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pg-62,單看名字容易讓人誤認成一種蘇製火箭筒,其實這是一種美國海軍大量裝備、配合rim-66係列導彈使用的火力控製雷達。[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具體來說,這玩意的功能,就是在“宙斯盾”係統的指示下,將特定頻率的電磁信號照射在來襲目標身上,然後半主動雷達製導的rim-66h“標準”導彈就可以循著目標回波一路向前,直到成功攔截或者與目標錯失而過;這種過程,每一枚騰空而起的“標準”都要經曆,不過加裝了無線電指令修正功能的rim-66h在飛行中段並不需要接收an/spg-62的照射信號,這種接戰模式大概與r-27r、aim-7p類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宙斯盾”係統的防空攔截能力。


    最起碼的,采用中段指令修正的話,每一枚滯空的rim-66h隻需要得到無線電指令,而且指令中不需要包含精確的目標參數,這對自動化防空體係來說很容易做到,同時滯空的導彈數量也沒有上限。


    正因如此,麵對蜂擁而來的蘇聯空射反艦導彈,哪怕是速度極高的kh-15,美國海軍也並非沒有招架之功,an/spy-1c雷達將這些數萬米高空咆哮疾飛的大家夥看得清清楚楚,一批批目標諸元很快送入計算機;解算出“回馬槍”的預測彈道,在導彈接近“標準”ii的射擊遠界時,係統就會提前打出去至少一枚、甚至是兩枚rim-66h,這樣等“回馬槍”飛進艦空導彈的射程時。逆勢撲擊的“標準”正好就可以淩空一擊。


    麵對高速來襲的俄國反艦導彈。合眾國的防空體係壓力很大。提前發射導彈的操作看似簡單,卻對一體化作戰指揮控製體係提出了很高要求。<strong>txt全集下載</strong>


    最起碼的,任何人都能想到一點,既然空中飛來了這麽多導彈,就算不考慮rim-66h的備彈數,從攔截效率上考慮,每一艘“宙斯盾”戰艦最好都能發揮作用、瞄準自己分配到的目標開火。


    否則,在態勢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難免會出一些紕漏,有的“回馬槍”分配到很多“標準”、有的卻根本就沒人照管。


    攔截效率之類的東西,財大氣粗的u.s.navy也許可以不在乎,但要是一下子漏了幾枚“回馬槍”,就很可能對合眾國的航母戰鬥群構成嚴重威脅,所以這時候全艦隊各防空戰艦都在一整套防空指揮體係中作戰,彼此間頻繁聯絡、確認各自分配到的打擊扇麵,然後才根據來襲導彈的情況擇機發射rim-66h。


    大規模的海空戰鬥中,尤其是一下子麵對大批反艦導彈,美國人重金打造的“宙斯盾”大概是地球上最龐大嚴密的防禦體係。然而事實很快就會證明,即使這樣一套高科技、兼十分燒錢的係統。在飛掠而至的kh-15麵前也還是有些孱弱。


    矛與盾的較量,在人類的漫長戰爭史上,一般來說前者總是會占據某種優勢,這大概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適真理。


    kh-15與“標準”,大洋上爆發的這場對決,情形也大概是如此。


    北約稱作as-16“回馬槍”,長度接近五米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反艦導彈,本身飛行速度夠快、戰鬥部威力也一點不含糊,對美國海軍的重型航空母艦來說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威脅;不過另一方麵,如果單純來一場“回馬槍”和“標準”的攻防模擬――就像美國人測試“宙斯盾”係統時那樣,那麽後者還是能夠在大多數情況下履行自己的職責,把呼嘯而來的大火炬攔截在危險距離之外。


    一枚飛行速度三馬赫、末段衝刺時甚至可以比肩apfsds的尖銳矛槍,乍看起來,對戰艦的威脅程度極高,不過也正因為速度極快,相應的機動能力就不是太理想,在飛行中段還是容易被rim-66h這樣的艦隊空導彈攔截到。


    用導彈攔截導彈,概率一般也不會有多高,不過對“標準”ii來講,單枚導彈對抗典型目標的殺傷概率大概在百分之七十,如果兩枚先後發射,更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在kh-15數百公裏的飛行過程中,即使考慮到rim-66h的射程,理論上講,美國人也可以有至少四五次攔截機會。


    攔截機會如此之多,看起來,似乎就讓紅海軍轟炸機的一切努力變成徒勞,實際上卻根本不是這麽回事。


    就是現在,成群結隊飛越蒼穹,一枚枚拖著明亮尾焰的暗灰色kh-15導彈正在接近,距離航母戰鬥群中心點隻有二百公裏左右,“宙斯盾”係統判定可以發射導彈,一枚枚“標準”ii伴隨煙塵飛離發射單元,沒有絲毫遲疑的向遠方天際飛去。


    雖然來襲導彈距離尚遠,“提康德羅加”和“伯克”級也一點都沒吝嗇彈藥,簇擁在三艘航空母艦周圍的“宙斯盾”戰艦上濃煙四起,就在短短十餘秒時間裏,擅長急促開火的mk-41就頻頻發威,九艘防空艦上一下子打出去幾十枚rim-66h,場麵雖然不能與紅海軍反艦導彈齊射的壯闊相比,一時間卻也蔚為壯觀。


    “壯觀”,這詞匯似乎有點別扭,不過事實的確如此。


    眼見各艘戰艦上的前後發射單元井蓋頻開,一枚枚灰白色“標準”導彈放煙火般直刺天空,旁觀者中沒人能數清楚美國海軍到底發射了多少導彈,但隻要開了火,俄國重型反艦導彈的陰影似乎就會淡漠幾分。


    眼前的威脅暫時消失,指揮中心的將官們在慶幸之餘、卻也還抱有一絲忐忑。


    這種忐忑,對不少人來說都隻是一種模糊感覺,不過真麵對這麽多的俄國空對艦導彈,空中上校沃爾什卻和威廉*普拉特中將等人陷入了沉默。


    感覺的由來不難確定,但是,要真正考慮清楚這一點困局,可就要困難得多。


    紅海軍與美國海軍,一場海空較量的勝負手,現在就著落在一枚枚呼嘯奔襲的kh-15上。


    麵對這麽多的反艦導彈――實際數量大概會在一百三十枚左右,哪怕手握看似堅不可摧的aegis,就能從容輾轉於導彈攢射之中?


    不能,絕對不能!


    對“回馬槍”導彈的作戰性能,中將並沒有一點深入研究,他的從戎生涯裏也沒有這麽清閑的時間,但是普拉特的確翻閱過rim-66h導彈、mk-1作戰指揮係統等模塊的資料,他很清楚“宙斯盾”艦艇的防空接戰模式,現在既然還是以此種方式迎敵,那麽合眾國一方的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


    道理很簡單,一艘“提康德羅加”級防空巡洋艦,總共會有多少個火力通道?


    這一問題,軍艦上搭載的an/spy-1c無法回答,專精於本行的美國海軍指揮官們們卻很容易弄清楚,然後就是隨之而來的不寒而栗。


    在整個接戰過程中,rim-66h剛飛離發射單元的時候不需要雷達照射,但到了飛行末段時,就必須依靠an/spg-62火控雷達的照射來完成歸向;簡單說來,每一枚各自撲向目標的rim-66h,都要有一束對應的雷達照射波束來導引,這樣說來,一部an/spg-62就是一個火力通道。


    不過憑借電子技術上的優勢,美國人的an/spg-62火控雷達可以“同時”引導四枚“標準”ii導彈,火力通道的數量就變成了雷達數量的四倍――當然,這四枚“標準”ii導彈並不能真的同時接敵,隻能先後與目標交匯,雷達通過分時方式依次為四枚滯空導彈提供照射才行,這就對防空係統的作戰方式、甚至來襲目標提出了一些要求,前者容易滿足,後者麽就隻能看運氣了。


    巡曳在航空母艦四周的u.s.navy戰艦,“提康德羅加”級上安裝有四部an/spg-62,“阿利*伯克”級則安裝有三部。


    這樣算下來,集結起全部九艘“宙斯盾”防空艦――除去艦隊保留的一艘“提康德羅加”,美國人手上可用的火力通道數一共是一百二十八,這是個相當大的數字,最起碼的,並不比呼嘯而來的“回馬槍”少,理論上講,每一枚來襲的as-16都能分配到一個火力通道,繼而遭遇“標準”ii的迎頭攔截。


    紙麵上的計算大概如此,但是此時此刻,天空中發生的事情卻一點都不是這種節奏。


    導彈疾速飛來,一枚枚高速掠襲的“回馬槍”在“宙斯盾”係統的雷達顯示屏上十分顯眼,距離從三百千米開始迅速縮減。


    威脅不斷迫近,美軍戰艦上拖煙直刺蒼穹的“標準”ii也越來越多,合眾國航母戰鬥群的攔截作戰一開始還很順利,全自動運行的防空係統負責為每一艘“宙斯盾”艦分配目標,至於每一簇目標的具體解算、乃至發射並引導rim-66h,就由防空網絡上的一個個“宙斯盾”節點來完成。(未完待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戰長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龍戰長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