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惺惺相惜
上次你們讓我們離開了,這次我們也讓你們離開,把上次的人情還清。――小林一良
-
“小林君嗎,怎麽你部遲遲還沒有向前推進,你是知道的,我們計劃是要圍殲支那74軍的51和58師的,請不要因為你部的無能,影響了整個師團的作戰計劃。”日軍第三師團師團長山本三男道。
“嗨,是,明白,將軍閣下,我部好像捕捉到了支那58師的師部,敵人武器精良,抵抗頑強,請將軍閣下再給鄙人一天時間,保證拿下敵人的師部。”
“噢,58師的一個師部啊,我覺得沒必要花多少功夫在這上麵,如果是74軍的軍部的話,到是值得花大代價去把他們消滅掉,若能取得王耀武的項上人頭,帝國大本營必然會重重獎賞的。”
小林不相信堂堂大日本國皇軍,還有坦克助戰,就會拿不下這麽一個小院子,再次發起了進攻。
等他再次舉起望遠鏡,太陽旗不僅沒有如他所期待的那樣飄揚在火與硝煙中,反而又看到令人沮喪無數次的情景:七八個士兵搖搖晃晃地從煙塵裏、從缺口內狼狽逃出。
小林一良不動聲色。
停在原處的坦克憤怒了,一口氣打出20多發炮彈,如此泄憤,這對於注重命中率的皇軍來說顯然過於奢侈。第二批敢死隊開始集結。預備衝鋒。集結地點,和上次一樣,也位於坦克前的窪地中,十分便於隱蔽接敵。望遠鏡中,可清晰地看見一麵軍旗露出窪地。怎麽回事,如此暴露目標!小林一良轉念一想。支那軍已打光炮彈。直射火力又奈何不得死角,士兵們才如此大膽吧?還未等他放下心來,窪地上空忽然爆出一團火光,那麵軍旗便從望遠鏡中消失。
“可惡!”小林一良暗暗罵了一句。
不一會兒,報喪的電話響了:正欲親自率隊衝鋒的佐佐木少佐被飛過來淩空爆炸的手榴彈擊中陣亡。
手榴彈?百米距離?
打死小林一良他也不相信,誰能夠把手榴彈扔那麽遠!接下來的一幕情景,看得他更是大跌眼鏡:97式坦克開始發動起來。調轉車頭,繞到四合院正麵,看樣子是為節省彈藥,準備撞開大門、多打開幾個突破口供步兵衝鋒。可惜,由於門前場地狹小,又被炸得坑坑窪窪,坦克行動不便。撞了幾下沒撞開。就在它退後幾步、加大馬力又咆哮著衝上來之時。一扇碩大的估計有上千斤重的磨盤從門樓上被推下來,重重砸在車頭右側的護板上,隔著1千多米距離,那鏗鏘有力的撞擊聲,也“咣當”一下砸在小林一良的心裏。
千古奇觀就這樣出現:由於護板被磨盤砸凹,一頭卡進履帶裏。導致履帶無法轉動,這輛鐵老虎就隻得撅著屁股地原地打轉。一遍又一遍地發動油門幹著急。
小林一良臉上依然毫無表情。已經熟悉太君性格的周大杆子,知道司令官的臉上越無表情、心裏活動就越是激烈。幾次想進言司令官,說張靈甫顯然不在此處,否則國軍決不會隻出動連級兵力救援,而且情報監聽部門也證實這裏並無電波信號,但他幾次欲言又止。他想,這麽淺顯的道理,司令官應該看得出來吧?
……
又一個奇觀出現在四合院外,這一次是輪到弟兄們不相信了。
東麵窪地裏,露出一個洋鐵皮話筒,日軍開始喊話:“七十四軍好漢們!本人是帝國陸軍第十一軍特遣支隊司令官小林一良!你們現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餓也可以餓垮你們!但皇軍寬大為懷,何必死戰呢?現在讓開一條生路,好漢們可以離開了!”
四合院裏好久都沒有動靜。
小林一良繼續喊話道:“不打不相識麽!一年前,我們不是在虎背山、黑水溝交過手嗎?皇軍敬重武士,也請好漢們相信皇軍,皇軍說話算數!上次你們讓我們離開了,這次我們也讓你們離開,把上次的人情還清。”
片刻,四合院內響起集合號。然後,從圍牆的缺口內,走出來一個、兩個、三個……共7名支那軍士兵。盡管他們衣衫破亂、麵容疲憊,有的頭纏繃帶、有的臂裹紗布、有的拄著竹竿、有的抬著擔架、有的挑著鐵鍋、有的互相攙扶,但軍帽依然戴得端正,皮帶依然紮得緊緊,衝鋒槍依然背在身後,他們堅定地走出四合院,迎著凜冽的寒風向著遠處的群山走去。
窪地裏,過膝的亂草叢中,肅然挺立著一名長臉型、單眼皮、窄鼻梁,薄嘴唇的日軍大佐。
“等等!請等等!”小林一良招手喊道:“以後還與皇軍打嗎?”
走在最前麵、頭部負傷的支那軍武士回過頭來,微微一笑,回答道:“皇軍一天不退出中國,我們一天不放下武器。行不?”
小林一良的臉上毫無表情。
軍號又響了,這是日軍軍號。亂草叢中站起來幾十名鬼子。7名支那軍士兵停住腳步,但沒有人取下肩上的槍。他們聽得出這也是集合號,但讓他們再次詫異的是,這些剛才還與自己不共戴天、殺得死去活來的仇敵竟會持槍站好,列成兩隊,以畢恭畢敬的神情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軍禮!
心裏頭一陣顫動。說不清有什麽酸澀的東西,模糊了弟兄們的雙眼。血戰三天三夜,這股日軍沒有使用毒氣彈,至少還是遵守國際公約的吧。頭部負傷的那位支那軍武士,首先緩緩將左手舉到自己纏滿紗布、滲透鮮血的額頭前。接著,除去抬擔架、挑鐵鍋的弟兄行注目禮外,其餘三名弟兄也一一立正還禮。這是軍人與軍人之間的禮節,對手與對手之間的尊重。
那一刻天地為之動容,風雲為之凝固。
小林一良敬禮的手沒有放下。他站得挺拔,微微仰著頭,久久地凝視著眼前這七名中國軍人。忠君守節者,不分國別,皆為真正軍人啊!他還想上前問一問:那枚扔到百米遠的手榴彈到底是怎麽回事?又是誰創造出用磨盤砸坦克的這一奇跡?然而,矜持、麵子、皇室的高傲,最終壓住了他的好奇心。
直到兩年以後在南京,已經淪為敗軍之將的小林一良,真心謝罪,全力配合前來南京受降的七十四軍,終於贏得勝利者的寬恕與和解。當他念念不忘地向軍長張靈甫提及當年這一幕情景時,才知道這七名勇士的大名。原來,今天走在最前麵、頭部負傷的那位軍人,名叫高敬。跟在他後麵、扛著機槍的名叫曾有滿,麻子炮就是他的傑作。躺在擔架上的名叫陳公勇,是他帶隊冒死衝進四合院。挑著鐵鍋的那位老兵,是位夥夫頭,就是他將扁擔一頭插進地裏,一頭掛上手榴彈,再向下用勁壓彎扁擔一放手,手榴彈便脫弦飛到百米開外。用磨盤砸坦克的主角,名叫黃家發,走在最後麵。黃家發夜夜照料戰馬,且在四合院危急之刻,主動要求參與增援,將軍當即陣前嘉獎忠良,晉升上士,並親為佩戴“真正英雄”金牌,士氣為之大振……
此時的小林一良,不可能預料兩年以後的大日本皇軍戰敗,但已經預感到戰局艱難、勝負難測,他心頭陰霾籠罩,愁雲百結,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尚且打了三天三夜,還不知攻常德要付出何等代價!
也許帝國真不該打這場聖戰,看似懦弱、愚昧、落後、內鬥厲害的支那民族一旦亡國滅種迫在眉睫也爆發出了驚人的反擊力啊。
上次你們讓我們離開了,這次我們也讓你們離開,把上次的人情還清。――小林一良
-
“小林君嗎,怎麽你部遲遲還沒有向前推進,你是知道的,我們計劃是要圍殲支那74軍的51和58師的,請不要因為你部的無能,影響了整個師團的作戰計劃。”日軍第三師團師團長山本三男道。
“嗨,是,明白,將軍閣下,我部好像捕捉到了支那58師的師部,敵人武器精良,抵抗頑強,請將軍閣下再給鄙人一天時間,保證拿下敵人的師部。”
“噢,58師的一個師部啊,我覺得沒必要花多少功夫在這上麵,如果是74軍的軍部的話,到是值得花大代價去把他們消滅掉,若能取得王耀武的項上人頭,帝國大本營必然會重重獎賞的。”
小林不相信堂堂大日本國皇軍,還有坦克助戰,就會拿不下這麽一個小院子,再次發起了進攻。
等他再次舉起望遠鏡,太陽旗不僅沒有如他所期待的那樣飄揚在火與硝煙中,反而又看到令人沮喪無數次的情景:七八個士兵搖搖晃晃地從煙塵裏、從缺口內狼狽逃出。
小林一良不動聲色。
停在原處的坦克憤怒了,一口氣打出20多發炮彈,如此泄憤,這對於注重命中率的皇軍來說顯然過於奢侈。第二批敢死隊開始集結。預備衝鋒。集結地點,和上次一樣,也位於坦克前的窪地中,十分便於隱蔽接敵。望遠鏡中,可清晰地看見一麵軍旗露出窪地。怎麽回事,如此暴露目標!小林一良轉念一想。支那軍已打光炮彈。直射火力又奈何不得死角,士兵們才如此大膽吧?還未等他放下心來,窪地上空忽然爆出一團火光,那麵軍旗便從望遠鏡中消失。
“可惡!”小林一良暗暗罵了一句。
不一會兒,報喪的電話響了:正欲親自率隊衝鋒的佐佐木少佐被飛過來淩空爆炸的手榴彈擊中陣亡。
手榴彈?百米距離?
打死小林一良他也不相信,誰能夠把手榴彈扔那麽遠!接下來的一幕情景,看得他更是大跌眼鏡:97式坦克開始發動起來。調轉車頭,繞到四合院正麵,看樣子是為節省彈藥,準備撞開大門、多打開幾個突破口供步兵衝鋒。可惜,由於門前場地狹小,又被炸得坑坑窪窪,坦克行動不便。撞了幾下沒撞開。就在它退後幾步、加大馬力又咆哮著衝上來之時。一扇碩大的估計有上千斤重的磨盤從門樓上被推下來,重重砸在車頭右側的護板上,隔著1千多米距離,那鏗鏘有力的撞擊聲,也“咣當”一下砸在小林一良的心裏。
千古奇觀就這樣出現:由於護板被磨盤砸凹,一頭卡進履帶裏。導致履帶無法轉動,這輛鐵老虎就隻得撅著屁股地原地打轉。一遍又一遍地發動油門幹著急。
小林一良臉上依然毫無表情。已經熟悉太君性格的周大杆子,知道司令官的臉上越無表情、心裏活動就越是激烈。幾次想進言司令官,說張靈甫顯然不在此處,否則國軍決不會隻出動連級兵力救援,而且情報監聽部門也證實這裏並無電波信號,但他幾次欲言又止。他想,這麽淺顯的道理,司令官應該看得出來吧?
……
又一個奇觀出現在四合院外,這一次是輪到弟兄們不相信了。
東麵窪地裏,露出一個洋鐵皮話筒,日軍開始喊話:“七十四軍好漢們!本人是帝國陸軍第十一軍特遣支隊司令官小林一良!你們現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餓也可以餓垮你們!但皇軍寬大為懷,何必死戰呢?現在讓開一條生路,好漢們可以離開了!”
四合院裏好久都沒有動靜。
小林一良繼續喊話道:“不打不相識麽!一年前,我們不是在虎背山、黑水溝交過手嗎?皇軍敬重武士,也請好漢們相信皇軍,皇軍說話算數!上次你們讓我們離開了,這次我們也讓你們離開,把上次的人情還清。”
片刻,四合院內響起集合號。然後,從圍牆的缺口內,走出來一個、兩個、三個……共7名支那軍士兵。盡管他們衣衫破亂、麵容疲憊,有的頭纏繃帶、有的臂裹紗布、有的拄著竹竿、有的抬著擔架、有的挑著鐵鍋、有的互相攙扶,但軍帽依然戴得端正,皮帶依然紮得緊緊,衝鋒槍依然背在身後,他們堅定地走出四合院,迎著凜冽的寒風向著遠處的群山走去。
窪地裏,過膝的亂草叢中,肅然挺立著一名長臉型、單眼皮、窄鼻梁,薄嘴唇的日軍大佐。
“等等!請等等!”小林一良招手喊道:“以後還與皇軍打嗎?”
走在最前麵、頭部負傷的支那軍武士回過頭來,微微一笑,回答道:“皇軍一天不退出中國,我們一天不放下武器。行不?”
小林一良的臉上毫無表情。
軍號又響了,這是日軍軍號。亂草叢中站起來幾十名鬼子。7名支那軍士兵停住腳步,但沒有人取下肩上的槍。他們聽得出這也是集合號,但讓他們再次詫異的是,這些剛才還與自己不共戴天、殺得死去活來的仇敵竟會持槍站好,列成兩隊,以畢恭畢敬的神情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軍禮!
心裏頭一陣顫動。說不清有什麽酸澀的東西,模糊了弟兄們的雙眼。血戰三天三夜,這股日軍沒有使用毒氣彈,至少還是遵守國際公約的吧。頭部負傷的那位支那軍武士,首先緩緩將左手舉到自己纏滿紗布、滲透鮮血的額頭前。接著,除去抬擔架、挑鐵鍋的弟兄行注目禮外,其餘三名弟兄也一一立正還禮。這是軍人與軍人之間的禮節,對手與對手之間的尊重。
那一刻天地為之動容,風雲為之凝固。
小林一良敬禮的手沒有放下。他站得挺拔,微微仰著頭,久久地凝視著眼前這七名中國軍人。忠君守節者,不分國別,皆為真正軍人啊!他還想上前問一問:那枚扔到百米遠的手榴彈到底是怎麽回事?又是誰創造出用磨盤砸坦克的這一奇跡?然而,矜持、麵子、皇室的高傲,最終壓住了他的好奇心。
直到兩年以後在南京,已經淪為敗軍之將的小林一良,真心謝罪,全力配合前來南京受降的七十四軍,終於贏得勝利者的寬恕與和解。當他念念不忘地向軍長張靈甫提及當年這一幕情景時,才知道這七名勇士的大名。原來,今天走在最前麵、頭部負傷的那位軍人,名叫高敬。跟在他後麵、扛著機槍的名叫曾有滿,麻子炮就是他的傑作。躺在擔架上的名叫陳公勇,是他帶隊冒死衝進四合院。挑著鐵鍋的那位老兵,是位夥夫頭,就是他將扁擔一頭插進地裏,一頭掛上手榴彈,再向下用勁壓彎扁擔一放手,手榴彈便脫弦飛到百米開外。用磨盤砸坦克的主角,名叫黃家發,走在最後麵。黃家發夜夜照料戰馬,且在四合院危急之刻,主動要求參與增援,將軍當即陣前嘉獎忠良,晉升上士,並親為佩戴“真正英雄”金牌,士氣為之大振……
此時的小林一良,不可能預料兩年以後的大日本皇軍戰敗,但已經預感到戰局艱難、勝負難測,他心頭陰霾籠罩,愁雲百結,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尚且打了三天三夜,還不知攻常德要付出何等代價!
也許帝國真不該打這場聖戰,看似懦弱、愚昧、落後、內鬥厲害的支那民族一旦亡國滅種迫在眉睫也爆發出了驚人的反擊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