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著打到這個份上,高層的指揮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說到底,聯合艦隊就是一鍋大雜燴,各國的戰術完全不同,強扭在一起,也配合不來,隻有各國的艦隊分別作戰,才能使用各國艦隊慣用的戰術,發揮更強的戰鬥力。
“全力射擊,給我把所有的導彈都打出去!”聶劍榮打紅了眼睛,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
戰艦與戰艦的對轟遠遠沒有戰士麵對麵的衝鋒血腥,但每一艘戰艦的損毀,都會帶來幾百甚至上千的傷亡。
正式接戰才短短的一小段時間,聯合艦隊的損失就超過了二百艘戰艦,過千架戰機。
艦隊的戰損速度太快了,快到超出聶將軍的心理底限。
要塞表麵炮門大開,一枚枚導彈排列整齊,一枚接一枚地飛離發射艙,短短兩分鍾的時間,將攜帶的所有導彈發射一空。
過萬枚導彈在要塞和骨塚之間布下一堵另類的鐵牆,一時間爆炸不斷,不知道多少外星戰艦被炸毀。
打空了導彈,聶劍榮的臉上現出一抹解脫地微笑:“命令,全體棄艦!”他習慣性用了棄艦這個詞。
就像按下了時間停止的按鈕,整個指揮部瞬間陷入絕對的安靜之中,除了幾個知情的高級軍官,所有人都望著最高指揮官傻呆呆地發愣。
參謀長遞給聶將軍一個詢問的眼神,聶劍榮重重地點點頭。
參謀長走到控製台前,掀開密碼盤上的蓋板,飛快地輸入一串密碼,控製台中央升起一顆碩大的紅色按鈕,他一掌拍在按鈕之上。
指揮中心突然一陣顫抖,緊接著,大家就被突如其來的加速度狠狠地壓在牆上,好一會兒才緩和過來。
從外麵看,要塞背向骨塚的一麵突然炸開,一艘巨鯨戰艦飛快地脫離要塞。
不知情的人或許會認為聖劍是一顆真正的人造要塞,中方原本也確實有這樣的心思,可是骨塚留給人類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在兩年的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複雜而龐大的工程。
為了趕在時限之前完工,技術人員不得不采取精減的策略,將所有不必要的係統去除。
實際上,除去外層的裝甲外,聖劍要塞隻有激光和導彈兩套武器係統,原始設計圖上的超級電磁炮根本不加考慮就被砍掉。
指揮係統也僅僅是一套簡單的控製係統,具體的控製,必須通過一艘內置於要塞之中的巨鯨級戰艦實現。
這樣一來就可以省掉專門設計要塞控製係統的麻煩,直接使用巨鯨艦成熟的艦載係統完成要塞的控製――為了保證達到控製效果,這艘巨鯨艦加強了艦載計算機的能力,突擊指揮能力,削減大部分武器裝備。
換句話說,聖劍要塞完完全全就是驢糞蛋子表麵光,實質上就像拙劣的鐵匠打造的鐵球,到處都是diy的痕跡,滿肚子的巨型齒輪和液壓裝置,如果不是內置戰艦的維生係統,要塞的控製人員甚至得穿上航天服,才能在要塞中工作。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接下來的戰鬥!
艦隊和戰機編隊極力拉開距離,以發揮聯合艦隊的火力優勢,但聖劍要塞卻反其道而行之,在戰艦脫離之後,徑直撞向骨塚!
要塞四周留有用於機動的十幾部脈衝爆震引擎,保證最後的衝刺階段擁有足夠的機動力。
不知道外骨人有什麽感受,所有不了解作戰計劃的人類官兵都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無數外星飛船飛蛾撲火艦衝向要塞,拚命撞在要塞之上,試圖阻止要塞的撞擊,仿佛叢林般的激光炮陣被外星飛船撞得倒塌一片又一片,然而要塞根本就是個空殼,為了增加質量,內部填滿了從土星光環捕捉的小天體,哪是幾百艘外星戰艦能阻止的?
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十幾部脈衝爆震引擎全力開動,強勁的動力抵消了敵艦的撞擊還不算,要塞的速度居然還略有上升。
直到目前為止,人類仍然不知道外骨人究竟使用什麽樣的動力,但是從始至終,骨塚的速度都沒有絲毫的改變――雙方的相對速度達到每秒2500公裏,可以說是稍沾即走,哪怕是戰艦戰機的殘骸碎片,也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傷亡。
沒有人知道外骨人是否見識到同歸於盡的戰術,但是以骨塚的體積,根本不可能在撞擊前完成規避。
要塞一步步逼近,外星戰艦的拚死阻擊毫無效果,要塞慢慢地、漸漸地、像慢動做一樣貼上骨塚,再深深地嵌入其中,撞擊激起的煙塵高達幾十公裏,巨大的煙雲幾乎將塚整個淹沒。
然而骨塚很快就衝出煙塵,再次出現在眾人眼中,撞擊在骨塚表麵砸出了一個深深地環形山,數條巨大的裂縫從山體外側向外延伸,小行星三分之一的表麵布滿大大小小的裂縫。
突如其來的變故令外星艦隊亂成一團,沒頭蒼蠅一般亂撞,聯合艦隊趁機大打出手,毫不猶豫地展開又一輪剿殺。
速度最快的巨鯨編隊已經飛到了敵軍編隊的尾部,聶將軍一聲令下,艦隊拉出一個巨大的半圓,巨鯨艦隊拉出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牽著上千艘咬著尾巴不放的敵艦往回飛。
與此同時,安置於巨鯨艦隊上的突擊隊接到了準備出擊的命令。
葉飛完全沒有料到居然還有自己的事兒,不過命令很清楚:突擊隊空降骨塚,奪取外骨人控製中樞!
毫無疑問,骨塚絕對是外骨人的重地,敵軍的控製中樞位於骨塚之內是理所當然的事。穿人類目前的實力,撞傷骨塚已經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了,徹底毀掉骨塚根本就不現實。
即使人類的武器擁有遠超外骨人的殺傷力,可是當不住外星艦隊的數量太多,聯合艦隊肯定不是外星艦隊的對手,隻有從內部毀掉骨塚的控製中樞,戰鬥才有一線勝利之機。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空降骨塚,是戰前多達數百份的戰鬥預案之一,也是最危險的方案之一。
然而聶劍榮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葉飛也沒有。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全力射擊,給我把所有的導彈都打出去!”聶劍榮打紅了眼睛,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
戰艦與戰艦的對轟遠遠沒有戰士麵對麵的衝鋒血腥,但每一艘戰艦的損毀,都會帶來幾百甚至上千的傷亡。
正式接戰才短短的一小段時間,聯合艦隊的損失就超過了二百艘戰艦,過千架戰機。
艦隊的戰損速度太快了,快到超出聶將軍的心理底限。
要塞表麵炮門大開,一枚枚導彈排列整齊,一枚接一枚地飛離發射艙,短短兩分鍾的時間,將攜帶的所有導彈發射一空。
過萬枚導彈在要塞和骨塚之間布下一堵另類的鐵牆,一時間爆炸不斷,不知道多少外星戰艦被炸毀。
打空了導彈,聶劍榮的臉上現出一抹解脫地微笑:“命令,全體棄艦!”他習慣性用了棄艦這個詞。
就像按下了時間停止的按鈕,整個指揮部瞬間陷入絕對的安靜之中,除了幾個知情的高級軍官,所有人都望著最高指揮官傻呆呆地發愣。
參謀長遞給聶將軍一個詢問的眼神,聶劍榮重重地點點頭。
參謀長走到控製台前,掀開密碼盤上的蓋板,飛快地輸入一串密碼,控製台中央升起一顆碩大的紅色按鈕,他一掌拍在按鈕之上。
指揮中心突然一陣顫抖,緊接著,大家就被突如其來的加速度狠狠地壓在牆上,好一會兒才緩和過來。
從外麵看,要塞背向骨塚的一麵突然炸開,一艘巨鯨戰艦飛快地脫離要塞。
不知情的人或許會認為聖劍是一顆真正的人造要塞,中方原本也確實有這樣的心思,可是骨塚留給人類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在兩年的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複雜而龐大的工程。
為了趕在時限之前完工,技術人員不得不采取精減的策略,將所有不必要的係統去除。
實際上,除去外層的裝甲外,聖劍要塞隻有激光和導彈兩套武器係統,原始設計圖上的超級電磁炮根本不加考慮就被砍掉。
指揮係統也僅僅是一套簡單的控製係統,具體的控製,必須通過一艘內置於要塞之中的巨鯨級戰艦實現。
這樣一來就可以省掉專門設計要塞控製係統的麻煩,直接使用巨鯨艦成熟的艦載係統完成要塞的控製――為了保證達到控製效果,這艘巨鯨艦加強了艦載計算機的能力,突擊指揮能力,削減大部分武器裝備。
換句話說,聖劍要塞完完全全就是驢糞蛋子表麵光,實質上就像拙劣的鐵匠打造的鐵球,到處都是diy的痕跡,滿肚子的巨型齒輪和液壓裝置,如果不是內置戰艦的維生係統,要塞的控製人員甚至得穿上航天服,才能在要塞中工作。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接下來的戰鬥!
艦隊和戰機編隊極力拉開距離,以發揮聯合艦隊的火力優勢,但聖劍要塞卻反其道而行之,在戰艦脫離之後,徑直撞向骨塚!
要塞四周留有用於機動的十幾部脈衝爆震引擎,保證最後的衝刺階段擁有足夠的機動力。
不知道外骨人有什麽感受,所有不了解作戰計劃的人類官兵都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無數外星飛船飛蛾撲火艦衝向要塞,拚命撞在要塞之上,試圖阻止要塞的撞擊,仿佛叢林般的激光炮陣被外星飛船撞得倒塌一片又一片,然而要塞根本就是個空殼,為了增加質量,內部填滿了從土星光環捕捉的小天體,哪是幾百艘外星戰艦能阻止的?
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十幾部脈衝爆震引擎全力開動,強勁的動力抵消了敵艦的撞擊還不算,要塞的速度居然還略有上升。
直到目前為止,人類仍然不知道外骨人究竟使用什麽樣的動力,但是從始至終,骨塚的速度都沒有絲毫的改變――雙方的相對速度達到每秒2500公裏,可以說是稍沾即走,哪怕是戰艦戰機的殘骸碎片,也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傷亡。
沒有人知道外骨人是否見識到同歸於盡的戰術,但是以骨塚的體積,根本不可能在撞擊前完成規避。
要塞一步步逼近,外星戰艦的拚死阻擊毫無效果,要塞慢慢地、漸漸地、像慢動做一樣貼上骨塚,再深深地嵌入其中,撞擊激起的煙塵高達幾十公裏,巨大的煙雲幾乎將塚整個淹沒。
然而骨塚很快就衝出煙塵,再次出現在眾人眼中,撞擊在骨塚表麵砸出了一個深深地環形山,數條巨大的裂縫從山體外側向外延伸,小行星三分之一的表麵布滿大大小小的裂縫。
突如其來的變故令外星艦隊亂成一團,沒頭蒼蠅一般亂撞,聯合艦隊趁機大打出手,毫不猶豫地展開又一輪剿殺。
速度最快的巨鯨編隊已經飛到了敵軍編隊的尾部,聶將軍一聲令下,艦隊拉出一個巨大的半圓,巨鯨艦隊拉出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牽著上千艘咬著尾巴不放的敵艦往回飛。
與此同時,安置於巨鯨艦隊上的突擊隊接到了準備出擊的命令。
葉飛完全沒有料到居然還有自己的事兒,不過命令很清楚:突擊隊空降骨塚,奪取外骨人控製中樞!
毫無疑問,骨塚絕對是外骨人的重地,敵軍的控製中樞位於骨塚之內是理所當然的事。穿人類目前的實力,撞傷骨塚已經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了,徹底毀掉骨塚根本就不現實。
即使人類的武器擁有遠超外骨人的殺傷力,可是當不住外星艦隊的數量太多,聯合艦隊肯定不是外星艦隊的對手,隻有從內部毀掉骨塚的控製中樞,戰鬥才有一線勝利之機。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空降骨塚,是戰前多達數百份的戰鬥預案之一,也是最危險的方案之一。
然而聶劍榮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葉飛也沒有。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