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又搖搖頭,馬上反駁了自己的想法:“皇帝根本沒有打算讓我們回去,何必要咱們支持那一方呢?”
“不讓回就不回,咱們現在掌握的疆土,比大明疆土也小不了多少,回去做什麽呢?反正人人都認為咱們這些人,說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已經不容於大明朝野。”買的裏八剌的太尉說道。
丞相雖然應該是文職,但是因為是蒙古人依舊是那種十分衝動的類型,聞聽這麽說,有些不滿意,大聲道:“為什麽不回,咱們現在上百萬的大軍,想回去誰能阻擋的了。我看皇帝是在討好咱們,想讓太子在即位之前,和咱們拉好關係,害怕一旦太子朱標登基,咱們就有借口回轉大明聲討,重現成吉思汗的榮光。”
“噓……”太尉有些不滿意的瞪了丞相一眼,道:“你不會小聲一點,沒有人拿你當啞巴,還百萬大軍,你難道就沒有記起當年的帖木兒,那也不是上百萬大軍,他過長城了嗎?”
“說的對,這些話以後就不要提了……。”買的裏八剌拍拍自己的屬下,有些欣賞的看了他一眼,遂繼續說道:“回去?別說沒有借口,就算是有借口,咱們也回不去?”
“為什麽啊?大汗!”丞相問道。
“首先,咱們軍隊的成分太複雜,各族人都有,其中主力雖然還是保持編製的三萬餘黃金家族嫡係軍,但是隨著軍隊的龐大,已經慢慢的被愈來愈多的異族士卒所覆蓋。”
太尉、丞相兩人點點頭。他們分別是正漢旗、副漢旗的都督,當然明白現在軍隊中的情況。要不是大汗用不停止的戰事消耗著軍隊的力量,恐怕兩個漢旗早就被異族淹沒了。這也是他們佩服大汗的其中一點。
以三萬餘的漢軍統治著百萬大軍。這種魄力還真的不是一般,更令他們佩服的是大汗發明的這個旗軍製度,有效的遏製了各部的發展,增加了部隊凝聚力的同時,也讓這些異族互相牽製,達到了漢旗軍始終保持優勢的地位。
想到這裏,丞相道:“那是大汗所創旗軍製的功勞啊!”
向門口看了一下,買的裏八剌在兩個屬下來找他之前,就已經布置好了崗哨。就是為了向屬下們說一些不為人所知的事情。確定安全之後,買的裏八剌走回桌前,低聲說道:“其實這個旗軍製是皇上所創的,開始本汗也不以為然,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有什麽漏洞!”
太尉、丞相兩人吃了一驚,忙走到大汗身前,不由自主的也壓低了聲音道:“這個是那皇帝所創的,大汗為什麽不早些告訴我們呢?”
買的裏八剌笑了一下。並沒有解釋,把頭扭向軍事地圖,不出聲的回想著往事。
在遼東時,皇帝朱元璋曾經給自己送來了一份密件。上麵簡單的說了一些旗軍製度的好處與創建辦法,開始他正為自己部隊成分的駁雜而頭痛,至少語言不通就是一個致命的缺陷。他雖然覺得旗軍製不一定好。但當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按照皇帝的設想。開始試行旗軍製。
當時成立了六股旗軍。以北平一些漢人武裝成立漢旗;以女真人成立綠旗;以朝鮮成立紅旗;以兀良哈所部的朵顏三衛成立白旗;以韃靼部成立藍旗;以哈裏所部成立紫旗。自己所直屬的黃金家族嫡係軍隊成立黃旗。
各部互不相通,以軍服顏色區分。其中漢旗使用白色,其他根據各部以此類推,推進到帖木兒帝國的地盤上時,由於隊伍慢慢的壯大,所以每旗再互分正副兩旗,成就了現在的十二旗的規模。
要按照勢力,當然是哈裏所統領的紫旗數量最為強大,紫旗正副旗人數已經達到了四十萬於眾,後來按照比例,每千人之中要有一個漢旗軍的存在,買的裏八剌分別向各旗派遣監軍隊伍,與十二旗相互約定,監軍隊伍利益高於一切,隻負責督戰之用,不能被派往前線,不能身先士卒,也不能無辜被殺。監軍隊伍士卒死一人,斬殺所屬旗軍的指揮一人,如果是軍官無緣無故的死去,那就要斬殺旗主之子作為補償。
以此為代價,買的裏八剌答應各旗軍,監軍不會幹涉旗內事務,不會幹涉旗內軍務等等,屬於一個透明似得存在。
就是這樣,初建時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各族成員皆隸於十二旗之下。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麵職能。十二旗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勞動,戰時荷戈從征,軍械糧草自備。
成立旗軍之後,語言不通所造成的困惑少了很多,而且開始入旗很容易,單憑旗主呈報就行,但是到了帖木兒帝國在買的裏八剌的掌握之後,入旗的製度越來越嚴。
最後就連旗主也不想自己旗下的子民多起來,因為買的裏八剌恢複了奴隸製度,但凡旗內兵卒子民,皆可擁有戰利品作為奴隸,支撐自己的家庭生計。由此一來,奴隸數量慢慢的增加,導致了旗軍的相對數量穩定。
這正是買的裏八剌一直能保持漢軍實力的依仗之一。另外一個倚仗是,漢軍旗的裝備和武器皆有大明國內供應,但凡兵員大幅減少的情況出現,國內就會讓買的裏八剌派人回去自行招募自願者參加到他的漢旗軍當中,穩定住了數量。武器的存在就是一個可以震懾各部的法寶。
漢軍旗的武器都是火器,雖然不排除是國內武器中的淘汰品,但在手握彎刀的異族人麵前,八連發的霰彈槍和後置彈藥的火炮還是他們的夢魘。再加上他們語言不通,忠誠度不同,各旗不相往來的牽製。買的裏八剌又是有計劃的削減或者增大各旗的實力,讓各旗不但沒有緩和的餘地。而且正、副兩旗也有著開始分裂的跡象。
買的裏八剌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卻被這種製度嚇了一跳。這也是他不想回去大明的原因,就算是有借口,他也不想回去。
第一,他不想和一個眼光如此長遠的皇帝打仗;第二,他和皇帝還有別的協議;第三,他作為朱氏子孫總不能領著一群異族去攻打自己的國家。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他還有野心想要回去的話,他一點戰勝自己侄子的把握也沒有,而且他已經不容於大明朝野。還不如在外麵做一個逍遙王爺的好。
畢竟,征戰沙場是他平生的夙願,為此他已經在和林內幽居了十餘年,他不想再浪費時間在那些事情上。
而且,他現在大明臣民的眼裏是附庸國的身份,其實在西北帖木兒的帝國範圍之內,和皇帝沒有什麽區別。雖然日子過得可能沒有北平或者南京舒適,但是上等人畢竟是上等人,再艱苦也艱苦不到他的身上來。買的裏八剌沒有感覺到生活有太大的變化。反而原來的疆土**在此時得到了發泄。
隨著見到的商賈,還有來自更遠西方的傳教士的描述,買的裏八剌知道,天下的疆土並不止於大明。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著他去征伐,為此,他可以付出一生的所有。何必還要回去呢?
買的裏八剌想在老去之前徹底占領奧斯曼帝國。極度的自信使他有著很深的底氣,他去年之所以沒有發動攻勢。因為他要等待大明皇帝的回話,因為大明水師的探險隊已經接近波斯灣。也探到了紅色的海洋,所需要的就是摸清那裏的地勢、水勢之後,大明水師能和他一起兩麵夾攻奧斯曼帝國,以盼望一戰功成。
而且,穆拉德二世的父親穆罕默德一世曾經派遣艦隊驅逐了愛琴海島嶼上的威尼斯人,下令在多瑙河以北構築要塞,想要進攻匈牙利。後來穆罕默德因其艦隊在格利博盧附近海域為威尼斯人所敗而被迫與其和談。
為此也喪失了大部分的水上力量,軍隊與威尼斯之前一直在處於談判期間,也就是進入地中海後的權力分配問題,狡猾的威尼斯人看到了火器的力量,雖然火藥的用處在歐洲國家已經開始研究,但怎麽能趕得上大明的發展步伐,他們一直不同意大明水師進入地中海,如果想要進入,必須以火器的製造技術作為交換。
可憐皇帝朱元璋怎麽壓榨,龐煌腦袋裏麵的軍火知識,也知道隻要向歐洲人開放這個技術,那麽以歐洲人的狂熱,他不敢想象後果會是怎麽樣,而且在另一個時空,一直到皇帝朱元璋穿越回大明之前,歐美國家對中國的武器禁運還沒有放鬆,到了這個關口,怎麽能讓那些歐洲人得逞呢。
在龐煌的建議下,皇帝朱元璋斷然回絕了這個要求,對負責和談的使臣說及的底限就是有條件的買賣,不是最後萬不得已,這個條件也要適當的禁止,為此,皇帝朱元璋害怕那些老夫子忍受不了那種討價還價的痛苦,所以專門派了永嘉學派的人去,並下了嚴旨。
談判一度陷入了僵局,雖然大明境內的傳教士日益增多,西方的商賈也如過河之卿一般連綿不絕,但是麵對著國家利益的問題,皇帝朱元璋堅決不肯放鬆,在談判的同時,開始對印度進行著嚴厲的打擊,首先占領了斯裏蘭卡,並封朱貴烚為桂王,世襲斯裏蘭卡統治權,在那裏建立了軍事中轉基地,打擊印度。
朱貴烚是原遼王朱植的次子,也算是給遼王朱植一個當初效忠的回報吧。對於越來越遠的疆土,皇帝朱元璋感到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對於從斯裏蘭卡以西的地區,再封藩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決定成立世襲製度了。
隻要有個幾代統治,反正都是大明朱氏子孫,再疏遠能到那裏呢。也就是在去年底,看著大明皇帝如此的決心,威尼斯人終於做出了讓步,隻要能購買就行,同意了大明水師進入地中海。
這樣以來,買的裏八剌就可以從陸地發起攻勢了,威尼斯人的根本是拜占庭,而買的裏八剌的目標是奧斯曼。兩者也有共通點,隻要徹底的打擊了奧斯曼帝國。拜占庭才能獲得和平,至於買的裏八剌會不會窺視拜占庭的宗主國地位。那是以後的事情。
注重以利益為首的威尼斯商人不想去想這麽遠,所以認為皇帝朱元璋和買的裏八剌也不會想這麽遠,達成了這個協議之後,就開始談判當年奧斯曼侵占拜占庭疆土的歸屬權,不過這時大明水師已經可以開始進入地中海備戰了,不但是大明水師,威尼斯商人籌募的艦隊也將加入到大明水師戰鬥的序列之中,與其說是想打仗,還不如說是想觀摩新式的作戰方式最為恰當。
印度首先支持不住了。在二十多年前,帖木兒借助消滅異教徒的原因,大舉侵犯印度,當時的印度叫做德裏蘇丹國。
這個傳說中的佛教發源地,在德裏蘇丹國的統治下,其實本質上是伊斯蘭教,它的前幾位統治者都通過采取係統的宗教迫害的手段,使大批的印度教臣民集體皈依了伊斯蘭教。但是,帖木兒認為。他們對異教太寬容。認為他出發去征伐印度,僅僅是對伊斯蘭教的敵人發動戰爭。因為古蘭經上說:“一個人可獲得的最高榮譽,是他親自向伊斯蘭教的敵人發起戰爭。”這就是為什麽帖木兒總是關心消滅異教徒的原因,也是出於對榮譽的熱愛。同樣也是為獲得戰功。
德裏蘇丹國在當時幾乎囊括了整個印度,其後不久迅速走向衰落,接著是國土分裂。許多大省區的王公脫離了蘇丹的統治。建立起獨立自治的穆斯林國。於是,德裏蘇丹國失去了德幹。該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蘇丹國;孟加拉;烏德或劄溫普兒王國;最後是古吉萊特。這些地區穆斯林國的割據削弱了德裏蘇丹國,它隻擁有旁遮普和多阿布。甚至旁遮普也因鹽山的科卡爾部的叛亂而處於混亂之中。此外,當時在德裏統治的蘇丹馬茂德二世軟弱無能,處在他的全權大臣伊黑巴勒的掌握之中。
因此,帖木兒在印度麵對的隻是一個衰落中的蘇丹國,它由於地區王公們的肢解而喪失了一些最富有的省。帖木兒於建文元年初派其孫阿黑麻率前鋒軍先行。然後自己親率主軍於同年渡過印度河,
隻用了半年的功夫,帖木兒就勝利地進入德裏。在穆斯林教士們的要求下,他答應不殺居民,但是,他的士兵們以極端殘暴的行為征收供給品,致使居民們憤而抵抗。這種抵抗激起了帖木兒軍的憤怒,他們在城內燒殺擄掠。他們擄獲的戰利品數量巨大,因為突厥-阿富汗蘇丹們兩百年間從印度王公們那裏掠奪到的財富正是積聚在德裏。大量收集的這些金銀珠寶一舉落入了河中人之手。大屠殺是按比例進行的,在城的四角用人頭堆起了幾個金字塔。然而,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帖木兒仍像以往一樣赦免有技術的工匠們,送他們去美化撒麻耳幹。
帖木兒在德裏度過15天。像在其他地方一樣,毀掉一切之後,毫無建樹地離去。繼續去洗劫該道上的米拉傑,推倒了墓碑,把印度居民活生生地剝皮,以此證實地聖戰的誓言。然後,他沿西瓦利克山和旁遮普高地的正北方向,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二十多年前的那次打擊中,印度受到的打擊是致命的,動搖了德裏蘇丹國—穆斯林帝國的基礎之後,讓該地區處於一片混亂狀態中,摧毀一切,沒有采取任何維護秩序的措施就走掉。隻是離開印度前,曾指派印度族穆斯林君主賽義德家族的希茲爾汗為木爾坦和旁遮普大公,而二十多年後,這個大公成為德裏蘇丹。
剛剛整頓了印度境內的部分秩序,誰能想到,希茲爾汗的蘇丹還沒有過上舒服的日子,就迎來了大明的征伐。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
印度的位置對於大明今後向西方發展太重要了,正如同另一個時空中西方向東方擴張是一樣的重要,皇帝朱元璋還記的,在另一個時空,印度是世界上排名第四的煤炭資源國,有著豐富的鐵礦等等。
這個地區,就算是大明不打主意,日後肯定也會被歐洲國家看中,與其這樣,還不如現在下手,將其歸納入大明的版圖之內。
大明於四年前就開始了想印度的探查,到如今為止,在大明水師進入地中海的路程中,攜帶了大量由各都司抽取的將士,在孟加拉灣附近放下整頓,伺機進攻印度,並想德裏蘇丹國發出了照會。
由於帖木兒的打擊異教徒行為,造成了伊斯蘭教在印度的低迷,所謂的佛教趁機崛起,國內本來就不太平,這個當口,又收到大明的照會,那裏有心情抵抗啊。
新成立的烏思藏都司,派遣大軍渡過恒河河,進攻木爾坦,經過三個月的圍攻占領了木爾坦。(未完待續。。。)
“不讓回就不回,咱們現在掌握的疆土,比大明疆土也小不了多少,回去做什麽呢?反正人人都認為咱們這些人,說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已經不容於大明朝野。”買的裏八剌的太尉說道。
丞相雖然應該是文職,但是因為是蒙古人依舊是那種十分衝動的類型,聞聽這麽說,有些不滿意,大聲道:“為什麽不回,咱們現在上百萬的大軍,想回去誰能阻擋的了。我看皇帝是在討好咱們,想讓太子在即位之前,和咱們拉好關係,害怕一旦太子朱標登基,咱們就有借口回轉大明聲討,重現成吉思汗的榮光。”
“噓……”太尉有些不滿意的瞪了丞相一眼,道:“你不會小聲一點,沒有人拿你當啞巴,還百萬大軍,你難道就沒有記起當年的帖木兒,那也不是上百萬大軍,他過長城了嗎?”
“說的對,這些話以後就不要提了……。”買的裏八剌拍拍自己的屬下,有些欣賞的看了他一眼,遂繼續說道:“回去?別說沒有借口,就算是有借口,咱們也回不去?”
“為什麽啊?大汗!”丞相問道。
“首先,咱們軍隊的成分太複雜,各族人都有,其中主力雖然還是保持編製的三萬餘黃金家族嫡係軍,但是隨著軍隊的龐大,已經慢慢的被愈來愈多的異族士卒所覆蓋。”
太尉、丞相兩人點點頭。他們分別是正漢旗、副漢旗的都督,當然明白現在軍隊中的情況。要不是大汗用不停止的戰事消耗著軍隊的力量,恐怕兩個漢旗早就被異族淹沒了。這也是他們佩服大汗的其中一點。
以三萬餘的漢軍統治著百萬大軍。這種魄力還真的不是一般,更令他們佩服的是大汗發明的這個旗軍製度,有效的遏製了各部的發展,增加了部隊凝聚力的同時,也讓這些異族互相牽製,達到了漢旗軍始終保持優勢的地位。
想到這裏,丞相道:“那是大汗所創旗軍製的功勞啊!”
向門口看了一下,買的裏八剌在兩個屬下來找他之前,就已經布置好了崗哨。就是為了向屬下們說一些不為人所知的事情。確定安全之後,買的裏八剌走回桌前,低聲說道:“其實這個旗軍製是皇上所創的,開始本汗也不以為然,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有什麽漏洞!”
太尉、丞相兩人吃了一驚,忙走到大汗身前,不由自主的也壓低了聲音道:“這個是那皇帝所創的,大汗為什麽不早些告訴我們呢?”
買的裏八剌笑了一下。並沒有解釋,把頭扭向軍事地圖,不出聲的回想著往事。
在遼東時,皇帝朱元璋曾經給自己送來了一份密件。上麵簡單的說了一些旗軍製度的好處與創建辦法,開始他正為自己部隊成分的駁雜而頭痛,至少語言不通就是一個致命的缺陷。他雖然覺得旗軍製不一定好。但當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按照皇帝的設想。開始試行旗軍製。
當時成立了六股旗軍。以北平一些漢人武裝成立漢旗;以女真人成立綠旗;以朝鮮成立紅旗;以兀良哈所部的朵顏三衛成立白旗;以韃靼部成立藍旗;以哈裏所部成立紫旗。自己所直屬的黃金家族嫡係軍隊成立黃旗。
各部互不相通,以軍服顏色區分。其中漢旗使用白色,其他根據各部以此類推,推進到帖木兒帝國的地盤上時,由於隊伍慢慢的壯大,所以每旗再互分正副兩旗,成就了現在的十二旗的規模。
要按照勢力,當然是哈裏所統領的紫旗數量最為強大,紫旗正副旗人數已經達到了四十萬於眾,後來按照比例,每千人之中要有一個漢旗軍的存在,買的裏八剌分別向各旗派遣監軍隊伍,與十二旗相互約定,監軍隊伍利益高於一切,隻負責督戰之用,不能被派往前線,不能身先士卒,也不能無辜被殺。監軍隊伍士卒死一人,斬殺所屬旗軍的指揮一人,如果是軍官無緣無故的死去,那就要斬殺旗主之子作為補償。
以此為代價,買的裏八剌答應各旗軍,監軍不會幹涉旗內事務,不會幹涉旗內軍務等等,屬於一個透明似得存在。
就是這樣,初建時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各族成員皆隸於十二旗之下。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麵職能。十二旗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勞動,戰時荷戈從征,軍械糧草自備。
成立旗軍之後,語言不通所造成的困惑少了很多,而且開始入旗很容易,單憑旗主呈報就行,但是到了帖木兒帝國在買的裏八剌的掌握之後,入旗的製度越來越嚴。
最後就連旗主也不想自己旗下的子民多起來,因為買的裏八剌恢複了奴隸製度,但凡旗內兵卒子民,皆可擁有戰利品作為奴隸,支撐自己的家庭生計。由此一來,奴隸數量慢慢的增加,導致了旗軍的相對數量穩定。
這正是買的裏八剌一直能保持漢軍實力的依仗之一。另外一個倚仗是,漢軍旗的裝備和武器皆有大明國內供應,但凡兵員大幅減少的情況出現,國內就會讓買的裏八剌派人回去自行招募自願者參加到他的漢旗軍當中,穩定住了數量。武器的存在就是一個可以震懾各部的法寶。
漢軍旗的武器都是火器,雖然不排除是國內武器中的淘汰品,但在手握彎刀的異族人麵前,八連發的霰彈槍和後置彈藥的火炮還是他們的夢魘。再加上他們語言不通,忠誠度不同,各旗不相往來的牽製。買的裏八剌又是有計劃的削減或者增大各旗的實力,讓各旗不但沒有緩和的餘地。而且正、副兩旗也有著開始分裂的跡象。
買的裏八剌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卻被這種製度嚇了一跳。這也是他不想回去大明的原因,就算是有借口,他也不想回去。
第一,他不想和一個眼光如此長遠的皇帝打仗;第二,他和皇帝還有別的協議;第三,他作為朱氏子孫總不能領著一群異族去攻打自己的國家。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他還有野心想要回去的話,他一點戰勝自己侄子的把握也沒有,而且他已經不容於大明朝野。還不如在外麵做一個逍遙王爺的好。
畢竟,征戰沙場是他平生的夙願,為此他已經在和林內幽居了十餘年,他不想再浪費時間在那些事情上。
而且,他現在大明臣民的眼裏是附庸國的身份,其實在西北帖木兒的帝國範圍之內,和皇帝沒有什麽區別。雖然日子過得可能沒有北平或者南京舒適,但是上等人畢竟是上等人,再艱苦也艱苦不到他的身上來。買的裏八剌沒有感覺到生活有太大的變化。反而原來的疆土**在此時得到了發泄。
隨著見到的商賈,還有來自更遠西方的傳教士的描述,買的裏八剌知道,天下的疆土並不止於大明。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著他去征伐,為此,他可以付出一生的所有。何必還要回去呢?
買的裏八剌想在老去之前徹底占領奧斯曼帝國。極度的自信使他有著很深的底氣,他去年之所以沒有發動攻勢。因為他要等待大明皇帝的回話,因為大明水師的探險隊已經接近波斯灣。也探到了紅色的海洋,所需要的就是摸清那裏的地勢、水勢之後,大明水師能和他一起兩麵夾攻奧斯曼帝國,以盼望一戰功成。
而且,穆拉德二世的父親穆罕默德一世曾經派遣艦隊驅逐了愛琴海島嶼上的威尼斯人,下令在多瑙河以北構築要塞,想要進攻匈牙利。後來穆罕默德因其艦隊在格利博盧附近海域為威尼斯人所敗而被迫與其和談。
為此也喪失了大部分的水上力量,軍隊與威尼斯之前一直在處於談判期間,也就是進入地中海後的權力分配問題,狡猾的威尼斯人看到了火器的力量,雖然火藥的用處在歐洲國家已經開始研究,但怎麽能趕得上大明的發展步伐,他們一直不同意大明水師進入地中海,如果想要進入,必須以火器的製造技術作為交換。
可憐皇帝朱元璋怎麽壓榨,龐煌腦袋裏麵的軍火知識,也知道隻要向歐洲人開放這個技術,那麽以歐洲人的狂熱,他不敢想象後果會是怎麽樣,而且在另一個時空,一直到皇帝朱元璋穿越回大明之前,歐美國家對中國的武器禁運還沒有放鬆,到了這個關口,怎麽能讓那些歐洲人得逞呢。
在龐煌的建議下,皇帝朱元璋斷然回絕了這個要求,對負責和談的使臣說及的底限就是有條件的買賣,不是最後萬不得已,這個條件也要適當的禁止,為此,皇帝朱元璋害怕那些老夫子忍受不了那種討價還價的痛苦,所以專門派了永嘉學派的人去,並下了嚴旨。
談判一度陷入了僵局,雖然大明境內的傳教士日益增多,西方的商賈也如過河之卿一般連綿不絕,但是麵對著國家利益的問題,皇帝朱元璋堅決不肯放鬆,在談判的同時,開始對印度進行著嚴厲的打擊,首先占領了斯裏蘭卡,並封朱貴烚為桂王,世襲斯裏蘭卡統治權,在那裏建立了軍事中轉基地,打擊印度。
朱貴烚是原遼王朱植的次子,也算是給遼王朱植一個當初效忠的回報吧。對於越來越遠的疆土,皇帝朱元璋感到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對於從斯裏蘭卡以西的地區,再封藩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決定成立世襲製度了。
隻要有個幾代統治,反正都是大明朱氏子孫,再疏遠能到那裏呢。也就是在去年底,看著大明皇帝如此的決心,威尼斯人終於做出了讓步,隻要能購買就行,同意了大明水師進入地中海。
這樣以來,買的裏八剌就可以從陸地發起攻勢了,威尼斯人的根本是拜占庭,而買的裏八剌的目標是奧斯曼。兩者也有共通點,隻要徹底的打擊了奧斯曼帝國。拜占庭才能獲得和平,至於買的裏八剌會不會窺視拜占庭的宗主國地位。那是以後的事情。
注重以利益為首的威尼斯商人不想去想這麽遠,所以認為皇帝朱元璋和買的裏八剌也不會想這麽遠,達成了這個協議之後,就開始談判當年奧斯曼侵占拜占庭疆土的歸屬權,不過這時大明水師已經可以開始進入地中海備戰了,不但是大明水師,威尼斯商人籌募的艦隊也將加入到大明水師戰鬥的序列之中,與其說是想打仗,還不如說是想觀摩新式的作戰方式最為恰當。
印度首先支持不住了。在二十多年前,帖木兒借助消滅異教徒的原因,大舉侵犯印度,當時的印度叫做德裏蘇丹國。
這個傳說中的佛教發源地,在德裏蘇丹國的統治下,其實本質上是伊斯蘭教,它的前幾位統治者都通過采取係統的宗教迫害的手段,使大批的印度教臣民集體皈依了伊斯蘭教。但是,帖木兒認為。他們對異教太寬容。認為他出發去征伐印度,僅僅是對伊斯蘭教的敵人發動戰爭。因為古蘭經上說:“一個人可獲得的最高榮譽,是他親自向伊斯蘭教的敵人發起戰爭。”這就是為什麽帖木兒總是關心消滅異教徒的原因,也是出於對榮譽的熱愛。同樣也是為獲得戰功。
德裏蘇丹國在當時幾乎囊括了整個印度,其後不久迅速走向衰落,接著是國土分裂。許多大省區的王公脫離了蘇丹的統治。建立起獨立自治的穆斯林國。於是,德裏蘇丹國失去了德幹。該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蘇丹國;孟加拉;烏德或劄溫普兒王國;最後是古吉萊特。這些地區穆斯林國的割據削弱了德裏蘇丹國,它隻擁有旁遮普和多阿布。甚至旁遮普也因鹽山的科卡爾部的叛亂而處於混亂之中。此外,當時在德裏統治的蘇丹馬茂德二世軟弱無能,處在他的全權大臣伊黑巴勒的掌握之中。
因此,帖木兒在印度麵對的隻是一個衰落中的蘇丹國,它由於地區王公們的肢解而喪失了一些最富有的省。帖木兒於建文元年初派其孫阿黑麻率前鋒軍先行。然後自己親率主軍於同年渡過印度河,
隻用了半年的功夫,帖木兒就勝利地進入德裏。在穆斯林教士們的要求下,他答應不殺居民,但是,他的士兵們以極端殘暴的行為征收供給品,致使居民們憤而抵抗。這種抵抗激起了帖木兒軍的憤怒,他們在城內燒殺擄掠。他們擄獲的戰利品數量巨大,因為突厥-阿富汗蘇丹們兩百年間從印度王公們那裏掠奪到的財富正是積聚在德裏。大量收集的這些金銀珠寶一舉落入了河中人之手。大屠殺是按比例進行的,在城的四角用人頭堆起了幾個金字塔。然而,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帖木兒仍像以往一樣赦免有技術的工匠們,送他們去美化撒麻耳幹。
帖木兒在德裏度過15天。像在其他地方一樣,毀掉一切之後,毫無建樹地離去。繼續去洗劫該道上的米拉傑,推倒了墓碑,把印度居民活生生地剝皮,以此證實地聖戰的誓言。然後,他沿西瓦利克山和旁遮普高地的正北方向,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二十多年前的那次打擊中,印度受到的打擊是致命的,動搖了德裏蘇丹國—穆斯林帝國的基礎之後,讓該地區處於一片混亂狀態中,摧毀一切,沒有采取任何維護秩序的措施就走掉。隻是離開印度前,曾指派印度族穆斯林君主賽義德家族的希茲爾汗為木爾坦和旁遮普大公,而二十多年後,這個大公成為德裏蘇丹。
剛剛整頓了印度境內的部分秩序,誰能想到,希茲爾汗的蘇丹還沒有過上舒服的日子,就迎來了大明的征伐。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
印度的位置對於大明今後向西方發展太重要了,正如同另一個時空中西方向東方擴張是一樣的重要,皇帝朱元璋還記的,在另一個時空,印度是世界上排名第四的煤炭資源國,有著豐富的鐵礦等等。
這個地區,就算是大明不打主意,日後肯定也會被歐洲國家看中,與其這樣,還不如現在下手,將其歸納入大明的版圖之內。
大明於四年前就開始了想印度的探查,到如今為止,在大明水師進入地中海的路程中,攜帶了大量由各都司抽取的將士,在孟加拉灣附近放下整頓,伺機進攻印度,並想德裏蘇丹國發出了照會。
由於帖木兒的打擊異教徒行為,造成了伊斯蘭教在印度的低迷,所謂的佛教趁機崛起,國內本來就不太平,這個當口,又收到大明的照會,那裏有心情抵抗啊。
新成立的烏思藏都司,派遣大軍渡過恒河河,進攻木爾坦,經過三個月的圍攻占領了木爾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