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羅店顯威
人在陣地在,人死精神在,51師的腳下就是埋葬敵人的墳墓!
――王耀武
天一黑,第十四師第四十二旅八十三團團長高魁元指揮部隊發起進攻,因部隊剛到,地形不熟,走出不遠,就被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好不容易找到一座過河的小橋,沒想到日軍正守候在橋邊。中國軍隊在明處,躲在暗處的日軍用機槍向中國軍隊掃射,許多官兵還沒弄清怎麽一回事,就紛紛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八十三團被封鎖在橋邊,無法接近羅店。
七十九團奉命後,很順利地迂回到敵人的後麵,衝進了羅店以北的敵人駐地,擊斃了兩名日軍指揮官,繳獲了一大堆槍支彈藥。他們是從浮橋上迂回到羅店的,可是,當他們返回時,原有的浮橋被敵人炸毀了,近千名敵人包圍了他們,他們迫於無奈,紛紛跳河。雖然河水不冷,但是許多不會遊泳的官兵就葬身在無情的河水中。
由於八十三團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第十一師乘虛占領了羅店以北,第六十七師也進占了羅店,羅店重新回到中國軍隊手中。
8月26日中午,51師到達羅店。趁著黑夜敵機不便行動之機,51師悄悄換下了不成建製的11師殘部。
敵人的陣地也是死寂一片,似乎也因困乏而睡著了。
倒是經過急行軍的51師官兵興奮異常,求戰的心情也高漲起來。“打吧,師長,乘他個狗日的料想不及,殺他個片甲不留!”151旅旅長周誌道拍著腰間的德國造盒子炮對王耀武說。
這想法與王耀武不謀而合,孫子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之謂也!“好!”他果斷地點了點頭。
這樣,51師以135旅為預備隊,151旅為突擊力量,分東、西、中三路向羅店鎮內及周圍幾個村莊的敵人發起了閃電般的襲擊。
一時間,槍聲四起,殺聲不絕。正麵之敵為日軍第3師團,該師團由名古屋的青年學生編練而成,他們雖有防備,但多數哨兵已抱槍入了夢鄉,所以當151旅的士兵衝到跟前的時候,許多鬼子就在夢囈中見了閻王。
羅店的東邊有一條大河叫馬路河,馬路河有一條支流叫白河,河寬且深。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星光月夜之下,河水微微泛白,遠看就像是馬路。日軍第68聯隊40中隊的中隊長鳩山不諳此情,在中國人的追擊下慌忙帶著殘部100餘人朝江邊方向逃去,猛然發現一條大馬路橫躺在眼前。天助我也!鳩山一聲怪笑,喜滋滋地帶頭跳上了那條“馬路”,偏偏這群名古屋的學生兵在學校除了學習“武士道”之外,並沒有練習遊泳技能。因而這群島國的旱鴨子,大半做了異國的水鬼!
日軍因此丟了羅店,又退回到了川沙灘塗的幾個村莊。
一夜戰鬥下來,51師以傷亡百餘人的代價取得殲敵500多人的重大勝利!
次日,《申報》的頭版頭條報導了這一消息。其內文章讚道:“此次51師夜襲大捷,其勇敢機智,實令國人內心振奮。此非僅前方軍人之光榮,亦是全體國民之光榮,其赫赫戰績必將鼓蕩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敵鬥誌。”王耀武高大英俊的戎裝巨照同時附在新聞稿的右邊。
51師首戰告捷,得到了上海戰區的傳令嘉獎。陳誠也很高興,次日夜裏,他來到沿江一帶守軍陣地,進行慰問。他給51師的官兵每人帶去了一盒美國產的牛肉罐頭。
還在黃埔軍校讀書的時候,王耀武就對陳誠這位教官有所了解,後來東征陳炯明時,炮兵連長陳誠三炮端掉敵軍的一個據點,為部隊前進掃清了障礙。“陳辭修三炮定乾坤”更讓王耀武欽佩有加,現在能在陳誠的領導下作戰,王耀武十分樂意。
在51師指揮所,見到帽頂上落滿炮灰的王耀武,陳誠笑著問道:“佐民,還記得軍校讀書時,總理題在校門上的兩句話嗎?”
對這位個頭不高的官長,王耀武始終保持著那副軍人的嚴肅神情。敬過軍禮之後,他正色答道:“記得!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別途。”
“好!強敵當前,革命軍人就應知恥而勇,萬死不辭,為中華民族爭生存!”陳誠拍著王耀武的肩膀說道。
王耀武受到了極大鼓舞,送陳誠出指揮所時,他邊走邊表示:“司令請放心,人在陣地在,人死精神在,51師的腳下就是埋葬敵人的墳墓!
陳誠哈哈一笑:“前兩句我愛聽,後一句我也愛聽,隻是中間一句我隻愛聽後半句,我要你們人在精神也在!”
不像是在戰地,倒像是在庭院散步似的,一行人輕聲說笑著握手告別了。
51師陣地的北麵是兩個叫舒家街、大王宅的村子,住守此地的是58師的部隊,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防止瀏河口的敵人登陸,以捍衛羅店左翼的我方陣地。陳誠從51師的防地一走出,就來到了這裏。
58師是剛從沙市整訓調來的,師長馮聖法是74軍軍長俞濟時的連襟,浙江諸暨人,也是黃埔1期生,和蔣介石算得上半個老鄉。說馮聖法是個軍人,倒不如說他更像是個文人。那頂軍帽下麵的一副鍍金眼鏡,配上白晰的膚色,加上溫軟的吳語,常常讓人把他看成是學者,而不是將領。但其部下都清楚,這位貌似溫文爾雅的師長實則威而不怒,嚴而不厲,軍中除了幾位高級將領,少有不懼怕他的,特別是他那兩道直刺人心的放電也似的目光。
當然,與陳誠在一起,馮聖法仍是那口糯性十足的奉化官話;陳誠的老家在浙**田,與俞濟時算來是大老鄉,又是委員長的股肱之臣,戰地相見,馮、陳二人自然格外親熱。
馮聖法帶著老陳巡視了前線陣地,在一處壕塹裏,陳誠問初上戰場的士兵:“和東洋兵作戰,怕不怕?”
一個高個子士兵說:“不怕他的人,就怕他的武器,他們武器好。”
“怕什麽武器?”陳誠緊盯著問了一句。
“重機槍、坦克”。高個子士兵回答得很幹脆。
陳誠很輕鬆地“哦”了一聲,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不用怕。”他朝長江邊的方向指了指,比劃著說:“敵人登陸時多用輕重機槍開路,這裏麵有名堂,凡用‘啪啪啪’三發點放的,是在考驗我們,問我們‘怕不怕’。我們怎麽辦,我們應該還以兩發點放,告訴它:不怕!坦克的全身都是鐵甲,針紮不進,水潑不進,看起來堅不可破,但也有辦法治它。它不是靠鐵鏈走路嗎?那叫履帶,你用麻袋裝手榴彈炸它,履帶一斷,它就走不動了,等著挨打,還有一個辦法,它怕火,你用鬆香油澆上它,點火燒死它個烏龜王八兒的,準見效!”
到底是在黃埔軍校當過一年多戰術教官,陳誠講起來活靈活現,滔滔不絕,在場的人聽起來也津津有味,恨不得馬上就能用上。
在那種環境下,要用上這些戰法當然也不需要等上多長的時間。
第二天正午,驕陽似火,日軍又開始了登陸行動。瀏河口上,一下子停泊著十幾艘日本人的軍艦,像往常一樣,他們軍艦上的前炮、尾炮、舷炮像一條條吐著信子的毒蛇,不間斷地朝舒家街、大王宅方向轟擊了半個小時之久。
淞滬一帶本為長江衝積平原,全係沙質土壤,我軍掩體多為這些不堪一擊的沙土壘成,因而敵人炮擊之後,我方壕塹被填,掩體被毀,戰士或被埋,或犧牲,橫躺豎臥,到處都是。更多的缺胳膊少腿的士兵,呻吟著,叫喊著,怒罵著。
馮聖法氣得怒眼圓睜,他叫身邊的504團團長李子儀迅速組織隊伍,準備迎擊敵人步兵的進攻。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人在陣地在,人死精神在,51師的腳下就是埋葬敵人的墳墓!
――王耀武
天一黑,第十四師第四十二旅八十三團團長高魁元指揮部隊發起進攻,因部隊剛到,地形不熟,走出不遠,就被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好不容易找到一座過河的小橋,沒想到日軍正守候在橋邊。中國軍隊在明處,躲在暗處的日軍用機槍向中國軍隊掃射,許多官兵還沒弄清怎麽一回事,就紛紛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八十三團被封鎖在橋邊,無法接近羅店。
七十九團奉命後,很順利地迂回到敵人的後麵,衝進了羅店以北的敵人駐地,擊斃了兩名日軍指揮官,繳獲了一大堆槍支彈藥。他們是從浮橋上迂回到羅店的,可是,當他們返回時,原有的浮橋被敵人炸毀了,近千名敵人包圍了他們,他們迫於無奈,紛紛跳河。雖然河水不冷,但是許多不會遊泳的官兵就葬身在無情的河水中。
由於八十三團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第十一師乘虛占領了羅店以北,第六十七師也進占了羅店,羅店重新回到中國軍隊手中。
8月26日中午,51師到達羅店。趁著黑夜敵機不便行動之機,51師悄悄換下了不成建製的11師殘部。
敵人的陣地也是死寂一片,似乎也因困乏而睡著了。
倒是經過急行軍的51師官兵興奮異常,求戰的心情也高漲起來。“打吧,師長,乘他個狗日的料想不及,殺他個片甲不留!”151旅旅長周誌道拍著腰間的德國造盒子炮對王耀武說。
這想法與王耀武不謀而合,孫子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之謂也!“好!”他果斷地點了點頭。
這樣,51師以135旅為預備隊,151旅為突擊力量,分東、西、中三路向羅店鎮內及周圍幾個村莊的敵人發起了閃電般的襲擊。
一時間,槍聲四起,殺聲不絕。正麵之敵為日軍第3師團,該師團由名古屋的青年學生編練而成,他們雖有防備,但多數哨兵已抱槍入了夢鄉,所以當151旅的士兵衝到跟前的時候,許多鬼子就在夢囈中見了閻王。
羅店的東邊有一條大河叫馬路河,馬路河有一條支流叫白河,河寬且深。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星光月夜之下,河水微微泛白,遠看就像是馬路。日軍第68聯隊40中隊的中隊長鳩山不諳此情,在中國人的追擊下慌忙帶著殘部100餘人朝江邊方向逃去,猛然發現一條大馬路橫躺在眼前。天助我也!鳩山一聲怪笑,喜滋滋地帶頭跳上了那條“馬路”,偏偏這群名古屋的學生兵在學校除了學習“武士道”之外,並沒有練習遊泳技能。因而這群島國的旱鴨子,大半做了異國的水鬼!
日軍因此丟了羅店,又退回到了川沙灘塗的幾個村莊。
一夜戰鬥下來,51師以傷亡百餘人的代價取得殲敵500多人的重大勝利!
次日,《申報》的頭版頭條報導了這一消息。其內文章讚道:“此次51師夜襲大捷,其勇敢機智,實令國人內心振奮。此非僅前方軍人之光榮,亦是全體國民之光榮,其赫赫戰績必將鼓蕩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敵鬥誌。”王耀武高大英俊的戎裝巨照同時附在新聞稿的右邊。
51師首戰告捷,得到了上海戰區的傳令嘉獎。陳誠也很高興,次日夜裏,他來到沿江一帶守軍陣地,進行慰問。他給51師的官兵每人帶去了一盒美國產的牛肉罐頭。
還在黃埔軍校讀書的時候,王耀武就對陳誠這位教官有所了解,後來東征陳炯明時,炮兵連長陳誠三炮端掉敵軍的一個據點,為部隊前進掃清了障礙。“陳辭修三炮定乾坤”更讓王耀武欽佩有加,現在能在陳誠的領導下作戰,王耀武十分樂意。
在51師指揮所,見到帽頂上落滿炮灰的王耀武,陳誠笑著問道:“佐民,還記得軍校讀書時,總理題在校門上的兩句話嗎?”
對這位個頭不高的官長,王耀武始終保持著那副軍人的嚴肅神情。敬過軍禮之後,他正色答道:“記得!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別途。”
“好!強敵當前,革命軍人就應知恥而勇,萬死不辭,為中華民族爭生存!”陳誠拍著王耀武的肩膀說道。
王耀武受到了極大鼓舞,送陳誠出指揮所時,他邊走邊表示:“司令請放心,人在陣地在,人死精神在,51師的腳下就是埋葬敵人的墳墓!
陳誠哈哈一笑:“前兩句我愛聽,後一句我也愛聽,隻是中間一句我隻愛聽後半句,我要你們人在精神也在!”
不像是在戰地,倒像是在庭院散步似的,一行人輕聲說笑著握手告別了。
51師陣地的北麵是兩個叫舒家街、大王宅的村子,住守此地的是58師的部隊,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防止瀏河口的敵人登陸,以捍衛羅店左翼的我方陣地。陳誠從51師的防地一走出,就來到了這裏。
58師是剛從沙市整訓調來的,師長馮聖法是74軍軍長俞濟時的連襟,浙江諸暨人,也是黃埔1期生,和蔣介石算得上半個老鄉。說馮聖法是個軍人,倒不如說他更像是個文人。那頂軍帽下麵的一副鍍金眼鏡,配上白晰的膚色,加上溫軟的吳語,常常讓人把他看成是學者,而不是將領。但其部下都清楚,這位貌似溫文爾雅的師長實則威而不怒,嚴而不厲,軍中除了幾位高級將領,少有不懼怕他的,特別是他那兩道直刺人心的放電也似的目光。
當然,與陳誠在一起,馮聖法仍是那口糯性十足的奉化官話;陳誠的老家在浙**田,與俞濟時算來是大老鄉,又是委員長的股肱之臣,戰地相見,馮、陳二人自然格外親熱。
馮聖法帶著老陳巡視了前線陣地,在一處壕塹裏,陳誠問初上戰場的士兵:“和東洋兵作戰,怕不怕?”
一個高個子士兵說:“不怕他的人,就怕他的武器,他們武器好。”
“怕什麽武器?”陳誠緊盯著問了一句。
“重機槍、坦克”。高個子士兵回答得很幹脆。
陳誠很輕鬆地“哦”了一聲,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不用怕。”他朝長江邊的方向指了指,比劃著說:“敵人登陸時多用輕重機槍開路,這裏麵有名堂,凡用‘啪啪啪’三發點放的,是在考驗我們,問我們‘怕不怕’。我們怎麽辦,我們應該還以兩發點放,告訴它:不怕!坦克的全身都是鐵甲,針紮不進,水潑不進,看起來堅不可破,但也有辦法治它。它不是靠鐵鏈走路嗎?那叫履帶,你用麻袋裝手榴彈炸它,履帶一斷,它就走不動了,等著挨打,還有一個辦法,它怕火,你用鬆香油澆上它,點火燒死它個烏龜王八兒的,準見效!”
到底是在黃埔軍校當過一年多戰術教官,陳誠講起來活靈活現,滔滔不絕,在場的人聽起來也津津有味,恨不得馬上就能用上。
在那種環境下,要用上這些戰法當然也不需要等上多長的時間。
第二天正午,驕陽似火,日軍又開始了登陸行動。瀏河口上,一下子停泊著十幾艘日本人的軍艦,像往常一樣,他們軍艦上的前炮、尾炮、舷炮像一條條吐著信子的毒蛇,不間斷地朝舒家街、大王宅方向轟擊了半個小時之久。
淞滬一帶本為長江衝積平原,全係沙質土壤,我軍掩體多為這些不堪一擊的沙土壘成,因而敵人炮擊之後,我方壕塹被填,掩體被毀,戰士或被埋,或犧牲,橫躺豎臥,到處都是。更多的缺胳膊少腿的士兵,呻吟著,叫喊著,怒罵著。
馮聖法氣得怒眼圓睜,他叫身邊的504團團長李子儀迅速組織隊伍,準備迎擊敵人步兵的進攻。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