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曆史很多都是經不起推敲。


    一推敲,就有可能露陷。


    隻是我們應該相信哪一方的說法正確呢?


    畢竟他們的爭論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好像相信哪一方的意見都是可以站住腳的。


    我的觀點是,可能董仲舒確確實實的沒有說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句話,但是董仲舒卻是實實在在的表述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種思想。


    打個比方。


    毛主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在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黨的最高會議—“八七”會議上提出了“槍杆子裏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本文從“槍子裏出政權”的背景出發,分析了這個著名論斷在古今的意義,最後講述了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對這個論斷的思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對大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與會的不少人對陳-獨秀、共產國際代表、蘇聯顧問在處理國-民-黨、農民土地、武裝鬥爭等問題上表現出的右傾傾向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毛主席在發言中指出,黨中央所犯錯誤中的一個錯誤是不認識軍隊的極端重要性。他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這是由中國國情特點決定的,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隻能以革命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無產階級隻有掌握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奪取全國政權。毛澤東的這個意見切中要害地指明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也為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這段話後來成為黨創建,領導和掌握人民武裝並進行鬥爭的行動口號。


    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可以說對中國有著深遠的意義。這一著名論斷是毛主席在“八七會議”上根據當時中國的國情提出的。他清楚地意識到,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沒有救世主可以將幸福送給中國人,也沒有什麽靈丹妙藥可治中國的病。不顧中國國情,照搬西方的公式,隻能將中國越弄越亂。越搞越壞,結果隻有死路一條。


    確定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興起了土地革命戰爭。


    其實,如果我們把“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替換成為“武裝鬥爭的重要性”,或者說“拳頭大就是硬道理”,甚至於把“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替換成為匪氣十足的“有槍就是草頭王”,也是同樣說得通。


    但是,毛主席說過“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和“拳頭大就是硬道理”以及“有槍就是草頭王”這樣的語言沒有?


    沒有!


    可是我們把毛主席說的“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理解成為“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和“拳頭大就是硬道理”以及“有槍就是草頭王”,也是可以的。


    同樣的道理。


    可能董仲舒確確實實的沒有說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句原原本本的話。但是別人理解董仲舒表述的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句話。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那些爭論的人才能夠“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吧?


    還有,我認為或者很多人其實誤解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句話。


    為什麽呢?


    看看我們國家現在的政策之一的“科教興國”。


    “科教興國”是指全麵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科教興國”是黨中央、國務院按照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科學分析和總結世界近代以來特別是當代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趨勢和經驗,並充分估計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人民生活和現代化進程的巨大影響,根據中國國情,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黨中央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又進一步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今後作為科技進步源泉的科學研究的投入將有所增加。另一方麵全國科研院所的體製改革正在深入開展。科研經費申請的審批方式已從過去單純的上級審批撥款,改革為專家論證評審。(節選自《應用寫作》雜誌1996年第5期)“科教興國”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鄧小平同誌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1977年,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明確把科教發展作為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導,擺在中國發展戰略的首位。從7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鄧小平同誌堅持“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基礎是教育”的核心思想,為“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誌指出:“必須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1995年5月6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首次提出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江澤民在會上指出:“科教興國,是指全麵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實現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同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五中全會在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設中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為今後15年直至21世紀加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針之一。1996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正式提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為全麵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農業、工業、國防、財貿等行業和部門都提出了依靠科技振興行業的發展戰略。各省、市、自治區及各地(市)、縣(市)也製定了科教興省、科教興市、科教興縣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針。1988年,江蘇省率先提出實施“科教興省”戰略。決定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從過去主要依靠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逐步轉換到主要依靠科技水平和勞動者素質上來。“科教興國”作為一項全國性的戰略提出後加速了地方科技事業和經濟的發展。1996年,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立,各地方隨繼成立了科技領導小組或科教興省(區、市)領導小組,截至到1997年6月,全國共有26個省(市、區)和計劃單列市成立了科技領導小組。據統計,到1997年底,全國已有20多個省、200多個城市製定了以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計劃。1998年4月,在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專家論壇”第3次大會上,中國學者宣布。從1981年到1997年的10多年裏。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31.65%。同年5月。為了嚴格執行《教育法》、《科技進步法》,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有關教育、科技投入的規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教育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和確保教師工資按時發放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保證預算內教育和科技經費撥款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通知》第一次明確了對財政預算執行中的超收部分,也要相應增加教育和科技的撥款。確保全年預算執行結果實現法律規定的增長幅度。1998年經中央批準,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立,並於6月9日舉行第一次會議。朱鎔基總理主持,指出要深入貫徹江澤民同誌關於知識經濟和建立創新體係的重要批示精神,國家要在財力上支持知識創新工程的試點,要加大對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鄧小平科教興國思想的提出和發展。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鄧小平同誌始終把教育發展和科技進步作為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社會主義曆史命運的根本問題,進行理論思考,提出戰略設想。早在1977年“文化大革命”剛結束、重提中國實現現代化曆史任務的最初時期。鄧小平同誌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就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1明確地把科教的發展作為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導。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誌深刻地論述了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而科技進步又依賴於教育的關係。從戰略的高度強調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義。1982年,鄧小平同誌在論述20年內中國發展戰略的重點時強調:“搞好教育和科學工作,我看這是關鍵。沒有人才不行,沒有知識不行”。21985年,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誌重申:“改革經濟體製,最重要的、我最關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體製,我最關心的,還是人才。”3同年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誌號召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指出:“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41988年,鄧小平同誌深刻指出:“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5這個劃時代的論斷,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的學說,揭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曆史必然性。1992年,鄧小平同誌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中再次指出:“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6他號召全黨全社會通力合作。為加快發展中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多做實事。鄧小平同誌從7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依靠科學和教育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科學論斷,為提出和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根據鄧小平同誌的這個戰略思想,黨中央在1985年先後發布了科技體製改革的決定和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分別確立了“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麵向經濟建設”7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8的戰略方針。1992年,黨的十四大依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定了90年代中國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江澤民同誌在會上深刻指出“必須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91993年,中國共產黨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在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係的主要原則中明確提出。“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必須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0並且提出了落實教育戰略地位的重大舉措。1994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貫徹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進一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時戰略,動員全黨全社會認真實施《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召開全國科技大會,首次正式提出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重申“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同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在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為今後15年直至整個21世紀加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針之一。1996年,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科教興國成為我們的基本國策。


    1:21世紀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世紀.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變傳統的經濟結構。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推動生產力發展出現質的飛躍.2:科教興國,科技立國是世人的共識.2001年以來,不少國家和地區出台了許多新的舉措,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具體有日本。歐盟,美國的計劃見《導與練》p104),知識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決定著各國在全球政治,經濟舞台上的地位和尊嚴.我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適應時代要求的.。3: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經濟,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將最終決定該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而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在現代化建設中,科技是關鍵.。科學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創新浪潮此起彼伏.科學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著經濟結構,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的變革,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牛郎織女天仙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師出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師出高並收藏牛郎織女天仙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