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陵國將軍騎在高大駿馬上,望著不遠處被逼得出城死戰的南楚軍,臉上忍不住露出一抹傲然的笑意。
是的,他的確值得驕傲,他是前大寧王朝兵家長孫氏的子孫,他自小所學的,都是兵法韜略,雖說這是他第一次領兵作戰,但對手是公孫莫這樣的沙場老將,並且還將這樣身經百戰的老將逼入了隻能以死相拚的絕境!
所以,他值得自傲!
在這一瞬間,勝利在望、大權在握的他,隻覺得意氣風發――等到他攻陷西風城,將南楚這個糧倉之國握於掌間,自此再無後顧之憂,自此就是金戈鐵馬、所向無敵!
甚至是再次開創一個比大寧王朝更加強大的不落王朝!
而他的名字――長孫榮!自此將被銘刻入青史,成為千百年後,人們仍然會口耳相傳的傳說!
任誰想到此,都不免熱血沸騰,年輕的陵國將軍長孫榮亦是如此。
他手執金戈衝入南楚軍中瘋狂廝殺,所到之處,無可匹敵。
他衝到公孫莫的身邊,正欲搶先士卒拿下公孫莫的人頭,為他此次戰績再添輝煌。
但是,就在此時,他突然頓住了。
因為,他突然看見了那白馬銀槍、踏著腥風血雨急馳而來的女子。
他眼睜睜的看著那沐著血色殘陽挽弓搭箭的女子。
看著她射死了自己身前的三名陵軍!
看著她臨危救下公孫莫!
看著她揚槍指天、戰意縱橫!
緊接著,便是二十萬南楚軍的山呼,便是南楚軍那悲壯而嘹亮的戰歌!
便是瘋狂的反擊!
他眼睜睜的看著那銀甲女子一騎絕塵,縱馬從他身側飛掠而過,衝入陵軍陣中。
銀槍所指、腥風飄飛!
血雨驟起!
南楚的將士們都跟瘋了一般,跟在那銀甲女子身後衝殺,如同墨色的濤天海嘯,跟隨在那一抹銀色的身影之後。
鋪天蓋地而來,讓人擋無可擋!
避無可避!
退無可退!
隻能束手臣服,被其吞噬!
井然有序的戰陣被衝破!
撞城車被毀!
投石車被砸!
弓手被屠殺!
步兵盾衛被南楚鐵騎踐踏!
……
從來沒有人見過這種打仗的方法――此時的這些南楚軍,沒有用上任何花哨的軍陣,沒有用上任何的韜略計謀,全然是刀對刀、槍對槍的廝殺!
誰的刀更快!
誰的槍更利!
誰更不怕死!
誰就是活到最後的人!
至此,年輕的陵國將軍終於回過神來,揮舞著金戈,再次試圖將餘下的陵國大軍組成陣勢,想要全力抵擋住南楚這一波瘋狂的攻擊。
他很清楚,隻要自己能夠抵擋住這一波攻擊,那就還有力挽敗局、拿下西風城的可能。
可惜的是,他這一些都是徒勞。
在這一波的衝殺之下,陵國諸多將士都膽怯,每當那一抹銀色飛騎而至時,尚未交手就已經開始轉身逃跑……
又怎麽可能逃得了呢?
隻能夠眼睜睜的看著那銀亮長槍刺入自己的鮮活跳動的心髒,送自己魂歸九幽……
於此時,公子白術那勝券在握的神情終於崩裂,他以扇擊掌,目光灼灼的望著那馳馬揚槍在腥風血雨裏縱橫的女子,翕動了幾下嘴唇,幾番欲言又止之後,終是吩咐身旁的副將:“鳴金收兵罷,來日再戰。”
公孫莫揮戟斬下一名陵國小將的頭顱,下意識的望向那銀甲女子,卻見她一柄丈二銀槍所向披靡,光輝閃耀間,便揮灑出一抹豔烈……
血染江山如畫,便是如此罷?!!!
多年以後,後世人在記載這一槍一劍的時候,是如此寫道:
碧落槍斬屍骨如山高!
黃泉劍下血海浪濤濤!
除了這兩句話之外,再也無法用任何語言來書就這一槍一劍之主金戈鐵馬的崢嶸一生。
這一戰,陵國大軍傷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慘重,傷亡竟然高達十萬有餘,傷及元氣。
這一戰是南楚勝了!
是的,勝了!
是小勝!
是慘勝!
是以將近八萬將士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慘勝!
雖說是慘勝,但當南楚軍退回西風城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萬民歡呼的聲音。
而這傳徹九霄的歡呼聲中,有一個名字被傳揚開來――永輝公主楚汐!
是她!在最關鍵的時候,帶著三萬援軍從天而降,衝散了陵國大軍的陣勢!
是她!凝聚了所有的士氣,進行瘋狂的反擊!
是她!身先士卒、將生死度外衝殺在最前端!
是她!將陵國大軍的鐵騎抵擋在了西風城外!
……
這一戰被稱為‘西風之戰’。
後世有熟知這一段曆史人說,這一戰,成就了四個不世英才.
如果沒有這四個不世英才,也不可能有之後的鼎盛一時‘天瀾王朝’!
更不可能會有那個百千年之後仍然被人們口耳相傳的千古一帝!
自此,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永輝公主以英雄般的姿態登上了曆史的舞台,就像是濤濤海麵升起的一輪明月,月色皎皎,穿透茫茫天地之間,灑向大地……灑入了所有人心裏!
一直到很多年以後,當這位英雄般的公主,不惜傾盡天下、烽火燃燼為紅顏的時候,人們依然還能記起她在西風之戰中的英雄姿態。
就在西風城大戰結束之際,君惜竹帶著百騎精兵連夜出發,專挑人跡罕見的小道,穿山越嶺的急行,半刻都不停歇,一日一夜之後,已經繞過了南楚和北祁,入了東寧的地界。
橫在她麵前的是廣袤的陽泉平原,隻要過了這片平原,就可達到她的目的地――出雲山!
在天下間,關於出雲山有著諸多的傳聞,傳說中,這山中住著隱世的神仙,神仙法術高強,彈指間便可山崩地裂、呼風喚雨。
所以,每逢節祭之日,便有人不遠千裏到出雲山下拜神祈福,時間久了,這座山便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仙境。
東寧此次的十五萬援軍,若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西風城下與陵軍匯合,那必定就會從出雲山下經過。
君惜竹熟知出雲山周圍的一切地勢,以是,便將主意打到了此地。
次日午時方過,君惜竹所率領的百騎精兵便安然穿越陽泉平原,抵達出雲山下。
此時恰逢夏初,出雲山下鳥鳴聲幽,遍地奇花正豔,異草古木蒼翠,新藤穿岩引蔓,端是人間仙境之貌。
眾人不忍踐踏如此美境,遂牽馬而行,更有人打趣道:“若他日我等戰死沙場,殿下仁義將我等葬入如此仙境,倒也不枉此生了……”
卻是在此時,濃霧乍起!
如此變故,就連君惜竹也忍不住稍有色變,旁邊更是有小兵驚道:“莫不是這出雲山裏當真有神仙?”
除了神仙之外,誰能有如此手段,瞬間大霧彌漫?
好在這些都是公主府的精兵,忽遭如此變故,雖驚卻不慌,更不亂。
便是在此刻,濃霧中突然傳來一陣遙遠而蒼茫的歌遙,仿佛穿透了時間與空間,從極其遙遠的地方傳來:
前世為何世?
今生為何生?
焉知前世非一夢?
焉知今非夢醒時?
不若卻下手中劍,
免罷殺伐滿乾坤,
長為山水自在人……
聽不出歌者是男是女,亦不知是老是少,更不知歌者所立何方,隻能聽著他反複的、飄渺的吟唱著這幾句。
每一句,都聽得君惜竹心驚肉跳。
前世、今生……
歌者究竟是何人?為何歌謠中每一句皆意有所指?仿佛是專門為了她君惜竹而唱,仿佛對方已經清楚的明了她來這出雲山的意圖。
這世間當真有神仙嗎?
所以,連神仙都來勸阻她君惜竹?勸她卻下手中劍,勸她免掉一場驚天殺伐?
不!
這絕對不會是神仙所為!
神仙又豈需以濃霧障人耳目行事?大抵就是直接降臨她君惜竹麵前,讓她退兵遠離東寧國境了。
但若不是神仙,那這歌者又是誰?
又怎麽會對她所有的事情都知曉得這般清楚?甚至是連她重生之事都已知曉――關於這點,她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包括楚汐在內。
那麽,這個神秘的歌者,又是如何知曉?
強行壓下心中所有的疑慮,君惜竹不動聲色的運起輕功,踩踏著古木山岩掠上出雲山半腰。
眼前迷霧頓消,視野開擴――果然是人為的迷霧!
心裏有了結論,君惜竹遂運起內力,朗聲傳音道:
此生焉知來生事?
夢裏豈知夢醒時?
願踏九霄淩雲路,
名傳千古耀青史!
是的!
不管前世為何世,不管今生為何生,亦不管此生知不知來生事,就算是如此重生不過是一場繁華夢,就算是不知何時夢醒,但我亦願踏上淩雲九霄、傲視天下蒼生之路!
願踏九霄淩雲路,
名傳千古耀青史!
――這是君惜竹重生之後,直到如今才徹底領悟透徹。
曾經的她,在曆經親人冷待和漠視,在曆經母妃離去痛,在曆經獨自成長和生活之後,所渴望的是,有一個英雄來將她從這些冷洌中拯救,可以給一個任她哭到地老天荒的懷抱。
曾經的她,以為南宮瑜就是她所渴望的那個人,所以,她迷失在了南宮瑜的溫暖裏――南宮瑜的笑容一直都帶著一種書卷氣的溫暖,那樣的溫暖,仿佛可以包容她所有的難過和悲傷。
於是,這份笑容,這份情,這份愛,就成了她放不開的羈絆,最後成了她的執念。
哪怕她明知道,張太後之所以會讓南宮瑜娶她,為的是平北侯府的十萬兵權;為的是利用她君惜竹的才智,輔佐南宮瑜當上太子;為的是讓南宮瑜登上東寧皇位、君臨天下。
她猶如撲火的飛蛾,哪怕是明知南宮瑜的那份溫暖會灼傷她脆弱的翅膀,她依然飛撲而去。
可是,為什麽明明愛得那麽那麽的深,明明愛得那麽那麽的沉,卻又在不知不覺間就開始將他淡忘了呢?
就連提筆想再次畫下他溫暖的笑顏,都已經不知該從何落筆……
所以,說到底,她君惜竹就是一個無情的人呐,否則的話,一定不會將這份她愛了十二年,愛到都成為執念的人遺忘、弄丟。
既然她本就是一個無情之人,那又何必再去貪戀這些平凡的、不應屬於她的幸福?
世間女子何其之多,才名豔名冠絕天下的又有幾何?一生幸福美滿者又有幾何?最終亦不過都是得過且過罷了。
既然如此,那她君惜竹又何不舍了諸般,自此一世縱橫,再無牽掛?
就算是最終粉身碎骨,但那又如何?至少到那時的她,必將被銘刻入青史,必將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的傳說。
就算是做不到流芳百世,那遺臭萬年又何妨?
這一刻的君惜竹就如飛蛾一般破繭成蝶,展開了她一生當中最大的轉折點。
卻也正是因為她這轉變,讓她締造了一個不世傳說!
可此時的她,卻不知道,也正是因為她這轉變,讓她與另一份平凡的幸福錯過了多遠。
許多年以後,楚汐對君惜竹說:如果,在那時候我知道你所想要的,隻是一個可以任你哭到地老天荒的懷抱,那我就一定不會想要做個英雄,我寧願舍了一切,帶著你自此山水遍踏,也不會讓你沾染半點腥風血雨。
可惜的是,此時的她們,什麽都不知道,她們還隻是將彼此當作知己。
可以彼此交心,
可以彼此牽掛,
可以為了彼此跋涉千山萬水、風雨共度。
作者有話要說:寫這章的時候,心有所感,想起了許多許多的前程往事。
猶記得,去年此時,我曾對朋友自誇,說我是世間最幸福的人。
那個時候的我,每天都隻知宅遊戲,身邊有著大群大群的人,熱鬧而喧嘩。
彈劍當歌,縱馬江湖。
那個是時候,她們說,我們是朋友、是知己
她們說,我們一生一世、不離不棄
當時的我,當真以為可以一生一世,可以不離不棄
於是,我回答說,若你們不離棄,我亦不會轉身
可現在,不過是短短的一年時間,都已經離棄
我亦轉身
不過,幸好,在這般驚濤駭浪之後,依然還有人一如既往的留在我身邊
陪著我
伴著我
如此,
甚好!
甚幸!
謝謝楓受受!
謝謝乖徒弟!
謝謝悠夜!
還有那些披著馬甲而來的二貨們,謝謝你們!
是的,他的確值得驕傲,他是前大寧王朝兵家長孫氏的子孫,他自小所學的,都是兵法韜略,雖說這是他第一次領兵作戰,但對手是公孫莫這樣的沙場老將,並且還將這樣身經百戰的老將逼入了隻能以死相拚的絕境!
所以,他值得自傲!
在這一瞬間,勝利在望、大權在握的他,隻覺得意氣風發――等到他攻陷西風城,將南楚這個糧倉之國握於掌間,自此再無後顧之憂,自此就是金戈鐵馬、所向無敵!
甚至是再次開創一個比大寧王朝更加強大的不落王朝!
而他的名字――長孫榮!自此將被銘刻入青史,成為千百年後,人們仍然會口耳相傳的傳說!
任誰想到此,都不免熱血沸騰,年輕的陵國將軍長孫榮亦是如此。
他手執金戈衝入南楚軍中瘋狂廝殺,所到之處,無可匹敵。
他衝到公孫莫的身邊,正欲搶先士卒拿下公孫莫的人頭,為他此次戰績再添輝煌。
但是,就在此時,他突然頓住了。
因為,他突然看見了那白馬銀槍、踏著腥風血雨急馳而來的女子。
他眼睜睜的看著那沐著血色殘陽挽弓搭箭的女子。
看著她射死了自己身前的三名陵軍!
看著她臨危救下公孫莫!
看著她揚槍指天、戰意縱橫!
緊接著,便是二十萬南楚軍的山呼,便是南楚軍那悲壯而嘹亮的戰歌!
便是瘋狂的反擊!
他眼睜睜的看著那銀甲女子一騎絕塵,縱馬從他身側飛掠而過,衝入陵軍陣中。
銀槍所指、腥風飄飛!
血雨驟起!
南楚的將士們都跟瘋了一般,跟在那銀甲女子身後衝殺,如同墨色的濤天海嘯,跟隨在那一抹銀色的身影之後。
鋪天蓋地而來,讓人擋無可擋!
避無可避!
退無可退!
隻能束手臣服,被其吞噬!
井然有序的戰陣被衝破!
撞城車被毀!
投石車被砸!
弓手被屠殺!
步兵盾衛被南楚鐵騎踐踏!
……
從來沒有人見過這種打仗的方法――此時的這些南楚軍,沒有用上任何花哨的軍陣,沒有用上任何的韜略計謀,全然是刀對刀、槍對槍的廝殺!
誰的刀更快!
誰的槍更利!
誰更不怕死!
誰就是活到最後的人!
至此,年輕的陵國將軍終於回過神來,揮舞著金戈,再次試圖將餘下的陵國大軍組成陣勢,想要全力抵擋住南楚這一波瘋狂的攻擊。
他很清楚,隻要自己能夠抵擋住這一波攻擊,那就還有力挽敗局、拿下西風城的可能。
可惜的是,他這一些都是徒勞。
在這一波的衝殺之下,陵國諸多將士都膽怯,每當那一抹銀色飛騎而至時,尚未交手就已經開始轉身逃跑……
又怎麽可能逃得了呢?
隻能夠眼睜睜的看著那銀亮長槍刺入自己的鮮活跳動的心髒,送自己魂歸九幽……
於此時,公子白術那勝券在握的神情終於崩裂,他以扇擊掌,目光灼灼的望著那馳馬揚槍在腥風血雨裏縱橫的女子,翕動了幾下嘴唇,幾番欲言又止之後,終是吩咐身旁的副將:“鳴金收兵罷,來日再戰。”
公孫莫揮戟斬下一名陵國小將的頭顱,下意識的望向那銀甲女子,卻見她一柄丈二銀槍所向披靡,光輝閃耀間,便揮灑出一抹豔烈……
血染江山如畫,便是如此罷?!!!
多年以後,後世人在記載這一槍一劍的時候,是如此寫道:
碧落槍斬屍骨如山高!
黃泉劍下血海浪濤濤!
除了這兩句話之外,再也無法用任何語言來書就這一槍一劍之主金戈鐵馬的崢嶸一生。
這一戰,陵國大軍傷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慘重,傷亡竟然高達十萬有餘,傷及元氣。
這一戰是南楚勝了!
是的,勝了!
是小勝!
是慘勝!
是以將近八萬將士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慘勝!
雖說是慘勝,但當南楚軍退回西風城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萬民歡呼的聲音。
而這傳徹九霄的歡呼聲中,有一個名字被傳揚開來――永輝公主楚汐!
是她!在最關鍵的時候,帶著三萬援軍從天而降,衝散了陵國大軍的陣勢!
是她!凝聚了所有的士氣,進行瘋狂的反擊!
是她!身先士卒、將生死度外衝殺在最前端!
是她!將陵國大軍的鐵騎抵擋在了西風城外!
……
這一戰被稱為‘西風之戰’。
後世有熟知這一段曆史人說,這一戰,成就了四個不世英才.
如果沒有這四個不世英才,也不可能有之後的鼎盛一時‘天瀾王朝’!
更不可能會有那個百千年之後仍然被人們口耳相傳的千古一帝!
自此,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永輝公主以英雄般的姿態登上了曆史的舞台,就像是濤濤海麵升起的一輪明月,月色皎皎,穿透茫茫天地之間,灑向大地……灑入了所有人心裏!
一直到很多年以後,當這位英雄般的公主,不惜傾盡天下、烽火燃燼為紅顏的時候,人們依然還能記起她在西風之戰中的英雄姿態。
就在西風城大戰結束之際,君惜竹帶著百騎精兵連夜出發,專挑人跡罕見的小道,穿山越嶺的急行,半刻都不停歇,一日一夜之後,已經繞過了南楚和北祁,入了東寧的地界。
橫在她麵前的是廣袤的陽泉平原,隻要過了這片平原,就可達到她的目的地――出雲山!
在天下間,關於出雲山有著諸多的傳聞,傳說中,這山中住著隱世的神仙,神仙法術高強,彈指間便可山崩地裂、呼風喚雨。
所以,每逢節祭之日,便有人不遠千裏到出雲山下拜神祈福,時間久了,這座山便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仙境。
東寧此次的十五萬援軍,若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西風城下與陵軍匯合,那必定就會從出雲山下經過。
君惜竹熟知出雲山周圍的一切地勢,以是,便將主意打到了此地。
次日午時方過,君惜竹所率領的百騎精兵便安然穿越陽泉平原,抵達出雲山下。
此時恰逢夏初,出雲山下鳥鳴聲幽,遍地奇花正豔,異草古木蒼翠,新藤穿岩引蔓,端是人間仙境之貌。
眾人不忍踐踏如此美境,遂牽馬而行,更有人打趣道:“若他日我等戰死沙場,殿下仁義將我等葬入如此仙境,倒也不枉此生了……”
卻是在此時,濃霧乍起!
如此變故,就連君惜竹也忍不住稍有色變,旁邊更是有小兵驚道:“莫不是這出雲山裏當真有神仙?”
除了神仙之外,誰能有如此手段,瞬間大霧彌漫?
好在這些都是公主府的精兵,忽遭如此變故,雖驚卻不慌,更不亂。
便是在此刻,濃霧中突然傳來一陣遙遠而蒼茫的歌遙,仿佛穿透了時間與空間,從極其遙遠的地方傳來:
前世為何世?
今生為何生?
焉知前世非一夢?
焉知今非夢醒時?
不若卻下手中劍,
免罷殺伐滿乾坤,
長為山水自在人……
聽不出歌者是男是女,亦不知是老是少,更不知歌者所立何方,隻能聽著他反複的、飄渺的吟唱著這幾句。
每一句,都聽得君惜竹心驚肉跳。
前世、今生……
歌者究竟是何人?為何歌謠中每一句皆意有所指?仿佛是專門為了她君惜竹而唱,仿佛對方已經清楚的明了她來這出雲山的意圖。
這世間當真有神仙嗎?
所以,連神仙都來勸阻她君惜竹?勸她卻下手中劍,勸她免掉一場驚天殺伐?
不!
這絕對不會是神仙所為!
神仙又豈需以濃霧障人耳目行事?大抵就是直接降臨她君惜竹麵前,讓她退兵遠離東寧國境了。
但若不是神仙,那這歌者又是誰?
又怎麽會對她所有的事情都知曉得這般清楚?甚至是連她重生之事都已知曉――關於這點,她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包括楚汐在內。
那麽,這個神秘的歌者,又是如何知曉?
強行壓下心中所有的疑慮,君惜竹不動聲色的運起輕功,踩踏著古木山岩掠上出雲山半腰。
眼前迷霧頓消,視野開擴――果然是人為的迷霧!
心裏有了結論,君惜竹遂運起內力,朗聲傳音道:
此生焉知來生事?
夢裏豈知夢醒時?
願踏九霄淩雲路,
名傳千古耀青史!
是的!
不管前世為何世,不管今生為何生,亦不管此生知不知來生事,就算是如此重生不過是一場繁華夢,就算是不知何時夢醒,但我亦願踏上淩雲九霄、傲視天下蒼生之路!
願踏九霄淩雲路,
名傳千古耀青史!
――這是君惜竹重生之後,直到如今才徹底領悟透徹。
曾經的她,在曆經親人冷待和漠視,在曆經母妃離去痛,在曆經獨自成長和生活之後,所渴望的是,有一個英雄來將她從這些冷洌中拯救,可以給一個任她哭到地老天荒的懷抱。
曾經的她,以為南宮瑜就是她所渴望的那個人,所以,她迷失在了南宮瑜的溫暖裏――南宮瑜的笑容一直都帶著一種書卷氣的溫暖,那樣的溫暖,仿佛可以包容她所有的難過和悲傷。
於是,這份笑容,這份情,這份愛,就成了她放不開的羈絆,最後成了她的執念。
哪怕她明知道,張太後之所以會讓南宮瑜娶她,為的是平北侯府的十萬兵權;為的是利用她君惜竹的才智,輔佐南宮瑜當上太子;為的是讓南宮瑜登上東寧皇位、君臨天下。
她猶如撲火的飛蛾,哪怕是明知南宮瑜的那份溫暖會灼傷她脆弱的翅膀,她依然飛撲而去。
可是,為什麽明明愛得那麽那麽的深,明明愛得那麽那麽的沉,卻又在不知不覺間就開始將他淡忘了呢?
就連提筆想再次畫下他溫暖的笑顏,都已經不知該從何落筆……
所以,說到底,她君惜竹就是一個無情的人呐,否則的話,一定不會將這份她愛了十二年,愛到都成為執念的人遺忘、弄丟。
既然她本就是一個無情之人,那又何必再去貪戀這些平凡的、不應屬於她的幸福?
世間女子何其之多,才名豔名冠絕天下的又有幾何?一生幸福美滿者又有幾何?最終亦不過都是得過且過罷了。
既然如此,那她君惜竹又何不舍了諸般,自此一世縱橫,再無牽掛?
就算是最終粉身碎骨,但那又如何?至少到那時的她,必將被銘刻入青史,必將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的傳說。
就算是做不到流芳百世,那遺臭萬年又何妨?
這一刻的君惜竹就如飛蛾一般破繭成蝶,展開了她一生當中最大的轉折點。
卻也正是因為她這轉變,讓她締造了一個不世傳說!
可此時的她,卻不知道,也正是因為她這轉變,讓她與另一份平凡的幸福錯過了多遠。
許多年以後,楚汐對君惜竹說:如果,在那時候我知道你所想要的,隻是一個可以任你哭到地老天荒的懷抱,那我就一定不會想要做個英雄,我寧願舍了一切,帶著你自此山水遍踏,也不會讓你沾染半點腥風血雨。
可惜的是,此時的她們,什麽都不知道,她們還隻是將彼此當作知己。
可以彼此交心,
可以彼此牽掛,
可以為了彼此跋涉千山萬水、風雨共度。
作者有話要說:寫這章的時候,心有所感,想起了許多許多的前程往事。
猶記得,去年此時,我曾對朋友自誇,說我是世間最幸福的人。
那個時候的我,每天都隻知宅遊戲,身邊有著大群大群的人,熱鬧而喧嘩。
彈劍當歌,縱馬江湖。
那個是時候,她們說,我們是朋友、是知己
她們說,我們一生一世、不離不棄
當時的我,當真以為可以一生一世,可以不離不棄
於是,我回答說,若你們不離棄,我亦不會轉身
可現在,不過是短短的一年時間,都已經離棄
我亦轉身
不過,幸好,在這般驚濤駭浪之後,依然還有人一如既往的留在我身邊
陪著我
伴著我
如此,
甚好!
甚幸!
謝謝楓受受!
謝謝乖徒弟!
謝謝悠夜!
還有那些披著馬甲而來的二貨們,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