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死守長沙
如果再退,那政府要退到西藏去,退到印度去嗎?作為軍人,理應發抒良心血性,誓死保家衛國!----薛嶽
1939年9月18日,日軍已占領了高安東北部的村前街、斜橋和祥符觀,從三麵完成了對高安的包圍,並與在會埠一線的日軍形成了對第60軍和58軍的包圍。
第60軍與其上級第1集團軍的通訊聯絡被日軍切斷,都不清楚自己是要突圍還是固守,救援部隊會從哪裏打來,情勢十分危急。
60軍選擇了村前街衝出日軍尚未完成的包圍圈,突圍後向宜豐方向集結。
第58軍接到了羅卓英的電令:逐次抵抗,18日晚撤退。
58軍各部且戰且退,18日晚,渡過錦江,向西往淩江口方向轉移,與宜豐集結的第60軍從南到北形成了一道新的防線,日軍圍殲計劃落空。
高安方麵,日軍繼續從東、西、北三個方麵發起強攻,第32軍拚死抵抗後,於19日失守高安。
丟了高安,羅卓英大為驚慌。上麵不斷有電令來,要他奪回高安。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得知消息後,也立即指示羅司令要以攻為守,“予敵以重大打擊,恢複高安”。第9戰區也指示:“高安萬不可放棄”。
9月18日,第19集團軍指揮所。
羅卓英感到壓力愈來愈大。他決定變更部署,令74軍占領棠浦、泗溪、官橋街、灰埠、袁浦一線。
高安一線的陣地就如同連環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中間被撕開一個口子。日軍就會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洶湧而來。
村前街已經失陷,60軍安軍長把警衛營都投入了戰鬥,也不頂事,隻好邊戰邊退。
正在此時,戰區司令部來電話給羅司令,通報敵已在湘北新牆河展開攻勢,命74軍速去增援。
來電話的是戰區司令長官參謀部參謀處長趙子立。
“不行啊。我們這裏敵人攻勢很猛,第74軍不能調走!”卓英說完就掛上了電話。此刻,無論如何他也不願意調一兵一卒到湘北去。
第三次戰高安,王耀武心中義憤填膺。今年春天,自己親率51師二奪高安,多少兄弟血灑疆場,恨不得把小鬼子統統碎屍萬段。如此,冤家路窄,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次一定要討還上次的血債。
9月19日晚,**組織反攻。74軍由南向高安攻擊。新官上任的李天霞自然賣力,51師也是三個師中最厲害的。李天霞師長督率51師,經過激烈的戰鬥,把日軍一步步逼出了村前街,對高安之敵形成反包圍。日軍倉惶向南山河、伍橋河方向退卻。
106師團師團長中井中將發起高安攻勢的目的是為了調動第9戰區的部隊東下,如今見第32、49和74軍三個軍共計8個師被自己調到了高安城外圍,目的已經達到。於是留下佐枝旅團和板垣旅團牽製支那軍,自己親率主力部隊繼續西進,呼應皇軍在湘北的戰事。
在106師團開打的同時,另外一路主攻長沙的日軍第33師團在新牆河北岸集結完畢,並發起進攻。第33師團全部由通城向南進犯,企圖突破幕戶山餘脈守軍,向南直插,配合嶽陽方向的日軍,圍殲新牆河第一線中央軍的第15集團軍。
第20集團軍總司令楊森指揮部隊,迎住敵人給予痛擊。敵33師團猛攻數日,毫無進展,改變主攻方向,於9月20日以兩個聯隊的兵力,向東南移動,企圖尋找新的突破口。
湘贛戰場的戰報不斷被報送到了激ang激e石的書桌上,對長沙是放棄還是堅守,老蔣猶豫不定,放棄吧,不甘心,守吧,上次日軍11軍進攻南昌的戰況又讓老蔣痛心。
那一次,統帥部下達的死守南昌和先放棄南昌再相機奪回南昌的方案。**為了一城一池,損兵折將,傷亡慘重,連中將軍長陳安寶也壯烈殉國。
老蔣又谘詢了兩名智囊大將的意見,陳誠、白崇禧雖然在很多方麵政見不合,但這一次他們的看法竟高度統一,也一致決定讓薛嶽退兵。
老蔣思來想去,最後把牙一咬,決心棄守長沙,並命第9戰區避免與敵硬碰硬,相機殲敵。
老蔣決定派陳誠和白崇禧前往湘北,傳達放棄長沙的作戰命令,並協助薛嶽作戰。
陳、白兩人到達第9戰區時,日軍已經渡過汨羅江。兩人在淥口以南的一個小車站附近找到了薛嶽的指揮所。
陳誠和白崇禧看著鎮靜自若的薛嶽,都不由得心裏佩服,防線已呈不支狀態,仍然能如此從容,不愧是當過中山先生警衛營長的著名戰將啊。
三名大將的資曆、級別和職務都差不多,三人以平輩相交。
小諸葛白崇禧似乎從薛司令的眼中看出了什麽,他坐了下來,簡短地說:“伯陵,我們給你帶來了蔣委員長的指示。”
說完,又看向陳誠,和陳辭修交換了一下目光,接著說:“請辭修兄傳達一下吧。”
陳誠一邊掏出老蔣放棄長沙的指令遞給了薛嶽,一邊坐了下來,輕輕地鬆了口氣。
兩人都認為,此刻老蔣一紙命令對於薛嶽來說,無疑於如蒙大赦,肯定能讓薛嶽感激不已。
不料,薛嶽看完命令後,沉默了足足幾十秒鍾後,質問道:“我第9戰區幾十萬大軍駐紮在湘北,竟然放棄長沙,這軍人的職責何在?”
薛嶽的一句話,讓陳誠和白崇禧都愣住了,一來這是最高統帥的命令,二來日軍進攻十分猛烈,戰局日益惡化,薛嶽怎麽還不想退呢?
兩人竭力相勸,希望薛嶽能執行命令。
薛司令已經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不管怎麽勸,都無濟於事,薛嶽像一頭強牛,就是認定要死守長沙。
日軍正全力向長沙進攻,長沙周圍第9戰區的部隊正在執行薛嶽的計劃,實行節節抵抗,逐漸後退。但是,在贛北戰場,薛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陳、白二人十分著急,一方麵擔心第9戰區的精銳部隊被日軍包圍殲滅,另外一方麵,薛嶽公開抗拒統帥部命令,萬一老蔣龍顏大怒,韓複渠都被老蔣殺了,殺你薛伯陵,也不會手軟。
當夜,睡不安穩的陳、白兩人接連打電話給薛嶽,嚴令其執行統帥部命令,馬上把長沙的守軍撤出,其他部隊也要盡快轉移出戰場。
薛嶽回話道:“湖南所處戰略地位至關重要,關係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關係巨大,如果再退,那政府要退到西藏去,退到印度去嗎?作為軍人,理應發抒良心血性,誓死保家衛國!我已下定決心,第9戰區誓與湖南共存亡,誓與長沙共存亡!”(未完待續。。)
如果再退,那政府要退到西藏去,退到印度去嗎?作為軍人,理應發抒良心血性,誓死保家衛國!----薛嶽
1939年9月18日,日軍已占領了高安東北部的村前街、斜橋和祥符觀,從三麵完成了對高安的包圍,並與在會埠一線的日軍形成了對第60軍和58軍的包圍。
第60軍與其上級第1集團軍的通訊聯絡被日軍切斷,都不清楚自己是要突圍還是固守,救援部隊會從哪裏打來,情勢十分危急。
60軍選擇了村前街衝出日軍尚未完成的包圍圈,突圍後向宜豐方向集結。
第58軍接到了羅卓英的電令:逐次抵抗,18日晚撤退。
58軍各部且戰且退,18日晚,渡過錦江,向西往淩江口方向轉移,與宜豐集結的第60軍從南到北形成了一道新的防線,日軍圍殲計劃落空。
高安方麵,日軍繼續從東、西、北三個方麵發起強攻,第32軍拚死抵抗後,於19日失守高安。
丟了高安,羅卓英大為驚慌。上麵不斷有電令來,要他奪回高安。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得知消息後,也立即指示羅司令要以攻為守,“予敵以重大打擊,恢複高安”。第9戰區也指示:“高安萬不可放棄”。
9月18日,第19集團軍指揮所。
羅卓英感到壓力愈來愈大。他決定變更部署,令74軍占領棠浦、泗溪、官橋街、灰埠、袁浦一線。
高安一線的陣地就如同連環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中間被撕開一個口子。日軍就會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洶湧而來。
村前街已經失陷,60軍安軍長把警衛營都投入了戰鬥,也不頂事,隻好邊戰邊退。
正在此時,戰區司令部來電話給羅司令,通報敵已在湘北新牆河展開攻勢,命74軍速去增援。
來電話的是戰區司令長官參謀部參謀處長趙子立。
“不行啊。我們這裏敵人攻勢很猛,第74軍不能調走!”卓英說完就掛上了電話。此刻,無論如何他也不願意調一兵一卒到湘北去。
第三次戰高安,王耀武心中義憤填膺。今年春天,自己親率51師二奪高安,多少兄弟血灑疆場,恨不得把小鬼子統統碎屍萬段。如此,冤家路窄,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次一定要討還上次的血債。
9月19日晚,**組織反攻。74軍由南向高安攻擊。新官上任的李天霞自然賣力,51師也是三個師中最厲害的。李天霞師長督率51師,經過激烈的戰鬥,把日軍一步步逼出了村前街,對高安之敵形成反包圍。日軍倉惶向南山河、伍橋河方向退卻。
106師團師團長中井中將發起高安攻勢的目的是為了調動第9戰區的部隊東下,如今見第32、49和74軍三個軍共計8個師被自己調到了高安城外圍,目的已經達到。於是留下佐枝旅團和板垣旅團牽製支那軍,自己親率主力部隊繼續西進,呼應皇軍在湘北的戰事。
在106師團開打的同時,另外一路主攻長沙的日軍第33師團在新牆河北岸集結完畢,並發起進攻。第33師團全部由通城向南進犯,企圖突破幕戶山餘脈守軍,向南直插,配合嶽陽方向的日軍,圍殲新牆河第一線中央軍的第15集團軍。
第20集團軍總司令楊森指揮部隊,迎住敵人給予痛擊。敵33師團猛攻數日,毫無進展,改變主攻方向,於9月20日以兩個聯隊的兵力,向東南移動,企圖尋找新的突破口。
湘贛戰場的戰報不斷被報送到了激ang激e石的書桌上,對長沙是放棄還是堅守,老蔣猶豫不定,放棄吧,不甘心,守吧,上次日軍11軍進攻南昌的戰況又讓老蔣痛心。
那一次,統帥部下達的死守南昌和先放棄南昌再相機奪回南昌的方案。**為了一城一池,損兵折將,傷亡慘重,連中將軍長陳安寶也壯烈殉國。
老蔣又谘詢了兩名智囊大將的意見,陳誠、白崇禧雖然在很多方麵政見不合,但這一次他們的看法竟高度統一,也一致決定讓薛嶽退兵。
老蔣思來想去,最後把牙一咬,決心棄守長沙,並命第9戰區避免與敵硬碰硬,相機殲敵。
老蔣決定派陳誠和白崇禧前往湘北,傳達放棄長沙的作戰命令,並協助薛嶽作戰。
陳、白兩人到達第9戰區時,日軍已經渡過汨羅江。兩人在淥口以南的一個小車站附近找到了薛嶽的指揮所。
陳誠和白崇禧看著鎮靜自若的薛嶽,都不由得心裏佩服,防線已呈不支狀態,仍然能如此從容,不愧是當過中山先生警衛營長的著名戰將啊。
三名大將的資曆、級別和職務都差不多,三人以平輩相交。
小諸葛白崇禧似乎從薛司令的眼中看出了什麽,他坐了下來,簡短地說:“伯陵,我們給你帶來了蔣委員長的指示。”
說完,又看向陳誠,和陳辭修交換了一下目光,接著說:“請辭修兄傳達一下吧。”
陳誠一邊掏出老蔣放棄長沙的指令遞給了薛嶽,一邊坐了下來,輕輕地鬆了口氣。
兩人都認為,此刻老蔣一紙命令對於薛嶽來說,無疑於如蒙大赦,肯定能讓薛嶽感激不已。
不料,薛嶽看完命令後,沉默了足足幾十秒鍾後,質問道:“我第9戰區幾十萬大軍駐紮在湘北,竟然放棄長沙,這軍人的職責何在?”
薛嶽的一句話,讓陳誠和白崇禧都愣住了,一來這是最高統帥的命令,二來日軍進攻十分猛烈,戰局日益惡化,薛嶽怎麽還不想退呢?
兩人竭力相勸,希望薛嶽能執行命令。
薛司令已經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不管怎麽勸,都無濟於事,薛嶽像一頭強牛,就是認定要死守長沙。
日軍正全力向長沙進攻,長沙周圍第9戰區的部隊正在執行薛嶽的計劃,實行節節抵抗,逐漸後退。但是,在贛北戰場,薛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陳、白二人十分著急,一方麵擔心第9戰區的精銳部隊被日軍包圍殲滅,另外一方麵,薛嶽公開抗拒統帥部命令,萬一老蔣龍顏大怒,韓複渠都被老蔣殺了,殺你薛伯陵,也不會手軟。
當夜,睡不安穩的陳、白兩人接連打電話給薛嶽,嚴令其執行統帥部命令,馬上把長沙的守軍撤出,其他部隊也要盡快轉移出戰場。
薛嶽回話道:“湖南所處戰略地位至關重要,關係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關係巨大,如果再退,那政府要退到西藏去,退到印度去嗎?作為軍人,理應發抒良心血性,誓死保家衛國!我已下定決心,第9戰區誓與湖南共存亡,誓與長沙共存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