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鷹”的屏護,僅僅依靠老邁的f-4ej,北海道西部的製空權很快就告易手。
就在jasdf徒勞努力、想要頂住露西亞人的空中攻勢時,抵近預定目標的蘇聯攻擊機群已經成功壓製了一切地麵防空火力,尖嘯而至的炸彈與導彈在北海道大地上四處開花,一處處重要軍事目標、交通樞紐與輸電網絡都遭遇了猛烈空襲。
和一般意義上的戰術打擊不盡相同,紅空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持續空襲,並不完全限於軍事目標、或者直接與軍事相關的重要設施,而是在通過各種渠道發布過公告後,就展開對日本全境之內任何一處“適當目標”的空中打擊,通過這樣一種近似於“總體戰”的方式去削弱敵方戰爭潛力。
提前發布公告,然後發動迅猛空襲,打擊本身的“合理”與否暫且不論,對匆忙加入北約的日本來說卻著實是一種沉重打擊。
自從遠東戰事爆發以來,隔海相望的東西方兩大集團就開始了一場新的較量,盡管戰爭一時間還沒演化到登陸戰的地步,海洋與天空中的廝殺卻幾乎一刻不停;對孤懸亞歐大陸之外、對外聯係完全依賴海洋與天空航路的日本來說,vvs的空襲一時半刻還不至於傷筋動骨,卻能直接影響全體國民的情緒和心態,相比之下,海上交通形勢的日益嚴峻,由於絕大多數民眾都無法親眼見到。反倒不成其為一個十分急迫的問題了。
一場規模空前的襲擊之下,戰機呼嘯,炸彈疾飛。淒厲的空襲警報響徹了北海道西部天空。
耳邊一片警報聲響起,眼見露西亞戰機又會臨空轟炸,通過各種途徑得知了一係列公報而不免消極怠工、一旦聽到警報就撤的職員與工人們立即作鳥獸散,就在雷達站、空軍基地與燃料庫等軍事場所遭遇襲擊的同時,空無一人的港口、電廠、火車樞紐站等重要地點也紛紛被紅空軍投射的彈藥擊中。
在這一波猛烈打擊之中,和西部其他町的一片亂象相比,位於北海道西北部沿海的泊村卻幸免於難。疾飛而過的紅空軍戰機向其他區域投下一枚枚炸彈、或者拖著焰火的空對麵導彈,卻唯獨對這一地區不加過問。(..tw)
“泊村核電站”。位於西部行政地泊村、北海道境內唯一的核電機組所在地,由於其特殊性而沒有被vvs列入本輪打擊清單。
然而即便如此,在開戰後第二天,紅空軍就派出一組精銳戰機突襲“泊村核電站”。使用精確製導武器摧毀了電站外圍的一整套海水冷卻係統,這一座擁有兩台五百五十兆瓦機組的核電站事實上已經無法正常運行,更不要說對外送電,也就不會成為接下來一係列空中打擊的首選目標。
麵對紅空軍的大舉突襲,jasdf眼見就要支持不住,單獨一家對抗紅色帝國的蠢事如今也隻有硬著頭皮去做,慘重的損失卻讓日本人完全難以承受。
自從戰爭打響以來,上至日本國政府高官,下到火線上的基層官兵。所有人議論最多的話題除了“可惡的赤色露西亞”,就是對美國軍方、美國政府的一連串抱怨吐槽,責怪這些自高自大的傲慢家夥為什麽還不行動起來。和帝國國民一起全力協防。
難道說,赤黨的登陸艦開進東京灣、履帶和軍靴踏上盟國的土地,對美國人來說,這一切也都無所謂的?
在遠東爆發的一場海空較量,和主要作戰平台均為國產的jmsdf(japan__self-se_,日本海上自衛隊)不同。以美式軍火和少量自研武器裝備起來的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戰前一度被認為是亞洲最強大的空中力量。如今一朝對敵卻暴露出諸多問題,在紅空軍的猛烈攻勢下左右支絀,究其原因,除了jasdf本身編製、訓練和作戰原則上的缺陷外,駐日美軍的消極態度也是其中之一。
日本的存在,作為美國亞洲戰略的最重要一環,對合眾國來說自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冷戰時代的開啟更強化了這一點。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曆過朝鮮、越南兩場局部戰爭,日本都借助美國的軍事行動間接發了一筆橫財,這其實對山姆大叔來說同樣大有助益,兩個曾經在太平洋上兵戎相見、展開規模空前海空較量的國家,彼此間的距離不僅沒被廣島和長崎的兩枚核彈一舉炸遠,居然還隨著雙方的一係列協作而逐漸縮短。
戰敗的敵人,如今甘願俯首稱臣,作為一艘遠東瀕海區域的不沉航母,“美日同盟”的最大受益者,看似是深受赤黨威脅的日本,其實根本上講還是大洋彼岸的合眾國,這一點,美日雙方的統治者都十分清楚的。
在這一現實基礎上,甘當小弟的日本方麵每年都交給美國數十億美元“駐軍及防務費用”,美國也在日本設立了數十處軍事基地、派駐幾萬名武裝人員,一旦遠東有事,按照預先製定、演練的作戰計劃,駐日美軍就會和自衛隊、駐韓美軍、大韓民國武裝力量協同行動,以戰略防禦、戰術進攻的原則應對來自西麵的威脅。
安排大抵如此,如今東西方兩大陣營真的打了起來,一向以“自由堡壘”、“世界警察”形象自吹自擂的美利堅合眾國卻表現不佳。
雖然基於《日美地位協定》和自己的戰略利益考量,合眾國的確參加了作戰,卻始終沒有擺出一種決勝架勢,不僅沒將規模龐大的usaaf第七航空軍盡數投入前線,反而將防區收縮到人口密集的東京、阪神都市圈,也就是日本國土最核心的關中地區一帶;平時高唱“美日同盟”,真有事情卻當起了縮頭烏龜,實力雄厚的海軍第七艦隊主力,包括核動力航空母艦、攻擊型潛艇與大量水麵艦艇都紛紛後撤到遙遠的關島、夏威夷甚至美國本土的聖迭戈,完全就是一副長期戰、或者隔海對峙的架勢。
麵對攻勢淩厲、顯然意在速戰速決的紅色帝國,美國人的這一部署從戰略上講還算高明,卻讓瀕臨亞歐大陸的盟友們十分心寒。
戰爭伊始,日本海上的製空權爭奪戰如火如荼,麵對蘇聯首當其衝的日本國固然在艱難支撐,隔著一道朝鮮海峽的大韓民國,雖然還沒直接落入世界大戰的火坑裏,也一樣夜不能寐、深感危機四伏。
和雖然在二戰中戰敗、至少還保持統一麵貌的東鄰不同,在一九四八年後就陷於分裂狀態的朝鮮半島上,與北方政權對峙的韓國,國內軍事準備相對不足,雖然武器裝備明顯優於北方,軍隊規模與實際作戰能力卻不見得更強,如今在美國的遠東戰略下,要一下子應付蘇聯、中國和朝鮮三個方向的軍事壓力,權衡利弊之後的韓國政府就主動廢止了美軍的“完全戰時指揮權”,宣布將自行決定國家走向。
對韓國人的“獨走”行徑,美國方麵自然很有一些內心不滿,然而眼下俄國咄咄逼人、正是自由世界抱團對敵之際,一時間卻也沒什麽辦法好想。
官方態度如此,對一個長期陷於南北分裂、卻沒實際經曆過戰爭的國家來說,思想極端的組織和個人在韓國著實不少,這些從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家夥們一味叫囂“反攻北韓”、鼓吹借世界大戰的機會一舉消滅平壤的金家政權,全然不顧當前的整體戰爭格局,和主子美利堅合眾國正處於不利態勢的殘酷現實。
罔顧基本事實,關起門來一起白日做夢,這些街頭搖旗呐喊、其實卻一點都不能影響國家走向的家夥們,韓國金泳三政府選擇了漠視。
不僅如此,在首都漢城等一些激進分子頻頻鬧事的地方,還出動了軍事警察協助維持秩序,對任何宣揚“武力統一”、“北上進軍”的鬧事者都予以驅散,還逮捕了不少在校大學生、社會無業者。
一時間,韓國國內民心浮動,大多數隻關心眼下生活的升鬥小民,隻能對近在咫尺的遠東戰火憂心忡忡,激進分子卻依舊通過傳單、廣播和民間集*會來宣揚主張。頭纏陰陽旗宣傳鼓動的年輕人對金泳三政權十分失望,一時間卻想不出辦法,就隻能在韓國城市的大街小巷發泄不滿,其諸多行徑,倒與一海之隔的日本遙相呼應,雖然激憤者頭上纏著的布帶式樣稍有不同,然除了“陰陽圖”與“紅膏藥”,其他所有戰爭主張卻幾乎都一無二致。
韓國與日本,雖然都是美國在遠東的“盟友”、準確一點說就是馬前卒般的忠實走狗,然而一旦遭遇赤色露西亞的威脅,和承平日久、國民心性被富裕生活打磨的沒了一點棱角的日本相比,麵對朝鮮金家政權、整天活在戰爭陰影下的韓國民眾,情緒卻明顯更容易過激,這倒也不是多麽難以理解。(未完待續)
就在jasdf徒勞努力、想要頂住露西亞人的空中攻勢時,抵近預定目標的蘇聯攻擊機群已經成功壓製了一切地麵防空火力,尖嘯而至的炸彈與導彈在北海道大地上四處開花,一處處重要軍事目標、交通樞紐與輸電網絡都遭遇了猛烈空襲。
和一般意義上的戰術打擊不盡相同,紅空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持續空襲,並不完全限於軍事目標、或者直接與軍事相關的重要設施,而是在通過各種渠道發布過公告後,就展開對日本全境之內任何一處“適當目標”的空中打擊,通過這樣一種近似於“總體戰”的方式去削弱敵方戰爭潛力。
提前發布公告,然後發動迅猛空襲,打擊本身的“合理”與否暫且不論,對匆忙加入北約的日本來說卻著實是一種沉重打擊。
自從遠東戰事爆發以來,隔海相望的東西方兩大集團就開始了一場新的較量,盡管戰爭一時間還沒演化到登陸戰的地步,海洋與天空中的廝殺卻幾乎一刻不停;對孤懸亞歐大陸之外、對外聯係完全依賴海洋與天空航路的日本來說,vvs的空襲一時半刻還不至於傷筋動骨,卻能直接影響全體國民的情緒和心態,相比之下,海上交通形勢的日益嚴峻,由於絕大多數民眾都無法親眼見到。反倒不成其為一個十分急迫的問題了。
一場規模空前的襲擊之下,戰機呼嘯,炸彈疾飛。淒厲的空襲警報響徹了北海道西部天空。
耳邊一片警報聲響起,眼見露西亞戰機又會臨空轟炸,通過各種途徑得知了一係列公報而不免消極怠工、一旦聽到警報就撤的職員與工人們立即作鳥獸散,就在雷達站、空軍基地與燃料庫等軍事場所遭遇襲擊的同時,空無一人的港口、電廠、火車樞紐站等重要地點也紛紛被紅空軍投射的彈藥擊中。
在這一波猛烈打擊之中,和西部其他町的一片亂象相比,位於北海道西北部沿海的泊村卻幸免於難。疾飛而過的紅空軍戰機向其他區域投下一枚枚炸彈、或者拖著焰火的空對麵導彈,卻唯獨對這一地區不加過問。(..tw)
“泊村核電站”。位於西部行政地泊村、北海道境內唯一的核電機組所在地,由於其特殊性而沒有被vvs列入本輪打擊清單。
然而即便如此,在開戰後第二天,紅空軍就派出一組精銳戰機突襲“泊村核電站”。使用精確製導武器摧毀了電站外圍的一整套海水冷卻係統,這一座擁有兩台五百五十兆瓦機組的核電站事實上已經無法正常運行,更不要說對外送電,也就不會成為接下來一係列空中打擊的首選目標。
麵對紅空軍的大舉突襲,jasdf眼見就要支持不住,單獨一家對抗紅色帝國的蠢事如今也隻有硬著頭皮去做,慘重的損失卻讓日本人完全難以承受。
自從戰爭打響以來,上至日本國政府高官,下到火線上的基層官兵。所有人議論最多的話題除了“可惡的赤色露西亞”,就是對美國軍方、美國政府的一連串抱怨吐槽,責怪這些自高自大的傲慢家夥為什麽還不行動起來。和帝國國民一起全力協防。
難道說,赤黨的登陸艦開進東京灣、履帶和軍靴踏上盟國的土地,對美國人來說,這一切也都無所謂的?
在遠東爆發的一場海空較量,和主要作戰平台均為國產的jmsdf(japan__self-se_,日本海上自衛隊)不同。以美式軍火和少量自研武器裝備起來的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戰前一度被認為是亞洲最強大的空中力量。如今一朝對敵卻暴露出諸多問題,在紅空軍的猛烈攻勢下左右支絀,究其原因,除了jasdf本身編製、訓練和作戰原則上的缺陷外,駐日美軍的消極態度也是其中之一。
日本的存在,作為美國亞洲戰略的最重要一環,對合眾國來說自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冷戰時代的開啟更強化了這一點。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曆過朝鮮、越南兩場局部戰爭,日本都借助美國的軍事行動間接發了一筆橫財,這其實對山姆大叔來說同樣大有助益,兩個曾經在太平洋上兵戎相見、展開規模空前海空較量的國家,彼此間的距離不僅沒被廣島和長崎的兩枚核彈一舉炸遠,居然還隨著雙方的一係列協作而逐漸縮短。
戰敗的敵人,如今甘願俯首稱臣,作為一艘遠東瀕海區域的不沉航母,“美日同盟”的最大受益者,看似是深受赤黨威脅的日本,其實根本上講還是大洋彼岸的合眾國,這一點,美日雙方的統治者都十分清楚的。
在這一現實基礎上,甘當小弟的日本方麵每年都交給美國數十億美元“駐軍及防務費用”,美國也在日本設立了數十處軍事基地、派駐幾萬名武裝人員,一旦遠東有事,按照預先製定、演練的作戰計劃,駐日美軍就會和自衛隊、駐韓美軍、大韓民國武裝力量協同行動,以戰略防禦、戰術進攻的原則應對來自西麵的威脅。
安排大抵如此,如今東西方兩大陣營真的打了起來,一向以“自由堡壘”、“世界警察”形象自吹自擂的美利堅合眾國卻表現不佳。
雖然基於《日美地位協定》和自己的戰略利益考量,合眾國的確參加了作戰,卻始終沒有擺出一種決勝架勢,不僅沒將規模龐大的usaaf第七航空軍盡數投入前線,反而將防區收縮到人口密集的東京、阪神都市圈,也就是日本國土最核心的關中地區一帶;平時高唱“美日同盟”,真有事情卻當起了縮頭烏龜,實力雄厚的海軍第七艦隊主力,包括核動力航空母艦、攻擊型潛艇與大量水麵艦艇都紛紛後撤到遙遠的關島、夏威夷甚至美國本土的聖迭戈,完全就是一副長期戰、或者隔海對峙的架勢。
麵對攻勢淩厲、顯然意在速戰速決的紅色帝國,美國人的這一部署從戰略上講還算高明,卻讓瀕臨亞歐大陸的盟友們十分心寒。
戰爭伊始,日本海上的製空權爭奪戰如火如荼,麵對蘇聯首當其衝的日本國固然在艱難支撐,隔著一道朝鮮海峽的大韓民國,雖然還沒直接落入世界大戰的火坑裏,也一樣夜不能寐、深感危機四伏。
和雖然在二戰中戰敗、至少還保持統一麵貌的東鄰不同,在一九四八年後就陷於分裂狀態的朝鮮半島上,與北方政權對峙的韓國,國內軍事準備相對不足,雖然武器裝備明顯優於北方,軍隊規模與實際作戰能力卻不見得更強,如今在美國的遠東戰略下,要一下子應付蘇聯、中國和朝鮮三個方向的軍事壓力,權衡利弊之後的韓國政府就主動廢止了美軍的“完全戰時指揮權”,宣布將自行決定國家走向。
對韓國人的“獨走”行徑,美國方麵自然很有一些內心不滿,然而眼下俄國咄咄逼人、正是自由世界抱團對敵之際,一時間卻也沒什麽辦法好想。
官方態度如此,對一個長期陷於南北分裂、卻沒實際經曆過戰爭的國家來說,思想極端的組織和個人在韓國著實不少,這些從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家夥們一味叫囂“反攻北韓”、鼓吹借世界大戰的機會一舉消滅平壤的金家政權,全然不顧當前的整體戰爭格局,和主子美利堅合眾國正處於不利態勢的殘酷現實。
罔顧基本事實,關起門來一起白日做夢,這些街頭搖旗呐喊、其實卻一點都不能影響國家走向的家夥們,韓國金泳三政府選擇了漠視。
不僅如此,在首都漢城等一些激進分子頻頻鬧事的地方,還出動了軍事警察協助維持秩序,對任何宣揚“武力統一”、“北上進軍”的鬧事者都予以驅散,還逮捕了不少在校大學生、社會無業者。
一時間,韓國國內民心浮動,大多數隻關心眼下生活的升鬥小民,隻能對近在咫尺的遠東戰火憂心忡忡,激進分子卻依舊通過傳單、廣播和民間集*會來宣揚主張。頭纏陰陽旗宣傳鼓動的年輕人對金泳三政權十分失望,一時間卻想不出辦法,就隻能在韓國城市的大街小巷發泄不滿,其諸多行徑,倒與一海之隔的日本遙相呼應,雖然激憤者頭上纏著的布帶式樣稍有不同,然除了“陰陽圖”與“紅膏藥”,其他所有戰爭主張卻幾乎都一無二致。
韓國與日本,雖然都是美國在遠東的“盟友”、準確一點說就是馬前卒般的忠實走狗,然而一旦遭遇赤色露西亞的威脅,和承平日久、國民心性被富裕生活打磨的沒了一點棱角的日本相比,麵對朝鮮金家政權、整天活在戰爭陰影下的韓國民眾,情緒卻明顯更容易過激,這倒也不是多麽難以理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