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劉備入得徐州城內,便遭遇陶謙相讓徐州,卻被曹豹壞了好事,卻也無法,隻能等待後續轉機,而當下劉備書信一封,傳給城外曹操,陶謙問之何故,劉備乃雲,“先遣一書,以做何解,若其不從,再與其廝殺不遲!”。


    被劉備這廝闖入徐州,曹操已有氣憤,而孔融和田楷見得劉備入城,便不做攻勢,曹操方才喘口氣在軍中大罵,“這孔融和田楷也敢來多管閑事,定然要讓他們有去無回,便要提兵去攻此二人,正欲發作之時,突然聽到徐州城內有戰書傳來!


    曹操拆開書信,其上曰,“玄德自關外得拜君上,董卓棄洛陽而走長安之時,與君上作別,時間已有一年有餘,如今曹公之名已經如雷貫耳,天下誰人不聞,而尊父曹嵩,實乃是張聞所為,不甘陶謙之事,如今天下未安,董卓餘孽肆虐,黃巾殘黨不止,萬望曹公先朝廷之急,而後私仇,撤圍徐州之兵,以救天下,則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曹操看完書信之後,大罵道,“這個劉備是哪裏蹦出來的跳蚤,竟然趕來勸我,不自量力!”,曹操命人斬掉送信的來使,卻不管那孔融和田楷二人了,以全軍之力,並力攻城。


    荀攸也見到了劉備的來信,勸諫曹操道,“這劉備原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以好言答複其人,以懈怠劉備之心,然後在暗自用兵,則徐州可破矣!”。


    曹操以為荀攸有理,便從其計,卻叫人把那送信的來使放掉,好生招待,又給劉備寫了一封回信,備言徐州之事還是可以商榷的。


    正在商議攻打徐州對策的時候,突然一匹流星馬闖進曹操軍中,曹操問其故,流星馬乃傳書一封,備言呂布已經大破袞州,進據濮陽。


    果然如先前郭嘉所言,這曹操攻打徐州而留下的袞州大本營並不安全,話說這呂布輾轉數地,到了張邈的手下,而當時陳宮也由張超舉薦給他哥哥張邈,陳宮初到張邈手下,便給張邈獻計曰,“如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君以千裏之眾,反而受製於人,不亦悲乎!現在曹操征戰徐州,袞州必然空虛,而呂布乃當世之勇者,與之共取袞州,霸業可圖也!”。


    這張邈盤踞渤海之地,其叔父張濟在朝廷之中為將軍,而張邈也是個有野心的主兒,見呂布前來,正愁心無處安穩此人,正好可以驅呂布為己用,當下大喜,撥給呂布五萬人馬,去取袞州。


    呂布得了五萬人馬,還向張邈討要了陳宮,隨即整軍去戰袞州,不數日,便攻破袞州主城,隨即占據濮陽,袞州境內,隻有鄄城、東阿、範縣三處保得周全,還是荀彧、程昱二人設計死守,方才抵擋住呂布的攻勢,而將軍曹仁幾次反攻呂布,皆不能取勝,所以才向曹操告急。


    曹操聞得袞州出事,大驚曰,“袞州若是有失,使眾人無家可歸也,不可不回兵!”,郭嘉在一旁說道,“這劉備來信勸君退兵,此刻正好賣個人情給劉備,回兵袞州乃事不宜遲!”。


    曹操采用郭嘉之計,即刻拔營回袞州,走之前,又給劉備去信一封,乃雲念玄德之情麵,不複追加陶謙之罪!


    且說曹操之信回轉徐州,而曹營也已撤軍,陶謙讀曹操之信,見得曹操對劉備也是頗為敬重,否則不會僅僅因為劉備之言而退兵,所以陶謙讓徐州之意更甚,以為徐州在劉備之手必然可以大治。


    徐州無虞,徐州百姓亦無虞,陶謙喜不自勝,把孔融、劉備和田楷都請到城中宴飲,陶謙請劉備居於上座,拱手對眾人說道,“老夫年邁,二子不才,不堪為國家重任,劉備劉玄德乃是帝室之胄,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自願賦閑養病!”。


    劉備本想要接下陶謙的拳拳盛意,正欲開口的時候,孔融倒是先說道,“玄德兄弟雖然德高才備,但是徐州牧乃是一方大員,豈可私自想讓,如若陶謙大人屬意劉備,當先表奏朝廷,若是朝廷允諾,大人再做想讓也不遲啊!”。


    這孔融乃是孔子的後人,仁義禮儀自然遵守,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當然謹記在心,所以這陶謙私自讓徐州之事,乃是於理不合,所以便被孔融率先給否決了,這劉備也是暗自叫苦,“怎麽老有人來壞我好事啊?”。


    不過劉備臉色上倒是並未顯露,“孔融孔文舉所言極是,此事不妥,大人當自深思,而某前來救徐州,而非圖徐州,勿要讓天下英雄以為劉備有異心矣!”。


    陶謙見孔融說話有理,便說道,“此事乃是我考慮不周了,如若劉使君實在不願意接受徐州,我也有一法,在徐州近處,一個郡縣,名為小沛,足可以屯軍,請玄德在此駐軍,以保徐州周全,可好?”。


    先有曹豹,後有孔融,都來壞劉備的好事,不過劉備卻都不能表現出來,此次的徐州乃是一個大好機會,劉備自然不願意錯過,而陶謙提出駐軍小沛,也正中劉備下懷,在徐州之地,便可圖徐州矣!


    劉備當下謝過陶謙,而陶謙宴飲眾人,把酒言歡,而劉備對這個孔融卻沒有什麽好臉色。


    酒宴完畢,孔融與田楷各回其地,走的時候,兩人都沒有忘記勒索了陶謙一把,討要了不少的糧草,而陶謙也不見慍色,畢竟人家雪中送炭,他總得投桃報李吧!


    劉備也引軍離去,前往小沛之地,修葺城牆,安撫當地百姓,以做後算。


    不提小沛劉備,卻說回軍袞州,曹仁率眾接住,言說呂布勢大,更有陳宮為輔,鋒芒非常,袞州主城,兼濮陽之地,已經盡皆被攻占,虧得荀彧、程昱二人死守鄄城、東阿、範縣三地,方才保住根基,曹操說道,“吾料呂布有勇無謀,不足為慮也!”,當下安營下寨,再作商議對敵之策。


    袞州城裏的呂布聽聞曹操歸還而來,便召來副將薛蘭、李封,說道,“你們兩個人在我手底下的時間也不短了,現在正是用你們的時候,汝二人引兵一萬,守住袞州,吾親自率兵,前去攻破曹操!”。


    薛蘭、李封二人得令,呂布便欲點兵起身,而陳宮聽到消息,便急去見呂布,“將軍棄袞州,意欲何往?”。


    呂布已經點齊兵馬,說道,“我欲屯兵濮陽,與袞州成犄角之勢,然後親破曹操!”。


    陳宮說道,“將軍此言差矣!薛蘭、李封二人必然守不住袞州,此計未可,離此地正南一百八十裏,有一山,地勢險要,可以伏精兵一萬,曹操入袞州而來,必經此地,到時候等到曹操的軍隊過去一半,便伏兵盡出,一擊可擒曹操矣!”。


    呂布不以為意,說道,“某勇武天下,不屑於用伏兵,某自前去濮陽,等曹操到來,與其決一死戰,曹操必被吾擒下!”。


    陳宮搖頭道,“匹夫不聽吾言!”。


    曹操兵馬行至袞州一百八十裏之處,其路艱險,軍中荀攸道,“若是呂布在此處布下伏兵,可謂險矣!”,曹操以為荀攸有理,便下令全軍慢行,先派一隊探路兵馬,在前探路,確定前方沒有伏兵之後,方才帶軍而過,曹操笑對荀攸道,“呂布無謀之輩,所以才會教薛蘭、李封之流袞州,他自己倒是前往濮陽,我教曹仁引軍圍攻袞州,吾親自征討濮陽,兵貴神速,必能取勝!”。


    陳宮聽聞曹操已經兵力迫近袞州,便對呂布說道,“如今曹操率領兵眾從徐州而來,必定疲困不已,宜速戰速決,不可給曹操喘息的機會!”。


    呂布不聽陳宮之言,“吾匹馬縱橫天下,何懼一個曹操乎?待其下寨安穩之後,吾親自出馬,必定擒之!”。


    卻說曹操在濮陽城下下寨,安穩軍中,次日,便引眾將來戰濮陽,陣勢擺開,兵馬陳列,而曹操立於陣中,鎧甲覆身,長劍在手,遙望濮陽城內,軍門大開,走出大軍,呂布一馬當先,身邊排開六員健將,左邊第一個乃是臧霸,第二曹性,第三成廉;右邊第一個乃是魏續,第二宋憲,第三侯成,這六員健將圍在呂布左右,月借日輝,也算是氣勢非常,而呂布領五萬大軍出城,鼓聲噪天。


    曹操手指呂布,質問道,“吾與你無仇,何故奪我袞州?”。


    呂布立在赤兔馬上,大聲笑道,“漢家城池,見者有份,為何便是你的?”。


    曹操大怒,“三姓家奴,休要狂言,換我袞州便還罷了,若是不還,便別怪我曹操不念你誅殺董卓之功!”。


    這“三姓家奴”乃是呂布的一個弱點,殺義父丁原,殺義父董卓,這呂布可不是姓三個姓嘛,當時便怒不可言,言說,“誰可先去替我斬殺了曹操?”。


    呂布帳下臧霸勒馬而出,而曹操陣營之中,樂進拍馬迎戰,兩個人戰鬥三十餘回合,勝負不分,繼而夏侯惇也拍馬而出,呂布陣中魏續攔截夏侯惇廝殺。


    這魏續鬥不到十個回合,便有敗勢,呂布大惱,親自挺馬來戰,曹操陣中一人見得呂布出手,也蠢蠢欲動,卻被曹操攔住,“且等一時半刻,我自有計策!”。


    不知想要出手之人是誰?曹操又有何對策對付呂布,且看下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教父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方三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方三哥並收藏教父三國最新章節