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危如累卵
對,用火燒死這些王八蛋!――李天霞
南京中華門位於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始稱聚寶門,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性的建築。它位於南京市雨花台景區北邊,門前後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接長幹橋,北邊連接鎮淮橋,是南京老城城南交通咽喉所在。南京中華門甕城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內甕城城門(截至2012年),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民政府改稱聚寶門為中華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如今的中華門早被修繕一新,又有幾人會知道七十多年前,74軍的勇士們在中華門曾經讓日寇付出慘重的代價,李天霞也在旁邊的水西門用一把火燒死了一群鬼子。
進攻中華門,水西門的仍是日軍第6師團,因水網縱橫,日軍大部隊不便活動,便派出一二百人的小規模部隊輪番衝擊151旅防線,151旅則集中炮火予以轟擊。敵死傷累累,最後出動3輛坦克掩護其步兵前進。幾天前的神來峰一戰,151旅吃了日軍坦克的大虧,這一次周誌道自然不敢掉以輕心。151旅的山炮營有大炮6門,全為美國貨,本來是分散於幾個點使用的,周誌道一見敵人坦克來勢洶洶,顧不得集中炮火易被敵發現、被敵摧毀的禁忌,硬是將6門大炮並在一起,向敵坦克猛烈轟擊,“嗵!”“咣!”一顆顆炮彈落在湖中,落在敵人坦克的周圍。水柱擎天,塵土飛揚,行進在道路兩邊都是湖泊的敵軍坦克頓時放慢了速度。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就在日本人的坦克冒著炮火向前爬行的時候,一顆炮彈不偏不倚正落在湖堤的一側,將湖岸崩塌了一大塊,而一輛坦克正好開到這裏。“骨碌“一聲悶響,這輛坦克像一隻憨笨的烏龜一頭栽進了湖裏,一圈浪花蕩過,水麵便又恢複了平靜。
其他兩輛坦克見此情形,便開足馬力調頭轉向,步兵則跟在其後,成了中華士兵的射擊活靶。
王耀武從電話裏得到了這個消息,興奮得眉頭舒展,自上海參戰以來,他第一次笑了起來,而且笑得是那樣的開心、痛快、爽朗!
不過,笑聲剛過,撲麵而來的卻是讓他感到的更大的震驚和沉重!
據153旅旅長李天霞報告:100多名日軍從88師防守的陣地爬上了城牆,已向153旅的防地洶洶而來!
“消滅它!幹淨徹底地消滅它!“戰爭真是個怪物,它既能讓人露出人性的笑容,也能讓人發出獸性的吼叫!剛剛笑得那麽舒心的王耀武立即對著話筒,聲嘶力竭地對李天霞下了這道死命令。
借助城牆上的已有陣地,城牆下的鬼子正源源不斷地聚結在牆根下,水西門門洞裏,準備裏應外合,打開城門。
李天霞分兵兩處,一處攻擊城牆之敵,一處圍剿水西門門洞之敵。
由於得到其他部隊的支援,城牆上的一百多個鬼子很快被殲滅得一幹二淨,惟有水西門門洞地處射擊死角,敵人負隅頑抗,直到下午4時還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王耀武幾次催問戰況,李天霞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樣報喜不報憂,因為敵人就呆在他的腳下,他想報喜也無喜可報,他隻是向王耀武保證,天黑之前一定解決這股敵人。
天漸漸地黑了下來,李天霞急得像關在籠子裏的野兔似的,來來回回地在指揮所裏亂轉著,口中的香煙忽明忽滅地撲閃著。
“火攻!”旁邊的一位參謀看到他手中煙火,突然靈感大發地叫了起來。
“對,用火燒死這些王八蛋!”李天霞像是從睡夢中醒來一樣,一把扔掉煙頭,快步走了出去。
一大桶50公斤的汽油被搬上了城牆,隨著劈劈啪啪的傾倒聲和“轟”的一聲爆響,水西門門洞成了一座燃燒的火爐,100多個滾動的火球從城門洞內衝出來,晃動著,撲打著,蕩蕩悠悠地倒了下去。
一時間,夜空滿映著橘黃色的火光,空氣中到處迷漫著汽油的香味和屍體燒焦的惡臭味。
李天霞立馬將這一消息報告給了王耀武,但王耀武除了獎勵他幾句之外,再也笑不起來。
因為不好的消息一個緊跟一個而來。
從雨花台上退下來的八十八師工兵營因城門封閉,隻得冒著日軍的炮火、沿著護城河往西北方向的下關撤退,一路死傷累累,結果在好不容易接近五十一師的防線時,卻遭到阻擋,雙方一言不合,就動起了刀槍。
左邊的城牆下,自己人跟自己人乒乒乓乓打起來了;右邊的城牆上,八十八師的陣地終於在持續的炮擊中轟然倒塌,日軍蜂擁而入,把像汙血一樣肮髒的太陽旗第一次插上南京的城頭。當防守在附近的一五三旅旅長李天露連連告急、希望八十八師堅持陣地、要求長官部火速增援反擊日軍時,王耀武的手裏已沒有一兵一卒,他也知道,曾在凇滬戰役中堅持時間最久的八十八師長孫元良,這一次卻頂不住了、動搖了,率隊擅自撤向下關。危急關頭,他隻得這樣沒好氣地命令李天霞:“敵人既然已經衝上城牆,那你還等什幺,打呀,把敵人打下去呀!”。李天霞不得已,隻好親自督戰,與敵反複爭奪,卻終因傷亡過大,營長胡豪陣亡,戰至午後五時許,不僅未奪回一寸失地,連自己的防線也岌岌可危。
不僅是王耀武,誰也無力回天了。
這時,軍座的電話來了,開口就說:“現在情況已很混亂,唐長官通知各部師以上主官開會,可能有重大的變動,你趕快來唐公館一趟。”
耀武重重地歎氣道:"戰事正緊,我實在走不開,如會議研究到放棄南京的問題時,不論突圍或渡江,都必須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準備的時間,應立即將江北岸所有的船隻調到下關至八卦洲的江邊,分配給各部,並區分碼頭;否則不堪設想。”
“我也正在考慮這些問題,一定向上建議。”軍座俞濟時一放下電話,王耀武接著就要通張靈甫的電話,命令305團收縮到南京城西南角的賽虹橋,與一五一旅會合,這裏既可守城,又可相機後撤。
果然,俞濟時一趕到唐公館,幾個參謀正在分發已經印好的突圍命令,在座的同僚們個個麵色沉重,氣氛冷寂到使人寒顫,八十七師師長王敬久身穿黃呢子軍服、外罩青毛嘩嘰的披氅,兩眼直發楞楞地瞪著天花板發呆。
痢疾初愈的唐長官緊緊地裹著一件裘皮大衣,在向諸位宣讀蔣公關於可相機撤退的兩份電文後,他又以激昂的語氣說:“戰爭不是在今日結束,而是在明日繼續;戰爭不是在南京保衛戰中結束,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區無限地延展,請大家記住今日的恥辱,為今日的仇恨報複!”
唐長官的誌大才疏,在指揮突圍中又一次暴露無疑,再慷慨激昂的話語會有個屁用!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對,用火燒死這些王八蛋!――李天霞
南京中華門位於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始稱聚寶門,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性的建築。它位於南京市雨花台景區北邊,門前後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接長幹橋,北邊連接鎮淮橋,是南京老城城南交通咽喉所在。南京中華門甕城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內甕城城門(截至2012年),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民政府改稱聚寶門為中華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如今的中華門早被修繕一新,又有幾人會知道七十多年前,74軍的勇士們在中華門曾經讓日寇付出慘重的代價,李天霞也在旁邊的水西門用一把火燒死了一群鬼子。
進攻中華門,水西門的仍是日軍第6師團,因水網縱橫,日軍大部隊不便活動,便派出一二百人的小規模部隊輪番衝擊151旅防線,151旅則集中炮火予以轟擊。敵死傷累累,最後出動3輛坦克掩護其步兵前進。幾天前的神來峰一戰,151旅吃了日軍坦克的大虧,這一次周誌道自然不敢掉以輕心。151旅的山炮營有大炮6門,全為美國貨,本來是分散於幾個點使用的,周誌道一見敵人坦克來勢洶洶,顧不得集中炮火易被敵發現、被敵摧毀的禁忌,硬是將6門大炮並在一起,向敵坦克猛烈轟擊,“嗵!”“咣!”一顆顆炮彈落在湖中,落在敵人坦克的周圍。水柱擎天,塵土飛揚,行進在道路兩邊都是湖泊的敵軍坦克頓時放慢了速度。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就在日本人的坦克冒著炮火向前爬行的時候,一顆炮彈不偏不倚正落在湖堤的一側,將湖岸崩塌了一大塊,而一輛坦克正好開到這裏。“骨碌“一聲悶響,這輛坦克像一隻憨笨的烏龜一頭栽進了湖裏,一圈浪花蕩過,水麵便又恢複了平靜。
其他兩輛坦克見此情形,便開足馬力調頭轉向,步兵則跟在其後,成了中華士兵的射擊活靶。
王耀武從電話裏得到了這個消息,興奮得眉頭舒展,自上海參戰以來,他第一次笑了起來,而且笑得是那樣的開心、痛快、爽朗!
不過,笑聲剛過,撲麵而來的卻是讓他感到的更大的震驚和沉重!
據153旅旅長李天霞報告:100多名日軍從88師防守的陣地爬上了城牆,已向153旅的防地洶洶而來!
“消滅它!幹淨徹底地消滅它!“戰爭真是個怪物,它既能讓人露出人性的笑容,也能讓人發出獸性的吼叫!剛剛笑得那麽舒心的王耀武立即對著話筒,聲嘶力竭地對李天霞下了這道死命令。
借助城牆上的已有陣地,城牆下的鬼子正源源不斷地聚結在牆根下,水西門門洞裏,準備裏應外合,打開城門。
李天霞分兵兩處,一處攻擊城牆之敵,一處圍剿水西門門洞之敵。
由於得到其他部隊的支援,城牆上的一百多個鬼子很快被殲滅得一幹二淨,惟有水西門門洞地處射擊死角,敵人負隅頑抗,直到下午4時還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王耀武幾次催問戰況,李天霞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樣報喜不報憂,因為敵人就呆在他的腳下,他想報喜也無喜可報,他隻是向王耀武保證,天黑之前一定解決這股敵人。
天漸漸地黑了下來,李天霞急得像關在籠子裏的野兔似的,來來回回地在指揮所裏亂轉著,口中的香煙忽明忽滅地撲閃著。
“火攻!”旁邊的一位參謀看到他手中煙火,突然靈感大發地叫了起來。
“對,用火燒死這些王八蛋!”李天霞像是從睡夢中醒來一樣,一把扔掉煙頭,快步走了出去。
一大桶50公斤的汽油被搬上了城牆,隨著劈劈啪啪的傾倒聲和“轟”的一聲爆響,水西門門洞成了一座燃燒的火爐,100多個滾動的火球從城門洞內衝出來,晃動著,撲打著,蕩蕩悠悠地倒了下去。
一時間,夜空滿映著橘黃色的火光,空氣中到處迷漫著汽油的香味和屍體燒焦的惡臭味。
李天霞立馬將這一消息報告給了王耀武,但王耀武除了獎勵他幾句之外,再也笑不起來。
因為不好的消息一個緊跟一個而來。
從雨花台上退下來的八十八師工兵營因城門封閉,隻得冒著日軍的炮火、沿著護城河往西北方向的下關撤退,一路死傷累累,結果在好不容易接近五十一師的防線時,卻遭到阻擋,雙方一言不合,就動起了刀槍。
左邊的城牆下,自己人跟自己人乒乒乓乓打起來了;右邊的城牆上,八十八師的陣地終於在持續的炮擊中轟然倒塌,日軍蜂擁而入,把像汙血一樣肮髒的太陽旗第一次插上南京的城頭。當防守在附近的一五三旅旅長李天露連連告急、希望八十八師堅持陣地、要求長官部火速增援反擊日軍時,王耀武的手裏已沒有一兵一卒,他也知道,曾在凇滬戰役中堅持時間最久的八十八師長孫元良,這一次卻頂不住了、動搖了,率隊擅自撤向下關。危急關頭,他隻得這樣沒好氣地命令李天霞:“敵人既然已經衝上城牆,那你還等什幺,打呀,把敵人打下去呀!”。李天霞不得已,隻好親自督戰,與敵反複爭奪,卻終因傷亡過大,營長胡豪陣亡,戰至午後五時許,不僅未奪回一寸失地,連自己的防線也岌岌可危。
不僅是王耀武,誰也無力回天了。
這時,軍座的電話來了,開口就說:“現在情況已很混亂,唐長官通知各部師以上主官開會,可能有重大的變動,你趕快來唐公館一趟。”
耀武重重地歎氣道:"戰事正緊,我實在走不開,如會議研究到放棄南京的問題時,不論突圍或渡江,都必須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準備的時間,應立即將江北岸所有的船隻調到下關至八卦洲的江邊,分配給各部,並區分碼頭;否則不堪設想。”
“我也正在考慮這些問題,一定向上建議。”軍座俞濟時一放下電話,王耀武接著就要通張靈甫的電話,命令305團收縮到南京城西南角的賽虹橋,與一五一旅會合,這裏既可守城,又可相機後撤。
果然,俞濟時一趕到唐公館,幾個參謀正在分發已經印好的突圍命令,在座的同僚們個個麵色沉重,氣氛冷寂到使人寒顫,八十七師師長王敬久身穿黃呢子軍服、外罩青毛嘩嘰的披氅,兩眼直發楞楞地瞪著天花板發呆。
痢疾初愈的唐長官緊緊地裹著一件裘皮大衣,在向諸位宣讀蔣公關於可相機撤退的兩份電文後,他又以激昂的語氣說:“戰爭不是在今日結束,而是在明日繼續;戰爭不是在南京保衛戰中結束,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區無限地延展,請大家記住今日的恥辱,為今日的仇恨報複!”
唐長官的誌大才疏,在指揮突圍中又一次暴露無疑,再慷慨激昂的話語會有個屁用!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