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狗屁工事
師座您一定要向委座反應,把負責修工事的官員給他槍斃掉幾個,因為他們的無能,弟兄們隻能用血肉去築成工事啊!
――周誌道
有的讀者朋友也許會想,錫澄線的國防工事修得一塌糊塗,那是因為距離中央遠,沒有在天子腳下,而且拿鑰匙的保長、甲長跑路了,使這些工事基本沒有用上。
那麽在首都南京城周圍的國防工事應該固若金湯了吧。
錯了!如果這樣想那就錯大了。
牛首山。這兩處要地之間地勢開闊,是日軍機械化部隊從東南方向經江寧到南京的必由之路。
王耀武率部到達淳化鎮之後,各旅、團即按照劃定的作戰區域陸續進入了已建成的國防工事。在王耀武眼裏,淞滬會戰之所以失利,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事不牢,那些取沙土而臨時挖成的工事往往不堪一擊,極大地增加了部隊的傷亡,到會戰後期,一些士兵幹脆將戰友和敵人的屍體拖來做胸牆,以抵擋槍彈的襲擊。
現在有了這麽一些鋼骨水泥掩體,王耀武認為,51師是可以大幹一場、出口怨氣,讓小鬼子在這些工事麵前付出足夠的代價。
但當他剛剛倒在行軍床上想休息一會兒的時候,151旅旅長周誌道即在電話裏罵道:“師座啊,媽拉個巴子!修的什麽鳥工事,要麽被土埋著,要麽門被鎖著,要麽槍眼做得比城牆的垛口還大,掩護他娘個屁呀!敵人一炮打來,不正好要了人的命!聽說還是德國顧問指導建造的,國防部的人真他娘飯桶一堆!哪有這樣做事的!師座您一定要向委座反應,把負責修工事的官員給他槍斃掉幾個,因為他們的無能,弟兄們隻能用血肉去築成工事啊!”
王耀武對手下的兩個旅長是了如指掌的,李天霞喜歡邀功獻媚,淨撿好聽的給你說。周誌道則直腸子脾氣看不慣就喜歡罵,你不喜歡他也說。就性情而言,他更欣賞沒有城府的周誌道,因為從周誌道那裏,他更能了解到真實情況,是睛是雨都寫在周誌道的臉上。
聽周誌道這麽一說,王耀武感到事態嚴重。來不及細想,他立馬到151旅的陣地察看了一番,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兩年前這裏構築的國防工事勉強可以利用者僅為十之一二!看來,事不宜遲,隻能另起爐灶,加緊搶修了。
“飯桶!”王耀武臨走的時候,也氣憤憤地罵了一句。
那時候的guomin黨內部,官僚腐敗,任人唯親,偷賣軍資,上行下效,偷工減料,修出來的隻會是半拉子、豆腐渣工程。隨便一個工程都是層層轉包下來的,一個負責的工頭都是中央裏某部長、某委員、某將軍的沾親帶故的大姨媽二舅的侄女婿之類的親戚,連一向以嚴謹、細致著稱的德國顧問,都被工頭的糖衣炮彈給收買了,真要問責,最多問責幾隻小螞蟻,能問責到那些大老虎嗎?
淳化鎮是南京的東大門,距南京隻有十八公裏。這裏是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帶。考慮到305團在望亭打得艱苦、消耗過大,師座起先隻讓張靈甫負責二線陣地,並給他補充了幾百名新兵。所以連日來,為整訓部隊、督促弟兄們構築工事,張靈甫忙得日夜連軸轉,實在是抽不出去看看蔡仁傑。
不過,這天傍晚,倒有一個老朋友帶著兒子,碾轉找到前線來看他了。
來人正是高耀如父子。
這時候,前方已經打起來,淳化方向炮火連天。日軍正兵分三路,對南京開始發起總攻:右路沿滬寧路西進,中路經宜興、溧陽攻擊淳化;左路由太湖南側的廣德、宣城直趨蕪湖,企圖合圍南京,截斷守軍後路。
兵荒馬亂間,高耀如還是一身整整齊齊的少將警官製服,兒子高敬的灰色西服也穿得規規矩矩。正帶著一群新兵蛋子在陣地上抓緊時間練拚刺的張靈甫,渾身泥土,衣履不整,忽然聽到有人喊他“張鍾靈”,回頭一看,啊,原來是自己以前的典獄長來了,喜出望外,急急忙忙扶正軍帽,迎上前去,端端正正地立正敬禮:“高長官好!”
高耀如“哈哈”地笑著直擺手:“免禮免禮,你現在是抗日英雄了,老哥可惜虛長你一個官階。”
說著,把站在身邊的高敬往前一推:“犬子高敬,交給你了。”又拍著高敬的肩膀說:“快喊張叔叔、張團長好!”
一直麵帶微笑的高敬,便也大大方方地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報告張團長,北大學生高敬前來報到!”
沒想到高耀如還真的把自己的兒子送上了前線!
久久地看著這個白白淨淨、一身書卷氣的年輕校友,張靈甫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什麽,不想收?是不是還嫌犬子的學曆沒有你高啊?”高耀如在一旁笑道。
張靈甫醒過神來,麵色凝重地解釋道:“可這戰爭打得實在太殘酷了,我擔心……”
沒等他說完,高敬卻插話道:“請張叔叔放心,我決不怕死!您知道沈崇誨吧?都是大學生,都是富家子弟,他敢駕飛機撞軍艦,我也敢拿槍打鬼子!”
他所說的沈崇誨,就是那位在凇滬會戰中因戰機受傷、與副手一起駕機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我空軍英雄沈崇誨。畢業於清華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的他,其父也是政府高官,本可在自己的專業裏一展才華,但國破家亡之時,他卻無法成為建設者,隻能毅然參加空軍。他的壯烈犧牲,震驚全國,讓四萬萬同胞熱血沸騰。
如今,又一位將軍之子、又一位大學生,卻偏偏要在每天血流成河之際投筆從戎,怎麽又不讓張靈甫一時語咽,感慨萬千……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啊!
張靈甫默默地點了點頭,從腰間一把掏出自己的駁殼槍,拋起來在空中掂了掂,然後遞給高敬說:“會使嗎?”
高敬接過槍,連聲回答:“會呀會呀!父親教過我的。”
高耀如說:“這小子槍法還不賴,打個八、九環沒問題,到底是讀過書的,頭腦就是靈活,一學就會。”
“體力、耐力都沒問題吧,敢和小鬼子刺刀見紅不?”
“張團長放心,體力和耐力我在全年級都排前列的,真正上陣殺敵,我想隻要見識過一次,我絕對沒問題。”高敬回答得幹幹脆脆。
盡管張靈甫熱情挽留,吃了便飯再走,但他還是再三謝絕了,他已沒有時間在陣地多呆一分鍾了,雖然老虎橋監獄已經遷往重慶,可還得趕回去收拾行李,也要將全家疏散到四川去。國之不存,焉有家乎?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師座您一定要向委座反應,把負責修工事的官員給他槍斃掉幾個,因為他們的無能,弟兄們隻能用血肉去築成工事啊!
――周誌道
有的讀者朋友也許會想,錫澄線的國防工事修得一塌糊塗,那是因為距離中央遠,沒有在天子腳下,而且拿鑰匙的保長、甲長跑路了,使這些工事基本沒有用上。
那麽在首都南京城周圍的國防工事應該固若金湯了吧。
錯了!如果這樣想那就錯大了。
牛首山。這兩處要地之間地勢開闊,是日軍機械化部隊從東南方向經江寧到南京的必由之路。
王耀武率部到達淳化鎮之後,各旅、團即按照劃定的作戰區域陸續進入了已建成的國防工事。在王耀武眼裏,淞滬會戰之所以失利,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事不牢,那些取沙土而臨時挖成的工事往往不堪一擊,極大地增加了部隊的傷亡,到會戰後期,一些士兵幹脆將戰友和敵人的屍體拖來做胸牆,以抵擋槍彈的襲擊。
現在有了這麽一些鋼骨水泥掩體,王耀武認為,51師是可以大幹一場、出口怨氣,讓小鬼子在這些工事麵前付出足夠的代價。
但當他剛剛倒在行軍床上想休息一會兒的時候,151旅旅長周誌道即在電話裏罵道:“師座啊,媽拉個巴子!修的什麽鳥工事,要麽被土埋著,要麽門被鎖著,要麽槍眼做得比城牆的垛口還大,掩護他娘個屁呀!敵人一炮打來,不正好要了人的命!聽說還是德國顧問指導建造的,國防部的人真他娘飯桶一堆!哪有這樣做事的!師座您一定要向委座反應,把負責修工事的官員給他槍斃掉幾個,因為他們的無能,弟兄們隻能用血肉去築成工事啊!”
王耀武對手下的兩個旅長是了如指掌的,李天霞喜歡邀功獻媚,淨撿好聽的給你說。周誌道則直腸子脾氣看不慣就喜歡罵,你不喜歡他也說。就性情而言,他更欣賞沒有城府的周誌道,因為從周誌道那裏,他更能了解到真實情況,是睛是雨都寫在周誌道的臉上。
聽周誌道這麽一說,王耀武感到事態嚴重。來不及細想,他立馬到151旅的陣地察看了一番,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兩年前這裏構築的國防工事勉強可以利用者僅為十之一二!看來,事不宜遲,隻能另起爐灶,加緊搶修了。
“飯桶!”王耀武臨走的時候,也氣憤憤地罵了一句。
那時候的guomin黨內部,官僚腐敗,任人唯親,偷賣軍資,上行下效,偷工減料,修出來的隻會是半拉子、豆腐渣工程。隨便一個工程都是層層轉包下來的,一個負責的工頭都是中央裏某部長、某委員、某將軍的沾親帶故的大姨媽二舅的侄女婿之類的親戚,連一向以嚴謹、細致著稱的德國顧問,都被工頭的糖衣炮彈給收買了,真要問責,最多問責幾隻小螞蟻,能問責到那些大老虎嗎?
淳化鎮是南京的東大門,距南京隻有十八公裏。這裏是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帶。考慮到305團在望亭打得艱苦、消耗過大,師座起先隻讓張靈甫負責二線陣地,並給他補充了幾百名新兵。所以連日來,為整訓部隊、督促弟兄們構築工事,張靈甫忙得日夜連軸轉,實在是抽不出去看看蔡仁傑。
不過,這天傍晚,倒有一個老朋友帶著兒子,碾轉找到前線來看他了。
來人正是高耀如父子。
這時候,前方已經打起來,淳化方向炮火連天。日軍正兵分三路,對南京開始發起總攻:右路沿滬寧路西進,中路經宜興、溧陽攻擊淳化;左路由太湖南側的廣德、宣城直趨蕪湖,企圖合圍南京,截斷守軍後路。
兵荒馬亂間,高耀如還是一身整整齊齊的少將警官製服,兒子高敬的灰色西服也穿得規規矩矩。正帶著一群新兵蛋子在陣地上抓緊時間練拚刺的張靈甫,渾身泥土,衣履不整,忽然聽到有人喊他“張鍾靈”,回頭一看,啊,原來是自己以前的典獄長來了,喜出望外,急急忙忙扶正軍帽,迎上前去,端端正正地立正敬禮:“高長官好!”
高耀如“哈哈”地笑著直擺手:“免禮免禮,你現在是抗日英雄了,老哥可惜虛長你一個官階。”
說著,把站在身邊的高敬往前一推:“犬子高敬,交給你了。”又拍著高敬的肩膀說:“快喊張叔叔、張團長好!”
一直麵帶微笑的高敬,便也大大方方地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報告張團長,北大學生高敬前來報到!”
沒想到高耀如還真的把自己的兒子送上了前線!
久久地看著這個白白淨淨、一身書卷氣的年輕校友,張靈甫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什麽,不想收?是不是還嫌犬子的學曆沒有你高啊?”高耀如在一旁笑道。
張靈甫醒過神來,麵色凝重地解釋道:“可這戰爭打得實在太殘酷了,我擔心……”
沒等他說完,高敬卻插話道:“請張叔叔放心,我決不怕死!您知道沈崇誨吧?都是大學生,都是富家子弟,他敢駕飛機撞軍艦,我也敢拿槍打鬼子!”
他所說的沈崇誨,就是那位在凇滬會戰中因戰機受傷、與副手一起駕機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我空軍英雄沈崇誨。畢業於清華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的他,其父也是政府高官,本可在自己的專業裏一展才華,但國破家亡之時,他卻無法成為建設者,隻能毅然參加空軍。他的壯烈犧牲,震驚全國,讓四萬萬同胞熱血沸騰。
如今,又一位將軍之子、又一位大學生,卻偏偏要在每天血流成河之際投筆從戎,怎麽又不讓張靈甫一時語咽,感慨萬千……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啊!
張靈甫默默地點了點頭,從腰間一把掏出自己的駁殼槍,拋起來在空中掂了掂,然後遞給高敬說:“會使嗎?”
高敬接過槍,連聲回答:“會呀會呀!父親教過我的。”
高耀如說:“這小子槍法還不賴,打個八、九環沒問題,到底是讀過書的,頭腦就是靈活,一學就會。”
“體力、耐力都沒問題吧,敢和小鬼子刺刀見紅不?”
“張團長放心,體力和耐力我在全年級都排前列的,真正上陣殺敵,我想隻要見識過一次,我絕對沒問題。”高敬回答得幹幹脆脆。
盡管張靈甫熱情挽留,吃了便飯再走,但他還是再三謝絕了,他已沒有時間在陣地多呆一分鍾了,雖然老虎橋監獄已經遷往重慶,可還得趕回去收拾行李,也要將全家疏散到四川去。國之不存,焉有家乎?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