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山東衰仔,平日裏牛皮轟轟,才一上陣,怎麽反被敵包圍,真丟***人!――薛嶽
9月22日,薛嶽向第74軍發出命令,要74軍主力向蕉溪鋪集結,另外一部向新安鋪集結。
這份電報又被日軍截獲,日軍偵察兵對應地頻頻出動。
22日下午4點左右,日軍偵察兵向第11軍報告:在瀏陽河至萬載的公路上,瀏陽及南約40公裏之間,有組成梯隊的敵軍至少七千名,且其後尾情況不明,前進方向雖未判明,但似向北方向前進。
這正是剛剛出發兩天的74軍。
阿南深知74軍是支那軍中最精銳的嫡係部隊,素來倍受重視。該軍被支那中央指定為攻擊軍、突擊師以來,無國min黨中央命令,禁止用於作戰或移動。
自3月的錦江作戰以來,該軍又補充了3個團,一直在萬載、宜春附近整訓。如今從東麵過來,衝擊了11軍挺進長沙的作戰設想。
麵對這樣一支王牌軍,阿南大喜過望,如果戰鬥順利,可以乘勢把74軍殲滅。不然的話,讓74軍順利西進,不僅會打亂整個進軍長沙的計劃,而且進攻長沙部隊的左側翼也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經過考慮,阿南決定於當日晚解除第6師團占領平江的任務,讓第6師團努力拖住74軍,阻止74軍靠近長沙。
9月23日,74軍於15日進入瀏陽的新開市。敵我全線呈緊張狀態。
9月24日。日軍空軍再次報告阿南:下午5點。瀏陽至萬載間,目視發現約有15000名的敵軍大縱隊。
阿南的司令部認為應對新來的74軍予以打擊,但是戰果不要求太大。如果越過了瀏陽西麵山地進行進攻,未免顯得太愚蠢。最後決定還是以一支有力的部隊監視瀏陽方麵的74軍,爭取殲滅其先頭部隊。以主力打擊在長沙的支那軍,奪取長沙。於是24日阿南對第六師團下達如下命令:第6師團應急速進入撈刀河穀,如敵74軍也進入該河穀,應將其就地擊破。
日軍一步一步地向長沙逼近。
24日。處於日軍包圍中的第26軍向浦塘突圍。日軍第40師團將壓迫第27集團軍的任務交給江藤支隊後,增援第6師團,準備圍殲第26軍。
兩個師團的日軍到達了浦塘,再度對26軍形成了包圍。
25日,第26軍的41、44師兩個師陣地被攻破,26軍軍部和第32師被日軍團團包圍。戰鬥到傍晚,得到第37軍一個團的增援後,26軍才得以突圍,但已經被打殘,不成建製。
圍殲26軍的同時。日軍第3、4師團也對第37軍發起了圍攻。
第37軍傷亡慘重,被迫南撤。
日軍四個師團分別對第26、37軍予以沉重打擊之後繼續南進。在福臨鋪、金井地區匯合,又對剛剛到達的第10軍形成包圍。
第10軍雖稱“泰山軍”,是第9戰區兩支王牌軍中僅次於74軍的王牌部隊,但依然抵擋不住日軍四個師團的凶猛進攻,傷亡慘重,戰鬥力銳減。
這樣,第9戰區就僅剩下最後一張王牌74軍了。
可是對於如何使用這張王牌,第9戰區司令部仍有較大分歧。
參謀處長趙子立和高參饒少偉認為:第10、26、37軍之所以被日軍包圍擊潰,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處於內線作戰。
趙子立說:“我的意思是把74軍停止於瀏陽地區,這樣日軍南去,我軍西進正好打上日軍的側背。”
薛嶽搖搖頭,說:“第79軍已經到達長沙以西地區,由第79軍守長沙和撈刀河下遊,重點保衛長沙,第74軍放在撈刀河上遊,重點保衛沙市街。”
“薛長官說得對,由第74軍阻擋日軍南下。”吳逸誌讚同地點點頭。
趙子立聽後,心中不免暗暗叫苦:這可是要命的意見,此刻74軍由贛東開到瀏陽以東地區,如把74軍拉到沙市街,則是我軍西進,日軍南擊,正好日軍打上74軍的側背。
這可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的事情,而勝敗之機,在此時尤其不可不察。
他想到這裏,忙說:“目前前方的失利教訓我們應當吸取,我的意思是應該讓74軍占領外線,等待援兵到齊後再圍殲日軍,請長官考慮。”
薛嶽仍然搖頭:“保長沙是目的,這是最要緊的事。”
趙處長有些不解地望著薛嶽。
薛嶽笑了笑,說:“這你就不懂了,保住長沙還有政治影響在裏麵,目前我國政府控製的大城市不多了,為穩定人心,為國際觀瞻,長沙不能丟啊。”
薛嶽的話,使其他人無法爭辯,一時一片寂靜。是啊,大半個中華都丟了,現在還在政府手裏的大城市屈指可數:重慶、成都、洛陽、長沙、桂林、昆明、貴陽。真正上規模的大城市僅有四個了。
看來,薛嶽的意思隻能成為決定了。
25日,王耀武率先頭部隊第57師到達瀏陽。
同一天,第9戰區長官司令部發出命令:第74軍以先頭兩師兼程向黃花市前進,迅速進駐夏家塘、春華山、赤石河、石灰嘴之線,迎擊南進之敵。
王耀武立即命令第57師師長餘程萬率先頭部隊占領赤石河、春華山一線陣地,掩護主力集結。
第二十六軍按戰區命令,進入汨羅江二線陣地阻敵進攻,誰知還未趕到汨羅江,迎麵就被一頓鋪天蓋地的炮火打蒙了。軍長蕭之楚立刻意識到,日軍早就占據有利地形正恭候他的光臨呢,便在電話裏氣衝衝質問薛嶽:“這是怎麽指揮的?我們還沒到,小鬼子就先到了!”
薛嶽哪知道是情報失密,一聽部將還敢質疑他的指揮,氣得暴跳如雷,大罵蕭之楚沒用:“你這山東衰仔,平日裏牛皮轟轟,才一上陣,怎麽反被敵包圍,真丟***人!”
一個山東人,一個廣東人,南腔北調地幹起嘴仗。
捕捉到74軍的阿南維畿大喜過望,欣然寫下日記:“第74均終於進入永安市附近,破敵良機業已到來”,他當即變更直下長沙的原計劃,將3個師團埋伏在七十四軍的前麵和右翼。
一張大網悄然張開,隻等老虎落網了。
多年以後,第九戰區長官部參謀處處長趙子立在回憶錄中,說他當時不同意薛嶽的這一部署,認為把七十四軍用來守長沙是“自投羅網”,因我軍西進,而敵軍南下,正好打在七十四軍右翼,而應該是把七十四軍部署在外線的瀏陽河,以便攻擊日軍左翼。
其實,雙方行軍又沒一個固定的時間表,怎麽偏偏會讓日軍出現在七十四軍右側、而不是七十四軍“正好打在”日軍左翼呢?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在編撰的《長沙作戰》裏,也這樣記載道:接到第74軍開始東移的特情報告,軍司令部頓時為之震動。74軍在東方的出現,衝擊了第11軍挺進長沙的作戰設想,該軍向長沙西進,將直接殺到我軍左側。可見,七十四軍中埋伏,情報泄密才是關鍵。
當然,七十四軍也有失誤。接到薛長官急電時,距撈刀河還有一日行程,為搶時間,軍長王耀武自恃有二十六軍作掩護,在沒有與其取得聯係的情況下,命令全軍急行軍,唯一的戰鬥準備隻是以五十七師1個團輕裝急進,先期占領春華山,以掩護主力依次展開占領陣地。不幸的是,第二十六軍被日軍纏住,根本到不了指定位置。
9月22日,薛嶽向第74軍發出命令,要74軍主力向蕉溪鋪集結,另外一部向新安鋪集結。
這份電報又被日軍截獲,日軍偵察兵對應地頻頻出動。
22日下午4點左右,日軍偵察兵向第11軍報告:在瀏陽河至萬載的公路上,瀏陽及南約40公裏之間,有組成梯隊的敵軍至少七千名,且其後尾情況不明,前進方向雖未判明,但似向北方向前進。
這正是剛剛出發兩天的74軍。
阿南深知74軍是支那軍中最精銳的嫡係部隊,素來倍受重視。該軍被支那中央指定為攻擊軍、突擊師以來,無國min黨中央命令,禁止用於作戰或移動。
自3月的錦江作戰以來,該軍又補充了3個團,一直在萬載、宜春附近整訓。如今從東麵過來,衝擊了11軍挺進長沙的作戰設想。
麵對這樣一支王牌軍,阿南大喜過望,如果戰鬥順利,可以乘勢把74軍殲滅。不然的話,讓74軍順利西進,不僅會打亂整個進軍長沙的計劃,而且進攻長沙部隊的左側翼也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經過考慮,阿南決定於當日晚解除第6師團占領平江的任務,讓第6師團努力拖住74軍,阻止74軍靠近長沙。
9月23日,74軍於15日進入瀏陽的新開市。敵我全線呈緊張狀態。
9月24日。日軍空軍再次報告阿南:下午5點。瀏陽至萬載間,目視發現約有15000名的敵軍大縱隊。
阿南的司令部認為應對新來的74軍予以打擊,但是戰果不要求太大。如果越過了瀏陽西麵山地進行進攻,未免顯得太愚蠢。最後決定還是以一支有力的部隊監視瀏陽方麵的74軍,爭取殲滅其先頭部隊。以主力打擊在長沙的支那軍,奪取長沙。於是24日阿南對第六師團下達如下命令:第6師團應急速進入撈刀河穀,如敵74軍也進入該河穀,應將其就地擊破。
日軍一步一步地向長沙逼近。
24日。處於日軍包圍中的第26軍向浦塘突圍。日軍第40師團將壓迫第27集團軍的任務交給江藤支隊後,增援第6師團,準備圍殲第26軍。
兩個師團的日軍到達了浦塘,再度對26軍形成了包圍。
25日,第26軍的41、44師兩個師陣地被攻破,26軍軍部和第32師被日軍團團包圍。戰鬥到傍晚,得到第37軍一個團的增援後,26軍才得以突圍,但已經被打殘,不成建製。
圍殲26軍的同時。日軍第3、4師團也對第37軍發起了圍攻。
第37軍傷亡慘重,被迫南撤。
日軍四個師團分別對第26、37軍予以沉重打擊之後繼續南進。在福臨鋪、金井地區匯合,又對剛剛到達的第10軍形成包圍。
第10軍雖稱“泰山軍”,是第9戰區兩支王牌軍中僅次於74軍的王牌部隊,但依然抵擋不住日軍四個師團的凶猛進攻,傷亡慘重,戰鬥力銳減。
這樣,第9戰區就僅剩下最後一張王牌74軍了。
可是對於如何使用這張王牌,第9戰區司令部仍有較大分歧。
參謀處長趙子立和高參饒少偉認為:第10、26、37軍之所以被日軍包圍擊潰,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處於內線作戰。
趙子立說:“我的意思是把74軍停止於瀏陽地區,這樣日軍南去,我軍西進正好打上日軍的側背。”
薛嶽搖搖頭,說:“第79軍已經到達長沙以西地區,由第79軍守長沙和撈刀河下遊,重點保衛長沙,第74軍放在撈刀河上遊,重點保衛沙市街。”
“薛長官說得對,由第74軍阻擋日軍南下。”吳逸誌讚同地點點頭。
趙子立聽後,心中不免暗暗叫苦:這可是要命的意見,此刻74軍由贛東開到瀏陽以東地區,如把74軍拉到沙市街,則是我軍西進,日軍南擊,正好日軍打上74軍的側背。
這可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的事情,而勝敗之機,在此時尤其不可不察。
他想到這裏,忙說:“目前前方的失利教訓我們應當吸取,我的意思是應該讓74軍占領外線,等待援兵到齊後再圍殲日軍,請長官考慮。”
薛嶽仍然搖頭:“保長沙是目的,這是最要緊的事。”
趙處長有些不解地望著薛嶽。
薛嶽笑了笑,說:“這你就不懂了,保住長沙還有政治影響在裏麵,目前我國政府控製的大城市不多了,為穩定人心,為國際觀瞻,長沙不能丟啊。”
薛嶽的話,使其他人無法爭辯,一時一片寂靜。是啊,大半個中華都丟了,現在還在政府手裏的大城市屈指可數:重慶、成都、洛陽、長沙、桂林、昆明、貴陽。真正上規模的大城市僅有四個了。
看來,薛嶽的意思隻能成為決定了。
25日,王耀武率先頭部隊第57師到達瀏陽。
同一天,第9戰區長官司令部發出命令:第74軍以先頭兩師兼程向黃花市前進,迅速進駐夏家塘、春華山、赤石河、石灰嘴之線,迎擊南進之敵。
王耀武立即命令第57師師長餘程萬率先頭部隊占領赤石河、春華山一線陣地,掩護主力集結。
第二十六軍按戰區命令,進入汨羅江二線陣地阻敵進攻,誰知還未趕到汨羅江,迎麵就被一頓鋪天蓋地的炮火打蒙了。軍長蕭之楚立刻意識到,日軍早就占據有利地形正恭候他的光臨呢,便在電話裏氣衝衝質問薛嶽:“這是怎麽指揮的?我們還沒到,小鬼子就先到了!”
薛嶽哪知道是情報失密,一聽部將還敢質疑他的指揮,氣得暴跳如雷,大罵蕭之楚沒用:“你這山東衰仔,平日裏牛皮轟轟,才一上陣,怎麽反被敵包圍,真丟***人!”
一個山東人,一個廣東人,南腔北調地幹起嘴仗。
捕捉到74軍的阿南維畿大喜過望,欣然寫下日記:“第74均終於進入永安市附近,破敵良機業已到來”,他當即變更直下長沙的原計劃,將3個師團埋伏在七十四軍的前麵和右翼。
一張大網悄然張開,隻等老虎落網了。
多年以後,第九戰區長官部參謀處處長趙子立在回憶錄中,說他當時不同意薛嶽的這一部署,認為把七十四軍用來守長沙是“自投羅網”,因我軍西進,而敵軍南下,正好打在七十四軍右翼,而應該是把七十四軍部署在外線的瀏陽河,以便攻擊日軍左翼。
其實,雙方行軍又沒一個固定的時間表,怎麽偏偏會讓日軍出現在七十四軍右側、而不是七十四軍“正好打在”日軍左翼呢?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在編撰的《長沙作戰》裏,也這樣記載道:接到第74軍開始東移的特情報告,軍司令部頓時為之震動。74軍在東方的出現,衝擊了第11軍挺進長沙的作戰設想,該軍向長沙西進,將直接殺到我軍左側。可見,七十四軍中埋伏,情報泄密才是關鍵。
當然,七十四軍也有失誤。接到薛長官急電時,距撈刀河還有一日行程,為搶時間,軍長王耀武自恃有二十六軍作掩護,在沒有與其取得聯係的情況下,命令全軍急行軍,唯一的戰鬥準備隻是以五十七師1個團輕裝急進,先期占領春華山,以掩護主力依次展開占領陣地。不幸的是,第二十六軍被日軍纏住,根本到不了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