範圍之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挑燈看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東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東青並收藏挑燈看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