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隻是求神仙失敗,但是於小命毫發無損。
但是唐太宗呢?
唐太宗是因為吃了所謂的能夠長生不老的藥,結果一命嗚呼的。
唐太宗的結局是不是悲催??
不要相信唐太宗乃是病死的那種說法。
畢竟唐太宗乃是有著武功的人物,甚至於說唐太宗就是一個武功高手也不為過。
武功高手要死不容易,被人殺死當然會死,被毒死也是簡單,唯獨病死的可能性最低。
所以,說唐太宗乃是病死的說法不過是混淆視聽罷了。
如果說,唐太宗是追求長生不老最悲催的一個帝王,那麽宋徽宗就是追求長生不老最瘋狂的一個帝王。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宋神宗11子,宋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皇後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裏處)。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1]在位期間,重用蔡京、高俅、王黼、童貫、梁師成、汪伯彥、朱勔、李邦彥等奸臣,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欲,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嶽。導致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爆發了方臘、宋江等農民起義。趙佶本未必有機會繼承大統。惟宋哲宗二十三歲英年早逝,無子,故宋室由他的弟弟尋找繼承人。本來哲宗弟以大寧郡王趙佖最長,惜患有眼疾不能繼位,故以當時封為端王的趙佶繼承大統。宰相章惇當時反對趙佶繼位,反而建議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趙似,但向太後支持趙佶繼位,故趙佶順利成為大宋皇帝。趙佶在位期間,“妄耗百出。不可勝數”。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開封府,修建園林宮殿,崇信道教。尊號“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征暴斂[3],激起各地民變。其中以新黨蔡京任丞相與宦官童貫為將軍所引致的問題最嚴重。趙佶繼位的時候,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認為其輕佻不可以治國,但向太後力薦,並以宋神宗語駁斥反對派:“先帝嚐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續資治通鑒?宋紀八十六》)趙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後去世,改年號為“建中靖國”。這是趙佶統治政權的開始,在位共二十五年。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遣使與金朝訂立盟約,夾攻遼國。金軍南下攻宋。他傳位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謊稱身懷佛道二教之法術,妄以道門“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門天王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占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公元1126年閏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廢宋徽宗與子趙桓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後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因此事發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據說,宋徽宗聽到財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等聽到皇家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歎幾聲。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盡了淩辱。先是愛妃王婉容等被金將強行索去。接著,到金國都城後,被命令與趙桓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廟宇,意為金帝向太祖獻俘。爾後,宋徽宗被金帝辱封為昏德公,關押於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後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囚禁期間,宋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悔恨、哀怨、淒涼的詩句,如:“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裏,目斷山南無雁飛。”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勳從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給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寫著“你快來援救父母。”宋徽宗將這幾個字出示給周圍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著叮嚀曹勳,切記要轉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說著取出白紗手帕拭淚,爾後將手帕也交給曹勳說:“讓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國而哀痛淚下的情景。”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享年54歲。金熙宗將他葬於河南廣寧(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據協議,將宋徽宗遺骸運回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於永佑陵,立廟號為徽宗。皇統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天水郡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天水郡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汙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同年八月十餘輛牛車到達臨安,十月,南宋將徽宗暫葬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名曰永固陵(後改名永佑陵)。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禦注道德經》、《禦注衝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遊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俗語十道九醫;道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扮演了地方醫療機構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宮觀,他的一個想法就是把當時先進的醫療送到基層——是他作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但是唐太宗呢?
唐太宗是因為吃了所謂的能夠長生不老的藥,結果一命嗚呼的。
唐太宗的結局是不是悲催??
不要相信唐太宗乃是病死的那種說法。
畢竟唐太宗乃是有著武功的人物,甚至於說唐太宗就是一個武功高手也不為過。
武功高手要死不容易,被人殺死當然會死,被毒死也是簡單,唯獨病死的可能性最低。
所以,說唐太宗乃是病死的說法不過是混淆視聽罷了。
如果說,唐太宗是追求長生不老最悲催的一個帝王,那麽宋徽宗就是追求長生不老最瘋狂的一個帝王。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宋神宗11子,宋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皇後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裏處)。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1]在位期間,重用蔡京、高俅、王黼、童貫、梁師成、汪伯彥、朱勔、李邦彥等奸臣,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欲,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嶽。導致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爆發了方臘、宋江等農民起義。趙佶本未必有機會繼承大統。惟宋哲宗二十三歲英年早逝,無子,故宋室由他的弟弟尋找繼承人。本來哲宗弟以大寧郡王趙佖最長,惜患有眼疾不能繼位,故以當時封為端王的趙佶繼承大統。宰相章惇當時反對趙佶繼位,反而建議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趙似,但向太後支持趙佶繼位,故趙佶順利成為大宋皇帝。趙佶在位期間,“妄耗百出。不可勝數”。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開封府,修建園林宮殿,崇信道教。尊號“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征暴斂[3],激起各地民變。其中以新黨蔡京任丞相與宦官童貫為將軍所引致的問題最嚴重。趙佶繼位的時候,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認為其輕佻不可以治國,但向太後力薦,並以宋神宗語駁斥反對派:“先帝嚐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續資治通鑒?宋紀八十六》)趙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後去世,改年號為“建中靖國”。這是趙佶統治政權的開始,在位共二十五年。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遣使與金朝訂立盟約,夾攻遼國。金軍南下攻宋。他傳位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謊稱身懷佛道二教之法術,妄以道門“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門天王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占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公元1126年閏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廢宋徽宗與子趙桓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後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因此事發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據說,宋徽宗聽到財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等聽到皇家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歎幾聲。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盡了淩辱。先是愛妃王婉容等被金將強行索去。接著,到金國都城後,被命令與趙桓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廟宇,意為金帝向太祖獻俘。爾後,宋徽宗被金帝辱封為昏德公,關押於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後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囚禁期間,宋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悔恨、哀怨、淒涼的詩句,如:“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裏,目斷山南無雁飛。”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勳從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給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寫著“你快來援救父母。”宋徽宗將這幾個字出示給周圍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著叮嚀曹勳,切記要轉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說著取出白紗手帕拭淚,爾後將手帕也交給曹勳說:“讓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國而哀痛淚下的情景。”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享年54歲。金熙宗將他葬於河南廣寧(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據協議,將宋徽宗遺骸運回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於永佑陵,立廟號為徽宗。皇統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天水郡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天水郡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汙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同年八月十餘輛牛車到達臨安,十月,南宋將徽宗暫葬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名曰永固陵(後改名永佑陵)。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禦注道德經》、《禦注衝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遊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俗語十道九醫;道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扮演了地方醫療機構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宮觀,他的一個想法就是把當時先進的醫療送到基層——是他作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