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兩情相離
千百年來無才就是德、恪守婦道的賢妻良母為什麽現在會受到丈夫的嫌棄,反而是讀書明理的女子受到現在成器丈夫的喜歡?――蔣臘梅
-
1943年5月,小日本發起鄂西會戰。關於為何發起這次會戰的原因、背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bai度一下。
新官上任的日軍11軍團司令官橫山勇因公,因私(其為工程師出身,功勳很少,走後門當了軍團司令)都要馬上打場漂亮的勝仗才能服眾,堵住其他人議論的臭嘴。
萬裏長江大浪滔滔的江水一路奔騰而來,以萬馬齊奔、雷霆萬鈞之勢衝進夔門,瀉過巫山,又在西陵峽之間一連拐4個90度角的急轉彎。著名的石牌要塞,便位於從南津關過來的第一個轉彎處,這裏山勢險峻,10餘門重炮直指朔江而上的所有船隻,成為扼守四川、拱衛重慶的第一道銅牆鐵壁。
石牌以南,越過鄂西,則是湘西重鎮常德。
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七十四軍。
一接到參加鄂西會戰的命令,盧醒、明燦、陳公勇、李欣、魯星野、陳勝利等一大批湖北籍的官兵歡呼雀躍。六個年頭了,離家萬裏,轉戰南北,那故鄉的炊煙、兒時的玩伴、老娘親的背影常常讓他們夢縈魂繞,成了家的還想老婆、想自己的小伢。
蔡仁傑更是欣喜萬分,從衡山出發到鄂西,必定要經過他的老家――常德!但蔡仁傑並不想老婆。在他的心目中,那一個名叫蔣臘梅的女人。隻是孩子他媽,可憐、可愛而卻不是自己的人生伴侶。作為從小訂下的“娃娃親”,這一門婚事沒有任何感情做基礎,再加上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生活閱曆。彼此之間毫無共同情趣。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拜堂成親,大多數人也就這樣或磕磕碰碰、或馬馬虎虎、或撞上中意的恩恩愛愛過完一生,但對於出去見過世麵、接受了新觀念的青年軍人、青年學生而言,天仙配不僅是“你耕田來我織布”的生活,而且還要有“我作詩來你寫賦”的浪漫。
蔡仁傑喜歡的女人,是他在贛北前線一見鍾情的王淑蘭。
隻是苦了蔣臘梅。
和許許多多鄉下女人一樣,蔣臘梅日夜期盼男人飛黃騰達,又時刻擔心他眼界一高而嫌棄自己。多少個不眠之夜,她咬住被頭不讓自己哭出聲來。
“千百年來無才就是德、恪守婦道的賢妻良母為什麽現在會受到丈夫的嫌棄,而是讀書明理的女子受到現在成器丈夫的喜歡?”蔣臘梅幽幽地向當了桂林師範學院教師的弟弟蔣方問道。
蔣方也覺得很不好回答大字不識幾個的姐姐這個問題。
這個時期。學者、軍官、各黨派的領導人,與老家原配妻子離婚,再娶或數次再婚的男人太多太多了,能與原配妻子一直堅持的名人屈指可數,胡適博士到算一個。
害怕某一個時刻的到來,這個時刻還是降臨了。在終於盼到丈夫出頭人地的時候,蔣臘梅也盼來一紙“休書”。男人說自己在外麵已經有了相好的女人,勸她離婚。可蔣臘梅已經將全身心給了這個家,哪還有別的選擇?她用手背擦了擦總也擦不盡的淚水,幽幽地對公爹公婆隻說了一句:“生是蔡家的人。死是蔡家的鬼。俺哪也不去。”
仁傑的父母覺得媳婦一直以來也很恪守婦道。孝敬公婆,悉心養育娃娃的。一輩子老實巴交的蔡父憤憤地道:“傑伢子這個陳世美,忘恩負義,出人頭地就學人家休妻了,臘梅你隻管在家裏住著,你在我們心裏永遠都是明媒正娶的大房,永遠都可以住在這個家裏。”
蔡仁傑隻得作罷,不再提離婚一事。後來,他娶了王淑蘭,新婚之夜,溫存之餘,摟著新人想起前任,一種憐憫在他內心深處油然而生,那是對蔣臘梅的愧意。
在大家眼裏,最美滿的家庭生活,首推軍座的婚姻,雖然軍座有點怕老婆。都說“好男不娶福州女”,可王耀武偏偏不信邪。北伐期間,當憲兵連長的他駐紮福州,娶了當地姑娘鄭宜芝。其實,世人隻知福州女人刁蠻、懶散,而不知她們還會襄理老公,以運籌於閨房之中的戰略戰術,把老公調教得服服帖貼,連洗腳水都搶著倒。既會打仗,又會經商的王耀武,有錢有勢,卻一不打牌、二不吸煙、三不討小老婆,不能不與賢內助的時刻鞭策有關。
即使軍座懼內的故事,成為茶前飯後的談資,倒也無傷大雅。據說,有一次,軍部直屬隊出早操,某營長大約厭倦了這種每天一操,心不在焉,動作就有些吊兒郎當。王耀武一見遂大怒,衝過去踢了他兩腳。後來,那營長揉著自己被踢痛的小腿肚子,向弟兄們自我解嘲道:“他奶奶的,每天一操,軍座也樂此不疲,想必嫂夫人有什麽秘方吧?”眾人於是心神領會,哈哈大笑。
去年夏天,七十四軍撤出浙贛會戰、轉移到閩北浦城以後,正是荔枝紅透、掛滿枝頭的季節。幾位師、團長嚷著要去嫂夫人的娘家吃荔枝、吃海鮮,王耀武說:“得,等抗戰勝利了,咱請夫人開流水席,大宴賓客,可現在趕路要緊。”
全軍遂徒步經閩西、贛南到湘南,再由鐵運至桂中,準備入越作戰。由於我遠征軍遭遇失敗,滇緬路被徹底切斷,南寧至海防之間的交通線便成為全國唯一一條海外生命線。七十四軍奉調第四戰區的任務,就是保衛這條生命線,並以實際行動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日戰爭。
時值盛夏,行程千裏,七十四軍一路上軍容整肅,沿途觀者如雲、好評如潮。這時候的廣西,到處都是一片團結的蓬勃景象。這種團結,達到了不分國籍、不分黨派的崇高境界。越南、國min黨、保皇派、gongchandang的領袖胡誌明、阮海臣、武鴻卿等同誌都在第四戰區的熱情支持下從事培訓骨幹、訓練部隊等方麵的抗敵複國革命活動,經費全由中國政府按照黃埔軍校的待遇撥付。在這種氣氛感染下,七十四軍的士氣格外高昂,準備把戰場擺在國外、痛擊日軍,後因局勢變化,最高統帥部又下達了暫停入越、就地整訓的命令。
鄂西會戰打響之時,正是周誌堅大喜之日。
陳公勇的心上人――劉娟,就要在襄河邊成為周誌堅的新娘。
此處省略三千字。(起點編輯老師請看,為了不觸及情色描寫,我隻好省了)
婚禮如期舉行。
新婚第二天,軍區開會,同誌們看見新郎官也來了,紛紛上前問他感覺如何,周誌堅大大咧咧地說:“拔炮樓、捅地道,小菜一碟!”
已經第三次結婚的周誌堅當然覺得結婚也就是那麽一回事兒。
千百年來無才就是德、恪守婦道的賢妻良母為什麽現在會受到丈夫的嫌棄,反而是讀書明理的女子受到現在成器丈夫的喜歡?――蔣臘梅
-
1943年5月,小日本發起鄂西會戰。關於為何發起這次會戰的原因、背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bai度一下。
新官上任的日軍11軍團司令官橫山勇因公,因私(其為工程師出身,功勳很少,走後門當了軍團司令)都要馬上打場漂亮的勝仗才能服眾,堵住其他人議論的臭嘴。
萬裏長江大浪滔滔的江水一路奔騰而來,以萬馬齊奔、雷霆萬鈞之勢衝進夔門,瀉過巫山,又在西陵峽之間一連拐4個90度角的急轉彎。著名的石牌要塞,便位於從南津關過來的第一個轉彎處,這裏山勢險峻,10餘門重炮直指朔江而上的所有船隻,成為扼守四川、拱衛重慶的第一道銅牆鐵壁。
石牌以南,越過鄂西,則是湘西重鎮常德。
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七十四軍。
一接到參加鄂西會戰的命令,盧醒、明燦、陳公勇、李欣、魯星野、陳勝利等一大批湖北籍的官兵歡呼雀躍。六個年頭了,離家萬裏,轉戰南北,那故鄉的炊煙、兒時的玩伴、老娘親的背影常常讓他們夢縈魂繞,成了家的還想老婆、想自己的小伢。
蔡仁傑更是欣喜萬分,從衡山出發到鄂西,必定要經過他的老家――常德!但蔡仁傑並不想老婆。在他的心目中,那一個名叫蔣臘梅的女人。隻是孩子他媽,可憐、可愛而卻不是自己的人生伴侶。作為從小訂下的“娃娃親”,這一門婚事沒有任何感情做基礎,再加上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生活閱曆。彼此之間毫無共同情趣。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拜堂成親,大多數人也就這樣或磕磕碰碰、或馬馬虎虎、或撞上中意的恩恩愛愛過完一生,但對於出去見過世麵、接受了新觀念的青年軍人、青年學生而言,天仙配不僅是“你耕田來我織布”的生活,而且還要有“我作詩來你寫賦”的浪漫。
蔡仁傑喜歡的女人,是他在贛北前線一見鍾情的王淑蘭。
隻是苦了蔣臘梅。
和許許多多鄉下女人一樣,蔣臘梅日夜期盼男人飛黃騰達,又時刻擔心他眼界一高而嫌棄自己。多少個不眠之夜,她咬住被頭不讓自己哭出聲來。
“千百年來無才就是德、恪守婦道的賢妻良母為什麽現在會受到丈夫的嫌棄,而是讀書明理的女子受到現在成器丈夫的喜歡?”蔣臘梅幽幽地向當了桂林師範學院教師的弟弟蔣方問道。
蔣方也覺得很不好回答大字不識幾個的姐姐這個問題。
這個時期。學者、軍官、各黨派的領導人,與老家原配妻子離婚,再娶或數次再婚的男人太多太多了,能與原配妻子一直堅持的名人屈指可數,胡適博士到算一個。
害怕某一個時刻的到來,這個時刻還是降臨了。在終於盼到丈夫出頭人地的時候,蔣臘梅也盼來一紙“休書”。男人說自己在外麵已經有了相好的女人,勸她離婚。可蔣臘梅已經將全身心給了這個家,哪還有別的選擇?她用手背擦了擦總也擦不盡的淚水,幽幽地對公爹公婆隻說了一句:“生是蔡家的人。死是蔡家的鬼。俺哪也不去。”
仁傑的父母覺得媳婦一直以來也很恪守婦道。孝敬公婆,悉心養育娃娃的。一輩子老實巴交的蔡父憤憤地道:“傑伢子這個陳世美,忘恩負義,出人頭地就學人家休妻了,臘梅你隻管在家裏住著,你在我們心裏永遠都是明媒正娶的大房,永遠都可以住在這個家裏。”
蔡仁傑隻得作罷,不再提離婚一事。後來,他娶了王淑蘭,新婚之夜,溫存之餘,摟著新人想起前任,一種憐憫在他內心深處油然而生,那是對蔣臘梅的愧意。
在大家眼裏,最美滿的家庭生活,首推軍座的婚姻,雖然軍座有點怕老婆。都說“好男不娶福州女”,可王耀武偏偏不信邪。北伐期間,當憲兵連長的他駐紮福州,娶了當地姑娘鄭宜芝。其實,世人隻知福州女人刁蠻、懶散,而不知她們還會襄理老公,以運籌於閨房之中的戰略戰術,把老公調教得服服帖貼,連洗腳水都搶著倒。既會打仗,又會經商的王耀武,有錢有勢,卻一不打牌、二不吸煙、三不討小老婆,不能不與賢內助的時刻鞭策有關。
即使軍座懼內的故事,成為茶前飯後的談資,倒也無傷大雅。據說,有一次,軍部直屬隊出早操,某營長大約厭倦了這種每天一操,心不在焉,動作就有些吊兒郎當。王耀武一見遂大怒,衝過去踢了他兩腳。後來,那營長揉著自己被踢痛的小腿肚子,向弟兄們自我解嘲道:“他奶奶的,每天一操,軍座也樂此不疲,想必嫂夫人有什麽秘方吧?”眾人於是心神領會,哈哈大笑。
去年夏天,七十四軍撤出浙贛會戰、轉移到閩北浦城以後,正是荔枝紅透、掛滿枝頭的季節。幾位師、團長嚷著要去嫂夫人的娘家吃荔枝、吃海鮮,王耀武說:“得,等抗戰勝利了,咱請夫人開流水席,大宴賓客,可現在趕路要緊。”
全軍遂徒步經閩西、贛南到湘南,再由鐵運至桂中,準備入越作戰。由於我遠征軍遭遇失敗,滇緬路被徹底切斷,南寧至海防之間的交通線便成為全國唯一一條海外生命線。七十四軍奉調第四戰區的任務,就是保衛這條生命線,並以實際行動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日戰爭。
時值盛夏,行程千裏,七十四軍一路上軍容整肅,沿途觀者如雲、好評如潮。這時候的廣西,到處都是一片團結的蓬勃景象。這種團結,達到了不分國籍、不分黨派的崇高境界。越南、國min黨、保皇派、gongchandang的領袖胡誌明、阮海臣、武鴻卿等同誌都在第四戰區的熱情支持下從事培訓骨幹、訓練部隊等方麵的抗敵複國革命活動,經費全由中國政府按照黃埔軍校的待遇撥付。在這種氣氛感染下,七十四軍的士氣格外高昂,準備把戰場擺在國外、痛擊日軍,後因局勢變化,最高統帥部又下達了暫停入越、就地整訓的命令。
鄂西會戰打響之時,正是周誌堅大喜之日。
陳公勇的心上人――劉娟,就要在襄河邊成為周誌堅的新娘。
此處省略三千字。(起點編輯老師請看,為了不觸及情色描寫,我隻好省了)
婚禮如期舉行。
新婚第二天,軍區開會,同誌們看見新郎官也來了,紛紛上前問他感覺如何,周誌堅大大咧咧地說:“拔炮樓、捅地道,小菜一碟!”
已經第三次結婚的周誌堅當然覺得結婚也就是那麽一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