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有道而中土無道,西洋之政教文明已超越我祖宗舊製,我中土欲圖自強,當比法西洋而變法……”丁雨生大笑道,“發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他郭筠仙不是漢奸?那誰還是漢奸?”


    “益盛兄以為此言如何?”林義哲含笑問道。


    “郭筠仙是‘漢奸’,我又何嚐不是‘鬼奴’?”丁雨生的笑聲裏透著深深的悲涼。


    “著書立說的事不是不能做,隻是要看寫給誰看。”林義哲歎息著回應道。


    丁雨生明白,林義哲寫的這些書,比如贈給李紹泉的《外國師船圖表》,會讓李紹泉這等傾心洋務的人如獲至寶,但如果說是寫給天下所有的讀書人的話……


    丁雨生並不知道,在另一曆史時空當中,那些滿腦子“天朝上國”的清流士子,僅憑著一個“吾聞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者”的番天印,就不知掀翻了幾多洋務幹才!


    “真要怪的話,也隻能怪咱們泱泱中土的老祖宗,實在是給咱們留下的太多好東西了!”林義哲的嘴角浮上一絲苦笑。


    “是以鯤宇才炮製了篇《西國孝道考》出來,讓那起子清流食不下咽?”丁雨生哈哈大笑起來。


    林義哲微微一笑,點了點頭,“若輩可惡,非得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不足以挫其鋒銳。”


    “這便是我最佩服你的地方,遍觀大乾國,能想出如此主意者,除你林鯤宇,還真沒有第二個人。”丁雨生歎道,“我也曾苦思冥想,如何破得了此‘夷夏之變’之局,總是不得要領,直到讀了鯤宇之文,方才頓悟。鯤宇之才,吾不及也!”


    丁雨生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幹上來的,但在他事業的巔峰,卻因為熱心洋務,和林義哲一樣遭到清流們的口誅筆伐,結果與巡撫之位擦肩而過。


    丁雨生出生於大乾韶光三年(9023年)六月初一,少負異才,8歲時便學得滿腹經綸,落筆成文,超群拔眾。9月9日重陽節,陳秀才帶學生到瑉末進士羅萬傑隱居地“逸老庵”郊遊,回來後叫學生作文,丁雨生作《七律》:“百樹梅花撲鼻香,盤湖地是證禪場。拚將佳句消殘劫,賴有高風接海陽。故國雲深千裏夢,空山秋老滿頭霜。至今陶社分題處,惹得幽人話正長。”陳秀才大為讚賞,問能否再作一首,丁雨生複吟道:“入洛當年早著名,崎嶇國步劇心驚。江東漫欲歸羅隱,宣室猶聞問賈生。數著殘棋難下手,一場幽夢不勝情。本期洗耳同巢許,何自聽來出壤聲。”陳秀才道:“真神童也!”由是神童之名不脛而走,為當地文人所頌揚。韶光十年冬,丁雨生因父親病重輟學。不久父親去世。此後丁雨生得出洋謀生的兄長丁雨茂資助,回太平寺再讀了兩年書,然後回到家裏精研醫術,采集草藥,開了一間醫藥店。由於他勤懇好學,努力攻讀醫藥書籍,積極挖掘民間醫學秘籍,並經常向老中醫請教,不久即成了小有名氣的郎中,治愈了不少病人。在行醫的同時,丁雨生仍抽暇攻讀詩書,學問日進。韶光二十二年,丁雨生到縣城應考,得中秀才;其後,曾三次赴廣州鄉試,卻均未中式。但他壯誌未消,凡曆史地理詩文經濟戰策兵書無不涉獵精研,儼然成了飽學宿儒。韶光二十七年,他感於埔河文廟破敗,學子就學無所,倡建湯坑藍田書院,不幾年而功成,為興學育才作出了不小貢獻。他曾作詩“一弓小辟讀書岩,蔓草疏茅手自芟。敢詡史長才學識,難嚐世味苦酸鹹。此時說夢終無益,他日誰知果不凡。惟有舊巢雙燕子,依依向我尚呢喃”,表達了當時的狀況和心境。


    大乾顯鳳四年(9054年),海陽三合會會首吳忠恕率眾圍攻潮州府城,其時豐順隸屬潮州,丁雨生為邑紳所推,率鄉勇千人往援,與吳忠恕軍激戰於潮州城下,擒獲吳軍百餘人,餘眾敗退,城圍頓解。丁雨生由此而名聲大噪,奠定了其以後出仕的基礎。


    顯鳳八年春,丁雨生以解圍潮州有功,由惠潮嘉兵備道李璋煜薦舉,任廣東瓊州府儒學訓導,次年十月擢拔為江西萬安縣令,踏上了仕宦生涯。丁雨生到任萬安後,見“流民比人眾,關吏校官尊”,經濟蕭條,社會混亂,即銳意興革。首先,他改革衙門辦事製度,差役辦差,一律由官給盤川,不得向百姓勒索分文。接著,他行文取締地方鄉紳惡霸私設的關卡,凡不遵者,從嚴查處。其三,他迅速清理積案,平定冤獄。“初期呈詞及百紙,三、四期僅四、五十紙,匝月後,二、三十紙而已。”時載丁雨生“每當夜闌秉燭,案牘高可隱人,靡不親自稽核。每閱至百姓枉屈不伸,或受差淩虐,輒欷欷太息,淒然淚下,或見勤政愛民之事,則呼幕僚共賞。”丁雨生還捐俸興建雲興書院,致力培育當地人才。書院建成後,丁雨生題楹聯雲:“何嚐飽聽灘聲,帳此別匆匆,筆底波瀾誰健起;安得便瞻廈庇,覺餘懷耿耿,眼前桃李幾成蔭。”如此不到半年,萬安縣訟事大減,民氣以蘇,讀書之風漸長。丁雨生亦由此深受萬安民眾推重,當其調離萬安時,“奉香擁送者萬人。”


    顯鳳十一年三月,丁雨生調吉安府邑廬陵,到任不到10日,長毛亂軍忠王李以文率部往吉安而來,兵鋒所指,銳不可擋。丁雨生與吉安府知府曾詠棄城而逃。三月十一日,長毛亂軍兵不血刃,占領吉安、廬陵。三月十四日,長毛亂軍主力進攻峽江,吉安、廬陵兵力空虛,曾詠、丁雨生糾兵乘虛而入,收回吉安、廬陵。不久,朝廷免去丁雨生廬陵縣令,削職為民。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刀駙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刀駙馬並收藏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