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和你牽手到白頭,但國都沒了,兩個人的家又能保住嗎?――驍
“劉隊長,我們是文工隊,不是一線作戰部隊,犯不著去和小鬼子拚命啊。”文工隊裏平日比較娘的一名男青年道。
“是啊,隊長,快撤把,要拚命,我們也沒有武器啊。”長得比較胖,負責在文工隊搬運重樂器的陳瓊道。
陳瓊說得對,整個文工隊僅有兩樣武器,一樣是一杆中正步槍,劉驍背著,另外一樣是盒子炮,給女兵副隊長佩著。
“隊長快走、快走呀!”夥伴們在一邊焦急地催促著,催促聲中還有孟玲玲的聲音,還有她對自己那一份柔柔的擔憂。兩年多了,朝夕相處,共一根鉛筆作畫,同一把胡琴排練,吃一口大鍋飯菜,他和她、和兄弟姐妹們已心心相映,須臾不可離。
然而,現在卻不能兒女情長了。
現在是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時候、是七十四軍到了最危急的時候了,每個人都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劉驍深情而匆匆地掃了大家一眼,把手一揮:“我有武器,我來擋住鬼子!你們先走!別管我!”來不及再多說一句、再多看一眼,他從肩上取下步槍,轉身就跟著戰士們迎著日軍衝上去。
“劉驍――哇!”
身後孟玲玲那一聲悲痛欲絕的哭喊,差一點挽住他奔跑的腳步,但他終於狠著心腸。連頭都沒有回。他怕自己受不了她那如水哀怨的目光。邊跑邊上刺刀的他。用盡全身力氣吼叫道:“快走啊你們!”
望著劉驍奮勇遠去的背影,孟玲玲熱淚長流,雙腿跪地,她知道他這一去,必定是訣別。這個年僅17歲的小女兵,並不知道什麽叫愛情,隻知道自己和劉驍在一起的時候心裏還要想著他,她不敢想象。在失去劉驍的日子裏,她還會有怎樣的思念!
殺聲再起。
山上山下,慘烈的殺聲震撼著每一個人的耳膜。
大群大群的敵騎閃電般衝過來,最近的距劉驍不過七、八米,來不及尋找地形掩護,劉驍以立姿站定就是一槍,衝在最前麵的的鬼子應聲栽下,一隻腳還倒掛在馬鐙上被拖得飛跑,緊接著他又一槍掀倒後麵一匹馬,騎馬的日軍落地後還想舉槍頑抗。不等他扣動扳機,劉驍撲上去一刀捅了他個透心涼。
“臥倒!臥倒!”後麵有弟兄奮力在喊。
劉驍順勢一個前滾翻。蘇製機槍驟然開火,滿滿一盤47發子彈猛烈噴出,繼而又一挺機槍接著打響,幾挺機槍就這樣交替射擊,以密集火力把一群群橫衝直撞的日軍打得落荒而逃。
機槍聲壓住馬蹄聲,士氣為之一振。
趁日軍敗退,劉驍帶頭舉槍躍起:“同誌們衝啊!!”
“衝啊!”弟兄們怒吼著發起衝鋒,把防禦線頑強向前推進幾百米。盡管劉驍第一次參戰,但複仇的烈火早就燒紅他的雙眼,他忘記了恐懼、忘記了一切,幾乎完全在靠本能發揮自己的戰術知識。立姿、臥姿、跪姿的無依托射擊,他以前都練習過,還曾在槍口上掛磚頭,以增強自己平穩舉槍的臂力。拚刺刀,他也不怕,手刃日軍,照樣逞英豪。
日軍開始反撲,從馱馬上卸下輕重機槍和小鋼炮,以強大的火力壓製我軍,掩護騎兵衝鋒。激戰幾小時後,我軍越打越少,槍聲越來越弱,路邊的高地上最後隻剩下劉驍一人。
而劉驍左臂負傷,子彈、手榴彈全部打光。
坐在弟兄們遺體中的他,抓下軍帽,默默擦亮滴血的刺刀。他想,就這樣戰死很好,不論是對74軍、還是對民國都很好,自己對得起良心了。不知道軍座安全轉移沒有?也不知道孟玲玲和大家怎麽樣了。他向後望了一望,卻關山重重、硝煙繚繞,不見同誌們的身影,一陣說不出的悲壯猛然湧上心頭:
永別了,同誌們!
永別了,七十四軍!
劉驍取下背上的胡琴,看了不舍的最後一眼,便舉過頭頂,一把砸斷。然後,他脫光上衣,甩開膀子,手拄步槍,朝著一步步逼上來的日軍頂天立地一般站立起來……
在他的白襯衣上,他已經用手指蘸著自己的血留下最後的遺言:“玲玲:曾想和你牽手到白頭,但國都沒了,兩個人的家又能保住嗎?想把生命獻給你,可我的生命隻有一次,給了祖國就不能給你了,望堅強生活、堅強戰鬥!”
簽名隻有一個字:驍。
劉驍留給孟玲玲的遺書,孟玲玲還來不及收到,自己也犧牲了,死得很慘,一個人死在路邊,她的遺體直到在戰後才被高敬和陳公勇他們找到。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再來說說昏迷中的張靈甫,是被高敬和陳公勇兩人架著從藕田撤退的。個頭本來不高、肩膀又被砍傷的孟鐵蛋,根本都扶不起自己的長官,隻在地上摸索到長官的手杖,多虧陳公勇帶著他的特種戰訓班及時趕來,臉上刀傷、前身槍傷的虎子也被裹住傷口,跌跌撞撞地跟著隊伍走。
冰涼的池水深過膝蓋,被冷水一浸,張靈甫才慢慢蘇醒過來,趟過藕田,鑽進一片黑黝黝的山林以後,公路那邊的殺聲、槍聲依然清晰可聞,身邊隻有數百來號弟兄,師長廖齡奇也不知去向,隻有師部的幾個參謀跟來了。他一手揉著昏眩的太陽穴,吩咐參謀,在布置警戒線的同時,趕快向四周打紅燈,表明師部位置,以便於收攏部隊。
不一會兒,蔡仁傑、明燦等幾位團長、營長就摸索著走過來,原來他們帶著部隊也隱蔽在附近。大家見麵後,自是好一陣懊惱,有的抱怨上級部署失誤,怎麽讓敵人打了我們的埋伏。有的怨恨友軍保障不力,害得我們是虎落平陽被犬欺。還有的說,這一回七十四軍丟醜丟得大,以後還怎麽在別人麵前揚眉吐氣?
“行了,不必羅嗦了。”隨著一陣夜風吹來,張靈甫的聲音顯得格外冷。吃了一個大敗仗,他心裏也不好受,可現在更重要的不是怨天尤人。他打斷大家的話,說:“聽槍聲目前戰況仍很激烈,尤其是撈刀河方向槍聲最密集,估計五十七師還在和日軍爭奪春華山,老蔡你帶173團上去增援餘師長,明燦你率部留在此地繼續收容部隊,天亮之後再向173團靠攏,一切行動聽蔡團長處置。其餘的全體集合,帶上傷員,隨我去找軍座。軍座身邊的戰鬥部隊隻有一個警衛團,惟恐支撐不了多久。”
眾人立即開始整裝行動,樹林裏一片快捷而緊張的悉簌聲響。
張靈甫拄著手杖站起來,才發現虎子倚著一棵樹,全身哆嗦著劈開四肢,努力想讓自己站穩固一些。它嘴裏直喘粗氣、吐著白沫,因為夜晚的緣故,浸透了紗布的血水看不清是紅色的,隻見黑乎乎的一大片,以往和虎子形影不離的孟鐵蛋也不見蹤影。“鐵蛋呢?鐵蛋!”他心裏一緊,開口叫道。直到聽說孟鐵蛋為救自己也負傷、現因失血過多而躺在擔架上時,他才咬著下嘴唇,再也說不出一句話,隻是默默地摸著虎子的頭,虎子也把頭抬起來,用另一邊沒有受傷的冰涼的臉去摩挲主人的手掌,那一雙濕漉漉的眼睛在黑暗中以不屈的目光迎視著主人,似乎在說我能行,我還能走。
於是,他把手一揮,帶著虎子、帶著部隊走出山林。
“劉隊長,我們是文工隊,不是一線作戰部隊,犯不著去和小鬼子拚命啊。”文工隊裏平日比較娘的一名男青年道。
“是啊,隊長,快撤把,要拚命,我們也沒有武器啊。”長得比較胖,負責在文工隊搬運重樂器的陳瓊道。
陳瓊說得對,整個文工隊僅有兩樣武器,一樣是一杆中正步槍,劉驍背著,另外一樣是盒子炮,給女兵副隊長佩著。
“隊長快走、快走呀!”夥伴們在一邊焦急地催促著,催促聲中還有孟玲玲的聲音,還有她對自己那一份柔柔的擔憂。兩年多了,朝夕相處,共一根鉛筆作畫,同一把胡琴排練,吃一口大鍋飯菜,他和她、和兄弟姐妹們已心心相映,須臾不可離。
然而,現在卻不能兒女情長了。
現在是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時候、是七十四軍到了最危急的時候了,每個人都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劉驍深情而匆匆地掃了大家一眼,把手一揮:“我有武器,我來擋住鬼子!你們先走!別管我!”來不及再多說一句、再多看一眼,他從肩上取下步槍,轉身就跟著戰士們迎著日軍衝上去。
“劉驍――哇!”
身後孟玲玲那一聲悲痛欲絕的哭喊,差一點挽住他奔跑的腳步,但他終於狠著心腸。連頭都沒有回。他怕自己受不了她那如水哀怨的目光。邊跑邊上刺刀的他。用盡全身力氣吼叫道:“快走啊你們!”
望著劉驍奮勇遠去的背影,孟玲玲熱淚長流,雙腿跪地,她知道他這一去,必定是訣別。這個年僅17歲的小女兵,並不知道什麽叫愛情,隻知道自己和劉驍在一起的時候心裏還要想著他,她不敢想象。在失去劉驍的日子裏,她還會有怎樣的思念!
殺聲再起。
山上山下,慘烈的殺聲震撼著每一個人的耳膜。
大群大群的敵騎閃電般衝過來,最近的距劉驍不過七、八米,來不及尋找地形掩護,劉驍以立姿站定就是一槍,衝在最前麵的的鬼子應聲栽下,一隻腳還倒掛在馬鐙上被拖得飛跑,緊接著他又一槍掀倒後麵一匹馬,騎馬的日軍落地後還想舉槍頑抗。不等他扣動扳機,劉驍撲上去一刀捅了他個透心涼。
“臥倒!臥倒!”後麵有弟兄奮力在喊。
劉驍順勢一個前滾翻。蘇製機槍驟然開火,滿滿一盤47發子彈猛烈噴出,繼而又一挺機槍接著打響,幾挺機槍就這樣交替射擊,以密集火力把一群群橫衝直撞的日軍打得落荒而逃。
機槍聲壓住馬蹄聲,士氣為之一振。
趁日軍敗退,劉驍帶頭舉槍躍起:“同誌們衝啊!!”
“衝啊!”弟兄們怒吼著發起衝鋒,把防禦線頑強向前推進幾百米。盡管劉驍第一次參戰,但複仇的烈火早就燒紅他的雙眼,他忘記了恐懼、忘記了一切,幾乎完全在靠本能發揮自己的戰術知識。立姿、臥姿、跪姿的無依托射擊,他以前都練習過,還曾在槍口上掛磚頭,以增強自己平穩舉槍的臂力。拚刺刀,他也不怕,手刃日軍,照樣逞英豪。
日軍開始反撲,從馱馬上卸下輕重機槍和小鋼炮,以強大的火力壓製我軍,掩護騎兵衝鋒。激戰幾小時後,我軍越打越少,槍聲越來越弱,路邊的高地上最後隻剩下劉驍一人。
而劉驍左臂負傷,子彈、手榴彈全部打光。
坐在弟兄們遺體中的他,抓下軍帽,默默擦亮滴血的刺刀。他想,就這樣戰死很好,不論是對74軍、還是對民國都很好,自己對得起良心了。不知道軍座安全轉移沒有?也不知道孟玲玲和大家怎麽樣了。他向後望了一望,卻關山重重、硝煙繚繞,不見同誌們的身影,一陣說不出的悲壯猛然湧上心頭:
永別了,同誌們!
永別了,七十四軍!
劉驍取下背上的胡琴,看了不舍的最後一眼,便舉過頭頂,一把砸斷。然後,他脫光上衣,甩開膀子,手拄步槍,朝著一步步逼上來的日軍頂天立地一般站立起來……
在他的白襯衣上,他已經用手指蘸著自己的血留下最後的遺言:“玲玲:曾想和你牽手到白頭,但國都沒了,兩個人的家又能保住嗎?想把生命獻給你,可我的生命隻有一次,給了祖國就不能給你了,望堅強生活、堅強戰鬥!”
簽名隻有一個字:驍。
劉驍留給孟玲玲的遺書,孟玲玲還來不及收到,自己也犧牲了,死得很慘,一個人死在路邊,她的遺體直到在戰後才被高敬和陳公勇他們找到。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再來說說昏迷中的張靈甫,是被高敬和陳公勇兩人架著從藕田撤退的。個頭本來不高、肩膀又被砍傷的孟鐵蛋,根本都扶不起自己的長官,隻在地上摸索到長官的手杖,多虧陳公勇帶著他的特種戰訓班及時趕來,臉上刀傷、前身槍傷的虎子也被裹住傷口,跌跌撞撞地跟著隊伍走。
冰涼的池水深過膝蓋,被冷水一浸,張靈甫才慢慢蘇醒過來,趟過藕田,鑽進一片黑黝黝的山林以後,公路那邊的殺聲、槍聲依然清晰可聞,身邊隻有數百來號弟兄,師長廖齡奇也不知去向,隻有師部的幾個參謀跟來了。他一手揉著昏眩的太陽穴,吩咐參謀,在布置警戒線的同時,趕快向四周打紅燈,表明師部位置,以便於收攏部隊。
不一會兒,蔡仁傑、明燦等幾位團長、營長就摸索著走過來,原來他們帶著部隊也隱蔽在附近。大家見麵後,自是好一陣懊惱,有的抱怨上級部署失誤,怎麽讓敵人打了我們的埋伏。有的怨恨友軍保障不力,害得我們是虎落平陽被犬欺。還有的說,這一回七十四軍丟醜丟得大,以後還怎麽在別人麵前揚眉吐氣?
“行了,不必羅嗦了。”隨著一陣夜風吹來,張靈甫的聲音顯得格外冷。吃了一個大敗仗,他心裏也不好受,可現在更重要的不是怨天尤人。他打斷大家的話,說:“聽槍聲目前戰況仍很激烈,尤其是撈刀河方向槍聲最密集,估計五十七師還在和日軍爭奪春華山,老蔡你帶173團上去增援餘師長,明燦你率部留在此地繼續收容部隊,天亮之後再向173團靠攏,一切行動聽蔡團長處置。其餘的全體集合,帶上傷員,隨我去找軍座。軍座身邊的戰鬥部隊隻有一個警衛團,惟恐支撐不了多久。”
眾人立即開始整裝行動,樹林裏一片快捷而緊張的悉簌聲響。
張靈甫拄著手杖站起來,才發現虎子倚著一棵樹,全身哆嗦著劈開四肢,努力想讓自己站穩固一些。它嘴裏直喘粗氣、吐著白沫,因為夜晚的緣故,浸透了紗布的血水看不清是紅色的,隻見黑乎乎的一大片,以往和虎子形影不離的孟鐵蛋也不見蹤影。“鐵蛋呢?鐵蛋!”他心裏一緊,開口叫道。直到聽說孟鐵蛋為救自己也負傷、現因失血過多而躺在擔架上時,他才咬著下嘴唇,再也說不出一句話,隻是默默地摸著虎子的頭,虎子也把頭抬起來,用另一邊沒有受傷的冰涼的臉去摩挲主人的手掌,那一雙濕漉漉的眼睛在黑暗中以不屈的目光迎視著主人,似乎在說我能行,我還能走。
於是,他把手一揮,帶著虎子、帶著部隊走出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