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鐵軍救援
革命軍人要具有智、仁、勇三大精神。――孫中山
抗戰中最先提起“焦土抗戰”戰略思想的人是李宗仁。他曾發表《焦土抗戰論》,正式提出這一完全抗日的主張,隨後發表一係列文章,明確提出:“舉國一致,痛下決心,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國為焦土,以與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戰。”
當時政府為免軍事物資遭日軍獲取,而規定焦土抗戰的作戰思想即敵軍進入城郊30華裏以內時,實施焦土政策,以為積極防禦。
1938年11月12日上午和晚上,激ang激e石兩次令張治中作好焚火準備。在給張治中發出限一小時到達的密電中,他說得清清楚楚:“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
根據最高統帥的指示,張治中對長沙警備司令酆悌、省保安處長徐權也交代得明明白白:“須在我軍自汨羅撤退後再下令開始行動。並且必須在先發空襲警報、使居民躲避以後。”
很顯然,放火焚城有兩大前提條件,一是長沙失陷;二是必須先發空襲警報。這一計劃應該是周到的。然而,正如**的很多戰略部署一樣,由於缺乏一級監督一級抓落實的精神,結果執行起來常常大變樣。
就在這天深夜,風雲突變。由於天心閣附近的傷兵醫院不慎失火,參加放火隊的民團士兵丁森等人。一見火起。以為那就是信號。不等空襲警報響起,毅然點火燒了自家的房子。接著,預先守候各處的放火隊也一齊動手,將火把紛紛投向油桶和民房。已經熟睡的市民被驚醒後,先還當作一般火災,不以為然,後見全城火起,方知情況嚴重。又以為日軍攻進城了,遂在慌亂中潮水一樣爭相出逃,場麵極為混亂。而大火初起時,身為長沙警備司令的酆悌也在酣睡之中,被副官急急叫醒後卻隻說了一句:“我未下令,誰人敢放火?你快去查一查。”說完倒頭又睡。
長沙大火燒了兩天兩夜,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損失最為慘重的四座城市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燒死市民約3000人,焚毀房屋5.6萬餘棟,占全城建築的95.6%;學校、銀行、工廠、商店毀於一旦。商業損失達5541億元(法幣),占全市財產的43%。
長沙大火毀滅了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積累。地麵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長沙作為中華為數不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曆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
七十四軍是在大火後的第三天,從北門開進長沙城的。
張靈甫親率自己的153旅走在全軍最前列。
305團一營營長陳公勇緊跟在他身後。一營已經留守在了木子店,他是隨隊伍一起來戰區為野戰醫院領取藥品補給的。
弟兄們盡管事前已經知道長沙被燒了,但萬萬沒想到會燒成這樣慘不忍睹:還沒有進城就聞到空氣中濃濃的焦糊氣息,舉目四望,除了幾棟教堂和遠處的鍾樓、國貨陳列館還岸然屹立著被煙熏黑的空殼以外,剩下的全是斷壁殘垣,昔日的繁華、熱鬧的街市蕩然無存,滿地的瓦礫和廢墟中還冒著一絲絲水蒸氣。
這就是那個兩湖熟、天下足的湖南省的省會城市嗎?
身經百戰的弟兄們全都驚呆了!
部隊沿著環城路,經興漢門、經武門、瀏城橋直奔天心閣,沿途所見一片淒涼,難民們有的在瓦礫中一遍又一遍地扒著什麽,有的在用蘆葦、蔑席和破磚搭起簡陋的草棚,連老鼠也餓得不怕人,到處亂竄、覓食。
這一幕幕悲慘的情景,在陰沉沉的北風中顯得是那樣的哀怨。默默無言的張靈甫,再也看不下去了。zong理生前曰:革命軍人要具有智、仁、勇三大精神,我等食國之俸祿,就應當救民於水火。他首先解下自己的幹糧袋,一邊跟著隊伍走,一邊投向了路邊的難民。
無聲的命令,迅速感染了全軍。一條又一條幹糧袋、一件又一件棉衣紛紛飛向馬路兩邊。接著,一個又一個、一群又一群難民捧著懷裏的幹糧袋、棉衣從馬路兩側不斷地湧過來,滿懷感激之情,夾道目送大軍的遠去。
將士們就這樣邊走、邊解民眾之急。
“媽媽,我冷、我好餓呀……”當隊伍經過瀏城橋畔的時候,一個小女孩淒慘的哀號聲吸引住陳公勇的注意,這聲音怎麽是武漢的口音,怎麽這樣耳熟?
不遠處,在被燒得隻有一堵牆的廢墟邊,母女兩人卷縮成一團,她們蓬頭垢麵,身上緊緊地裹著髒兮兮的麻袋,不懂事的女兒紮著媽媽的懷裏哭得有氣無力,當娘的則睜著一雙茫然、無助的眼睛呆呆地看著前麵。在她們的身邊,還擱著一個小小的鳥籠,一隻鬆鼠已經四腳朝天的死在裏麵了。
正大步如飛的陳公勇,收住了匆匆的腳步。驀然之間,一個早已逝去而至今不能忘懷的影象一下子躍出了心底:耿雲飛!他撕心裂肺般地喊了一聲:“燦燦!”接著衝出了隊列。
這一對母女,正是烈士耿雲飛的媽媽和她最小的妹妹燦燦。
聽見有人喊自己,小燦燦抬起了頭,立刻一骨碌站了起來,驚喜萬分:“成成多多!是成成多多呀,媽媽!”張開雙臂便飛奔過來,一頭紮進她成成多多的懷裏放聲大哭。
“可找到你們了!可找到你們了啊!”陳公勇緊緊摟著燦燦連聲說道。
吳媽也終於認出了他,拄著一根竹竿巍巍顫顫地站起來,呆滯的眼睛裏閃起希望與興奮亮光,連聲問道:“我家土狗呢?土狗呢?”
“土狗他、他……”陳公勇再也說不下去了,“哇”地一聲哭了,長跪不起:“娘啊!從今往後,我就是您的親兒子!燦燦就是我的親妹子!”
找到耿雲飛的家人,讓張靈甫也十分欣慰。站在一邊的他,不由得想起今年三月部隊在漢整訓的時候,還和陳公勇、盧醒、高敬等人特地去了武昌小東門,想把撫恤金送到耿雲飛,結果小東門一帶全被日軍飛機炸毀,耿雲飛一家下落不明,沒想到今天卻在長沙意外重逢。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扭頭向仍在繼續前進的弟兄們大聲喊道:“還有幹糧沒?最好是現在就可以吃的!”
軍部戰地文工隊正好走到這裏。孟玲玲聽到張長官的召喚,把手裏的二胡朝旁邊的劉驍一塞:“隊長你幫我拿下。”然後,從挎包裏抽出一個裏麵搖得“哐當”直響的餅幹盒。“裏麵有什麽寶貝呢?直響直響的。”劉驍好奇地問道。
“當然是寶貝啦,很好、很好的寶貝,看――”
孟玲玲將打開的餅幹盒遞給他一看,原來裏麵有兩個烤得焦黃焦黃的燒餅,這是她今天在路上買的,卻又沒舍得吃。她把兩個燒餅都拿了出來,蓋好餅幹盒,又朝劉驍手裏一塞:“再幫我拿下。”轉身便一溜煙地向燦燦她們跑去。
在她蓋盒子的時候,劉驍無意中看見裏麵還有幾個銀圓,難怪裏麵響得像鈴鐺。等她返回隊列時,他很是認真地跟孟玲玲說:“以後不要把吃的和別的什麽東西擱一塊,那樣很不衛生,知道嗎?”(未完待續。。)
革命軍人要具有智、仁、勇三大精神。――孫中山
抗戰中最先提起“焦土抗戰”戰略思想的人是李宗仁。他曾發表《焦土抗戰論》,正式提出這一完全抗日的主張,隨後發表一係列文章,明確提出:“舉國一致,痛下決心,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國為焦土,以與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戰。”
當時政府為免軍事物資遭日軍獲取,而規定焦土抗戰的作戰思想即敵軍進入城郊30華裏以內時,實施焦土政策,以為積極防禦。
1938年11月12日上午和晚上,激ang激e石兩次令張治中作好焚火準備。在給張治中發出限一小時到達的密電中,他說得清清楚楚:“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
根據最高統帥的指示,張治中對長沙警備司令酆悌、省保安處長徐權也交代得明明白白:“須在我軍自汨羅撤退後再下令開始行動。並且必須在先發空襲警報、使居民躲避以後。”
很顯然,放火焚城有兩大前提條件,一是長沙失陷;二是必須先發空襲警報。這一計劃應該是周到的。然而,正如**的很多戰略部署一樣,由於缺乏一級監督一級抓落實的精神,結果執行起來常常大變樣。
就在這天深夜,風雲突變。由於天心閣附近的傷兵醫院不慎失火,參加放火隊的民團士兵丁森等人。一見火起。以為那就是信號。不等空襲警報響起,毅然點火燒了自家的房子。接著,預先守候各處的放火隊也一齊動手,將火把紛紛投向油桶和民房。已經熟睡的市民被驚醒後,先還當作一般火災,不以為然,後見全城火起,方知情況嚴重。又以為日軍攻進城了,遂在慌亂中潮水一樣爭相出逃,場麵極為混亂。而大火初起時,身為長沙警備司令的酆悌也在酣睡之中,被副官急急叫醒後卻隻說了一句:“我未下令,誰人敢放火?你快去查一查。”說完倒頭又睡。
長沙大火燒了兩天兩夜,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損失最為慘重的四座城市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燒死市民約3000人,焚毀房屋5.6萬餘棟,占全城建築的95.6%;學校、銀行、工廠、商店毀於一旦。商業損失達5541億元(法幣),占全市財產的43%。
長沙大火毀滅了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積累。地麵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長沙作為中華為數不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曆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
七十四軍是在大火後的第三天,從北門開進長沙城的。
張靈甫親率自己的153旅走在全軍最前列。
305團一營營長陳公勇緊跟在他身後。一營已經留守在了木子店,他是隨隊伍一起來戰區為野戰醫院領取藥品補給的。
弟兄們盡管事前已經知道長沙被燒了,但萬萬沒想到會燒成這樣慘不忍睹:還沒有進城就聞到空氣中濃濃的焦糊氣息,舉目四望,除了幾棟教堂和遠處的鍾樓、國貨陳列館還岸然屹立著被煙熏黑的空殼以外,剩下的全是斷壁殘垣,昔日的繁華、熱鬧的街市蕩然無存,滿地的瓦礫和廢墟中還冒著一絲絲水蒸氣。
這就是那個兩湖熟、天下足的湖南省的省會城市嗎?
身經百戰的弟兄們全都驚呆了!
部隊沿著環城路,經興漢門、經武門、瀏城橋直奔天心閣,沿途所見一片淒涼,難民們有的在瓦礫中一遍又一遍地扒著什麽,有的在用蘆葦、蔑席和破磚搭起簡陋的草棚,連老鼠也餓得不怕人,到處亂竄、覓食。
這一幕幕悲慘的情景,在陰沉沉的北風中顯得是那樣的哀怨。默默無言的張靈甫,再也看不下去了。zong理生前曰:革命軍人要具有智、仁、勇三大精神,我等食國之俸祿,就應當救民於水火。他首先解下自己的幹糧袋,一邊跟著隊伍走,一邊投向了路邊的難民。
無聲的命令,迅速感染了全軍。一條又一條幹糧袋、一件又一件棉衣紛紛飛向馬路兩邊。接著,一個又一個、一群又一群難民捧著懷裏的幹糧袋、棉衣從馬路兩側不斷地湧過來,滿懷感激之情,夾道目送大軍的遠去。
將士們就這樣邊走、邊解民眾之急。
“媽媽,我冷、我好餓呀……”當隊伍經過瀏城橋畔的時候,一個小女孩淒慘的哀號聲吸引住陳公勇的注意,這聲音怎麽是武漢的口音,怎麽這樣耳熟?
不遠處,在被燒得隻有一堵牆的廢墟邊,母女兩人卷縮成一團,她們蓬頭垢麵,身上緊緊地裹著髒兮兮的麻袋,不懂事的女兒紮著媽媽的懷裏哭得有氣無力,當娘的則睜著一雙茫然、無助的眼睛呆呆地看著前麵。在她們的身邊,還擱著一個小小的鳥籠,一隻鬆鼠已經四腳朝天的死在裏麵了。
正大步如飛的陳公勇,收住了匆匆的腳步。驀然之間,一個早已逝去而至今不能忘懷的影象一下子躍出了心底:耿雲飛!他撕心裂肺般地喊了一聲:“燦燦!”接著衝出了隊列。
這一對母女,正是烈士耿雲飛的媽媽和她最小的妹妹燦燦。
聽見有人喊自己,小燦燦抬起了頭,立刻一骨碌站了起來,驚喜萬分:“成成多多!是成成多多呀,媽媽!”張開雙臂便飛奔過來,一頭紮進她成成多多的懷裏放聲大哭。
“可找到你們了!可找到你們了啊!”陳公勇緊緊摟著燦燦連聲說道。
吳媽也終於認出了他,拄著一根竹竿巍巍顫顫地站起來,呆滯的眼睛裏閃起希望與興奮亮光,連聲問道:“我家土狗呢?土狗呢?”
“土狗他、他……”陳公勇再也說不下去了,“哇”地一聲哭了,長跪不起:“娘啊!從今往後,我就是您的親兒子!燦燦就是我的親妹子!”
找到耿雲飛的家人,讓張靈甫也十分欣慰。站在一邊的他,不由得想起今年三月部隊在漢整訓的時候,還和陳公勇、盧醒、高敬等人特地去了武昌小東門,想把撫恤金送到耿雲飛,結果小東門一帶全被日軍飛機炸毀,耿雲飛一家下落不明,沒想到今天卻在長沙意外重逢。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扭頭向仍在繼續前進的弟兄們大聲喊道:“還有幹糧沒?最好是現在就可以吃的!”
軍部戰地文工隊正好走到這裏。孟玲玲聽到張長官的召喚,把手裏的二胡朝旁邊的劉驍一塞:“隊長你幫我拿下。”然後,從挎包裏抽出一個裏麵搖得“哐當”直響的餅幹盒。“裏麵有什麽寶貝呢?直響直響的。”劉驍好奇地問道。
“當然是寶貝啦,很好、很好的寶貝,看――”
孟玲玲將打開的餅幹盒遞給他一看,原來裏麵有兩個烤得焦黃焦黃的燒餅,這是她今天在路上買的,卻又沒舍得吃。她把兩個燒餅都拿了出來,蓋好餅幹盒,又朝劉驍手裏一塞:“再幫我拿下。”轉身便一溜煙地向燦燦她們跑去。
在她蓋盒子的時候,劉驍無意中看見裏麵還有幾個銀圓,難怪裏麵響得像鈴鐺。等她返回隊列時,他很是認真地跟孟玲玲說:“以後不要把吃的和別的什麽東西擱一塊,那樣很不衛生,知道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