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阿爾金緩慢的話語,龍雲似乎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會意的點一點頭,龍雲倒是有些話想說,雖然那多半不是出於自己現在的觀察,而是雜糅了現實世界航空知識和他多年來對航空戰爭領域的一些思考。在這大戰爆發的時刻,如果能夠以此來幫助一下這位年輕的總設計師――哦,幫助也許不敢當,就算是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不是也很好麽?
“哦,的確,那我也冒昧的說點看法。――這架戰機,看機體外形設計、還有機頭預留的設備安裝位,似乎是相當強調雷達隱身特性的咯。”
帶著一絲驚訝的點頭稱是,阿爾金直覺性的感到,自己這次也許是找對了人。
之前,在設計局裏看到維克托*雷澤諾夫送來的幹擾機設計思路,他就感覺到這個人相當不簡單;如今他一眼就看出隱身設計這種還算相當時髦的架構,更察覺到項目1.44機頭預留的等離子發生器安裝位!
泄密?應該是沒有可能,那麽大概他也是長期關注這個領域的一線戰鬥人員,這樣的人其實正是他迫切想要接觸的。
“不過,坦率的講,我覺得這項目現在的進度並不理想,”龍雲還在繼續著他的發言,這項目的進度,大概進入到車間裏的人都看得出來,“還有,機體尺寸好像和mig-25也差不了多少;恕我直言,就算是采用相當前衛的氣動設計方案,該型號的機動性能是否會比現有的mig-29有相當的改善?”
“哦?――機體尺寸,這個您想必知道,是出於配平的考慮,還有武器係統。”
的確,配合意識窺探術,龍雲倒是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眼前這位總設計師的思路,讓兩個人的交流變得更有效率。
不需要開口發問,他就知道了項目1.44竟然是打算采用此前裝備到mig-31上的“盾牌”m型pesa雷達――這種設計真的合理麽?
“盾牌”m係統的一些設計參數,龍雲還是知道的:這種堪稱變態的雷達雖然功率強大、理論探測距離也相當遠,但是目標分辨力、抗幹擾能力和對殲擊機設計來說至關重要的設備重量,這些參數都並不理想。
“另外,我們還可以搭配更強有力的發動機,從‘留裏卡’那邊得到新型號,加力推力是相當可觀。”
啊,那應該是說留裏卡設計局的最新型號:al-41了?
對這款發動機,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廣泛采用,龍雲倒是也有一些了解;別的不說,加力推力17.1噸的指標當然很好,但是這裏可不是現實、而是奇怪的平行世界!
看到項目1.44竟然也和現實世界裏的經曆一樣,進度嚴重滯後於現實,龍雲現在自然相當懷疑,是不是這平行世界裏al-41的研製進度也出現了相當拖延,才會讓這架試驗機處於沒有發動機可用的尷尬狀況。
“這個嘛……”龍雲考慮自己的措辭,以免不小心說漏了餡,“恕我直言,我覺得這種設計還可以做些改進。從飛行員的角度上講,當然希望殲擊機的性能越強大越好,比較突出的應該還是機動性和超視距接戰能力;但是說實在話,我個人的一點思考,也許和這樣的想法有一些差別。”
聽到龍雲這樣講,阿爾金覺得他肯定有新奇見解,於是耐心的聽下去。
“就我個人的看法,首先需要考慮,現在的戰鬥形勢需要什麽樣的殲擊機?”
在寬敞的車間裏找了個幾個凳子坐下來,龍雲接過克格勃探員遞來的墨水筆和記事本,他想借這個機會和麵前的這位設計師好好談談,“我的看法,目前大戰既然已經爆發,我們需要的是技術成熟、性能優良,能夠與敵方先進戰機正麵對抗的殲擊機。但是現在,部隊手頭裝備的機型,可以說都不滿足這樣的要求。
首先,mig-31航程遠,速度快,雷達探測能力也不錯,是優秀的區域防禦截擊機;但是這種機型的機動性欠佳,基本上無法在格鬥空戰中有所作為。
mig-29呢,可以說恰恰相反,機動性能在現有機型裏是最好的,可以說並不輸給西方最優秀的戰機――當然,能換裝電傳操縱那是更好;但是問題在於這種戰機航程太短,電子設備也相當落後,超視距作戰能力不怎麽樣。
最後,蘇霍伊設計局的su-27,可以說同時具備mig-29和mig-31的部分特性,機動性強、航程遠、超視距作戰能力也不錯,所以――我隻是說點個人意見――被公認為蘇聯目前最強大的殲擊機。”
龍雲就這樣侃侃而談,雖然此前他分明是隻駕駛過mig-29這一種戰機,但是現實世界裏這些機型的資料和模擬器體驗,他可以說是相當熟悉,說出來的話自然也頗有見地。
“如果你問我,這三種機型裏麵哪一種比較適合未來的戰場態勢?我的回答可能是這樣:一種也沒有。
設計師同誌,我想你肯定也清楚,未來空戰的態勢,可以說超視距作戰和格鬥空戰兼有,互相大概是五五開的比例。mig-31這樣的機型,機體沉重而龐大,機動性完全不適合緊張的格鬥空戰;而一種不敢和敵人近身作戰的殲擊機,如何能夠確保奪取、保衛製空權的任務?
反觀su-27、mig-29這樣的機型,機動性能強大,配合r73導彈可以在格鬥空戰中取得優勢――實際上我個人駕駛mig-29所取得的戰果,主要也是在格鬥空戰中獲得;但是簡陋的電子設備並不足以對抗北約的新型戰機,此外更致命的是她們的rcs值都偏大,這在超視距交戰時可以說處境相當不利。
當然,我說了這麽多,是想表達一種什麽樣的意思?
說白了,對眼前的項目1.44,我個人的感覺是有點‘大而不得其用’。當然,我的猜測,為了保持相對於第三代殲擊機的探測能力優勢,你們準備給新機型安裝‘盾牌’m雷達和配套的火控係統;但是這套裝置的體積和重量,使得新型殲擊機的尺寸必須放大,實際上我目測就已經超過su-27的機體尺寸。為了驅動這樣龐大的機身,又必須把希望寄托在‘留裏卡’設計局的al-41上――但是恕我直言,現在戰爭如火如荼,你認為他們真的可以在戰爭結束之前提供可用的新型發動機麽?”
“你、你――”
阿爾金臉色蒼白的幾乎要站起來,他用手指著龍雲,眼神裏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色,“――你怎麽知道?我們是在等待‘留裏卡’的新引擎,但是他們的進度……你是怎麽知道的?”
麵對眼前的空軍中校,阿爾金當然是感到極其震驚。像1.44這樣的項目,雖然已經過了絕對保密的時候,但是這種配套部件的進度問題,克格勃一向控製的非常嚴密,他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空軍飛行員,怎麽會知道這樣的消息?
不需要特別留意,龍雲也發現了阿爾金的驚訝情緒,不過他已經決定要把這件事情說清楚,所以也就不去在意那驚訝和迷惑的眼光。
“這個嘛,我覺得並不是什麽秘密。當年su-27實驗、投產的時候也受到發動機進度的拖累,這種事情大概也是一種慣例了吧?
我們繼續說下去,設計師同誌:既然現在電子部門和研究所的成果還不成熟,是不是可以吧思維模式稍微改一改?至於說到電子設備和隱身特性,――美國人的yf-22,現在有消息麽?”
提到這個所有蘇聯飛機設計師都耿耿於懷的型號,阿爾金的臉色也變得有些陰鬱。
誰會不知道呢?克格勃係統的高效率運作,使得各設計局都拿到了相對可信的第一手資料;單從紙麵數據看上去,可以說蘇聯現役的殲擊機都不是對手。
想到那種外形勻稱、散發著莫名壓迫感的戰機,阿爾金有些嚴肅的咬著嘴唇:
“那個當然。我們得到的數據,該型機的rcs還不到零點一平方米,所以我們才考慮為新型殲擊機配備強大的相控陣雷達,希望可以盡可能遠的發現對手。”
“這個,我完全能理解。但是說句有些泄氣的實話:你覺得1.44工程樣機安裝上‘盾牌’m之後,就可以在被yf-22發現之前搶先發現敵機?”
“這個……我們希望是如此,所以才會有等離子隱身――”
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阿爾金忽然間緘默不言。那可是新型殲擊機的不傳之秘,雖然目前還在研究中,可是保密等級卻已經相當高,是不應該對外人提起的!
“……哦。”
等離子發生器麽?龍雲馬上回憶起現實世界裏的項目1.44,當時就在這上麵耗費了大量時間;以他了解到的資料,如果不是受到這種設計思路的影響,那麽1.44很可能會進度更快,說不定也就可以演變成後來的mig-35。
如果那不靠譜的玩意真的可行,現實中的mig-35也許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
會意的點一點頭,龍雲倒是有些話想說,雖然那多半不是出於自己現在的觀察,而是雜糅了現實世界航空知識和他多年來對航空戰爭領域的一些思考。在這大戰爆發的時刻,如果能夠以此來幫助一下這位年輕的總設計師――哦,幫助也許不敢當,就算是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不是也很好麽?
“哦,的確,那我也冒昧的說點看法。――這架戰機,看機體外形設計、還有機頭預留的設備安裝位,似乎是相當強調雷達隱身特性的咯。”
帶著一絲驚訝的點頭稱是,阿爾金直覺性的感到,自己這次也許是找對了人。
之前,在設計局裏看到維克托*雷澤諾夫送來的幹擾機設計思路,他就感覺到這個人相當不簡單;如今他一眼就看出隱身設計這種還算相當時髦的架構,更察覺到項目1.44機頭預留的等離子發生器安裝位!
泄密?應該是沒有可能,那麽大概他也是長期關注這個領域的一線戰鬥人員,這樣的人其實正是他迫切想要接觸的。
“不過,坦率的講,我覺得這項目現在的進度並不理想,”龍雲還在繼續著他的發言,這項目的進度,大概進入到車間裏的人都看得出來,“還有,機體尺寸好像和mig-25也差不了多少;恕我直言,就算是采用相當前衛的氣動設計方案,該型號的機動性能是否會比現有的mig-29有相當的改善?”
“哦?――機體尺寸,這個您想必知道,是出於配平的考慮,還有武器係統。”
的確,配合意識窺探術,龍雲倒是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眼前這位總設計師的思路,讓兩個人的交流變得更有效率。
不需要開口發問,他就知道了項目1.44竟然是打算采用此前裝備到mig-31上的“盾牌”m型pesa雷達――這種設計真的合理麽?
“盾牌”m係統的一些設計參數,龍雲還是知道的:這種堪稱變態的雷達雖然功率強大、理論探測距離也相當遠,但是目標分辨力、抗幹擾能力和對殲擊機設計來說至關重要的設備重量,這些參數都並不理想。
“另外,我們還可以搭配更強有力的發動機,從‘留裏卡’那邊得到新型號,加力推力是相當可觀。”
啊,那應該是說留裏卡設計局的最新型號:al-41了?
對這款發動機,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廣泛采用,龍雲倒是也有一些了解;別的不說,加力推力17.1噸的指標當然很好,但是這裏可不是現實、而是奇怪的平行世界!
看到項目1.44竟然也和現實世界裏的經曆一樣,進度嚴重滯後於現實,龍雲現在自然相當懷疑,是不是這平行世界裏al-41的研製進度也出現了相當拖延,才會讓這架試驗機處於沒有發動機可用的尷尬狀況。
“這個嘛……”龍雲考慮自己的措辭,以免不小心說漏了餡,“恕我直言,我覺得這種設計還可以做些改進。從飛行員的角度上講,當然希望殲擊機的性能越強大越好,比較突出的應該還是機動性和超視距接戰能力;但是說實在話,我個人的一點思考,也許和這樣的想法有一些差別。”
聽到龍雲這樣講,阿爾金覺得他肯定有新奇見解,於是耐心的聽下去。
“就我個人的看法,首先需要考慮,現在的戰鬥形勢需要什麽樣的殲擊機?”
在寬敞的車間裏找了個幾個凳子坐下來,龍雲接過克格勃探員遞來的墨水筆和記事本,他想借這個機會和麵前的這位設計師好好談談,“我的看法,目前大戰既然已經爆發,我們需要的是技術成熟、性能優良,能夠與敵方先進戰機正麵對抗的殲擊機。但是現在,部隊手頭裝備的機型,可以說都不滿足這樣的要求。
首先,mig-31航程遠,速度快,雷達探測能力也不錯,是優秀的區域防禦截擊機;但是這種機型的機動性欠佳,基本上無法在格鬥空戰中有所作為。
mig-29呢,可以說恰恰相反,機動性能在現有機型裏是最好的,可以說並不輸給西方最優秀的戰機――當然,能換裝電傳操縱那是更好;但是問題在於這種戰機航程太短,電子設備也相當落後,超視距作戰能力不怎麽樣。
最後,蘇霍伊設計局的su-27,可以說同時具備mig-29和mig-31的部分特性,機動性強、航程遠、超視距作戰能力也不錯,所以――我隻是說點個人意見――被公認為蘇聯目前最強大的殲擊機。”
龍雲就這樣侃侃而談,雖然此前他分明是隻駕駛過mig-29這一種戰機,但是現實世界裏這些機型的資料和模擬器體驗,他可以說是相當熟悉,說出來的話自然也頗有見地。
“如果你問我,這三種機型裏麵哪一種比較適合未來的戰場態勢?我的回答可能是這樣:一種也沒有。
設計師同誌,我想你肯定也清楚,未來空戰的態勢,可以說超視距作戰和格鬥空戰兼有,互相大概是五五開的比例。mig-31這樣的機型,機體沉重而龐大,機動性完全不適合緊張的格鬥空戰;而一種不敢和敵人近身作戰的殲擊機,如何能夠確保奪取、保衛製空權的任務?
反觀su-27、mig-29這樣的機型,機動性能強大,配合r73導彈可以在格鬥空戰中取得優勢――實際上我個人駕駛mig-29所取得的戰果,主要也是在格鬥空戰中獲得;但是簡陋的電子設備並不足以對抗北約的新型戰機,此外更致命的是她們的rcs值都偏大,這在超視距交戰時可以說處境相當不利。
當然,我說了這麽多,是想表達一種什麽樣的意思?
說白了,對眼前的項目1.44,我個人的感覺是有點‘大而不得其用’。當然,我的猜測,為了保持相對於第三代殲擊機的探測能力優勢,你們準備給新機型安裝‘盾牌’m雷達和配套的火控係統;但是這套裝置的體積和重量,使得新型殲擊機的尺寸必須放大,實際上我目測就已經超過su-27的機體尺寸。為了驅動這樣龐大的機身,又必須把希望寄托在‘留裏卡’設計局的al-41上――但是恕我直言,現在戰爭如火如荼,你認為他們真的可以在戰爭結束之前提供可用的新型發動機麽?”
“你、你――”
阿爾金臉色蒼白的幾乎要站起來,他用手指著龍雲,眼神裏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色,“――你怎麽知道?我們是在等待‘留裏卡’的新引擎,但是他們的進度……你是怎麽知道的?”
麵對眼前的空軍中校,阿爾金當然是感到極其震驚。像1.44這樣的項目,雖然已經過了絕對保密的時候,但是這種配套部件的進度問題,克格勃一向控製的非常嚴密,他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空軍飛行員,怎麽會知道這樣的消息?
不需要特別留意,龍雲也發現了阿爾金的驚訝情緒,不過他已經決定要把這件事情說清楚,所以也就不去在意那驚訝和迷惑的眼光。
“這個嘛,我覺得並不是什麽秘密。當年su-27實驗、投產的時候也受到發動機進度的拖累,這種事情大概也是一種慣例了吧?
我們繼續說下去,設計師同誌:既然現在電子部門和研究所的成果還不成熟,是不是可以吧思維模式稍微改一改?至於說到電子設備和隱身特性,――美國人的yf-22,現在有消息麽?”
提到這個所有蘇聯飛機設計師都耿耿於懷的型號,阿爾金的臉色也變得有些陰鬱。
誰會不知道呢?克格勃係統的高效率運作,使得各設計局都拿到了相對可信的第一手資料;單從紙麵數據看上去,可以說蘇聯現役的殲擊機都不是對手。
想到那種外形勻稱、散發著莫名壓迫感的戰機,阿爾金有些嚴肅的咬著嘴唇:
“那個當然。我們得到的數據,該型機的rcs還不到零點一平方米,所以我們才考慮為新型殲擊機配備強大的相控陣雷達,希望可以盡可能遠的發現對手。”
“這個,我完全能理解。但是說句有些泄氣的實話:你覺得1.44工程樣機安裝上‘盾牌’m之後,就可以在被yf-22發現之前搶先發現敵機?”
“這個……我們希望是如此,所以才會有等離子隱身――”
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阿爾金忽然間緘默不言。那可是新型殲擊機的不傳之秘,雖然目前還在研究中,可是保密等級卻已經相當高,是不應該對外人提起的!
“……哦。”
等離子發生器麽?龍雲馬上回憶起現實世界裏的項目1.44,當時就在這上麵耗費了大量時間;以他了解到的資料,如果不是受到這種設計思路的影響,那麽1.44很可能會進度更快,說不定也就可以演變成後來的mig-35。
如果那不靠譜的玩意真的可行,現實中的mig-35也許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