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萬人空巷!
萬千子民都湧向長安城外,因為今天是他們被傳得如神般的秦王爺凱旋歸京的日子。
擺茶水攤的生意最好,那有說書人的茶水攤生意更是好得出奇。
“話說去歲此時,秦王爺率軍在高墌和‘西秦霸王’薛舉鏖戰,奈何一場瘧疾令秦王爺動彈不得,更是令薛舉趁勢進攻,導致秦王爺兵敗淺水原。然……吉人自有天助,一月後薛舉病亡,其子薛仁杲繼位。病好的秦王再度領兵和‘西秦軍’大戰於淺水原。整整兩個月的時間,秦王深溝壁壘、閉門不出,待耗盡‘西秦軍’糧草,秦王一聲令下、趁勢進攻,我軍勢不可擋,秦王更是親率幾十騎將士衝入敵軍中心陣地,從內向外殺,配合著外圍的唐軍裏應外合,大斬敵軍……”
聽得入迷,有聽眾問道:“秦王是一軍主帥,這番不要命的闖進敵軍中心陣營,萬一被‘西秦軍’擒住了可怎生是好?”
一拍書案,說書人捋了捋胡須,“這便是藝高人膽大的道理。說起來,這裏應外合的危險之舉還不算不要命的,更不要命的在後頭。”說到這裏,說書人喝了口茶,在一眾期待的眼神下,又道:“話說薛仁杲被秦王的裏應外合打得暈頭轉向、落荒而逃。秦王僅帶著手下二十餘騎將士一路追至薛仁杲城下,嚇得薛仁杲緊閉城門、環城而守、錯失最佳出戰時機,很快,秦王大軍壓境圍住該城,翌日一早,薛仁杲便出城投降。”
其實,淺水原之戰的成功不下於柏壁之戰。李世民當初在沒有攻城工具的情形下僅帶著二十餘騎將士將薛仁杲嚇得閉城不出,可以說首先從氣勢上便勝薛仁杲十分。
聽書的感歎道:“二十幾騎,怎麽贏的啊?”
激動處,說書人的聲音有了顫抖,“氣勢,秦王爺的氣勢就已將薛仁杲嚇敗。當然,也有將士問奏王為何如此不要命,不怕薛仁杲帶大軍殺出城嗎?你們道秦王怎麽回答?”
“怎麽回答?”
滿眼皆是敬佩之神,說書人道:“秦王說:兵貴神速,不能容對方有時間喘息。敵軍以前贏過我們,我們不出戰的示弱之舉隻會使他們更輕視我們,就會懷著輕敵之心傾全城兵馬來戰。就算出其不意的被我們打敗,但他們仍舊留有餘力,如果他們敗退回城,緩過勁來,我們取勝就難了。所以我們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隻有緊追不舍。再說敵軍多是隴西人,我追得他們回不了頭,他們幹脆一路跑回家,這城便空了。城裏人一害怕,當然會投降。這還不明白嗎?”
聞言後,聽書的‘嘖嘖’聲一片,有說‘非凡人能及’的,也有說‘靜如處子、動若脫兔’的,總而言之,讚揚聲一片。
嘴角噙著笑,我一路再往前走去,又一個說書茶水攤。
“話說,秦王踏冰過河屯兵柏壁和絳州形成很好的犄角之勢,‘定楊軍’大將宋金剛一時間手足無措,不敢動彈半分,就這般雙方對陣兩月有餘後秦王斷然出手,宋金剛的糧道被秦王斬斷,‘定楊軍’眾將士餓得是饑腸轆轆……突一日看唐軍大營中滿是糧囤啊。一時間,‘定楊軍’的氣焰更是又滅十分。其實,我軍糧囤中囤的哪是糧草,而是泥沙啊,秦王腹有良謀,以此來打擊日漸斷糧的‘定楊軍’……”
這位說書人說的是‘假糧堆’的故事。我一笑,沒有打擾一眾聚精會神聽書的人,悄悄的和天機星、地煞星碰頭的地方走去。
“話說那一日,秦王見時機已到,下令大軍齊齊進攻澮州。本餓得饑不擇食的‘定楊軍’哪是鬥誌昂揚的唐軍對手,立馬丟盔棄甲、匆匆敗逃。秦王在後一路追蹤,經霍縣、靈石、高壁嶺,直至雀鼠穀,兩天不食、三天不解甲,一路8仗,直殺得定楊軍屁滾尿流,十數萬大軍被我軍殺得隻剩下2萬逃至介休……”
又一個說書人,說的是李世民不要命的追殺宋金剛之事。
地煞星辦得不錯,如今不止李唐之地傳頌著李世民的勇猛,隻怕更遠的中原、江南也都略有耳聞。它日李世民若真要出戰,首先在氣勢上便可以嚇唬嚇唬敵方。
“聽聞在雀鼠穀,我唐軍的夥頭軍沒有追上秦王,秦王正餓著肚子的時候,來了一位老神仙,送了許多吃的給秦王。”
“這說明秦王得天助。”
“秦王本就是濟世安民的命。”
“更聽聞他廣納賢士,收了敵方大將尉遲敬德。”
“河東子民已奉上了萬民傘、萬言書,請陛下為秦王修塔建廟。”
“可不是,秦王收複河東全境,好事的是河東的子民,他們再也不必受‘定楊軍’的淩辱了,秦王不是他們的活菩薩是什麽?”
沿路,除卻說書人說得動人心魄外,三五成群的百姓也在議論紛紛。而我,也走到了目的地。
這塊地,憩著的都是待會子要為秦王獻歌獻舞的民間歌坊、舞坊、雜技坊的人。
除卻秦媽媽和順德外,我等會子將率著天機星、地煞星等人,親自為李世民歌舞一曲《破陣樂》!
所以,我們雖然都戴著麵具,但和這些臉上都畫著油彩的藝人相比並不顯得突兀。
突地,方才還喧鬧的人群不再喧鬧,而是靜靜的看向‘春明門’方向集體跪下,口中呼著‘萬歲萬歲萬萬歲’之話。
遠遠看去,李淵禦駕親迎至‘春明門’外,臉上樂得似花兒般的示意所有跪拜的人起來。
陪在李淵左右的是李建成、李元吉。
李建成臉上的神情很是複雜。李元吉臉上則笑開了花。
河東之劫已除,看來李淵實現了諾言,替元吉解了禁足之令了。
‘春明門’外,早就搭好了高台,在一眾百姓、文臣武將的聲聲跪拜中,李淵在兩個嫡子的相扶下,緩緩行至高台坐下。
高台之下,早鋪好了波斯紅毯,足有一個足球場麵積大小。
這紅毯是李淵專為前來迎接秦王凱旋的民間藝人用於表演準備的。
紅毯左右,按品級官位,排排站立的是當朝文武百官。遠遠看去,舅舅、二哥、三哥、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皆在其中。人人臉上是止不住的笑容滿麵。獨有裴寂等一幫太子黨笑得頗是勉強……
隨著李淵的到來,早在這裏等候的民眾知道李世民的大軍就快來了,急忙紛紛往紅毯四周擠去。實在擠不過去的便往更遠的官道上跑去,期待能夠近距離的看到他們的戰神歸來。
隨著勝利的號角聲時有時無,人群越發激動,茶攤的壺碗瓢盆被踩得遍地皆是,眾人推推攘攘著,不停的叫嚷著‘來了,來了’之話。
官道很快被堵住。
看自己的子民是如此的喜愛、崇拜次子,李淵笑容可掬,示意李元吉帶兵前去將堵塞的官道清理清理,至少要留一條道讓李世民的大軍通過。
元吉急忙跳下高台,帶了一幫子羽林軍衝進擁擠的人群中,很快將堵在官道上的人群‘請’出官道,然後李元吉又命羽林軍排長隊持槍站立官道兩旁。
有了羽林軍守道,萬千百姓不再擁擠,而是非常規矩的站在官道兩旁,看向李世民將要出現的方向。
見官道不會再出問題,李元吉這才重新回到李淵身邊站定。
不出一盞茶的功夫,隨著勝利的號角聲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悅耳,官道的盡頭揚起陣陣塵土。
接著,數百騎騎軍若閃電般沿官道直奔至紅毯一端,他們急急動作整齊的勒住馬跳下,然後解下身上的刀槍扔在地上,齊步走上紅毯,很快的排好方陣,一並跪在李淵禦駕前,“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謝陛下!”
隨著一列列騎兵陣營反複如此,反複退下,再接著是裝備精良的步兵。
一如騎兵般,他們在紅毯的一端便解下隨身武器,然後邁著整齊的步子步上紅毯,直至隊伍成為非常可觀的方陣,這才齊齊跪拜。
這般整齊有序、齊整劃一,直惹得李淵頻頻點頭,文武百官自豪萬分,大千民眾更是交頭接耳不時低聲稱讚‘秦王的將士不愧李唐之牆’的話。
一撥又一撥的將士參見完畢,接下來是獻俘儀式。
很顯然,無論是長安民眾還是文武百官,無一不唾棄‘定楊軍’俘虜,而這些俘虜的命很慘,遠處的行刑台是他們的歸宿。
數十個劊子手在行刑台上站定,隨著一撥又一撥俘虜被押上行刑台,隨著俘虜們的腦袋一個又一個的滾落地麵,方才還熱鬧的場麵不再熱鬧,有膽小的孩子已然嚇哭。
“你的戾氣,再也無人阻止得住了。”輕歎間,我回過眸,不再看向那被血染紅的行刑台。
終於,李世民的王轎出現在視野中。
李淵激動之下站起,蹩目遠眺。
見李淵站起,那些本還震驚於行刑台血腥的人立馬不再關注行刑台上的血流成河,而是再度將眼光關注向李世民會出現的地方,人群,再度熱烈起來。
很快,李世民的王轎出現在官道上。
擁擠的人群不再受羽林軍的限製,而是瘋狂的往王轎湧去。
李世民輕掀著轎簾,和迎接著他的民眾打著招呼。
王轎再不能動彈分毫。
迫不得已,守在官道上的羽林軍隻好全線撤軍,所有的羽林軍集中在了王轎前端,將那些堵得王轎不能動彈的百姓清理出官道,至於王轎後麵的隻得由著百姓們蜂擁的追著。
有數百羽林軍開道,王轎又能起動了,緩緩的被抬至紅毯之上。
李淵‘哈哈’笑著,急步邁下高台,快速迎了上去。
首先從王轎中蹦下來的是承乾,一襲華貴的裝束令在場所有的人發出陣陣‘好一個清貴人兒’讚歎,更惹得李淵不待承乾跪下便一把將承乾抱了起來,“乾兒,皇爺爺的乖孫子,讓皇爺爺親一口。”
李建成、李元吉相繼前來,紛紛從李淵懷中奪人。
好一番祖孫、叔侄樂,看得一眾人豔羨不已。
李世民從王轎緩緩步出,華貴的王爺官袍惹得前來觀瞻的人更是驚歎‘龍鳳日姿、天日可表、貌賽潘安、若樹臨風’之句。
“二郎啊,來來來,父皇阻不住民間子民的熱情,他們都要為你歌舞助興啊。所以,父皇在這裏搭了高台,先看了他們的表演再說。等回了皇宮,保和殿中,父皇再為你慶功。”
“兒臣謝父皇。”
在所有的禮節一一參拜完畢後,李淵攜著李世民等人一一坐定,大手一揮之下,內侍官高呼著‘開始’之後,民間那些歌舞坊、雜技坊的人均興致勃勃的為他們心中尊敬的戰神表演著他們最拿手的節目,有憨厚樸實的民族舞蹈、有忍俊不禁的醜角表演、有熱情洋溢的歡快曲調、有驚險刺激的雜技表演……惹得一眾文武群臣隨著李淵高聲叫好,且不時熱烈的鼓掌相和。
直至夕陽西下,我們的節目才做為壓軸戲出場。
也許是因了長時間久處戰場喜歡上了戰鼓,也許是因了出場的人都戴著神秘的麵具,本已看得有些暈暈欲睡的承乾在見到一麵麵的大鼓被戴麵具的人抬出,每尊大鼓上又放著一麵小鼓,同時大鼓上還站著一個戴麵具的人的時候,興奮得蹦了起來,直嚷著‘我喜歡,喜歡這個’的話。
李世民笑摸著承乾的頭,示意承乾安靜下來,然後將承乾抱在懷中坐在他腿上。
20麵大鼓,每麵大鼓4人抬,其上1人舞。
隨著陣陣有節奏的鼓聲響起,那在大鼓上擊鼓之人的腳亦舞動起來,每舞動一步,和手中擊的小鼓、腳下踩的大鼓遙相呼應。
陽剛之舞,氣衝雲霄。
當鼓聲達到極致,更大的一麵鼓被4人抬出,其上一樣亦有一麵小鼓,所不同的是那小鼓就如那起初的20麵大鼓的大小,而那最大的鼓麵上站著兩人。一人手持鼓棰,一人手持長簫。
隨著我的簫音響起,那壯誌淩雲的鼓音不再霸道,似全融入簫的清柔之中。而站在我身邊的天機星,適時的擊起鼓,大聲喝道:“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
緊跟著,20麵大鼓上的人一邊擊著鼓,一邊腳踩鼓麵,齊聲和道:“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
再度擊著鼓點,天機星又喝道:“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一樣的,20麵大鼓上的人都再度和道:“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其勢可震山河,惹得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齊齊道好,一眾文武群臣更是不停的拍著手掌。長安百姓更是喜出望外,直呼‘好好、過癮、痛快’之話。
再隨著我簫音一轉,天機星適時找到鼓點,很好的配合上來。其它那20麵大鼓上的鼓手默契之極,手腕翻飛,跟隨著天機的鼓點,再度將鼓聲擊得震天響。
但無論他們的鼓聲如何氣衝雲霄,其中卻有我的簫音纏纏綿綿,硬將那陽剛之中摻入了陰柔之氣。
很快,李世民的大軍不再聽鼓聲,而是聽出那鼓聲中隱隱不斷的簫的曲調,情不自禁中,那些方方從戰場歸來的一眾唐軍將士齊聲唱道:“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雄壯的鼓聲、威武的歌聲、陰柔的蕭聲纏纏繞繞不可斷絕,大有‘戰我疆場兮狼嘯天闕,血染沙場兮立馬橫槊’的悲壯豪邁,也有‘氤氳江南兮山雨欲來,碎碎月光兮江山如畫’的似水柔情。
皇親國戚也好、平民百姓也罷,再也發不出聲,也不再拍掌,而是驚豔般的看著抬著大鼓的人、舞在大鼓上的人、歌在大鼓上的人。
即便是不再為任何事所動的李世民,此時亦是緩緩起身,俊目一直很是炙熱的盯著我的方向。
當《破陣樂》落下最後一個音的時候,我緩緩的鞠躬,再度起身之時,不待人們有反應,我擺手間,106天罡星、地煞星抬著大鼓如飛而去。陡留身後那一眾驚歎的聲音!
------題外話------
*^_^*
謝謝chunfeng888、凝月liang的票票!
萬人空巷!
萬千子民都湧向長安城外,因為今天是他們被傳得如神般的秦王爺凱旋歸京的日子。
擺茶水攤的生意最好,那有說書人的茶水攤生意更是好得出奇。
“話說去歲此時,秦王爺率軍在高墌和‘西秦霸王’薛舉鏖戰,奈何一場瘧疾令秦王爺動彈不得,更是令薛舉趁勢進攻,導致秦王爺兵敗淺水原。然……吉人自有天助,一月後薛舉病亡,其子薛仁杲繼位。病好的秦王再度領兵和‘西秦軍’大戰於淺水原。整整兩個月的時間,秦王深溝壁壘、閉門不出,待耗盡‘西秦軍’糧草,秦王一聲令下、趁勢進攻,我軍勢不可擋,秦王更是親率幾十騎將士衝入敵軍中心陣地,從內向外殺,配合著外圍的唐軍裏應外合,大斬敵軍……”
聽得入迷,有聽眾問道:“秦王是一軍主帥,這番不要命的闖進敵軍中心陣營,萬一被‘西秦軍’擒住了可怎生是好?”
一拍書案,說書人捋了捋胡須,“這便是藝高人膽大的道理。說起來,這裏應外合的危險之舉還不算不要命的,更不要命的在後頭。”說到這裏,說書人喝了口茶,在一眾期待的眼神下,又道:“話說薛仁杲被秦王的裏應外合打得暈頭轉向、落荒而逃。秦王僅帶著手下二十餘騎將士一路追至薛仁杲城下,嚇得薛仁杲緊閉城門、環城而守、錯失最佳出戰時機,很快,秦王大軍壓境圍住該城,翌日一早,薛仁杲便出城投降。”
其實,淺水原之戰的成功不下於柏壁之戰。李世民當初在沒有攻城工具的情形下僅帶著二十餘騎將士將薛仁杲嚇得閉城不出,可以說首先從氣勢上便勝薛仁杲十分。
聽書的感歎道:“二十幾騎,怎麽贏的啊?”
激動處,說書人的聲音有了顫抖,“氣勢,秦王爺的氣勢就已將薛仁杲嚇敗。當然,也有將士問奏王為何如此不要命,不怕薛仁杲帶大軍殺出城嗎?你們道秦王怎麽回答?”
“怎麽回答?”
滿眼皆是敬佩之神,說書人道:“秦王說:兵貴神速,不能容對方有時間喘息。敵軍以前贏過我們,我們不出戰的示弱之舉隻會使他們更輕視我們,就會懷著輕敵之心傾全城兵馬來戰。就算出其不意的被我們打敗,但他們仍舊留有餘力,如果他們敗退回城,緩過勁來,我們取勝就難了。所以我們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隻有緊追不舍。再說敵軍多是隴西人,我追得他們回不了頭,他們幹脆一路跑回家,這城便空了。城裏人一害怕,當然會投降。這還不明白嗎?”
聞言後,聽書的‘嘖嘖’聲一片,有說‘非凡人能及’的,也有說‘靜如處子、動若脫兔’的,總而言之,讚揚聲一片。
嘴角噙著笑,我一路再往前走去,又一個說書茶水攤。
“話說,秦王踏冰過河屯兵柏壁和絳州形成很好的犄角之勢,‘定楊軍’大將宋金剛一時間手足無措,不敢動彈半分,就這般雙方對陣兩月有餘後秦王斷然出手,宋金剛的糧道被秦王斬斷,‘定楊軍’眾將士餓得是饑腸轆轆……突一日看唐軍大營中滿是糧囤啊。一時間,‘定楊軍’的氣焰更是又滅十分。其實,我軍糧囤中囤的哪是糧草,而是泥沙啊,秦王腹有良謀,以此來打擊日漸斷糧的‘定楊軍’……”
這位說書人說的是‘假糧堆’的故事。我一笑,沒有打擾一眾聚精會神聽書的人,悄悄的和天機星、地煞星碰頭的地方走去。
“話說那一日,秦王見時機已到,下令大軍齊齊進攻澮州。本餓得饑不擇食的‘定楊軍’哪是鬥誌昂揚的唐軍對手,立馬丟盔棄甲、匆匆敗逃。秦王在後一路追蹤,經霍縣、靈石、高壁嶺,直至雀鼠穀,兩天不食、三天不解甲,一路8仗,直殺得定楊軍屁滾尿流,十數萬大軍被我軍殺得隻剩下2萬逃至介休……”
又一個說書人,說的是李世民不要命的追殺宋金剛之事。
地煞星辦得不錯,如今不止李唐之地傳頌著李世民的勇猛,隻怕更遠的中原、江南也都略有耳聞。它日李世民若真要出戰,首先在氣勢上便可以嚇唬嚇唬敵方。
“聽聞在雀鼠穀,我唐軍的夥頭軍沒有追上秦王,秦王正餓著肚子的時候,來了一位老神仙,送了許多吃的給秦王。”
“這說明秦王得天助。”
“秦王本就是濟世安民的命。”
“更聽聞他廣納賢士,收了敵方大將尉遲敬德。”
“河東子民已奉上了萬民傘、萬言書,請陛下為秦王修塔建廟。”
“可不是,秦王收複河東全境,好事的是河東的子民,他們再也不必受‘定楊軍’的淩辱了,秦王不是他們的活菩薩是什麽?”
沿路,除卻說書人說得動人心魄外,三五成群的百姓也在議論紛紛。而我,也走到了目的地。
這塊地,憩著的都是待會子要為秦王獻歌獻舞的民間歌坊、舞坊、雜技坊的人。
除卻秦媽媽和順德外,我等會子將率著天機星、地煞星等人,親自為李世民歌舞一曲《破陣樂》!
所以,我們雖然都戴著麵具,但和這些臉上都畫著油彩的藝人相比並不顯得突兀。
突地,方才還喧鬧的人群不再喧鬧,而是靜靜的看向‘春明門’方向集體跪下,口中呼著‘萬歲萬歲萬萬歲’之話。
遠遠看去,李淵禦駕親迎至‘春明門’外,臉上樂得似花兒般的示意所有跪拜的人起來。
陪在李淵左右的是李建成、李元吉。
李建成臉上的神情很是複雜。李元吉臉上則笑開了花。
河東之劫已除,看來李淵實現了諾言,替元吉解了禁足之令了。
‘春明門’外,早就搭好了高台,在一眾百姓、文臣武將的聲聲跪拜中,李淵在兩個嫡子的相扶下,緩緩行至高台坐下。
高台之下,早鋪好了波斯紅毯,足有一個足球場麵積大小。
這紅毯是李淵專為前來迎接秦王凱旋的民間藝人用於表演準備的。
紅毯左右,按品級官位,排排站立的是當朝文武百官。遠遠看去,舅舅、二哥、三哥、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皆在其中。人人臉上是止不住的笑容滿麵。獨有裴寂等一幫太子黨笑得頗是勉強……
隨著李淵的到來,早在這裏等候的民眾知道李世民的大軍就快來了,急忙紛紛往紅毯四周擠去。實在擠不過去的便往更遠的官道上跑去,期待能夠近距離的看到他們的戰神歸來。
隨著勝利的號角聲時有時無,人群越發激動,茶攤的壺碗瓢盆被踩得遍地皆是,眾人推推攘攘著,不停的叫嚷著‘來了,來了’之話。
官道很快被堵住。
看自己的子民是如此的喜愛、崇拜次子,李淵笑容可掬,示意李元吉帶兵前去將堵塞的官道清理清理,至少要留一條道讓李世民的大軍通過。
元吉急忙跳下高台,帶了一幫子羽林軍衝進擁擠的人群中,很快將堵在官道上的人群‘請’出官道,然後李元吉又命羽林軍排長隊持槍站立官道兩旁。
有了羽林軍守道,萬千百姓不再擁擠,而是非常規矩的站在官道兩旁,看向李世民將要出現的方向。
見官道不會再出問題,李元吉這才重新回到李淵身邊站定。
不出一盞茶的功夫,隨著勝利的號角聲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悅耳,官道的盡頭揚起陣陣塵土。
接著,數百騎騎軍若閃電般沿官道直奔至紅毯一端,他們急急動作整齊的勒住馬跳下,然後解下身上的刀槍扔在地上,齊步走上紅毯,很快的排好方陣,一並跪在李淵禦駕前,“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謝陛下!”
隨著一列列騎兵陣營反複如此,反複退下,再接著是裝備精良的步兵。
一如騎兵般,他們在紅毯的一端便解下隨身武器,然後邁著整齊的步子步上紅毯,直至隊伍成為非常可觀的方陣,這才齊齊跪拜。
這般整齊有序、齊整劃一,直惹得李淵頻頻點頭,文武百官自豪萬分,大千民眾更是交頭接耳不時低聲稱讚‘秦王的將士不愧李唐之牆’的話。
一撥又一撥的將士參見完畢,接下來是獻俘儀式。
很顯然,無論是長安民眾還是文武百官,無一不唾棄‘定楊軍’俘虜,而這些俘虜的命很慘,遠處的行刑台是他們的歸宿。
數十個劊子手在行刑台上站定,隨著一撥又一撥俘虜被押上行刑台,隨著俘虜們的腦袋一個又一個的滾落地麵,方才還熱鬧的場麵不再熱鬧,有膽小的孩子已然嚇哭。
“你的戾氣,再也無人阻止得住了。”輕歎間,我回過眸,不再看向那被血染紅的行刑台。
終於,李世民的王轎出現在視野中。
李淵激動之下站起,蹩目遠眺。
見李淵站起,那些本還震驚於行刑台血腥的人立馬不再關注行刑台上的血流成河,而是再度將眼光關注向李世民會出現的地方,人群,再度熱烈起來。
很快,李世民的王轎出現在官道上。
擁擠的人群不再受羽林軍的限製,而是瘋狂的往王轎湧去。
李世民輕掀著轎簾,和迎接著他的民眾打著招呼。
王轎再不能動彈分毫。
迫不得已,守在官道上的羽林軍隻好全線撤軍,所有的羽林軍集中在了王轎前端,將那些堵得王轎不能動彈的百姓清理出官道,至於王轎後麵的隻得由著百姓們蜂擁的追著。
有數百羽林軍開道,王轎又能起動了,緩緩的被抬至紅毯之上。
李淵‘哈哈’笑著,急步邁下高台,快速迎了上去。
首先從王轎中蹦下來的是承乾,一襲華貴的裝束令在場所有的人發出陣陣‘好一個清貴人兒’讚歎,更惹得李淵不待承乾跪下便一把將承乾抱了起來,“乾兒,皇爺爺的乖孫子,讓皇爺爺親一口。”
李建成、李元吉相繼前來,紛紛從李淵懷中奪人。
好一番祖孫、叔侄樂,看得一眾人豔羨不已。
李世民從王轎緩緩步出,華貴的王爺官袍惹得前來觀瞻的人更是驚歎‘龍鳳日姿、天日可表、貌賽潘安、若樹臨風’之句。
“二郎啊,來來來,父皇阻不住民間子民的熱情,他們都要為你歌舞助興啊。所以,父皇在這裏搭了高台,先看了他們的表演再說。等回了皇宮,保和殿中,父皇再為你慶功。”
“兒臣謝父皇。”
在所有的禮節一一參拜完畢後,李淵攜著李世民等人一一坐定,大手一揮之下,內侍官高呼著‘開始’之後,民間那些歌舞坊、雜技坊的人均興致勃勃的為他們心中尊敬的戰神表演著他們最拿手的節目,有憨厚樸實的民族舞蹈、有忍俊不禁的醜角表演、有熱情洋溢的歡快曲調、有驚險刺激的雜技表演……惹得一眾文武群臣隨著李淵高聲叫好,且不時熱烈的鼓掌相和。
直至夕陽西下,我們的節目才做為壓軸戲出場。
也許是因了長時間久處戰場喜歡上了戰鼓,也許是因了出場的人都戴著神秘的麵具,本已看得有些暈暈欲睡的承乾在見到一麵麵的大鼓被戴麵具的人抬出,每尊大鼓上又放著一麵小鼓,同時大鼓上還站著一個戴麵具的人的時候,興奮得蹦了起來,直嚷著‘我喜歡,喜歡這個’的話。
李世民笑摸著承乾的頭,示意承乾安靜下來,然後將承乾抱在懷中坐在他腿上。
20麵大鼓,每麵大鼓4人抬,其上1人舞。
隨著陣陣有節奏的鼓聲響起,那在大鼓上擊鼓之人的腳亦舞動起來,每舞動一步,和手中擊的小鼓、腳下踩的大鼓遙相呼應。
陽剛之舞,氣衝雲霄。
當鼓聲達到極致,更大的一麵鼓被4人抬出,其上一樣亦有一麵小鼓,所不同的是那小鼓就如那起初的20麵大鼓的大小,而那最大的鼓麵上站著兩人。一人手持鼓棰,一人手持長簫。
隨著我的簫音響起,那壯誌淩雲的鼓音不再霸道,似全融入簫的清柔之中。而站在我身邊的天機星,適時的擊起鼓,大聲喝道:“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
緊跟著,20麵大鼓上的人一邊擊著鼓,一邊腳踩鼓麵,齊聲和道:“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
再度擊著鼓點,天機星又喝道:“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一樣的,20麵大鼓上的人都再度和道:“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其勢可震山河,惹得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齊齊道好,一眾文武群臣更是不停的拍著手掌。長安百姓更是喜出望外,直呼‘好好、過癮、痛快’之話。
再隨著我簫音一轉,天機星適時找到鼓點,很好的配合上來。其它那20麵大鼓上的鼓手默契之極,手腕翻飛,跟隨著天機的鼓點,再度將鼓聲擊得震天響。
但無論他們的鼓聲如何氣衝雲霄,其中卻有我的簫音纏纏綿綿,硬將那陽剛之中摻入了陰柔之氣。
很快,李世民的大軍不再聽鼓聲,而是聽出那鼓聲中隱隱不斷的簫的曲調,情不自禁中,那些方方從戰場歸來的一眾唐軍將士齊聲唱道:“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雄壯的鼓聲、威武的歌聲、陰柔的蕭聲纏纏繞繞不可斷絕,大有‘戰我疆場兮狼嘯天闕,血染沙場兮立馬橫槊’的悲壯豪邁,也有‘氤氳江南兮山雨欲來,碎碎月光兮江山如畫’的似水柔情。
皇親國戚也好、平民百姓也罷,再也發不出聲,也不再拍掌,而是驚豔般的看著抬著大鼓的人、舞在大鼓上的人、歌在大鼓上的人。
即便是不再為任何事所動的李世民,此時亦是緩緩起身,俊目一直很是炙熱的盯著我的方向。
當《破陣樂》落下最後一個音的時候,我緩緩的鞠躬,再度起身之時,不待人們有反應,我擺手間,106天罡星、地煞星抬著大鼓如飛而去。陡留身後那一眾驚歎的聲音!
------題外話------
*^_^*
謝謝chunfeng888、凝月liang的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