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暫時休養
得得得,那我先回部隊了,你安心養傷吧。----蔡仁傑
“弟兄們衝啊!就算前麵是刀山火海我們也要衝過去!衝過去就是勝利!”
“你說你到底是不是gong匪,你和我結婚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我手中的軍事情報!”
“茵茵乖,我的乖女兒,來給爸爸抱!”
猛然間,張靈甫醒了過來,自己又在做夢了。一下子是鮮血淋漓的戰場,一下子又是自己在暴跳如雷地逼問妻子吳海蘭,再一下子是自己想抱女兒,女兒卻仇恨般地瞪著自己,不讓抱。
溫暖的被褥,潔白的床單,空氣中洋溢著來福美林消毒藥水那種濃鬱的特有的味道。一夜之間告別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戰場,耳邊不再是驚心動魄的衝殺聲,而是護士小姐那如呢喃般的柔柔問候,讓躺著病床上的張靈甫恍然如夢。
張靈甫左臂負傷後在南京保衛戰中一直咬牙堅持,過江後,傷痛、屈辱、勞累終於使這員鐵漢高燒病倒了。他在床上一睡就是一天一夜才醒過來。
床頭櫃上,擺著一大海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餃子是大蔥豬肉餡的,很香,還有一小碟剝去皮的蒜瓣,這是他的好夥計――蔡仁傑特地自己花錢從夥房裏為他端來的一頓小灶。張靈甫喜歡吃餃子,據說在他老家,能幹的婆姨們可以把餃子包出一百多個不同的品種花色來呢。
蔡仁傑要歸隊了,盡管他腿部的槍傷和肩上的刀傷還未全愈。南京一戰,五十一師的四個團長就有一個陣亡、三個掛彩,營連長等骨幹的傷亡比例則更大,眼看華北方麵的日軍即將進犯徐州,而在自己的身後,小鬼子的第十三師團已從南京北渡長江,尾追而來,又一場惡戰迫在眉睫,把師座王耀武急得抓了瞎。對蔡仁傑主動要求的提前出院,張靈甫也十分感動,但他卻是一個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人,再加上心情又很鬱悶,說不出什麽更多感謝的話來,隻說了一句:“把部隊交給你,大家可都放心呢。”然後,便一支手支撐著自己坐起來,側著身子低著頭,抓起筷子,悶悶不樂地一口一個地“呼哧呼哧”地吃起餃子來。
他的心裏憋著氣。仗打輸了,輸得還很窩囊,把自己的首都和幾十萬市民都扔給了日軍,還他媽的是軍人嗎?還有臉嗎?還不如戰死沙場呢!然而,擺在你麵前的殘酷現實卻是敵強我弱:以草帽對鋼盔、以步槍對坦克,不主動撤退、不保存有生力量,就是把國軍都拚光了,也擋不住日軍的鋒芒呀。
在浙江成軍時擁有二萬一千多人馬的七十四軍,隻打了幾天,就損失過半,若不是軍座偷偷地準備了一條小火輪,隻怕和留在城裏的教導總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一樣全軍覆滅、成為倭寇刀下的冤魂了。聽說,尚可成建製突圍出來的隻有中央軍的三十六師和粵係的第六十六軍、八十三軍而已。
粵係的兩個軍因駐守著城外,無法撤回城裏,隻得向正麵堅決突圍,結果反而因禍得福。三十六師控製著輪渡和挹江門,曾一再力堵友軍撤退,卻在危急時刻自己近水樓台先乘船跑了。
蔡仁傑雖因傷沒能趕上南京保衛戰,但大致的戰役經過還是清楚的,也知道他這老搭檔的心裏不好受。坐在一邊的他,便也默默無言,摸出一根煙,點上火狠狠地拔了幾口,然後仰著頭長長地吐出一陣煙霧。
“當當當!當當當!”那知張靈甫卻聞不得煙味,皺起眉毛,用筷子把碗敲得連連直響。他的這間小病房,還是院方應他的強烈要求,將他從一個亂七八遭、煙霧繚繞的大病房調過來的,裏麵的其他四個傷員都是重傷,就是想抽煙也抽不成。
“看你這臭習慣、臭脾氣!”蔡仁傑這才想起團座是不抽煙、也很反感別人在他麵前吞雲駕霧的,不由得訕訕一笑,掐滅煙頭,把煙灰磕進左手手掌裏。
“得得得,那我先回部隊了,你安心養傷吧。”說著,站起來就出了門,順便將手中的煙頭、煙灰都倒進了門口的垃圾簍。其實,除了煙癮有點大,他的個人習慣也沒有什麽好挑剔的。過去在漢口當警察局長時,常去沿江大道一帶的租界巡捕房,不管是英租界、法租界、還是德租界、日租界,那洋人地麵的幹淨整潔給他以強烈的刺激。就他媽的一街之隔,這邊髒亂差,到處都是汙水和淤泥,而那邊連陰溝裏的流水都是晶瑩透亮的!為不給中華人丟臉,在和洋巡捕接洽事務中,他時刻注意自己的警容風紀,逐漸養成了不亂扔果皮紙屑的好習慣。
抬起頭怔怔地看著他的離去,張靈甫說不出一句送別的話。好久好久,他才忽然覺得自己應該送送老蔡,忙把筷子朝床頭櫃上一撩,連喊幾聲:“你等等、等等我呀。”
時值寒冬臘月,外麵北風呼嘯,雪花飛揚。等他吊著傷臂、披著大衣、趿拉著棉鞋一溜小跑地趕出大門外時,蔡仁傑已經沿著淮水的堤岸走得很遠了。淮水兩邊,大地蕭煞,不見一個行人,不見一隻飛鳥,隻有他孑然的身影在漫天風雪中艱難前行,逐漸逐漸地融會在白茫茫的天地盡頭。張靈甫凝神地望著戰友遠去的背影,那種朝昔相處、患難與共的生死情,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悲愴感,一時間全都湧上他的心頭,不知不覺的,淚水盈滿他的眼眶……
這裏,是國軍設在蚌埠郊外淮水邊的一座野戰醫院。
蚌埠是淮北有名的交通重鎮,大致位於南京和戰略要地徐州中間,淮水穿城而過,相傳這裏因盛產河蚌而得此名。河堤上,庭院裏,幾株蒼勁的桑樹和梓樹,倔強地傲立在凜冽的風雪中。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這是《詩經?小雅》中的四句詩,大意是見到了桑樹和梓樹,必須恭恭敬敬,因為桑梓會讓我想起家鄉,提醒自己要尊重父親、依戀母親。所以,千百年來,後人常常以桑梓作為家鄉的代稱。
在這樣一個國難深重、山河飄零的冬天,張靈甫是否還想起了自己的故鄉、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兒?回到病房後,整整一個下午,他躺在病床上,望著窗外的桑梓樹出神。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投筆從戎十幾年以來,他回家探親並不多,那老皇城根腳下的長安縣東大鄉東大村,出現最多的次數常常是在他夢裏:巍峨的秦嶺山地與坦蕩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將八百裏秦川渲染成一幅幅壯麗的水墨畫。站在村口,登高遠望,終南山蔥鬱如黛,發源於秦嶺北麓的灃河一路蜿蜒流過來,河邊垂柳成行,枝葉搖曳,河床裏潔白潔白的細沙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使他的家鄉既有北方雄渾之氣勢,又有南方水鄉之靈秀。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得得得,那我先回部隊了,你安心養傷吧。----蔡仁傑
“弟兄們衝啊!就算前麵是刀山火海我們也要衝過去!衝過去就是勝利!”
“你說你到底是不是gong匪,你和我結婚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我手中的軍事情報!”
“茵茵乖,我的乖女兒,來給爸爸抱!”
猛然間,張靈甫醒了過來,自己又在做夢了。一下子是鮮血淋漓的戰場,一下子又是自己在暴跳如雷地逼問妻子吳海蘭,再一下子是自己想抱女兒,女兒卻仇恨般地瞪著自己,不讓抱。
溫暖的被褥,潔白的床單,空氣中洋溢著來福美林消毒藥水那種濃鬱的特有的味道。一夜之間告別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戰場,耳邊不再是驚心動魄的衝殺聲,而是護士小姐那如呢喃般的柔柔問候,讓躺著病床上的張靈甫恍然如夢。
張靈甫左臂負傷後在南京保衛戰中一直咬牙堅持,過江後,傷痛、屈辱、勞累終於使這員鐵漢高燒病倒了。他在床上一睡就是一天一夜才醒過來。
床頭櫃上,擺著一大海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餃子是大蔥豬肉餡的,很香,還有一小碟剝去皮的蒜瓣,這是他的好夥計――蔡仁傑特地自己花錢從夥房裏為他端來的一頓小灶。張靈甫喜歡吃餃子,據說在他老家,能幹的婆姨們可以把餃子包出一百多個不同的品種花色來呢。
蔡仁傑要歸隊了,盡管他腿部的槍傷和肩上的刀傷還未全愈。南京一戰,五十一師的四個團長就有一個陣亡、三個掛彩,營連長等骨幹的傷亡比例則更大,眼看華北方麵的日軍即將進犯徐州,而在自己的身後,小鬼子的第十三師團已從南京北渡長江,尾追而來,又一場惡戰迫在眉睫,把師座王耀武急得抓了瞎。對蔡仁傑主動要求的提前出院,張靈甫也十分感動,但他卻是一個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人,再加上心情又很鬱悶,說不出什麽更多感謝的話來,隻說了一句:“把部隊交給你,大家可都放心呢。”然後,便一支手支撐著自己坐起來,側著身子低著頭,抓起筷子,悶悶不樂地一口一個地“呼哧呼哧”地吃起餃子來。
他的心裏憋著氣。仗打輸了,輸得還很窩囊,把自己的首都和幾十萬市民都扔給了日軍,還他媽的是軍人嗎?還有臉嗎?還不如戰死沙場呢!然而,擺在你麵前的殘酷現實卻是敵強我弱:以草帽對鋼盔、以步槍對坦克,不主動撤退、不保存有生力量,就是把國軍都拚光了,也擋不住日軍的鋒芒呀。
在浙江成軍時擁有二萬一千多人馬的七十四軍,隻打了幾天,就損失過半,若不是軍座偷偷地準備了一條小火輪,隻怕和留在城裏的教導總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一樣全軍覆滅、成為倭寇刀下的冤魂了。聽說,尚可成建製突圍出來的隻有中央軍的三十六師和粵係的第六十六軍、八十三軍而已。
粵係的兩個軍因駐守著城外,無法撤回城裏,隻得向正麵堅決突圍,結果反而因禍得福。三十六師控製著輪渡和挹江門,曾一再力堵友軍撤退,卻在危急時刻自己近水樓台先乘船跑了。
蔡仁傑雖因傷沒能趕上南京保衛戰,但大致的戰役經過還是清楚的,也知道他這老搭檔的心裏不好受。坐在一邊的他,便也默默無言,摸出一根煙,點上火狠狠地拔了幾口,然後仰著頭長長地吐出一陣煙霧。
“當當當!當當當!”那知張靈甫卻聞不得煙味,皺起眉毛,用筷子把碗敲得連連直響。他的這間小病房,還是院方應他的強烈要求,將他從一個亂七八遭、煙霧繚繞的大病房調過來的,裏麵的其他四個傷員都是重傷,就是想抽煙也抽不成。
“看你這臭習慣、臭脾氣!”蔡仁傑這才想起團座是不抽煙、也很反感別人在他麵前吞雲駕霧的,不由得訕訕一笑,掐滅煙頭,把煙灰磕進左手手掌裏。
“得得得,那我先回部隊了,你安心養傷吧。”說著,站起來就出了門,順便將手中的煙頭、煙灰都倒進了門口的垃圾簍。其實,除了煙癮有點大,他的個人習慣也沒有什麽好挑剔的。過去在漢口當警察局長時,常去沿江大道一帶的租界巡捕房,不管是英租界、法租界、還是德租界、日租界,那洋人地麵的幹淨整潔給他以強烈的刺激。就他媽的一街之隔,這邊髒亂差,到處都是汙水和淤泥,而那邊連陰溝裏的流水都是晶瑩透亮的!為不給中華人丟臉,在和洋巡捕接洽事務中,他時刻注意自己的警容風紀,逐漸養成了不亂扔果皮紙屑的好習慣。
抬起頭怔怔地看著他的離去,張靈甫說不出一句送別的話。好久好久,他才忽然覺得自己應該送送老蔡,忙把筷子朝床頭櫃上一撩,連喊幾聲:“你等等、等等我呀。”
時值寒冬臘月,外麵北風呼嘯,雪花飛揚。等他吊著傷臂、披著大衣、趿拉著棉鞋一溜小跑地趕出大門外時,蔡仁傑已經沿著淮水的堤岸走得很遠了。淮水兩邊,大地蕭煞,不見一個行人,不見一隻飛鳥,隻有他孑然的身影在漫天風雪中艱難前行,逐漸逐漸地融會在白茫茫的天地盡頭。張靈甫凝神地望著戰友遠去的背影,那種朝昔相處、患難與共的生死情,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悲愴感,一時間全都湧上他的心頭,不知不覺的,淚水盈滿他的眼眶……
這裏,是國軍設在蚌埠郊外淮水邊的一座野戰醫院。
蚌埠是淮北有名的交通重鎮,大致位於南京和戰略要地徐州中間,淮水穿城而過,相傳這裏因盛產河蚌而得此名。河堤上,庭院裏,幾株蒼勁的桑樹和梓樹,倔強地傲立在凜冽的風雪中。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這是《詩經?小雅》中的四句詩,大意是見到了桑樹和梓樹,必須恭恭敬敬,因為桑梓會讓我想起家鄉,提醒自己要尊重父親、依戀母親。所以,千百年來,後人常常以桑梓作為家鄉的代稱。
在這樣一個國難深重、山河飄零的冬天,張靈甫是否還想起了自己的故鄉、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兒?回到病房後,整整一個下午,他躺在病床上,望著窗外的桑梓樹出神。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投筆從戎十幾年以來,他回家探親並不多,那老皇城根腳下的長安縣東大鄉東大村,出現最多的次數常常是在他夢裏:巍峨的秦嶺山地與坦蕩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將八百裏秦川渲染成一幅幅壯麗的水墨畫。站在村口,登高遠望,終南山蔥鬱如黛,發源於秦嶺北麓的灃河一路蜿蜒流過來,河邊垂柳成行,枝葉搖曳,河床裏潔白潔白的細沙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使他的家鄉既有北方雄渾之氣勢,又有南方水鄉之靈秀。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