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陷世》第248章《上山下鄉》發表了,歡迎親們前來支持!
看了宿舍一眼,德誌覺得這次下鄉,隻不過是做客,最重要的是陪餘哥,餘哥鐵定是在白鸛村。白鸛村是省裏大員的家鄉村,項目不能失敗,隻能成功,讓村裏的男女老少都有水喝。
餘哥給自己做的預算資金相當充足,肯定用不完,德誌很清楚這一點,在當下,有錢就能做成功事,說來說去,都是錢在起作用,沒有錢,巧媳婦都做不出飯來,有了錢,笨媳婦可以請保姆買好米,絕對做得出好飯出來。
車開始發動,尹懋問司機:“過早了嗎?”
“過早了,我們小縣城的人,不是當官的,起床起得都早,晚睡晚起是文人做的事。我們是粗人,做不來那些事,隻有出些笨力氣,混口飯吃。”司機說。
看來司機很健談,尹懋也喜歡說話,剛好一路走,一路可以打發時間。
德誌一上車,就開始睡覺,中間醒過來一次兩次,其餘時間都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
車窗外的風景,早已經看過,德誌看到這些,覺得很正常,不是久居城市的攝影家,看到了山,就像看到了錢,興奮不已,選擇最佳的拍攝角度,拍攝出美麗的圖片出來,上傳到網上,可以讓網友評分,得到一些讚賞和鼓勵,會讓攝影家更加癡迷這個。
車到了村委會,白鸛村的牌子還在那裏掛著,可總覺得很別扭。餘哥和蔣門神取得聯係,蔣門神很快就出現了,他打開了村委會的大門,然後幫著搬運東西,沒有村民參與。德誌心想,難道說村裏沒錢嗎?如果有錢。就不怕請不來村民搬運,這樣做的好處是人不吃虧錢吃虧,錢去了可以掙回來,人去了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來。沒有誰會花錢讓自己的生命延長一分鍾的,到了一定的時候,不死都難。
搬完家,餘哥給了司機車費,兩百。還行,就是三個人不帶東西來,加起來也差不多一百元。
放下了東西,分配了房間,考慮到將來德誌和尹懋都會離開白鸛,兩個人都住在一樓,餘哥睡在有柵子門的二樓最邊上那一間房,就像上次餘哥說的那樣,晚上起來方便一些。不用走過走廊,下樓,再走走廊,繞了一大圈,才能到達茅廁一樣,他要是小解,在上麵就能解決。
安排妥當後,蔣門神邀請大家去鎮上吃飯,尹懋滿口答應,說:“初來乍到。冷鍋冷灶。先將就一頓,我們還要置辦一些東西,然後在今晚正式開始在住處做飯吃。”
蔣門神聽了,豎起大拇指說:“真的是聞名不如見麵啊,名不虛傳,你們真的是為老百姓,不占便宜。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哪!我開始還不信,今天看了你們連鍋碗瓢盆、煤氣被褥都帶來了,我徹底相信了,原來你們真是做實事的,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才這樣來表演的。”
尹懋說:“是的,我們機構要求這樣做。因為我們不是政府幹部,也沒有什麽升官發財的想法。隻是老實本分地做好基層工作,為老百姓做點實在的好事,心裏感覺很好,有成就感,值得去做,也就堅持下來了。你說的表演,可能是其他工作人員,和我們沒有多大關係。”
蔣門神做了多年的村幹,以前見過幹部下鄉,住在村民家裏,那是真心實幹,不圖將來會升遷,必須要到農村鍍金的,實際上,那時候當幹部是很苦的,沒人願意幹,包括老師,都是很多有文化的人不願幹的,不像現在,老師和公務員都是好得無比的職業,沒有誰想離開這樣的隊伍,而去種地或者做小生意,過著風裏來雨裏去的生活,實在太苦,一天不做,一天的收成就沒了,但是開銷照樣,各項開支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一樣,根本沒有減少或者改變,除非那一天被請去吃高價飯,不用開銷,廚房不用冒煙,其他方麵都無法控製。
大家像上次一樣跟著蔣門神,看著蔣門神,就不覺得餓,因為蔣門神的確夠很的,上下左右都差不多長,走在路上,好像一個石滾,路人要躲閃開來,免得被碰著,這樣的石滾,一旦碰著,非死即傷。
跟著蔣門神走,特別有安全感,因他的身材很壯實,看起來像是大廚師,一點都不餓,萬一餓了,也有滿足感,因蔣門神的身材已經不像是人,的確有些恐怖,如果不想成為蔣門神第二,就有可能刻意去控製體重,而控製體重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控製自己的嘴巴。
不管住自己的嘴,極有可能辛辛苦苦減下去的肉,還會重新長起來,因為國人就是這樣的種類,僅靠刻意去瘦身,恐怕會弄出人命來,因此,不妨放鬆自己,該吃就吃,該喝就喝。
到了花兒街,德誌看上去有點眼熟了,也就覺得比較親切和可愛,就像才到一個班級,看到來了一個新同學,長得一般,經常看,經常打交道,發現那名同學還真可愛和漂亮,甚至到了一天不見,就很想念的地步。
這個同學可能渾然不覺,但也無所謂,戀著的人還在,被戀著的人也在,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不是冷漠,是沒有人說破,結果就成了錯中之錯。
吃飯之後,蔣門神簽單,當然,最後還是納稅人埋單,這個是不言自明的事。德誌走在街上,看到那些門麵做生意的,就覺得不好意思,他們是納稅人,吃了人家的飯,隻不過是借著政府的手在做這事。德誌自己也是納稅人,每次到超市買東西,所買的物品裏麵就含有稅收,另外,德誌偶爾寫點文章,賺點稿費,也要經過會計做賬,同樣也會扣除一些費用,德誌吃自己的稅。也算是心安理得吧。
飯後,蔣門神去鄉裏開會,尹懋提議給劉小姐發信息,問問是否可以買一些物品,用在白鸛村宿舍裏的廚具、拖把一類的雜貨,沒想到這個很快得到了回複,答應了請求,餘哥高興極了。總算長舒一口氣,這個要求不過分,是大家的共同需要,更重要的是,花費不多,用不了幾個錢。
尹懋比較戀舊,因上次住在那個國土資源局幹部的旅館裏,尹懋提議去那幹部開的雜貨店,也就是整個花兒街的超市買一些東西。
餘哥支持。德誌和他們相比是一比二,少數服從多數,剛好,德誌也不想過多去思考,哪怕他們背著他多花錢,兩人私下裏搞一些小動作,也不是沒有可能。沒有誰不喜歡占小便宜了,看看誰最後活得長,才是對人的一生的行為的綜合檢查和鑒定,到最後。才讓人明白過來這個道理。大多數人都在棋局當中迷失自己。若沒有人提醒,大多數人都會掉進坑裏去,無法得到救援,隻有等死一條路了。
花兒街超市具有官方的性質,因此沒有人敢惹,生意特別好,當然。遵守潛規則,生意才會好。尹懋以前也開過雜貨店,他說過開店的秘訣,如果沒有官方的性質,就要在品種上下功夫,盡量讓品種豐富多彩,應有盡有,不要讓顧客空手而回。隻要能滿足不同顧客群體的需要,這雜貨店隻會越辦越好。不存在虧本和賠錢的問題。
在大山深處開一家超市,的確不簡單,山大人稀,有的村民為了買一件小玩意,到處都找遍了,沒有找到,但是,翻山越嶺地到了花兒街,能夠買到想要的東西,那就是不簡單的事。
像解放鞋、舊式的軍服、中山裝等等,都是男村民的最愛,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更喜歡懷舊,也是認準了軍方的產品,雖說軍方的產品有些過時和笨重,但是在質量方麵,還略有一定的保障。
老人覺得穿軍服或者中山裝有保障,不會犯錯誤,這樣的服裝,是近百年以來的流行服裝,就像清軍入關掌權後,要求人們留辮子一樣,現在還沒有改朝換代,服裝還沒變,即使變,也變不到哪裏去。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是真理。
不過,按照中山裝的樣子做的衣服,材料都很水,可是村民就是喜歡。當然,也有一些村民喜歡西裝,這個在三十年代流行的西服,在山區,還沒有結束,可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效果。
看到上街的村民,大多數都穿西裝,還有的穿著夾克,但是在山坡上做事的,在給私人做房子的,那些村民大多數都穿著西服,德誌就搞不懂了,為什麽做活兒還穿著西服?
褲子卷起來,老高老高的,那是小工,褲腿卷高點,避免被水泥砂漿汙染吧,總之,穿衣服做事不怎麽合適,但是,警匪片裏穿著西服打架,還屬於正常的,因為那些家夥西裝革履的盡幹壞事,該死該殺,替天行道。如果穿著西服做農活或者做房子,恐怕就要想一想穿衣服的意義了。
更有甚者,穿西服時,扣子全部都整整齊齊地扣上了,還有的沒有扣上,三排扣的隻扣最上麵一顆扣,袖頭上的商標不拆,一直到西服穿破不穿了扔掉,那袖頭上的商標還是不拆,因為他們根本不會想到,無論是優良的西裝還是一般的西服,買了之後,就要拆掉袖頭上的商標。
德誌也不懂,不過,在山區工作,不像在家裏,有衣櫃,有衣架,還能幹洗,德誌經常穿西服出門辦事。可是在山區,沒有那麽方便。行李箱的空間有限,放一些必須使用的物品就占據了一定的空間,然後就是衣服,放了西服,肯定會被壓得皺巴巴的,很不好看,加上德誌喜歡背背包,不喜歡行李箱,就更不能帶西服了,免得西服像背包那樣,想要多皺就有多皺了。
《陷世》第248章《上山下鄉》發表了,歡迎親們前來支持!
看了宿舍一眼,德誌覺得這次下鄉,隻不過是做客,最重要的是陪餘哥,餘哥鐵定是在白鸛村。白鸛村是省裏大員的家鄉村,項目不能失敗,隻能成功,讓村裏的男女老少都有水喝。
餘哥給自己做的預算資金相當充足,肯定用不完,德誌很清楚這一點,在當下,有錢就能做成功事,說來說去,都是錢在起作用,沒有錢,巧媳婦都做不出飯來,有了錢,笨媳婦可以請保姆買好米,絕對做得出好飯出來。
車開始發動,尹懋問司機:“過早了嗎?”
“過早了,我們小縣城的人,不是當官的,起床起得都早,晚睡晚起是文人做的事。我們是粗人,做不來那些事,隻有出些笨力氣,混口飯吃。”司機說。
看來司機很健談,尹懋也喜歡說話,剛好一路走,一路可以打發時間。
德誌一上車,就開始睡覺,中間醒過來一次兩次,其餘時間都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
車窗外的風景,早已經看過,德誌看到這些,覺得很正常,不是久居城市的攝影家,看到了山,就像看到了錢,興奮不已,選擇最佳的拍攝角度,拍攝出美麗的圖片出來,上傳到網上,可以讓網友評分,得到一些讚賞和鼓勵,會讓攝影家更加癡迷這個。
車到了村委會,白鸛村的牌子還在那裏掛著,可總覺得很別扭。餘哥和蔣門神取得聯係,蔣門神很快就出現了,他打開了村委會的大門,然後幫著搬運東西,沒有村民參與。德誌心想,難道說村裏沒錢嗎?如果有錢。就不怕請不來村民搬運,這樣做的好處是人不吃虧錢吃虧,錢去了可以掙回來,人去了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來。沒有誰會花錢讓自己的生命延長一分鍾的,到了一定的時候,不死都難。
搬完家,餘哥給了司機車費,兩百。還行,就是三個人不帶東西來,加起來也差不多一百元。
放下了東西,分配了房間,考慮到將來德誌和尹懋都會離開白鸛,兩個人都住在一樓,餘哥睡在有柵子門的二樓最邊上那一間房,就像上次餘哥說的那樣,晚上起來方便一些。不用走過走廊,下樓,再走走廊,繞了一大圈,才能到達茅廁一樣,他要是小解,在上麵就能解決。
安排妥當後,蔣門神邀請大家去鎮上吃飯,尹懋滿口答應,說:“初來乍到。冷鍋冷灶。先將就一頓,我們還要置辦一些東西,然後在今晚正式開始在住處做飯吃。”
蔣門神聽了,豎起大拇指說:“真的是聞名不如見麵啊,名不虛傳,你們真的是為老百姓,不占便宜。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哪!我開始還不信,今天看了你們連鍋碗瓢盆、煤氣被褥都帶來了,我徹底相信了,原來你們真是做實事的,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才這樣來表演的。”
尹懋說:“是的,我們機構要求這樣做。因為我們不是政府幹部,也沒有什麽升官發財的想法。隻是老實本分地做好基層工作,為老百姓做點實在的好事,心裏感覺很好,有成就感,值得去做,也就堅持下來了。你說的表演,可能是其他工作人員,和我們沒有多大關係。”
蔣門神做了多年的村幹,以前見過幹部下鄉,住在村民家裏,那是真心實幹,不圖將來會升遷,必須要到農村鍍金的,實際上,那時候當幹部是很苦的,沒人願意幹,包括老師,都是很多有文化的人不願幹的,不像現在,老師和公務員都是好得無比的職業,沒有誰想離開這樣的隊伍,而去種地或者做小生意,過著風裏來雨裏去的生活,實在太苦,一天不做,一天的收成就沒了,但是開銷照樣,各項開支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一樣,根本沒有減少或者改變,除非那一天被請去吃高價飯,不用開銷,廚房不用冒煙,其他方麵都無法控製。
大家像上次一樣跟著蔣門神,看著蔣門神,就不覺得餓,因為蔣門神的確夠很的,上下左右都差不多長,走在路上,好像一個石滾,路人要躲閃開來,免得被碰著,這樣的石滾,一旦碰著,非死即傷。
跟著蔣門神走,特別有安全感,因他的身材很壯實,看起來像是大廚師,一點都不餓,萬一餓了,也有滿足感,因蔣門神的身材已經不像是人,的確有些恐怖,如果不想成為蔣門神第二,就有可能刻意去控製體重,而控製體重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控製自己的嘴巴。
不管住自己的嘴,極有可能辛辛苦苦減下去的肉,還會重新長起來,因為國人就是這樣的種類,僅靠刻意去瘦身,恐怕會弄出人命來,因此,不妨放鬆自己,該吃就吃,該喝就喝。
到了花兒街,德誌看上去有點眼熟了,也就覺得比較親切和可愛,就像才到一個班級,看到來了一個新同學,長得一般,經常看,經常打交道,發現那名同學還真可愛和漂亮,甚至到了一天不見,就很想念的地步。
這個同學可能渾然不覺,但也無所謂,戀著的人還在,被戀著的人也在,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不是冷漠,是沒有人說破,結果就成了錯中之錯。
吃飯之後,蔣門神簽單,當然,最後還是納稅人埋單,這個是不言自明的事。德誌走在街上,看到那些門麵做生意的,就覺得不好意思,他們是納稅人,吃了人家的飯,隻不過是借著政府的手在做這事。德誌自己也是納稅人,每次到超市買東西,所買的物品裏麵就含有稅收,另外,德誌偶爾寫點文章,賺點稿費,也要經過會計做賬,同樣也會扣除一些費用,德誌吃自己的稅。也算是心安理得吧。
飯後,蔣門神去鄉裏開會,尹懋提議給劉小姐發信息,問問是否可以買一些物品,用在白鸛村宿舍裏的廚具、拖把一類的雜貨,沒想到這個很快得到了回複,答應了請求,餘哥高興極了。總算長舒一口氣,這個要求不過分,是大家的共同需要,更重要的是,花費不多,用不了幾個錢。
尹懋比較戀舊,因上次住在那個國土資源局幹部的旅館裏,尹懋提議去那幹部開的雜貨店,也就是整個花兒街的超市買一些東西。
餘哥支持。德誌和他們相比是一比二,少數服從多數,剛好,德誌也不想過多去思考,哪怕他們背著他多花錢,兩人私下裏搞一些小動作,也不是沒有可能。沒有誰不喜歡占小便宜了,看看誰最後活得長,才是對人的一生的行為的綜合檢查和鑒定,到最後。才讓人明白過來這個道理。大多數人都在棋局當中迷失自己。若沒有人提醒,大多數人都會掉進坑裏去,無法得到救援,隻有等死一條路了。
花兒街超市具有官方的性質,因此沒有人敢惹,生意特別好,當然。遵守潛規則,生意才會好。尹懋以前也開過雜貨店,他說過開店的秘訣,如果沒有官方的性質,就要在品種上下功夫,盡量讓品種豐富多彩,應有盡有,不要讓顧客空手而回。隻要能滿足不同顧客群體的需要,這雜貨店隻會越辦越好。不存在虧本和賠錢的問題。
在大山深處開一家超市,的確不簡單,山大人稀,有的村民為了買一件小玩意,到處都找遍了,沒有找到,但是,翻山越嶺地到了花兒街,能夠買到想要的東西,那就是不簡單的事。
像解放鞋、舊式的軍服、中山裝等等,都是男村民的最愛,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更喜歡懷舊,也是認準了軍方的產品,雖說軍方的產品有些過時和笨重,但是在質量方麵,還略有一定的保障。
老人覺得穿軍服或者中山裝有保障,不會犯錯誤,這樣的服裝,是近百年以來的流行服裝,就像清軍入關掌權後,要求人們留辮子一樣,現在還沒有改朝換代,服裝還沒變,即使變,也變不到哪裏去。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是真理。
不過,按照中山裝的樣子做的衣服,材料都很水,可是村民就是喜歡。當然,也有一些村民喜歡西裝,這個在三十年代流行的西服,在山區,還沒有結束,可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效果。
看到上街的村民,大多數都穿西裝,還有的穿著夾克,但是在山坡上做事的,在給私人做房子的,那些村民大多數都穿著西服,德誌就搞不懂了,為什麽做活兒還穿著西服?
褲子卷起來,老高老高的,那是小工,褲腿卷高點,避免被水泥砂漿汙染吧,總之,穿衣服做事不怎麽合適,但是,警匪片裏穿著西服打架,還屬於正常的,因為那些家夥西裝革履的盡幹壞事,該死該殺,替天行道。如果穿著西服做農活或者做房子,恐怕就要想一想穿衣服的意義了。
更有甚者,穿西服時,扣子全部都整整齊齊地扣上了,還有的沒有扣上,三排扣的隻扣最上麵一顆扣,袖頭上的商標不拆,一直到西服穿破不穿了扔掉,那袖頭上的商標還是不拆,因為他們根本不會想到,無論是優良的西裝還是一般的西服,買了之後,就要拆掉袖頭上的商標。
德誌也不懂,不過,在山區工作,不像在家裏,有衣櫃,有衣架,還能幹洗,德誌經常穿西服出門辦事。可是在山區,沒有那麽方便。行李箱的空間有限,放一些必須使用的物品就占據了一定的空間,然後就是衣服,放了西服,肯定會被壓得皺巴巴的,很不好看,加上德誌喜歡背背包,不喜歡行李箱,就更不能帶西服了,免得西服像背包那樣,想要多皺就有多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